查看原文
其他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报道,这些事,媒体人必须注意!

2017-11-24 刘娟 传媒茶话会

点蓝字关注我

导读

昨天,北京朝阳区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虐童事件引爆舆论。各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纷纷从各个角度进行跟踪报道。

在真相和谣言、理性与愤怒的复杂交织之中,在涉事方闭口不言的情况下,采访如何突破?有哪些方法渠道可以挖掘到更多事实?作为媒体,还有哪些方式可以推动此事解决?有哪些错误需要避免?

今天上午,《传媒茶话会》对话四位资深媒体人:中国记协书记处原书记顾勇华,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中国妇女报》总编辑孙钱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记者杜昌华。他们为此事报道出谋划策。

1.记者要与公众情绪保持必要的理性距离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记者一定要与公众的情绪保持必要的理性距离。”孙钱斌告诉《传媒茶话会》。


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门口挤满了家长和前来采访的记者  图片来源|杜昌华


孩子纯真的模样、家长激动的情绪和记者本身“铁肩担道义“的正义感很容易影响记者。作为个体,记者可以愤怒,但当记者以职业身份出现时,必须克制淡化自身的情绪,将心中的愤怒与不满化作对事实真相挖掘的动力,冷静客观挖掘真相,提供更多信息,这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也是对推动事件真相大白最有帮助的做法,还是对记者自身及所在媒体的保护。


中国记协书记处原书记顾勇华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关于儿童的问题最容易激起社会愤怒,主流媒体在报道时要掌握好时度效。媒体报道的目的是引起公众关注,促进问题最终解决,但舆论失控不是目的,重要的还是关注事件本身!”


对事实真相的不断挖掘远比情绪宣泄更加重要。

2.不预设立场,避免“有罪推定”


 哪怕是在鸡蛋和石头的较量中,永远站在鸡蛋的立场也并不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记者在进行报道时一定不能预设立场,避免‘有罪推定’。” 《中国妇女报》总编辑孙钱斌对《传媒茶话会》表示。


美国学者西伯特在《传媒的四种理论》中谈到,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要不偏袒任何一方,不掺杂个人好恶, “尽可能不露声色地写作”,以最大限度还原事实真相。


扎针、喂药、猥亵,哪些是真实发生过的,至今尚无定论。媒体要做的是获取更多信息,证实或者证伪,告知公众真相。

3.调查手段要丰富,调查角度要多元


 “迄今为止,媒体并没有挖掘到核心事实,单一信源的重复信息居多,记者的采访突破能力有待加强。”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表示。


记者在现场采访  图片来源|杜昌华


事件发生后,园方、警方都拒绝接受采访,记者能采访到的就是家长。但情绪激动的家长所能给出的信息是情绪化的、重复的,多半是转述孩子的说法,证明力有限。记者必须丰富调查手段。优秀的调查记者,是在涉事方不开口的情况下,也能挖掘出事实真相。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记者杜昌华就住在涉事幼儿园附近,通过这两天的现场观察和对媒体报道的研究,杜昌华认为目前记者采访的路径单一,视角单一,方法单一,信源单一,要拓展突发事件的报道深度,拓展新视角,挖掘新深度。他给出如下建议:


1、曲径通幽,侧面了解更多红黄蓝幼儿园内部信息。对于调查记者来说,采访的“战场”不应局限事发地。红黄蓝教育作为一家今年9月份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遍布中国300多个城市,拥有1300多家亲子园和近500家幼儿园的企业与外界必然存在各种联系。合作单位、已经离职的员工……都可以作为了解红黄蓝更多内情的突破口。


2、幼儿家长反映有喂药和注射行为,幼儿园是否存在药品采购行为?药从哪里来?采购渠道是哪里?采购量是多大? 无论证实或证伪,都有意义。


3、从其他园调查红黄蓝内幕。红黄蓝一家幼儿园出事,整个企业的组织管理必然有漏洞,在红黄蓝的其他园应该能找到蛛丝马迹。


4、最近屡爆虐童事件,幼儿被喂药也频频被提到,这说明幼教行业有很多问题,要对全行业进行深入调查。


5、报道国际上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它山之石攻中国之玉。


4.事实不清之时,超越事实发出理性声音


“重大公共事件面前,主流媒体不能失声失语。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要超越事实之上发出理性声音。”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告诉《传媒茶话会》。


不可否认,事实真相浮出水面需要一定时间,舆论往往在事实不清的时候最猛烈,主流媒体不但不能因事实不清就失声,反而更应该在舆论喧嚣之时跳出事实本身,亮出理性观点,引导舆论。



人民日报微博截图


昨天下午,人民日报公众号发表评论《虐童事件再现,“幼有所育”的底线不容击穿》(点击蓝字阅读原文),此文获得受众高度认可。文章称,消灭虐童事件要让法律有牙齿、要让课堂有阳光、要让监管有力量,要让幼师有素质。在事实不清之时,《人民日报》跳出具体事件,从如何避免伤害的角度,给出解决问题的普适性方法,引导舆论从关注具体事件到关注幼儿群体生活状态,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富有建设性。

5.推动此事从一般社会新闻向社会问题报道推进


两周前的携程亲子园的舆论尚未完全平息,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再次触到整个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屡屡被曝光的虐童案件,说明幼教行业存在很多问题。


《中国妇女报》总编辑孙钱斌认为,媒体在虐童案的报道中要注意,从一般社会新闻向社会问题报道推进,探讨政府与社会共同解决"幼有所育"的可行路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记者杜昌华也认为,不断发生的虐童事件,对社会舆论和公众认知造成巨大影响,媒体必须对此进行深度调查,促进幼教行业正本清源。 

6.注意保护隐私


“要注意隐私保护,特别是对幼儿隐私需要格外小心,避免身份指向和特征泄露,避免再次伤害。”《中国妇女报》总编辑孙钱斌尤其强调这点。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点有待加强。很多传统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在呈现幼儿家长的叙述时,完全没有做任何处理,对可能让人“对号入座”的相关幼儿信息也未做任何处理。


媒体报道事件是为了帮助保护幼儿,要避免“好心”捆绑着再次伤害。互联网时代,信息一旦上网就很难彻底消失,鉴于此,媒体对相关幼儿及家长的身份等信息处理要有“历史”责任感。

7.平衡报道,信源尽量多样可对


“现有报道的信息是单一的、重复的,只是家长一方的声音,不够客观与全面。”孙钱斌告诉《传媒茶话会》,要让涉事的各方都有发声机会。园方、教职工、家长、幼儿、以及警方、主管部门等均应有表达机会,拒绝表达也是一种态度。


记者在现场采访  图片来源|杜昌华


在新闻报道中,只有让各方意见得到清晰明确的表达,各方观点在碰撞与更新的过程中,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才能得以显现,新闻报道的平衡与公正才能实现。


《传媒茶话会》评论:


当听到、看到天真可爱,尚无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幼儿遭遇来自成人世界的虐待,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愤怒。


铁肩担道义是记者的职责,客观冷静专业是对记者的职业要求。


对于记者来说,帮助这些可怜的孩子、无力的家长最好的方式,就是克服困难,丰富调查手段,从各种角度挖掘并接近核心事实,提供多维度的决策参考,推动虐童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彻底铲除虐童现象滋生的土壤。


同时,记者要注意,目的正义不代表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要有人文情怀,避免对幼儿和家长造成好心的伤害。


唯有专业,能够真正帮到弱者、温暖弱者。


用专业的能力和报道,做公众利益的守夜人,对真相和历史负责,这是媒体的尊严所在。 


 《传媒茶话会》总编辑  宫佳奇


 


近期热门文章


1.“数”说之三|过期资讯如何通过数据化智能处理来变现?

2.“数”说之二|让大数据成为基础架构:设计产品,挖掘用户!

3.“数”说之一|不重视大数据的传统主流媒体,既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

4.记·事|关怀篇:记者,记着这些人也在心疼你

5.记·事|业务篇四:立冬了,我们上哪吃饺子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