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喊你一起深度融合!

2017-11-29 刘娟 传媒茶话会

点蓝字关注我

导读

在推动媒体融合的路上,《人民日报》一直是“领头羊”。继推出“中央厨房”之后,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人民日报》又有大动作——建设了“全国党媒公共平台”!

简单来说,“全国党媒公共平台”是一个智能后台,只做to B的后台支撑业务,不做to C的客户端和网站,不会与地方客户端、行业客户端抢夺用户,不是党媒版的“今日头条”。平台帮助各媒体在各自的领域做大做强,夺回一部分被商业互联网占有的市场份额,为党媒党端赋能,目标是实现全国媒体行业大融合。

11月15日,《传媒茶话会》独家对话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蓁蓁,副总经理陈玉林,深度解析“全国党媒公共平台”运行思路、能为各媒体解决的5大痛点、平台成员权利与义务、参与方式等。


1

"百端千室一平台",成员已有近200家


今年8月19日,“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在深圳正式启动。截至11月24日,已有包括新闻机构、政务信息平台、大型企事业单位在内的90家单位近200个党端成为其中一员。


《中国气象报》签约入驻全国党媒公共平台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媒体技术

“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可概括为“百端千室一后台”,即:与全国各类媒体、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携手合作,联通数百个客户端,并孵化上千个内容创新的工作室,在保持各类端口都有自己独立后台的前提下,打造一个共享的智能化数据后台,从而构建起内容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共享、人才共享、盈利模式紧密协作的公共平台,持续为平台内的党媒党端赋能。


不管是中央级媒体还是地方媒体,不管是综合类媒体还是行业类媒体,都可以加入!

2

权益与义务,你一定很关心


入驻媒体享有的权益:

权益一:免费获得所有平台成员的原创内容;

权益二:免费获得客户端、网站内容的个性化推荐能力;

权益三:参与平台发起的各种盈利合作;


入驻媒体履行的义务:

义务一:原创内容授权平台成员免费使用;

义务二:在网站、客户端保持原有后台独立的前提下,开通至少一个可以个性化推荐的频道,接通“全国党媒公共平台”的智能分发后台。


3

三大创新,颠覆传统“入驻”模式


 1.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在,主体是媒体,不是平台

众所周知,平台化已成为当前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及标识,但“全国党媒公共平台”与其他互联网科技公司搭建的平台却有本质上的区别:互联网公司搭建的平台都是将其自身作为核心利益诉求,即“为了平台建平台”;而“全国党媒公共平台”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过程和基础,其核心主题是为媒体服务,最终是为了追求媒体的利益,帮助党媒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好发挥作用。


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在、独立发展,摆脱党端对其他互联网平台的依赖性和依附性,让每一个入驻的党端都成为“全国党媒公共平台的重要中心节点。叶蓁蓁这样概括“全国党媒公共平台”的创新之处。


叶蓁蓁表示:“‘全国党媒公共平台’不是党媒版的‘今日头条’,我们说的‘入驻’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的‘入驻’在概念上有着本质区别。”



“全国党媒公共平台”的“入驻”是“让媒体回家”,即平台属于媒体;而有的平台“入驻”是“把媒体放到自己家”,让媒体为平台做贡献。如果把“全国党媒公共平台”比喻成“物业公司”,入驻媒体就是“业主”,“全国党媒公共平台”是所有“业主”的,是为“业主”提供服务的。

2.内容池为各媒体输血,养大媒体而非养肥平台!

目前,媒体与商业平台采用的“入驻”合作模式,即媒体将自身的原创内容主动向平台输送,以换取传播力、影响力以及少量的商业利益。平台是内容的汲取者。


“全国党媒公共平台”消融行业界限,联通中央媒体和地方党媒,形成一个大的协作体,共同打造‘内容池’,入驻的媒体可以自行从内容池中挑选来源可靠、内容安全、供应稳定、质量上乘的优质内容源。    


徐州广播电视台签约入驻全国党媒公共平台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媒体技术

“我们要强调,入驻的党端本身是具有独立性的,平台鼓励这种独立发展,并为其赋能”,叶蓁蓁告诉《传媒茶话会》,有的商业互联网平台将内容汇聚到平台上,实际上是为平台输血。而“全国党媒公共平台是将聚合的各家内容形成优质“内容池”,将这些内容输出给入驻党端,是为党端输血。


同时,为提升平台内容质量,《人民日报》将在全国推行“千室计划”,帮助各媒体成立优秀内容工作室,培训人才,为整个体系创造更多的优质内容。

3.号召力影响力渠道共享,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提供保姆式服务。

2017年9月8日,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和苏州广电总台“看苏州”客户端联合发起的“喜迎十九大 重走党史路——全国党端在联动”融媒体行动在苏州启动。《人民日报》利用自身影响力号召力,帮助组织媒体资源、北京高端专家资源为苏州广电赋能。此后一个月里,看苏州、上观新闻、嘉兴禾点点、广州参考、澎湃新闻、看看新闻、北京时间、湖北长江云、每日聚焦、掌上青岛、视听甘肃等十余家党媒客户端派出采访组参与探访党的一大、二大、三大等历次党代会会址,最终于十九大前汇聚北京。

“全国党媒公共平台”的运作机制,成功地将一场苏州媒体发起的活动,提升为全国性大型主题报道,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首场活动选在苏州,叶蓁蓁表示这正是“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去中心化的实践,“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好的创意,大家都可以围绕着你来做,谁都可以成为中心。”


同时叶蓁蓁表示,人民日报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号召力,帮助平台上的党媒组织媒体力量、组织专家、协调各方社会资源,将是平台固定的服务内容。

4

帮你解决媒体融合五大痛点


1.内容共享,变“私房菜”为“满汉全席”

“移动优先,内容为本”,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牛鼻子”,而优质的内容是受众的刚性需求,是媒体的立身之本。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信息来源较为单一、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信息数量不足、内容形式不新颖等问题。



“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将建成一个共通的内容池,平台上的媒体之间可以自由选取对方内容,将各家党媒的“私房菜”汇成“满汉全席”,再将“满汉全席”输送给各家媒体,为各家媒体输血,促进新闻产品朝着“准”“新”“深”“快”的方向发展。


“融到深处,回归内容。”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曾在会议上表达了这种观点。随着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渠道、平台和经营方面的差距将越缩越小,而内容的价值将会愈加凸显。

 2.技术共享,变“技术小白”为“技术大拿”

媒体融合离不开技术,对于绝大多数媒体来说,他们没有充足的财力、人力完成此事,这是推进融合一大障碍。



“地方媒体的新媒体化过程不是地方媒体一家就能完成的,新媒体化所需要的技术更不是地方媒体一家、甚至人民日报社一家就能完成的。”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玉林告诉《传媒茶话会》。


针对各家党网和党端不懂技术、怕技术、没有资金购买技术的难题,“全国党媒公共平台”为入驻的党媒提供“机器算法+人工筛选”技术支持,除此之外,还为入驻的党媒提供各种“套餐”的技术支撑,让“技术小白”也能变身成为“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的技术大拿。

3.渠道共享,变“一叶扁舟”为“舳舻千里”

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对于媒体来说,自建传播渠道,困难重重,力不从心。借助第三方平台不论是在影响力塑造还是广告转化方面都不理想。既不能“烧钱”又不能将舆论阵地拱手相送,进退维谷之际,媒体该怎么做?



“媒体进入移动传播领域,需要推动移动媒体建设,形成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叶蓁蓁告诉《传媒茶话会》。“全国党媒公共平台”联通“百端”,通过联通各家媒体、企事业单位的党网、党端,不仅为其提供有影响力的传播渠道,还将党媒渠道资源联接起来,建立党媒传播矩阵。


“不能用旧的思维方式做新媒体内容,各个媒体首先要对新媒体规律有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细分化、窄众化,用传播矩阵覆盖不同需求的用户,最终实现用户的全覆盖。”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玉林告诉《传媒茶话会》,“全国党媒公共平台”连接百端后将提升各党网、党端在全国范围的协同推广能力,促进优质内容的全渠道推广落地,降低对互联网巨头的依赖。

4.红利共享,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

“‘全国党媒公共平台’不仅要把内容渠道联通,还要为入驻的党网、党端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和盈利可能性。”叶蓁蓁告诉《传媒茶话会》。在现有模式之下,媒体借助商业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不仅没有享受到合理的利益分成,反而可能沦为平台的廉价长工。


叶蓁蓁介绍,“全国党媒公共平台”以“百端千室一后台”为基础,积极鼓励成员媒体利用平台优势,探索新型党媒商业合作模式,与其他成员共享经营红利,提升党媒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全国地方媒体的联动,我相信地方媒体可以借助这套模式实现收益。”叶蓁蓁告诉《传媒茶话会》,“全国党媒公共平台”还将为入驻媒体提供常年可实施的运营活动,创造更多盈利的机会。

5.人才共享,变传统媒体人才为全媒体人才

在推进新媒体的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少党媒都会面临新媒体“对口人才”和“适用人才”储备不足的难题,会使“十八般兵器”的全媒体人才还是“特种兵”,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



叶蓁蓁告诉《传媒茶话会》,平台将复制中央厨房经验,面向全国党媒孵化上千个融媒体工作室,激发党媒人才队伍创新活力,协助全国党媒增强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和报道传播影响力。平台还将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体系,支持党媒优秀内容人才创新,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干事创业。此外,作为平台的核心子项目之一“中央厨房融媒体学院”还会派遣资深融媒体编辑记者作为导师,为党媒融媒体工作室提供全媒体、全流程的专业化指导。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党媒要推进媒体融合必须拥有一支具有“融媒体基因”和“互联网思维”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才能生产出优质内容、搭建起强大网络、聚集起用户、构建起先进强大的现代传播体系。


叶蓁蓁认为,媒体是重要的执政资源和执政手段,如今,数据也日益成为重要的执政资源和执政手段。媒体融合的下一步是“平台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党管媒体、党管数据。“全国党媒公共平台正是党管数据模式的一种探索。”叶蓁蓁告诉《传媒茶话会》。

5

三步加入“全国党媒公共平台”


  1. 联系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了解相关情况,获取合作协议。

    电话:010-65367301/65367313 

    邮箱:mp@hubpd.com;

  2. 签署《“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入驻合作协议》;

  3. 入驻的党端、党网在保持自己后台独立的前提下,至少开设一个具有个性化推荐功能的频道,接通“全国党媒公共平台”的技术后台,以实现平台“内容池”的智能化内容分发。


    以上是最简单的入驻程序。入驻之后,可以再行商谈开通“融合号”、共建融媒体工作室、共同发起运营活动、中央厨房技术合作等事宜。

 

近期热门文章


1.叶蓁蓁:媒体融合下一步是全行业大融合!

2.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报道,这些事,媒体人必须注意!

3.“数”说之三|过期资讯如何通过数据化智能处理来变现?

4.“数”说之二|让大数据成为基础架构:设计产品,挖掘用户!

5.“数”说之一|不重视大数据的传统主流媒体,既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