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人生|十五年汉语教学历程回顾
今天的这篇来自定居意大利的陆海蓉老师。大家一起来看她的分享吧:
十五年汉语教学历程回顾
文/陆海蓉
01
启程:培训机构
2003年的春天并不太冷。这一年全家由杭州迁徙回父母老家上海。大学毕业后在杭州进出口公司工作了几年,又在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做了两年撰稿人,来到上海外企不久,对日复一日的工作有些厌烦。某个黄昏,在交大农学院门口遇到了当时韩国国际学校教社会学的“金老师”,他正在寻觅一位能够给自己上汉语课的老师。我便毛遂自荐。仗着从小到大都是语文课代表且15岁开始发表文章的自信,想着教汉语有什么难的。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我走上了“对外汉语教学”之路。
拿着不太熟悉的中级教材,教得也并不累。发现有许多在我们看来自然而然的句子,在外国人的课本里都是语言点和重点难点。虽然有些惊讶,做了少量备课,上课过程还是挺顺利的。一年后,金老师及其两个女儿都成了我的学生,但是很快他们便回韩国了。
韩国学生成了我的第一位学生。第一位学生的职业,也是教师。
金老师走后不久,我开始在51job上寻找教汉语的业余兼职工作。当时投放的简历,美和(MANDARIN HOUSE)给予了最快的回复。没想到,她们招聘的是全兼职工作岗位,也就是把所有的时间交给学校,签署的是兼职合同。面试过后,在虹桥校区开始接受岗前培训,培训尚未结束,由于春节期间不少老师回老家的缘故,我便上岗了。
仍然是韩国太太成了我的第一位学生。住在浦东高级住宅区,抹着惺忪的睡眼下楼,学了几句话,就说累了,我倒是花了两个小时在路上,来回共四个小时去服务的。这个开场显得并不可爱。
没过多久,我就迎来了我的印度学生,也是认真学习的第一位学生。在授课结束后,他给予了我积极的肯定,从此我便专心做起了“全兼职”工作。来回奔波三四个校区,乐此不疲。学校的客户也越来越多,绝大部分是来自沪上的高级商务人士、外企工作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
当时课时最多的时候,一天上9个小时的课。清晨七点半到虹桥校区给日本学生上课,日本学生已经50多岁了,说只有早晨上班前才有清晰的脑子记得住中文,同时还想了解唐诗。7点半的课,我7点一刻到学校,在阿姨开门后,迅速在黑板上写下中英对照的唐诗,学生很少缺课或者迟到。每周一三五上一个小时,他便去上班。当时是2004年的上海,地铁只有三条线,我从家里出来还得换公交车,非常辛苦,可一旦到了课堂,疲劳也就都忘记了。
上完日本学生的课程,又得赶到常熟路校区上课,上午下午都有课。晚上7点再赶回虹桥校区,给荷兰学生上课,学生的脊椎受过伤,是半个残疾人,因此上课前得把顾问那里比较舒服的椅子拖过来,并放上软软的红色靠垫,准备一块硬塑料手写板,让他靠着椅子舒服地记笔记。上课期间,他还会时不时站起来,做一些伸展肢体的动作,每次看到他这样,都有点心疼。这样的学生还坚持来上汉语课,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教呢?晚上九、十点左右才跟顾问一起关门离开校区。这样的生活将近两年左右。当时用的是校内教材和《中国全景》,基本上已经滚瓜烂熟了。
入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想要去考教师资格证,刚报名参加了国家汉办的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培训,但上了两次课之后被告知该考试停止了。从此一停就是好几年(艳君注:目前汉办的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恢复)。这期间,只能去报考上海市教师资格证书,顺利地拿下了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资格证以及普通话二级甲等。
于此同时,机构开始招收海外密集班,我被选送到恒隆校区担任这些密集班的教师。学生来自世界各国,每天上午学习三个半小时,下午还有个别加一对一的课。期间两周内做一次测试,老师写评语。一个月以后给与评估、考试并颁发证书。学生们来自世界各地,年龄参差不齐,有的是高中生,有的是银行高管50多岁了,有的是年轻大学生。大部分是趁着假期和旅游的机会来上课的。
那是真正的是教授了“国际班”。每个班级同学都非常有特色,甚至我还教了那一年的加拿大世界小姐,她在宁波参加比赛后,回大学已经来不及了,学校已经开学,所以选择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汉语。走的时候,还送了一根“MISS WORLD”彩带给我。
那些年教过的学生都比较喜欢老师用幽默的方式授课。上课的时候,常常会比较哪个班级有震耳的笑声传来。这些学生自身性格也都很活泼,因此我们的课堂也总是笑声不断。
2006年的教过那些班级,是我经历对外汉语教学蜜月期的最难忘的记忆。直到现在,还常常会翻出学生留言看看。
就这样,在机构工作几年后,开始从事岗前培训,并且还没死心,总觉得自己应该有一张证书,就在那年,发现了一张TCSOL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我便去报名了。
02
成熟:师资培训+一线教学
在当时国家汉办并没有恢复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那段时间里,我参加了曙海举办的TCSOL汉语国际教师资格证书培训。当时授课的老师都是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对外汉语系系主任,课程讲到很多本体知识正式我需要系统学习的。在授课过程中,也给我们安排了去大学旁听留学生课程的活动。结束考核的那天,我跟项目负责人石老师提了一个小小建议,我认为这张证书的培训缺少机构流派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正巧我在机构做岗前培训,我可以试试来帮忙完善这一块。
幸运的是,石老师自身就是搞教育和教学出身,他是一个思路很开拓的人,立刻同意让我试试。在毕业后的第二个月,我便拿着我的讲义,走上复旦的讲台,开始培训新老师。当时只想把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脑儿都倒给学员们,却忘记了,培训老师,是要让老师学会上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上讲台不太紧张了,开始注意方式方法了。于是自己创造出一些开课的模式,比如课前先让大家来写一两句初级阶段课本里出现的拼音,大部分人都以为,只要自己是中国人,会说普通话,会英语,就能教外国人汉语。其结果是,十张条子的拼音,九张都有错误。这样一来,大家就以较为严肃的心情来对待学习了。
在这样的导课下展开培训,并且边讲边练,不断让老师上台操练、点评,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特有的培训模式,受到许多老师的欢迎。毕业后,她们去了各大机构,有些成为了骨干教师。
随着TCSOL证书培训的平台拓展,上海新东方也开了这个项目。记得当时第一次走上新东方的讲台,有点紧张,早晨买了一罐红牛还买了一罐浓缩咖啡,吃了很多润喉糖,上了好几次厕所,后来才渐渐发现,新东方的讲台也是美丽的草原,在那里驰骋得很欢快,期间的培训不但成功,还和很多学员成为了知己。
从岗前培训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如果要做好师资培训,就必须永远站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线。如果没有实际教学不断更新的经验和案例,就像缺了活水的源头,是很难把一线讲台气场传递给新老师的。因此不论培训的报酬有多高,不论师资培训的日程安排有多紧,我的底线是,必须保证一周内,总有一些课程仍然是在机构教汉语的。
当时,爱马德语言培训机构,在教师管理上相对比较有弹性,于是便在这家机构不断上课,其他时间做师资培训,几乎占用了所有周末的时间。工作的忙碌之余,还没忘记做一些慈善工作,为上海一些经济拮据的外国朋友,上了一些免费课。虽然工作压力和强度很大,但是做得很开心。
03
写教材+写教辅资料+与学生合作写书
师资培训之余,在爱马德集团的教学部,我们两个教师梯队一起编写了《我们的汉语教室》(第一到第三册,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当时我也参与其中,花了很多个日夜和课间来编写,在短短四五个月里,课文组和练习组都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书的高效高质量出版。
之前曾经在美和期间,我与另两位老师编写了中级教材,但是公司只给与稿费,并未署名。在爱马德的正规合同下,每个参与编写的老师都有自己的署名权。这是对作者的尊重。
之后,也参加编写了TCSOL培训教材,由新东方发给学员。
一位在西门子工作的美国学生,想出了一个提高自己汉语水平的方法。他建议跟我一起合作编写一本叫“SHOPTALK”的书,将自己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工业词汇,列出来作为生词和句型,配上一些相关图表,作为一本较为专业的工业汉语词汇参考书籍来出版。我们的合作非常顺利,作为该书责任编辑,我和他经过半年多时间,终于完成了这本书。他找到亚马逊某出版社出版。虽然挂在网络很便宜,并不盈利,但是作为他来说,通过编写这些词汇,学习了汉语,提高和进步相当快。
这些编写的经历都让我体会到教与学产出过程中互动的乐趣。
2011年,网络视频教学逐渐风靡,当时一家日本公司在松江大学城招聘大学生来做在线教学,我也给这些老师做了《汉语速成》的教学培训。这是出国前最后一批师资培训。
与此同时,几乎快要辞职离开爱马德,准备出国的时候,上海商城顾问打来求救电话,说有一位要求比较高的学生,要我去搞定。原来是一位73岁高龄的德国某中学数学教师,来上海学习汉语。没想到,最后不但“搞定”了学生,学生因为喜欢我的课,特地把飞机票延迟一周,又续报了一周的汉语课程。2015年,他和太太再次来到上海拜访了我,今年夏天,2019年8月底,他亲自来到米兰看望我,并且带来当时上课的笔记本,我们谈论过的话题,他工整的笔记,让我回想起当年上过的内容。这最后一位学生,竟然成了我最老也是唯一一位78岁高龄来看望我的学生。
就这样,2012年11月底,我的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生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04
海外教学+读研+国际学校
2013年远嫁意大利。当时想当然地以为,这里会和上海一样,有许多外国人学汉语。到了以后才知道,汉语在这里虽然有热起来的趋势,但依然是小语种。公立学校高中开设汉语课程,但也是通过了HSK6级的那些意大利人在教。
2013年在米兰一家小培训机构就职,晚上上一些成人课。课时和报酬都很低。出于热爱,还是坚持做了几个月。之后怀孕。在家期间,便为当时一家叫“汉声”的公司,写了60-70份HSK分级读物。与此同时,在家里与苏州立方培训公司连线,做了两期师资培训。
2015年,做了自己的“国际汉语人家园”群。在一开始的阶段,由于管理经验缺乏,得罪了一些朋友,但当时每个月都要求写一个主题的文字,发布微博,当时也积累了一些海外教学的分享内容。这里要特别感谢冯禹老师、阎卫老师、鲍思冶老师等以及TCSOL海外老学员的一贯支持,使得这个群一直办到今天。
2015年开始在家培训青少年汉语。一位9岁左右的意大利女孩定期来我家上课。由于海外华校授课模式,她变成“茶壶里煮饺子”,缺乏输出能力的学生。也就是“哑巴汉语”学生。我才用机构教学法,用《中国全景》为教材,以模块化的系统教学,进行角色互动,打开了她的口头输出能力。开始自然地对话。接着,考虑到对方已经认识不少汉字,便思考,如果将“对话语篇”转为“叙述语篇”教学,是否能够使得学生在输出能力方面得到更快的提高,让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得到并进呢?
当时也受到冯禹老师提到的,汉语教学要提速的观点的影响,觉得应该尽快让学生两条腿走路。于是尝试着在对话语篇课本外,寻找了一本叙述体的《成语解读》作为辅助教材,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替换成叙述文本为主,对话文本为辅,加强听说读写能力并进的训练。效果是显著而成功的。学生也通过了HSK四级的测试,成绩优异,与此同时,上课可以全中文做笔记,速度和老师同步。
2017年,看到了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意大利办学点的招生。于是报考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以第一名成绩入学,课程平均分95分毕业。毕业论文就是以这位意大利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作为研究点,立足对话语篇和叙述语篇之间如何补充和介入,以解决学生听说读写并进问题,写了动态发展论下的写作能力发展的研究毕业论文。
顺利毕业后,将论文浓缩成3000字左右小论文,投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研究版),在下一期的学报上,即将刊发。在这里我尤其感谢我的恩师丁雪欢教授,在学术上治学严谨,在为人上教我低调谦卑,在待人接物上廉洁并总是为他人着想。她高洁的品质如同兰花,让我追随并仰慕。
2019年1月开始,在家里附近的国际学校开始做SUPPORT TEACHER ,帮助几位不会说英语的中国孩子,进入课堂给他们做一些翻译,与此同时也在课间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汉语。在上半年,也为两位即将去中国的某国际学校任职的老师,免费培训了汉语。因为大家都是老师,工资收入并不高,出于对同行的体恤和爱,我很乐意奉献。
2019年9月开始,我的工作受到校领导肯定并得到同事们的喜爱,下半年又继续签署一年的合同,帮助其他孩子。
在国际学校的日子里,进入课堂的旁听,让我看到了许多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每天回家都是满满的笔记。学到很多。
在此期间,我也继续教授儿童汉语课程,每周有学生由家长送到家里来学汉语。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些是我对自己专业的敬重,也就是永远要活跃在教学第一线,这是我当初不变的初衷。
由于自己家里也有一个混血小宝宝,因此教儿童汉语变成了我的新课题。在这期间,也在加拿大以及其他海外妈妈群里分享了一些教学方法。目前还是打算把孩子送到周末华校定期学习,等到有一定基础了,我再来搭建房子。
05
总结:教学是“共度好时光”
啰嗦了那么多,现在针对教学这块进行一个小小总结,由于很多大道理,很多老师都懂,我也就不重复陈述了,我只谈一下一些细节注意点或者可能被忽略的地方:
成人、商务人士、管理人员、太太:
上课不能死板,但是要有逻辑。清晰而环环衔接。量不需要大,但是要充分给与学生操练开口实践的机会。大部分成年人回家是不会去练习或者做作业的。老师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把握分寸。
量身定做,用课本的词语,造适合他们的句子,以他们为主语的句子。
擅长话题式导入,话题式授课。不需要你“教”而需要你找到和学生共同的“话题”,老师的知识面要广,文化积淀需要一定深度。
急用先学。
留学生
老师妥协成分不应该太多,要有硬任务,也要有灵活的课堂。
老师不要因为学生在语音或者某些问题上“瓶颈”卡着过不去,就一直跟学生纠结停留在这个阶段,要学会“存疑存难”,或许到后面柳暗花明,回过头来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再是大难题了。
青少年 10-15岁
观察性格,注意孩子的个性和习惯。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兴趣点。
内向的孩子,口语作业用社交软件发给老师,外向的可以做更多改写剧本、角色表演,有一定趣味的。比如,将“理发”表演出来,学方位,可以自己设计小区,一个你心中理想的小区。将节假日可以中西对比。还有就是让学生自己制作PPT讲述自己去过的城市。学生的笔头作业口头作业都要全息辐射,作业布置要有技巧和趣味性,对学生的跟踪深度长度要超过成年人,并非下课后就不管。语音作业要逐个纠正,把内容具体到每个细节,提出问题,纠正问题。这些付出可能都在课外,老师要舍得付出时间和精力,与学生共同成长。
传递文化密码。比如唐诗的学习,毛笔字的学习,主要是体验里面的审美内涵,将画面感思维,空间思维传递给学生。让这些东西不要变成死记硬背的,而是成为一种享受,配上音乐,感受当时作者的心境,想一想有没有类似的灵魂体验在自己的生命中。这些往往会让学生对中国的认识从知识型表层进而深入到灵魂体验,往往会使他们真正的喜欢中国文化 和汉语,而不仅仅是“了解”。我们传递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所以老师自身的气场很重要,你得自己先喜欢这些,享受并修炼,才能传递出非表层的内涵。
低龄的孩子
绘本:就像我女儿,四五岁的孩子,除了绘本故事以外,还可以画汉字。也就是将汉字写出来,涂色,绘画。跳汉字,用肢体语言把那些动作表演出来,配上音乐。还可以唱汉字,唱句子,还可以游戏汉语和汉字。
丰富的输入:由于海外我们在一个非母语的环境,我们的孩子接收到的汉语输入词汇的丰富性有限,所以我会时不时找一些小说,直接朗读,这样她会首先感受到复杂的词汇,然后我会应景地给她看一些新闻短视频,如刮台风的采访,超市抢购的新闻等,由于都是真实生活发生的事情,短视频看完,孩子可以提炼出一些比较复杂的词语,一个两个就足够了过一段时间她自己会冒出来这些词汇,记忆很深刻。还给她听一些叙事性的歌曲,也就是说,这个歌曲是讲述一个故事的,这些记忆会非常深刻。
游戏:比如我说:Sofia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她就会说:妈妈一边梳头一边笑。这些都是很好的句型练习。词汇到句型到篇章三部曲。然后是绘本故事,复述。汉字的故事,也可以让她自己编,自己印象深刻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有趣多维的体验性活动。我也做过“汉字宝盒”等游戏的分享,这方面在线资源也很多,妈妈们都可以寻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游戏方式。就不再一一详细叙述了。
总之,从事那么多年的汉语教学。我自己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虽然路上奔波或许很累,但是进入课堂之后,只要与学生有所互动,时间过得极快,每次都是意犹未尽“共度好时光”。下课的时候总是非常开心。这也许就是适合从事这个行业的标志吧?
同样,教了那么多年,接触世界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各种学生,本质上也是一个与人打交道,了解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丰富了自己的阅历。
备课有硬背课和软备课两种。硬背课,是做课件、做材料。软备课则是准备自己、自己的沉淀、人格以及性格。自己的底蕴积淀。每次上课过程中,互动起来的时候,常常有飞速插入脑子中的灵感,带领你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这些都是事先无法去准备的。都是软备课的一部分。
从业多年来,从稚嫩到成熟,也有过错误失误、经验教训。待人接物有些问题上不算完满,但教学总体还是成功的。人生需要不断去理解他人,自我理解。爱学生,爱同事,爱同行。这些都在修行中。
在这里一并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也感谢上苍给与的15年光阴,没有虚度。
谢谢!
系列文章
七彩人生丨这些国家的孩子们 媛媛老师通过汉办项目先后赴泰国、塞尔维亚、美国任教,现陪娃在泰国读幼儿园。
七彩人生|国外这几年教会了我什么 羊羊老师毕业后赴美读研,之后在耶鲁大学、纽约皇后区某中学任教。现任教于韩国一所私立学校。
七彩人生丨韩国学生:学习超负荷依然美貌与娱乐不可辜负 鲍老师目前是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文章主要跟我们分享了读研期间在韩国公立学校任教的故事。
七彩人生|从业八年,一路很努力,很幸运 小焕老师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后赴韩国两年。回到上海在教学机构、互联网公司工作若干年,后来选择成为一名独立的汉语教师。
完
对原创的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