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20年2月
接上篇:《和王同学的日常 - 2020年春节前》。
21
王同学看了小妹亚君在朋友圈晒了的视频。她家两岁半的宝宝在叠袜子。
他:啊,原来你们家都是那样叠袜子的啊?(每双袜子塞成一个圆球)
我:是啊。你才发现?你们家怎么叠?
他:我们不用叠啊。
我:那找起来不是很麻烦。
他:不麻烦。袜子每双都不一样,而且也不多。
现在王同学可是有十几二十双袜子同时在用着,不过我常常买一模一样的,方便。
22
家里有张字卡,一面是汉字“斗”,另一面是图片,一个棕色木制的斗。娃拿着玩。王同学教他,这是勺子,还拿吃饭的勺子给娃看。过了两天。
他:今天娃拿着那张“斗”的卡片,还拿着吃饭的勺子指给我看,他居然记得。
我:是啊,你怎么教,他就怎么记了。
23
春节后,娃满一岁半了。除了“妈妈”,只会说“狗”。连“爸爸”都很少说。但是他已经能听懂很多东西了。能把实物和书上的图片联系起来,指指家里的玩具/实物,再指指图片,每天都得玩好几轮,不亦乐乎。
有一次我们教了他“鸡蛋”,拿着水煮蛋和书上的图片一起给他看。后来有一天,他看到了书上的鸡蛋,就拉着我去厨房。他已经知道冰箱里有各种好吃的了。但是那天他没试图开冰箱,而是从地上拿了个土豆出来,然后指指图上的鸡蛋,再指指土豆。原来是混淆了。我们都哈哈大笑。
有时候也会觉得奇怪,明明差挺多的鸭子,他都认得。拼图上的鸭子、骑在山轮车上的玩具鸭、书上小黄鸭的照片等等。我们教他“鸭子的嘴巴扁扁的”,他就会指着鸭子的嘴巴咿咿呀呀。这些应该都是第一次养娃的乐趣,估计第二个就不会这么大惊小怪了。
24
有一天临睡前,娃打了个喷嚏。于是我就模仿了一下他打喷嚏的样子,他乐得咯咯笑。之后只要我每次假装打喷嚏,他都会笑得很开心。于是就趁机给他示范打喷嚏时要用胳膊肘挡住口鼻。
25
他:最近陪娃的时候,有时候我在玩手机,娃就一把抢过手机扔沙发上,特别流畅。然后拉着我的手让我陪他玩。你遇到过么?
我:没有啊。因为我尽量避开他玩手机。哈哈哈。
没过两天,我就体验到了王同学的相同待遇。
王同学对娃说:现在是你不让我们玩手机,以后估计就是我们不让你玩手机了。
26
去年暑假在国内,厂家寄了乐高玩具的样品,觉得不错,后来公众号团过。当时我们想着娃还小,就没带过来。前不久发现他很喜欢拼接一些东西,不放过任何搭扣。王同学某天去超市买菜就顺便给他买了个乐高玩具回来。十块积木,拼两辆小车。
每次都是他负责买菜,我负责把东西分类放冰箱。看到玩具后我就顺手放在了娃的餐椅上。娃马上就看到了,呀呀呀地叫着要拆了玩。他果然很喜欢,很快就能自己拼小汽车了。
后来因为意大利的疫情爆发,我们又买了新的给他玩,是拼小动物的,他兴致缺缺。拆的兴趣远大于拼。我们总结了一下,他可能只是喜欢车。
27
晚上九点,我工作的间隙出去休息十分钟。
他:我教会娃认“钟”了。
他指着绘本里的钟,给娃看,娃就指了指墙上挂着的钟。
我:娃还不肯说“爸爸”呢?
他:我努力教了啊。今天他“妈妈妈妈”了一阵,顺带说了个“爸”。
我:哈哈哈。
他:我已经放弃了,早晚会说了,等着吧。
28
他:娃今天指着图纸上的车给我看,特别fancy的一辆车。
我:啊?什么图纸?
他:玩具宣传册上的。
我:哈哈哈,是吗?
他:(点头)Get prepared!
29
情人节下午我带娃去了超市,回来路过蛋糕店顺便买了蛋糕。
晚上王同学六点半就下班回家了,很难得。我正在做晚饭,出来一看,桌子上有蛋糕和巧克力。我以为他忙起来肯定顾不上买呢。他买了我最喜欢的Cheese Cake,我呢,橱窗里随便挑了一个。
30
我:李笑来在他的书中说,我们常常把电脑比作人脑,但是其实可以换一下,把人脑比作电脑。有的人的大脑从某一刻开始就再也不升级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他:That's just mean.
我:有的人30岁就真的停止升级了啊。
他:硬件就是会越来越糟啊。
我:你说的那是50岁以后……
过了一会儿。
我:他其实还有提到一个观点,就是夫妻要同步升级。比如,关于理财,你看了书,然后做好规划,解释给我听就算是带着我升级观念。现在这样就很好啊。我们就算同步升级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关于这个话题就没有太多分歧。
他:嗯,你说是就是,我相信你。
31
他:娃今天回到家抱着他的小皮球亲了好几下。
我:哈?
他:因为出门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的足球,他就一直去婴儿车后面的篮子里找自己的球,没找到。回到家就……
32
我:没有娃的时候,生活真的好轻松啊。
他:现在想来,英国两年特别逍遥是不是?
我:回不去了。
他:Really?
33
周六我们十点多吃完早饭,王同学去办公室加班,本来说好两点吃午饭,结果他忘了时间,三点才回来。中午我做了个新菜。
他:看起来很不错,拍照了么?
我:哈哈哈,难得做新菜,当然拍了。
和米饭一起蒸的,上锅蒸之前拍了一张。很好吃,难得的是,娃也很喜欢。里面的馅儿主要是肉沫、香菇、胡萝卜和豆腐。
34
王同学喜欢吃包子,某天我去超市买了酵母菌,周末和面做了30多个包子。
35
二月的最后一周,意大利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升级。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了些东西,塞满冰箱,争取尽量少出门。看到了一个法式小食专柜,于是买了些回来烤着吃。
36
20号的时候只有3例,后来发展得特别迅速。我们都预计这个周末会到一千,结果周六就破千了。周日的傍晚已经接近1700例。从100到500那几天我特别紧张,后面看数字就麻木了。
我和娃基本宅家里不出门,王同学照常上班。当地的意大利人几乎都不在意,华人反应特别强烈,我是这么理解这件事情的:
我们经历过03年的SARS,中国人对这种类似的传染病更警觉,也算是一种创伤吧。
这次疫情,前面的发生在中国的情况,对他们来说就是数字(而且他们也不一定知道具体数字),对我们来说,是丰富的文字信息……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家庭的经历。他们只看意大利的媒体报道,自然是不知道,信息的量相差太多了。
当地人认为西方医疗水平更先进(意大利总理的发布会也这么说),中国死这么多人不过是医疗条件不好,殊不知,大家都是肉体凡胎,病毒来了都一样。
WHO和意大利政府都宣传健康的人不需要戴口罩,跟国内情况不一样。实话是,意大利实体店已经基本买不到口罩了。二月下旬刚开始的时候已经彻底断货。我们在亚马逊上买到的普通口罩(只有两层),50个,60欧元。当地华人商店最初说有货,50个10欧元,后来也涨到了50欧。
如果真的宣传全民戴口罩的话,口罩肯定是不够的。无论是哪个国家都一样。所以,意大利政府也说要优先保障医护人员的口罩供应。
很多当地人认为按照感染的人数占人群的比例来说,这个病不太需要担心。如果不是传染病的话,这么想也是有道理的。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几千人生病,万分之一。但是,问题在于这是传染性十分强的疾病。意大利从3例到1700例,只花了十天。
从数据的角度来看,意大利这边死亡的病例也多是80岁以上的老人,这个大概也是年轻人不太重视的原因之一。
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发展。王同学画了下面这个图,说照这个趋势下去,五千八千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37
二月最后一周也有一个好消息。我们一家三口续的居留卡都下来了。去年七月开始申请,九月按了指纹,今年二月底拿到卡。有了卡才能自由出入意大利,不然走了就回不来了。
2017年第一次办的时候,王同学的花了三四个月。我怀孕前开始申请,娃都半岁多了才拿到。
完
对原创的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