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北铁汉入朝前最擅匕首,回国时成“地雷搬家大王” | 抗美援朝铁在烧 009

2016-06-21 萨苏 老萨有发现
上节回顾老唐比了几下始终没找到机会打,一偏头,对通信员说话了——姚显儒,咱们新发的那个小刀子,不知道快不快……
前篇

铁在烧001:被遗忘的小城

铁在烧002:我们和谁开战?

铁在烧003:彭德怀的回马枪

铁在烧004:和尚穿越到抗美援朝

铁在烧005:一分钟攻破比利时

铁在烧006:辣舌头巧克力

铁在烧007:黑夜是中国人的朋友

铁在烧008:跟李向阳一样准!

* 本系列摘自萨苏作品

《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

西北铁汉的柔情

老唐说的“小刀子”,指的是苏式骑枪上用的刺刀,这东西形如短剑,三锋开刃,也可以做匕首用。


唐满洋自己用的是驳壳枪,姚显儒用的是冲锋枪,本来都用不着这个东西,可唐满洋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愣给自己和姚显儒一人弄了一把。


姚显儒本来端着枪站在老唐身后警戒呢,通信员嘛,责任就是保护连长。听见这句话,手一抬,挂在腰后的刺刀变魔术似的就到了手里。


老唐比划姚显儒这个动作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是《双旗镇刀客》里边孩哥对一刀仙出刀的那一瞬。


姚显儒还真是西北人。


说起来,老唐和姚显儒,在63军都有点儿异类。这是因为,63军的老本是冀中八路最精锐的野战兵团,这是一支典型的河北部队,最拿手的就是扔手榴弹。


冀中土八路的手榴弹,给当时的日本兵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这实在不是八路的本意,只是因为条件太艰苦了,冀中土八路的兵工厂,除了手榴弹就没有什么称得上能敞开供应的家什儿,连地雷都不算。


这种情况下部队为了提高战斗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玩命的练投弹,一来二去就扔出了名。


甚至鬼子还分析过——如果是下雨天打仗,土八路的战斗力就得打对折。这是因为土八路的主要武器是手榴弹,而八路兵工厂造的手榴弹都用黑火药,跟今天的大炮仗差不多,一沾水就不响。没了手榴弹,土八路的能耐当然要打个折扣了。


而唐满洋和姚显儒呢,老唐是山西人,最擅长的是驳壳枪加鬼头刀,姚显儒是甘肃人,最擅长的是……


这个没法说,入朝的时候通信员姚显儒玩得最好的是匕首,回国的时候大功英雄姚显儒是全军闻名的“地雷搬家大王”,拿美国人的地雷炸韩国人,就是这位干的好事儿。


其实姚显儒参军的时候是马鸿逵的兵,因为老受人欺负,还手特别狠而出了名。19兵团打宁夏,马鸿逵兵败逃走,所部残军改编成了解放军。马家军对当兵的特别狠,所以姚显儒本来是一点儿也不想当兵了,就想着开小差回家。


没成想他遇上了个特别会做思想工作的指导员,就是前面提起过,给撸到连里当兵的那位魏应吉。


这个魏应吉,那思想工作的水平别提了,多少年以后老部下一提起“魏应吉”三个字还都说心里暖和,因为他对兵特别好。魏应吉和姚显儒一路走一路说话,跟对自己兄弟一样。


部队过姚显儒老家,魏指导员知道他想家,通过当时的兵役局接来了他父亲。全连战士就像见了自己的父亲一样,端水、递烟;连长、指导员嘘寒问暖,一起陪着他父亲吃饭,走时又送吃的又给路费,真比一家人还亲。这回姚显儒也哭了。


西北汉子,一动真感情就不得了,那叫死心塌地。


没几天赶上一次土匪夜袭,一屋子没枪的新兵和解放战士给吓得嗷嗷叫,带新兵的唐满洋不慌不忙,守着门口,一杆驳壳枪打得二十几个土匪不敢冒头。


有一个胆大的土匪绕到房后从窗户跳进来,立足未稳,新兵里蹿出一位一攮子就从土匪肋条骨底下捅进去了……


这就是姚显儒。


第二天,唐满洋看看那肺都给挑出来的土匪,又看看姚显儒那把河州匕首,抓抓头皮,说你不是放过羊么?我也放过羊,跟我搭伙来吧。


现在,老唐一声令下,姚显儒扔下连长扑上去,一刀就刺在了那黑人大个子兵的肋骨缝里!

黑人游骑兵

这个黑人大个子兵,根据推测,很可能就是美军特种部队游骑兵第二连的士官拉尔夫·W.萨顿(Ralph W. Sutton)



▲ 萨顿军士,1925-1951


根据美军战史,生于1925年的萨顿原为第82空降师成员,在1951年5月20日和中国军队争夺小理山(479高地)附近的581高地时阵亡。美军所说581高地即580.7高地,此时期美军地图标高到个位数为止。


第二游骑兵连在和志愿军争夺580.7高地(美军称为581高地)的战斗中伤亡18人,萨顿是夜战中阵亡的唯一一个黑人游骑兵。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游骑兵(空降)连是完全基于二战空降兵老兵志愿组建起来的,一共十几个连的规模,每个连一般只配属给美军的师一级的单位,任务是志愿军的师级尖刀连一样,要说不同那就是美军的游骑兵战斗技能更全面(全部有伞降资格)。


当时组建这些连队的时候,只需要一千名补充人员,竟然有五千多现役伞兵报名,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些连队的兵员素质之高。


而这个第二游骑兵连还要更加特别一点——组成时全体官兵都是黑人,作为美军“王中王”的特种部队游骑兵,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游骑兵第二连堪称美军特种部队中的另类。


不过,由于杜鲁门签发第9981号总统命令,要求军方对黑人官兵提供均等机会,美军中已经在改变根据肤色编成部队的做法(其中原因之一是1950年年底曾有一支黑人连队全体投了八路——不,投了志愿军)。


李奇微接任联军总司令后,更加速混编,正式要求上级授权他彻底废除他麾下部队的种族隔离情形。所以,这支第二游骑兵连在攻击580.7高地时还是不是纯粹的黑人部队,是值得存疑的。


反正在580.7高地和老唐他们作战的美军中,肯定有一部分属于这个游骑兵连。按照美军记载,此战美军第二游骑兵连指挥作战的是副连长坤因中尉,他在5月19日接受命令代理连长指挥攻击581高地的行动,其任务是为替美第32团的反击打前锋。

一个俘虏也没带下来!

根据美军纪录,1951年5月20日下午,第二游骑兵连利用正面炮火轰击吸引志愿军注意力,由坤因率65名特种兵从581高地反斜面偷摸上山,攻下该高地。


战果报志愿军战死50人伤80人。566团的记载中,当时一线兵力不足,原驻守581高地的七连19日已经抽调到小理山前线,所以美军袭击时高地上没有设防,美军的战绩统计估计是20日在整个566团正面战斗的战果。


美军并记录,当夜凌晨两点志愿军发动反击,坤因呼叫炮火支援把志愿军击退战斗到5点钟,第二游骑兵连弹药不继撤下,但6点20分再度攻上占领581高地。


和第二游骑兵连共同作战的应该还有美军第七师,因为美方记录中有20日第二游骑兵连向第七师移交阵地的说法。当老唐他们摸上美军宿营地的时候,第二游骑兵连可能只有部分人员留在阵地上。


根据志愿军的纪录,美军伤亡数字远远高于第二游骑兵连的损失,此外,还有一部分美韩混编部队(约两个连)在20日乘机攻占了小理山西侧山下的问礼里。


美军记载和志愿军的记录是若相吻合的。


夜袭打响后,三连拿下三个小高地中的一个,但另两个高地的美军拼死抵抗,不但死守阵地,而且多次在远程炮火掩护下试图夺回失守的那个山头,和一般美军怯于夜战的表现完全不同,看来美军的空降兵的确比较有战斗力。


然而志愿军毕竟有三个连的反击部队,按189师师史和566团团史,美军反攻三连阵地时,从两侧迂回的2,7两连正好赶到,当即猛烈侧击美军腰部。美军毕竟不善于夜战,抵挡不住,开始后退,美军的后退带动问礼里两个南朝鲜连一起逃跑。


天亮时败退中的美军突然返身猛攻580.7高地主峰,由于志愿军大部分部队都投入战斗了,这里只有第二连一部据守,也没想到美军会杀一个回马枪,猝不及防被美军夺下了阵地,美韩军这才由此狼狈退回。


189师师史记载,这场混战,共歼灭美韩军约200人,活捉28人。


值得一提的是,和老唐他们交手的这支美军,到底是什么番号很令人狐疑,因为按照美军第七师公布情况,20日并没有阵亡人员。按说,这种情况下,只要审问俘虏,就应该真相大白吧。


我也曾问过老唐,俘虏对自己的番号怎样描述的。


老唐犹豫了一下,说了句话——我们连抓的俘虏,一个也没带下来。



▲ 本系列摘自萨苏《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文汇出版社 2011年出版


【待续】


如果你喜欢下面的活动,请转发

活动 | 那些年萨苏“坑”我的事儿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蹲坑!

山,被愚公移走了

海,被精卫填平了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还有一个挖着坑的老萨!

从文人到武将,从侦探到警察,从西洋到东瀛……据可靠消息称,萨苏挖的坑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还记得老萨“坑”过你的那些事儿吗?

不妨写到留言里来吧~

老萨会留意每篇文章后点赞多的留言,没准儿想起来,一个激灵就填上了

本周六之前留言参与“蹲坑”,就有机会获得萨苏签名图书,还有机会带着坑来让老萨给你面填!

还在等什么?老萨备好铁锹了!


萨苏工作室


对世界多一点认识,关注【老萨有发现】

点击关键词阅读近期热文:

日本教授为敦煌下跪 | 中国版“奥兰多枪案”

萨叔钓鸭子 | 萌爸萨苏画魔女

阅读原文,购买萨苏签名版《警察手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