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人宁为之下跪的中国文明,为何被我们渐渐遗忘?

2016-06-15 萨苏 老萨有发现

学界有一种说法——“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日本教授因何为敦煌而跪


1979年,一位日本教授试图前往中国西北,去膜拜一处古老的遗迹。在得知申请可能不被批准后,他竟然在中方管理人员面前下跪请求通行,乃至老泪纵横。


这个日本教授名叫井上靖,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长,《敦煌》和《楼兰》的作者。他为之下跪的圣地,便是——


 敦 煌 


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打开一道封闭的隔墙,将一个被闭锁近千年的文化宝库展现出来。从此,在日本乃至世界若干国家的东方历史学者眼中,敦煌便成为这样一个需要以朝圣的态度面对的地方。


然而,学界也有一种说法——“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这个观点,有人说是京都大学的教授藤枝晃先生所言,而藤枝自己坚决否认。也有人说此提法来自南开大学教授吴廷璆先生,目的在于鼓励年轻人有志气改变史学研究的落后状态。


其实,谁说的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这个提法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敦煌学的研究状态。在世界各国的敦煌研究中,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可称走在前列。


1909年,国学家罗振玉发表《敦煌石室书目及其发现之原始》和《莫高窟石室秘录》,同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发表《敦煌石室发见物》一文。


中日两国的敦煌学研究起步几乎在同时,但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的研究明显投入更多,更有成果。


其敦煌学学术中心以京都为首,不断有诸如《沙州诸子二十六种》,《唐令拾遗》等学术作品问世,日本敦煌文物展览的次数、规模一度超过中国,敦煌相关资料比中国更为开放。


“敦煌学”一词,也是1925年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首先提出的。陈寅恪说: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日本为何对一个邻国的文化遗产如此着迷呢?


历史学者王锦思认为,日本人对于敦煌的认识如同文化故土。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说过“不到敦煌,就不算有文化”,也是很多日本民众对敦煌的理解。


正如欧洲人对于希腊都有文化故乡之感,亚洲很多国家也把中国视为自己的文化故乡。


敦煌的藏经洞来历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基本可以肯定是唐末西域战乱之际,为了保存一部分文化典籍传承而将其封闭的。因此,在亚洲文化史上,敦煌堪称中国传统文明的一个标本。


日本热衷敦煌,在某种意义上是以东方文明的继承者自诩,到这里来寻根溯源,来解读对自身文明来历的不解。


中国学者其实很早就感受到这种情绪。而我国敦煌学的研究,却是几经磨难,与占有敦煌的本土优势相比,在改革开放之前久久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出现这样的现象有部分原因是客观的。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之后不久,斯坦因、大谷光瑞等外国探险家便纷纷到来。他们在第一时间便以各种方式将敦煌经卷或购买,或劫盗,大量运到境外。


而一战后部分逃到中国境内的沙俄残匪又对敦煌洞窟进行了剧烈的破坏,这一切都致使我国敦煌学研究丧失了很多宝贵资源。


另一方面,敦煌发现之初,清政府官吏先是不加重视任其流散,后是视其为一块肥肉,上下分赃。


进入民国之后,战乱频仍,几乎没有人重视敦煌的研究,致使常书鸿等“敦煌之子”只能孤军苦战,以毕生的清贫和孤寂陪伴这份文明的瑰宝。这些都导致了中国敦煌学研究在若干历史时期的滞后。


这也使我国本土学者感到十分痛切,可以说,中国的敦煌学在各个历史时期很大程度上几乎都是在爱国主义思想的支持下前行的。


这是中国学者的骄傲,其实也是指向了我国包括敦煌学在内的国学举步维艰之根源——曲高和寡,文明衰退。


世界总的趋势是文明战胜野蛮,但也往往存在反例。古罗马帝国之后的中世纪黑暗时代,和唐宋文明衰落后中国的渐趋保守落后便是这样的反例。


宋《士林广记》记载当时“人生八岁,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而清代末年由于愚民政策识字率已经降低到一个可怕的地步。


敦煌的发现恰在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以至于当时的社会已经无法承载它所记录的文明了。


更令人慨叹的是,当时中国上下几乎众口一词将传统文明视为近代化的敌人,敦煌代表的昌隆文明还没有出世已经被打上腐朽陈旧落后等时代性的标签,注定了仅仅具有古玩和怀旧意义的命运。


于是,才有了王道士首先向国家报告敦煌经卷的发现却无人理睬;


才有了敦煌知县叶昌炽虽然是金石专家,也无力保护这批经卷;


才有了敦煌学被世人疏落,以至于我国一家博物馆在地下室保存的敦煌文献全部损毁,只能从海外花高价买回文献胶卷研究。


造成这一切的不仅仅是政府或学者的责任,这是一个民族对于自己文明的忘却和疏远。


然而,时代最终证明,中国建立和发展的东方传统文明并不是现代化的敌人。在许多国家,东方传统文明和近代化工业文明和谐相处,以独有的内敛、温厚弥补着主流工业文明的缺陷。


敦煌不是一个死去的文明,日本学者仁井田升基于敦煌法制文书所完成的《唐宋法律文书研究》、《中国身份法史》等,让我们惊讶于祖先曾经有过如此先进而现实的法律观念——我们只是忘却了。


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说过:


“我们日本人所以一听到丝绸之路、敦煌、长安这些词激动不已,是因为这种文化至今仍强有力地活在日本人的心中。”


也许这样的话更适合我们中国人来说。以军事立国的马其顿帝国灭亡了,以宗教立国的哈里发帝国灭亡了,只有靠文化立国的中国绵延至今。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这样的事情,庶几可以期待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例。


【完】

这是一个民族对于自己文明的忘却和疏远。
你愿意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而转发吗?


对世界多一点认识,关注【老萨有发现】

点击关键词即可阅读相关文章:

铁在烧 | 京城六扇门 | 钓鸭子的乡土童趣 | 萌爸萨苏画画 | 中国第一难喝饮料 | 1个生命换200米长度 | 日本不给老人让座 | 不朽军团 | 中国爷们儿 | 最有魅力的女人 | 民国真男神张自忠 | 1人单挑32架轰炸机 | 故宫暗箭 | 慈禧之死 | 红军研究航母 | AV女星 | 地铁痴汉 | 中国大妈买爆日本 | 柳岩 | 古代吃货 | 寻找幽灵 | 宣武父女冤魂复仇 | 六二五七列车谋杀 | 民国野蛮女友 | 日本王牌飞行员 | 明朝大炮穿越抗战
阅读原文,购买萨苏签名版《警察手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