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铁在烧 005:老兵,永远不懂人走茶凉

2016-06-13 萨苏 老萨有发现

上节回顾唐满洋是战斗英雄,却绝不是战争狂,何以听到这个命令如此开心呢?无他,老唐心说——这一仗打好了,能把教导员升上去了吧……

前篇

铁在烧001:被遗忘的铁原

铁在烧002:我们和谁开战?

铁在烧003:彭德怀的回马枪

铁在烧004:和尚穿越到抗美援朝


从教导员撸成战士

唐满洋说的教导员,指的是原566团二营教导员魏应吉。两个人一块儿在兰州打过窦家山,从西北一直打到朝鲜,堪称是过命的交情。


打窦家山的时候魏应吉是连指导员,唐满洋是连里的战士。


打小理山的时候,魏应吉,正在唐满洋的连里当战士。


这是怎么一笔糊涂账呢?


原来,秦琼也有卖马的辰光,后来的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魏应吉这会儿正是最倒霉的时候。五次战役前期,魏应吉因为放跑了英军29旅刚刚受处分被放到老唐连里当了战士。


一个营教导员怎么能放跑英国人一个旅?


有个当时担任排长的老兵回忆,英军29旅逃跑的事儿是这样的——


“五次战役开始时咱们先打的它的英国29旅!穿插目标是议政府,从议政府开始就转向东去了。情况基本是这样的。英国29旅被打得很惨,但它的老兵多,枪法准,伤亡差不是很大。


毕竟我们的通讯差,还有机动差。其实主要是我们想拿拿不下它。好容易堵住了,地形我也看了,英国29旅也是王牌,想把它消灭在这里,我们当时一营到了,二、三营跑错了地,方向不对,结果一个营也集结不起来。朱彪气得跳脚:妈了个臭X的,想吃肉了没有人来下筷子!


我在那儿怎么说啊!眼睁睁看着着,我们的轻、重机枪火网没有什么作用,人家往坦克里或装甲车里一呆,嗖地就跑了!我们就是拿肉和钢铁拼!让敌人跑了不少。”


魏应吉因为带着二营没能及时赶到阻击阵地,被撤了职下连当战士。


撸得真够狠,而且有点儿冤。因为二营也是个步兵营,并没有多少反坦克器材,赶到了,也未必能堵住29旅。


不过,这就叫军令如山。从魏应吉走麦城,大概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当时中国军队有那样和装备不相称的战斗力。

老兵,永远不懂人走茶凉

魏应吉被撤了职,是官方的说法,组织的决定,可这决定到了唐满洋这儿,就完全变了味儿。


照唐满洋的想法,教导员就是教导员,你让他去炊事班他也还是我们的教导员!让老魏到我连里当战士?那是看得起我唐满洋,上头知道我这儿战斗骨干太少,让老魏给我压阵来的。


魏可不是个光动嘴皮子的政治干部,此人能打仗,有文化,尤其是一杆驳壳枪指哪儿打哪儿,在部队中威望很高。


所以,魏应吉当了战士,连排长见了他照样敬礼,毕恭毕敬的,拦都拦不住。


有老兵说,这是566团的传统,也是189师的传统,恋旧,抱团。


在采访原189师师长蔡长元的幼子蔡小心时,他对我说了一件事情。


有一回,他去山西办事,恰好当地领导是蔡将军的老部下,认出了他,于是坚决留住了不让走。


第二天,十几个身穿旧军装的老人从几十公里外的干休所赶来。他们都是蔡长元将军的老部下,有的跟着他打过日军观摩团,有的跟着他打过太原石家庄,更多的,跟着他打过铁原。


将军在文革中蒙冤被监禁之后,他们再也不曾相见。


老兵们赶来,为的就是“看一眼蔡长元的小儿子”。席间,一个老军人忽然抱住小心,像对着自己的兄弟一样大声痛哭起来——“蔡石头啊,你可算是回来啦……”


别的老兵连忙把他拉开,解释道——他喝醉了,你,长得太像你爹。


小心离开的时候,十几名老军人排成两列,军礼相送。


那时候,蔡长元将军已经过世两年了。


在这些老兵的心里,大概从来不懂什么叫人走茶凉。


老军人们军礼相送的照片,一直被小心珍藏在随身的手机中,我想,他是一生也不会忘记这个场面吧。

一分钟攻破比利时!

大概因为这种传统,接到打美军空降兵的任务,唐满洋第一个念头,就是打个漂亮仗,立了大功把教导员重新升上去。


至于立大功和教导员官复原职之间有什么必然的逻辑联系,唐满洋想都没想。


老唐好像一生不愿意把事情想得很深,是真正的性情中人。


第一次采访唐满洋的时候,老唐在住院。可能是职业习惯,进入病房第一眼,就感觉老唐和他同屋的病友关系紧张。


后来一琢磨这关系紧张很正常。那位病友看得出来是个身世教养都出类拔萃的人物。老唐呢?一辈子吃亏就吃在没文化,这俩人根本没有共同语言。


没有共同语言也就罢了,偏偏老唐还老得白发堆山,走路都打晃,睡着了就不断地哼哼,睡醒了就不断地咳嗽,吐痰,吐痰,咳嗽……


于是,那位病友鄙夷的目光和老唐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之间,就形成了类似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


那天的采访,老唐说了说五次战役中的几个战斗。


采访中谈起了这么一档子事儿——据说566团突破临津江的时候,守江的比利时营布了三道带刺铁丝网,手榴弹都炸不开,爆破组伤了七八个,急得团长朱彪大喊——“唐满洋!唐满洋!”是有这么回事儿吗?


嗯,有这回事儿,唐满洋点点头。当时我跟他说——打掉敌人的机枪,只要一分钟,我就能突破!


朱彪集中了全团的火力,对比利时人的机枪阵地猛烈开火。与此同时,唐满洋手提一口鬼头刀,已经一个滚翻跃进到了铁丝网近旁。


只见他挥刀就砍,三道铁丝网如同瘫痪的死蛇,转眼就被他撕开了一个口子。


“别人没有用过刀么?”


“别人也用刀。”老唐回忆了一下,“不过,砍了半天也砍不断。这里头有窍门。”


老人做了一个劈斩的动作——“他们往铁丝上砍,那颤悠颤悠的,哪能砍得断?你要找到与铁丝网相连的钢柱,贴着一刀砍下来,什么铁丝网能吃得消?”


老唐说,这一点,还是他在太原打阎锡山的时候学会的,在双塔寺冲进国民党军的炮兵阵地,砍死一个炮兵营长,立了双大功。


在朝鲜也是双大功。

志愿军真正的危机

话说得轻巧,却见旁边那哥们儿的面色越听越绿,越听越靠近,最后张大了嘴目瞪口呆,半天缓过神儿来,冲着老尹一个劲儿地抱怨——“这些人,国家都应该给养起来才对啊。”


老唐哼哼一笑,咪着眼睛斜他,那副得意的面孔仿佛是个孩子一样。


晚上八点,部队集结完毕,魏“教导员”给做动员——“敌人空降了一个连,目的就是要切断我们的退路。现在他们正在收缩,也没有修工事,趁它立足未稳,干它一家伙……”


事后分析,当时空降的敌军应该不到一个连。但是,志愿军集结的时候,敌情已经起了一些变化。


566团收缩后,美第七师和韩第二师之间的联络恢复,美韩军约两个连进占566团身后的问礼里,也有一部分敌军上山与美军空降兵会合。


之后分析,也有可能这批美军空降兵不是伞降而来,而是从山间小道穿插进来的,老唐看到的降落伞并非空降兵,而是美军空投的补给物资。


用降落伞投面包子弹,这种奢侈中国兵可是享受不到的。


唐满洋他们出发的时候并不知道敌情的变化,他们最大的问题是——饥饿……


【待续】


▲ 本系列摘自萨苏《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文汇出版社 2011年出版


转发,让更多人了解抗美援朝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这些老兵的心里,大概从来不懂什么叫人走茶凉。

对世界多一点认识,关注【老萨有发现】

点击关键词即可阅读相关文章:

铁在烧 | 京城六扇门 | 钓鸭子的乡土童趣 | 萌爸萨苏画画 | 中国第一难喝饮料 | 1个生命换200米长度 | 日本不给老人让座 | 不朽军团 | 中国爷们儿 | 最有魅力的女人 | 民国真男神张自忠 | 1人单挑32架轰炸机 | 故宫暗箭 | 慈禧之死 | 红军研究航母 | AV女星 | 地铁痴汉 | 中国大妈买爆日本 | 柳岩 | 古代吃货 | 寻找幽灵 | 宣武父女冤魂复仇 | 六二五七列车谋杀 | 民国野蛮女友 | 日本王牌飞行员 | 明朝大炮穿越抗战
阅读原文,购买萨苏签名版《警察手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