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颗让周总理关注的子弹 | 捕风铁鹰 025

2016-06-24 萨苏 老萨有发现
上节回顾如果这是对一个普通嫌犯,无疑是足够的,但他们忘了,面对的是一个军中叛逆,一个军事技术出色的军官,而且他有枪——冲锋枪。
前篇

捕风铁鹰 001—021

捕风铁鹰 | 外一篇:人咬狗

捕风铁鹰 | 外二篇:糊涂鬼

捕风铁鹰 022:中国版“奥兰多枪案”

捕风铁鹰 023:住院处凶杀

捕风铁鹰 024:小心!他有冲锋枪

25


在写三零X医院案件的途中,意外发现读者中竟有在场的目击者,不禁愕然。好在据老萨所知,这位女生是练过武术的,倒不用替她担心。当时如果遭遇凶手,打不知结果如何,逃,估计总是能逃得掉的。


逃?对,我认识的一位武林朋友直言在面对火器时,武术干脆就不是用来打的,而是用来逃的。



▲ 有枪不用的患者不是合格鬼子


总之要令人感慨世界太小。


言归正传,老任敏锐的反应一点儿都没有错,司乃钧当时就躲在门后,手里是一支压满了子弹的冲锋枪,老任听到的,很可能是他开保险的声音。


司乃钧对三零X医院十分熟悉,知道其一段铁栅栏上有一根被人掰弯,为懒得绕路的员工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出入口。他就是从这里进出医院的,所以门卫没有看到他的离去。


既然如此,按说他有充分的时间逃跑,为何公安人员到来时他仍然在营房里等待呢?司乃钧当时到底抱着怎样一种心理,事后警方才慢慢分析出来。


从后来了解的案情得知,司乃钧以前经常设法带那位护士去打靶,他的枪法很好,可能是使两人感情升温的关键催化剂。


女性对这样有阳刚感觉的男性总是会青睐一些。


如果在战争时代,依靠一身过硬的军事技术,司乃钧或许会立功受奖,可能会一直承受对方的崇拜。也正是这一身本领让他得以进修,提干,坐到副连长的位置。


但他一辈子也没轮到用这一身本事的机会,便要无声无息地离开军营了。光环破灭,当昔日的恋人决定离他而去的时候,司乃钧发现自己除了一身军事技术之外一无所有。而再过硬的军事技术,这时候也帮不了他一点儿忙。


而他除此之外什么也不会。


推测司乃钧当时一定对整个世界都绝望了,根本没有求活的想法。


在深深的绝望之中,他杀人后既没有逃,也没有自杀,而是回到营房,准备好预先藏的一支冲锋枪(利用欺骗手段从武器库中获得),等待着警方的抓捕——他要在最后一刻,向外面的人显示自己其实十分优秀。


司乃钧的确应该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只不过并不是准备逃跑,而是准备以反社会的方式结束一生——犯罪者常常是走极端的人,他们的思维我们很难理解。


从境界上来说,司乃钧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所以在失恋的打击面前,他选择了杀人的极端做法。他又是一个失败的军人,因为他在军营中苦苦练就的身手没有施展的机会,而他在军营以外毫无价值。


跑题了。


古人云“京城捕头天下第一”,主要便在于其见多识广。


老时候天下的贼做到极致,都要到京城显摆一番,什么五鼠闹东京,师师戏燕青。从此道上的朋友便要敬重三分。故此京师的捕快对江湖上各种手段都要懂得一些,否则没法吃饭。


如今京城也是众矢之的,因为它的流动人口多,城市规模大,目标又比较密集,因此有些铤而走险的,有些想造成某种影响的,经常会活动到北京这地界来。甚至有些人纯粹是想挑战警方。


司乃钧似乎就有挑战的倾向。


在北京抓住玩枪的案犯不少,但大多是用的手枪或自制的土枪,跟冲锋枪这样的武器完全没有可比性。


要知道当初日本关东军控制溥仪,手段之一便是仅仅给他的卫队装备手枪,而不装备长枪,这样避免他拥有能战的军队——那还是打一枪拉一次栓的三八大盖,换成自动武器显然威力更大。


因此司乃钧的案子对于警方来说考验甚大。


之所以评价司乃钧案件和奥兰多夜总会枪战相似,便是因为两个案子中,凶犯都动用了长兵器,而且是自动武器。在北京从犯罪角度看,属于使用了重武器(重武器?当然。建国后动炮犯法的,在北京只有一起,冲锋枪当然得算重武器了),是十分罕见的。



▲ 奥兰多枪战中凶手马丁使用的 SIG MCX冲锋枪


考虑到马丁是一名有资格佩枪的保安,我们可以发现三零X和奥兰多两案的相似之处,再想想马航370,不得不让我们产生一种特别的忧虑。


其实用不着重武器,只要动枪,一般都会出较大的案子。老鹰记得玩得最玄乎的是有人居然敢枪击人民大会堂。


此案发生在六十年代,当时风传得五花八门,其实案情并不复杂。据说这案子是周总理先发现的。


他在到人民大会堂接待外宾的时候,偶然听到一声怪响,随即发现一侧玻璃窗的玻璃出现了一片蜘蛛网状的裂痕,外侧玻璃碎裂。人民大会堂设计上采用双层玻璃窗,这扇玻璃窗是外侧那层玻璃破碎了,但内侧还基本完好,只是变花了。


当时周恩来总理对此事并未表现出惊讶,照常和外宾谈笑风生,对方没有注意到情况不对。但送走外宾后,周恩来立即下令公安部彻查此案。


结果,发现这是被枪打的,而且在内外层玻璃之间找到了子弹。


据此顺藤摸瓜,最后还好没出冤假错案,认定是南长街某家小儿辈玩弄气枪打鸟,误中人民大会堂。因为弹道太长,子弹动能已尽,只打穿了一层玻璃。


调查之后总理主张加强枪支管制,但不主张严惩,公安人员倒没把这几个孩子怎么样,不过家长惊惧之下把熊孩子屁股打成几瓣那就不清楚了。


当时周恩来亲自挂帅,对侦破结果十分关心。他对于公安人员的结论相当谨慎。结果是造成了北京公安工作历史上第一次枪支膛线痕迹鉴定,这才让总理信服了侦破结果,而很多民警也才意识到枪也有“指纹”这一说。


老鹰感慨在技术角度上民警对枪的了解也不算少,比如膛线痕迹之类的事情部队的人肯定不懂,但真正动起手来经验上则要差一些,毕竟不是天天和这玩意儿打交道。这一次幸好那个踹门的防暴队员比较灵活,否则老任一条性命就不好说了。


因为营房的门很简陋,那名防暴队员一脚就把门踹开了,但门似开未开的瞬间,他已经看到有什么闪亮的东西在里面一闪。高度紧张的防暴队员马上意识到——枪口!


感觉到危险,他踹开门的瞬间就势向后一倒,连身后的老任都带倒了。


就在这时,枪响了,密集的子弹伴随着一个长点射破门而出。


也就不到一秒钟的时间,但老任对这一秒的每十分之一都能记忆出有何不同。他形容在震耳的子弹发射音中,自己居然还能分辨出弹壳跳落碰撞的铜音,只觉得鼻尖上如同一道热风滚过,接着眼前便是一片血红。


【待续】


请转发,下面这个活动有惊喜哦

活动 | 那些年萨苏“坑”我的事儿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蹲坑!

山,被愚公移走了

海,被精卫填平了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还有一个挖着坑的老萨!

从文人到武将,从侦探到警察,从西洋到东瀛……据可靠消息称,萨苏挖的坑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还记得老萨“坑”过你的那些事儿吗?

不妨写到留言里来吧~

老萨会留意每篇文章后点赞多的留言,没准儿想起来,一个激灵就填上了

本周六之前留言参与“蹲坑”,就有机会获得萨苏签名图书,还有机会带着坑来让老萨给你面填!

还在等什么?老萨备好铁锹了!


萨苏工作室


对世界多一点认识,关注【老萨有发现】

点击关键词阅读近期热文:

奇葩的日本征兵广告 | 你没听过的抗美援朝

萨叔钓鸭子 | 爸萨苏画魔女

阅读原文,购买萨苏签名版《警察手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