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文化输出的三个秘密

2016-08-26 萨苏 老萨有发现

里约奥运会闭幕式的“东京8分钟”又引起了一番热议,马里奥、机器猫、HelloKitty等一系列世界青少年熟悉的形象轮番助阵,甚至安倍本人还客串了一把这位全球最知名的“水管工”。在看到自己“童年”的激动之余,我们也许该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这些文化符号在各国青少年人群中如此普及?日本的文化输出凭什么这么强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日本文化输出的特征


《机器猫》里面很多情节套路和我们的童话《宝葫芦的故事》几乎是一样的,大雄利用机器猫投机取巧总会弄巧成拙,可以看出作者的道德观念也颇为传统,但他却又让孩子们可以跟着机器猫畅游恐龙世界和外星球,可以满足他们“出门就是学校,免得迟到”的小小愿望。


宝葫芦就不一样了,它是引诱孩子偷懒,破坏社会道德的典型,只能遭到批判和唾弃。结果是喜欢《机器猫》的孩子比例远远大于《宝葫芦》——虽然,我们偶尔也会说:“要是有个宝葫芦……”下意识地暴露自己小小的贪欲,而把作者的苦心扔得远远的。



原因无它,《机器猫》里有梦想,有温情,有孩子气的勾心斗角,这些都是正常社会中所具有的,我们随时可以看到,而且它们显然都属于我们这个星球阳光照到的那一面。


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东京制作的八分钟宣传短片简陋得令人发指,效果好得令人发指。


说简陋得令人发指,是因为包括这部片子在内的东京奥运所有宣传片,大部分镜头给人感觉都是拿手机在街头便可以抓拍的,几乎不需要什么训练和准备,也没有什么成本。换句话说给一个艺术灵感好的摄影师一个月的开销,他都可能给你拍回这样一个片子来。


说效果好得令人发指,是因为在场的各国记者对此评价很高,据当地媒体统计,巴西人中因此想去日本旅游的人也大大增加。虽然巴西人做事随意,第二天早上可能就会变主意,但这个宣传片对日本文化的传播和输出显然起到了相当正面的作用。



联想到从机器猫到寿司店在全球的到处开花,有人不免琢磨,日本的文化输出是怎么做的,怎么在各个领域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呢?


甚至有人会琢磨,会不会是日本政府有一盘很大的棋,在引导着一种文化侵略呢?


这恐怕太高抬日本政府了,它没这么大能耐。老辈子人都见识过什么叫“文化侵略”。伪满洲国的时候,每天上课学生们得拜天皇,连溥仪都给找了个日本祖宗。当时日本当局还进行过调查分析,认为另找一个祖宗这类事情,40岁以上人会反抗,20至40岁的会沉默,20岁以下的无所谓,甚至会被洗脑教育,所以40年后等出生就听谎言的人们长大起来,这玩意儿会变成真理——前提是得有关东军的刺刀帮忙才行。


这种事儿当年西班牙殖民者干得更加残酷而有效,是从毁灭印加的成文史开始的,等中美洲的印地安文明被摧毁,居民回到蒙昧时代,殖民便见效了。


这种貌似荒唐却真能改变历史的事情就是文化侵略。现如今,各种指鹿为马仍然是按照日本关东军的路数来的,都知道它荒唐,但在强权保护之下,荒唐却可以产生统治者需要的效果,这就足够了。


思之令人毛骨悚然。


文化侵略的特征是要有强制性的,糖衣炮弹它也得有炮,如果是因为喜闻乐见而被人们接受的,那冠以“侵略”之名未免显得自己脆弱心虚。便如鸦片,如果是开着军舰来逼大清朝买,那叫侵略,如果哪位老兄寻求刺激一定要吸,那咱们也只能说“没有需要便没有买卖”。


如今日本文化的输出,里面也不是没有被社会视为负面的,比如层出不穷,内容丰富的AV片,在部分吃瓜群众眼里也是“喜闻乐见”的,至少公共场合大家谈起这个话题都会义正词严。但从久石让的音乐,到治愈系的种种作品,以日本为源头,引领了整个亚洲文化潮流的元素也不在少数。


他们的受欢迎,其中日本官方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至少从公开层面看,他们用于文化宣传的费用,在邻国只能算个零头——甚至相当多日本当代文化的领头人,比如著名的宫崎骏、大江健三郎等,都是日本政府眼中的异类,宫崎骏连参加东京奥运会宣传片的事儿都拒绝了。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便是在日本如今感受不到推动文化输出的氛围(做这一行买卖的除外)。最典型的事情便是“韩流”横扫日本和当年邓丽君在日本刮起的旋风,连李小龙——虽然几乎每部片子都在打日本人——但仍然是日本深受欢迎的巨星,至今不被忘记。这在别的国家可能会被视为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



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文化的输出,依然如水渗沙滩,不断伸展。我曾见过某位在公共场合痛陈抵制的老大,做片子前一遍遍看日本同行的作品,从中去寻找灵感和创意。


日本文化输出的秘密,恐怕不是笔者这样孤陋寡闻者可以看清的,背后或许有各种各样的博弈。从个人角度来看,它依靠的是魅力和底蕴,是一种综合实力的体现。


所谓魅力,厚施脂粉显然不敌素面朝天。东京奥运会宣传片中那些店员的微笑和铁道职员的自信是走在日本街头每天都可以看到的,这种自然的魅力便如机器猫对于人性的真诚表达一样,与周围和谐一体,当然会引来人们的青睐。


巴西的桑巴,和北京的太极拳,之所以会成为两届奥运会极吸引人的元素,原因也在于此,它们首先是真诚的。


然而,素面朝天得有素面朝天的本钱(这也是我们不能责怪有时人们不得不厚施脂粉的原因)。日本的文化输出是经过了多年积淀之后才得以展露峥嵘的。日本的寺庙神社,乃至积年老铺常常是绵延数百年的,这其中固有房舍的传承,更有其中精神脉络的绵延不绝。


这种积淀不是一个灵感或者拍脑瓜就可以获得的,想做文化输出的源点,自己需要积累本钱。对文化不能当猴儿耍,要有一份尊重,让它有生长的空间,如果今天斩一刀,明天又要它出成果,这是不现实的。


同时,日本街头的“素颜美女”其实多半不是真正的素颜。人的长相有缺陷属于正常现象,她们实际是通过化淡妆展露自己风采的。而懂得化妆的人肯定明白,化淡妆所要的功夫最深。


  • 这在文化上,便是要求文化人有一份自重。给文化一份尊重,不是给文化人恣肆的空间,而是你自己所做要值得尊重。


  • 如果没有匠人精神,就没有日本文化的输出。从黑泽明到寿司大王,每一个日本文化输出的元素,背后都有对自己行业疯狂的追求。我们得有化淡妆的本事,才能给世界展现最美好的一面,而这是需要努力的。


  • 最后便是尊重他人。日本文化输出的巨匠们都是受外来文化深重的人物,正如对待韩流和邓丽君的态度,敞开胸怀,接受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可以让自己的文化更有活力。


抵制和关门,只会造成近亲繁殖和退化,便如齐天大圣生出葫芦娃。日本的漫画大师最初都是到欧洲学习的,但是他们回到日本后创作出的作品,又是欧洲的老师们无法完成的,这或许是值得借鉴的道路。


不过,这些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


有个蚊子从乡下飞到城市,找不到吸血的对象,最后飞到庙里看到神像,大喜,叮上去大吸一番。回到乡下,别的蚊子问它:城里人怎么样?这蚊子说:没意思,也是个人样,就是没有人味。



没人味,连蚊子都不喜欢,更别说什么文化输出了,您说呢?






对文化不能当猴儿耍,要有一份尊重,让它有生长的空间,如果今天斩一刀,明天又要它出成果,这是不现实的。



转发到朋友圈,支持萨苏原创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萨苏最新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邮箱:sasustudio@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