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稀奇!古代皇帝打猎咋喜欢在马背上放头豹子?

2016-09-25 萨苏 老萨有发现

古代贵族围猎的时候会在马背上放一头豹子——没听错吧?且不说人带着豹子打猎,那马愿意让豹子骑?



会骑马的豹子


人会骑马不新鲜,偶尔马戏团的狗熊和猴子也有一两头会骑马的,但豹子骑马?且不说豹子有没有这个技术,那马能让它骑吗?



▲ 然而,在大唐章怀太子墓的壁画中,就出现了一头骑在马上的豹子,端坐在骑手的后方,仪态悠闲自如


这位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之次子,一生颇为悲剧,最后可说间接死于亲生母亲之手,年仅三十二岁。但他并不是纨绔,而是一位曾经多次监国,颇具才能和英气的年轻政治家。所以,认为他会专门养一个世界水平的马戏班子,肯定不符合太子的性格。这幅壁画中所绘的,是唐朝贵族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场面——围猎。


唐朝贵族的围猎,与其前期统治阶层的尚武精神有关。围猎时常常出动上千人,而且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预先侦察猎物分布,有的负责围猎人员的驻营供给,有的负责驱赶兽群进入伏击圈,还有的负责防卫有野兽受惊疯狂之下反扑射猎的指挥部。总的来说,这相当于一种中等规模的军事演习,可以有效地让贵族们不至于在久处安逸的状态下失去对于战争的感觉。此前此后的王朝也有进行这种活动的传统。



▲ 章怀太子《狩猎出行图》局部,可见图中后部两人的坐骑上都有动物端坐


这头坐在马上的豹子,便是一头用于围猎的猎豹。猎豹是一种能够驯养并用来协助捕捉猎物的动物,古罗马和土耳其、印度都有驯养猎豹的记录,作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用它参加围猎显然比猎犬有效多了。



▲ 而另一头,从其两耳尖尖来看,则是一头猞猁,也是用于围猎的



▲ 唐朝人养猞猁是一种风气,在李世民的侄女金乡县主的墓中,还出土过马后带猞猁的陶俑呢



▲ 猞猁是一种中型猫科猛兽,今天野外依然偶然可以看到,甚至在青藏一些地方仍有饲养的,猞猁腿短,捕捉猎物方面肯定不如猎豹。但在唐朝男女贵族都养这种宠物,可能是当时一种很酷的行为


而猎豹出现在唐朝的壁画上是有些奇怪的,原因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没有野生的猎豹。确切地说,在中国有史以来便不曾存在过野生猎豹。


中国古代和现代都有豹,比如著名的金钱豹、云豹等。中国豹类有的十分珍惜,比如罕见而美丽的雪豹。



颇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里面提到的“仁兽”驺虞的原型便是雪豹。


尽管驺虞的原型还有大熊猫说和马来貘说,但雪豹似乎最为接近,理由是驺虞被形容为“匪兕匪虎,匪熊匪罴。白质黑章,猊首虎躯。尾长于身,是曰驺虞。”(《杨文敏集》第一卷),而雪豹正有一条非常长的大尾巴,而且毛色黑白间杂,又穿行于雪线之上,符合古书中这种动物不践踏青草的特点。


▲ 有趣的是雪豹对自己的大尾巴好像也很自豪,经常会叼来玩耍


尽管中国有品种丰富的豹子,但历史上能够驯服用于协助人类捕猎的猎豹,偏偏产地不在我国。


猎豹,是一种很特别的猫科动物,从分类角度来说与豹子相距甚远。几乎所有的“大猫”如狮子老虎豹子美洲虎都是豹属,唯独猎豹自成一属,即猎豹属。它们在进化的道路上很早就分道扬镳了。


猎豹曾经广泛分布于美洲、欧亚和非洲,有着各式各样的品种,曾经有一种上新世猎豹(Acinonyx)在中国生活过,形态也与今天的猎豹比较相似,但在史前时代就已经绝灭了。



▲ 曾在中国生活过的史前猎豹(想象图)



今天的猎豹有非洲和亚洲两个亚种,但历史上它们的分布区也从没包括过中国,分布图上土黄色的部分是现生种猎豹曾经的分布范围,可以看出,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成了它们试图进入中国时无法逾越的地障。


那么,李贤的猎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中国国家地理》曾有文章专门论述,认为是中亚通过西域运进中国的。李世民以“天可汗”著称于世,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也就是李贤的父亲也很有开疆拓土的雄风,李贤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疆域最为广阔的时代,其西部边境已经抵达中亚西亚,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弄几头猎豹来玩玩应该不是难事。


而饲养这种宠物的习惯,也在此后多个王朝中有所体现。例如,描述忽必烈狩猎的《元世祖出猎图》中,也有一个骑手背后坐着一头猎豹——看来,猎豹这种动物骑马还是挺有传统的呢。


▲ 《元世祖出猎图》(局部),这头猎豹,应该也是通过西域来到中国的进口动物


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放在马背上呢?这主要是针对猎豹的习性而做的特殊安排。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12公里,用于追捕猎物堪称最佳选择。


▲ 这个速度的含义是猎豹和博尔特赛百米,可以先让博尔特跑六十米,而最后还是猎豹获胜


不过,猎豹有个要命的短板,就是不善于长跑。它的奔跑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否则可能会因为身体过热而死。奇妙的是大多数动物都不善于长跑,动物界最善于长跑的动物就是我们自己——人,天晓得造物主为什么赋予了人类这么一个奇特的功能。


所以,利用猎豹辅助狩猎便不能像猎狗一样由着它鞍前马后地蹦来跳去,而是要让它出击前养精蓄锐,放在马背上,无疑是一个极好的选择。至于马会不会反对?那就是骑手和马沟通的问题了。


到了明朝,西域的通路渐渐荒废,中国也就不再能见到猎豹的踪影了。


有个问题是,咱们中国人很聪明,也不乏一掷千金的土豪,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怎么没人把猎豹一直驯养下来呢?


这就不怪咱们了,这是因为猎豹的繁殖在古代始终是一个难题。欧洲和中亚、印度曾经饲养过猎豹的国家都曾经试图繁殖猎豹,却极难成功,最后不得不一直依靠从野外捕捉小猎豹来解决需求。这样一来又间接造成野生猎豹数量的锐减,以至于亚洲猎豹一度在1948年宣布绝种(后来在伊朗重新发现),非洲猎豹数量也令人担忧。


难道人工饲养的猎豹会自动变成太监?


直到上个世纪后期,科学家才揭开了这其中的谜团。原来,造成这种情况背后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某种尚未查明的原因,猎豹在距今不足一万年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几乎完全灭绝,因此现存猎豹均属近亲繁殖,存在遗传缺陷,所以难以受孕是正常的;第二,猎豹的怀孕是需要特殊条件的,那就是疯狂的奔跑。


自然界猎豹之间的求偶酷似奥运会的百米决赛,往往有多头雄猎豹同时追求一头雌猎豹,而雌猎豹选择配偶的方式便是拔足狂奔,谁追得上这位长腿MM,才有机会求爱。而雌猎豹似乎也只有在狂奔之后才会产生足够的激素满足受孕需求。


这是符合达尔文理论的,有利于产生跑得快的下一代,而速度正是猎豹的生存绝技。


不过这样一来,人工饲养的猎豹难以怀孕便可以解释了——古代驯养的猎豹通常都是被圈养的,哪里有空间举行这种追逐求爱的仪式呢?



▲ 如今,人们饲养猎豹普遍会给其更大更类似野生环境的空间,其繁殖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据说,渡渡鸟绝种以后,人们忽然发现当地的大颅榄树也开始越来越少,只死不生,这两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最终被发现了其中的联系——原来大颅榄树的种子外壳很硬,只有经过渡渡鸟吞食后,将其外壳消化掉,种子才能够发芽。



当时对这个故事只觉得奇妙,没想到,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猎豹的身上,看来,对自以为是的人类来说,大自然还有太多的谜团,隐藏在我们的视线背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觉得有趣,分享给你的朋友


转发到朋友圈,支持萨苏原创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萨苏最新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邮箱:sasustudio@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