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悟空在《西游记》后半段被掉包,谁取了真经?

2016-09-21 萨苏 老萨有发现

吴承恩是淮安人,他对无支祁可能比对哈奴曼更加熟悉,糅合两者的特点共同构成孙悟空形象的可能性更大。不过,在《西游记》中,有另一个形象更似无支祁,那就是“真假猴王”中的六耳猕猴。



妖猴无支祁真相


民国期间,在黄河故道曾出土一尊铁铸怪兽,形似猿猴却头生双角,根据其背后的铭文可知是北宋年间所铸,其名为“无支祁”。这个家伙,古代据说是被封为淮河水神的,今天在一些古代石刻中,依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 无支祁是谁,大多数中国人可能早就没印象了,但要说孙悟空,恐怕就家喻户晓——按照鲁迅的说法,无之祁便是孙悟空的原型


无支祁,又名巫之祁、无支奇,据说是大禹治水时代的妖怪。最早记载它的是古本《山海经》,曰:“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


在《岳渎经》第八卷里面,有更详细的记载:


“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夔龙土伯拥川,天老肃兵,功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授命羹龙,桐柏等山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胡木魅水灵山祆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戟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翻译古文是件费力的事情,老萨懒惰,不专门去做,大意是大禹治水至桐柏山遇阻,抓了当地几个酋长,才知道背后是猴形妖怪无支祁在捣乱,于是派出大将擒拿,先后三次才将其抓获,囚禁于龟山脚下作为水神,自此淮河遂治。


《太平广记》也记载过无支祁的事情,据说唐朝还有人见到过被囚禁的它,倒和孙悟空在五行山下的遭遇有些相似,只是已经被关了不止五百年。



▲ 活捉无支祁


以中国史书的习惯,关于无支祁记载的背后可能是一场部落争霸战争。


大禹是代表中原的部落联盟领袖,他的治水过程也是一个整合周边各部落的过程。无支祁很可能是淮河上游另一个政教合一部落联盟的领袖——所以他也叫做“巫”之祁。他和他的部下不服大禹的管理,但其盘踞的淮河上游,包括桐柏山区对于大禹统治的中心区,即河南中部地区威胁很大,所以大禹发动了对其的征服战争。


双方进行过激烈战斗,大禹先剪其羽翼,再深入险要追杀,最终无支祁被活捉。但由于他的威信很高,余部反叛不断。考虑到对其所属部落的影响,大禹采取了宽大政策,将无支祁囚禁于龟山——或将其族迁徙到淮河下游易于管理之地,以工代罚,负责对淮河水患的治理,才有无支祁后来成为淮河水神的传说。没有一味刑杀,而能因地制宜,所谓“堵不如疏”,看来大禹治政也和治水有相通之处。


连大禹治水这样堂皇的故事,背后都可能有如此大规模的征服与被征服战争,可见对政治的事儿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是有道理的。


老萨其实更关心的是——无支祁为什么是一个猿猴的形象。


一般来说,这通常与部落的崇拜对象有关。无支祁或者巫之祁的部落联盟,崇拜的对象很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猿猴。


说其特殊,是因为巫师给自己塑造的形象往往与图腾动物接近,而现代世界中,根本找不到这种“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的巨型猿猴。除去夸张成分,非洲的大猩猩倒有几分相似,但大猩猩的足迹从未踏上过史前中国的土地。


其实,就在无支祁部落生活的桐柏山附近,便曾经生活过一种比大猩猩更为庞大的猿。


▲ 巨猿还原像及其复原头骨与大猩猩、人类头骨的对比


这就是巨猿,一种身高可以达到三米的巨型古猿类动物,曾经有人把它视为人类的祖先,但后来发现它们走的是另外一条进化的道路,算作人科都很勉强。


在我们今天生活的中国这块土地上,曾有几百万年气候变得寒冷干燥,处处冰雪,这就是所谓的冰河时代——事实上我们今天生活的,也不过是两个冰河时代之间的一个间冰期而已。


冰河时代引发了大范围的物种绝灭。好在中国的大山多东西走向,因此冰川在中国的分布是断续的,包括秦岭、伏牛山、桐柏山等山脉在其南坡保存了一些相对温暖的地域,使这里成为部分古代动植物的庇护所。例如,水杉、珙桐等植物,大熊猫等动物,都因此幸存下来。


巨猿,便是在这个时代生存下来,并逐渐与大熊猫等发展成独特的大熊猫-巨猿动物群。它们出现在大约100多万年前,比北京猿人还要晚,但更为原始,因此显然属于猿类进化的一个特化旁支,分布在从我国南方地区到东南亚的原始森林中。与大多数树栖灵长类不同,它们因为体躯庞大,选择了在地面生活。只是其庞大的身躯和推测群居性的特点,使一般猛兽也不敢去招惹它们。



▲ 巨猿牙齿和下颌化石,显示其喉部气管位置与人类相似,可能已经具备直立行走能力


巨猿的牙齿已经特化,没有犬齿,可以判断出它虽然高大强健,却是一种类似大猩猩的植食动物。推测它和大熊猫一样,以竹子为主要食物,这对和它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类来说,应该是件幸运的事情。这是因为据推测巨猿的体重在500公斤以上,拿某位老哥当正餐只怕也就够一顿吃的。考虑到大熊猫的习性,它可能也是一种性格羞怯机警,平时隐藏在竹林深处,对古人来说颇为神秘的巨型动物。


虽然有人认为在神农架的“野人”,西藏的“雪人”是巨猿的后代,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巨猿今天已经不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了。巨猿保存下来的化石残缺不全,绝大部分是耐腐蚀的牙齿,说明它们可能习惯生活在温暖潮湿不适合形成化石的环境。


它们对于寒冷天气的耐受力不如大熊猫。巨大的身躯需要更多的能量,偏偏竹子是一种能量很低的食物,所以一头巨猿所需要的觅食范围很大。巨猿即便在全盛时期,数量也不会很多。冰川的持续影响,人类“表兄弟”的竞争,使巨猿的食物来源渐渐不能满足其身体需要。晚期巨猿化石显示其体质的急剧下降和营养不良,也揭示了其灭绝的原因。


▲ 一般认为,巨猿是在距今10万至3万年之间灭绝的,但不排除有少量个体继续存活到新石器时代的可能


淮河源头和更西边的神农架地区,很可能是巨猿在中国最后的生活区域,如果无支祁部落的先人曾经见过这种庞然大物,必然会留下深刻印象,将其视为山神或图腾进行崇拜也不是意外的事情。


这只是一种大胆的推测,是否符合真实历史,恐怕还要未来更多化石及相关文物的发现来证实或否认。


不过,对于无支祁和孙悟空的关系,笔者倒有一些和鲁迅先生不太相同的看法。


胡适先生曾经提到,孙悟空即为佛门弟子,可能与印度猴神哈奴曼的传说有一定的关联。他认为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孙悟空很多行为模式都更像哈奴曼。


我的看法,吴承恩是淮安人,他对无支祁可能比对哈奴曼更加熟悉,糅合两者的特点共同构成孙悟空形象的可能性更大。不过,在《西游记》中,有另一个形象更似无支祁。那就是“真假猴王”中的六耳猕猴。



▲ 六耳猕猴是比孙悟空更能折腾的猴子,竟然冒充齐天大圣,演出真假美猴王的闹剧


之所以说六耳猕猴的原型更接近无支祁,且看佛祖对其评判:“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再看对无支祁的评价“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可见,两者都是类似“百晓生”的猴子,善于收集信息,消息灵通,这也是它们能够折腾的重要基础。这一点上,孙大圣的火眼金睛明显是另外一路。


同时,孙悟空是典型的正面人物,而无支祁和六耳猕猴则都是反面代表,吴承恩似乎不大可能用一个反面人物来做孙悟空的原形。


六耳猕猴下场不好——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


这种特殊的猴子被孙悟空打杀了,至今绝其一种——和巨猿一样,无支祁也绝灭了。


不过,不过事情都怕琢磨,就像大禹借治水收拾无支祁一样。现在也有人怀疑,真假美猴王之战其实是一次政治阴谋,最后死的其实是秉性顽劣的孙悟空,而最后成佛的则是如来暗中埋下的伏子六耳猕猴。


假如真有这种阴谋,我想,那总导演一定不是如来,而是吴承恩——无支祁是淮河水神,和老吴是邻居,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它扶上位,老吴肯定也能跟着沾光啊。所以,《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很可能被掉了包,后半段出风头的,其实是无支祁!


唉,可怜的孙悟空。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发到朋友圈,支持萨苏原创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萨苏最新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邮箱:sasustudio@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