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湾与大陆"斗法"的奶奶级潜艇,年轻时有这般惊心动魄的故事

2017-01-22 萨苏 老萨有发现

年关将至,台湾地区举行了“春节加强战备”操演——模拟解放军在福建和广东集结,越过“海峡中线”。台军则出动陆军第10军团指挥航空602旅,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和大陆“斗法”。


在这次演习中有一艘名为“海豹号”的潜水艇备受瞩目,她是世界现役最老的常规动力潜艇,这位71岁高龄的老奶奶,在年轻时还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动人经历。

新闻里的台湾潜水艇有故事


这次演习引来了诸多媒体的追踪报道。狗仔队们对这次演习如此重视,其原因是一艘编号为SS-426的海豹号潜水艇参加了这次演练。联想到台湾地区海军的这次演习,主要针对的是辽宁号穿越台湾海峡的行动。会不会是这帮无事生非的记者先生们想看一看海豹号和辽宁号斗法的场面呢!


▲ 斗法?海豹号说了,就是斗地主,我也不能跟她一块玩儿,我们有代沟


实际上,记者们对海豹如此关心,是因为她属于世界上目前在役的最老的常规动力潜艇。

如果到网上去搜索谷歌或百度,都会发现海豹号这艘老潜艇的踪迹,而且内容难得的一致。台湾海军的海豹号潜水艇,本是美国海军淡水鲤级潜艇中的一艘,名叫特斯克号(US-426,Tusk号,台湾连舷号都没有改)。



▲ Tusk,是一种特殊的鳕鱼,味道鲜美


▲ 台湾的另一艘同级别海狮号潜艇,在美国海军中的名字更可爱,居然是带鱼号!

估计是二战中美军的潜艇太多了,找不到合适的鱼来命名吧。

该艇下水于1945年8月8日。离日本投降还有一个星期,所以有人说这条潜水艇曾经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到今年为止,这艘艇已经服役71年,堪称真正的老奶奶艇了。记者们关心她,不是怕她去跟大陆玩命,而是怕她出海以后发生什么问题,要知道,一般六十岁以上的连过山车都不让玩了,这七十岁的出海奔波未免太过辛苦。


应该说这种关心是很到位的,在2015年,这条海豹号潜水艇刚刚经过大修,其原因是这艘潜水艇的耐压艇壳已经不能组成完整的圆形了。


▲ 从海豹号的甲板也可以看出,她早已年久失修,如果不进行大修的话,这条老奶奶船驶入大海之后,很容易从潜水艇变成“沉水扁”的


关于海豹号还有很多离奇的传说。比如,据说她在1973年从美国海军被转让到台湾地区海军时,其潜水艇的鱼雷发射管都被用水泥填死。这是美国方面担心蒋介石得到潜水艇以后,突然狂性大发,向大陆发起挑战,跑到上海或者广州附近打沉几条船,那样的话会给双方带来难以处理的麻烦。后来台湾方面绞尽脑汁,终于打开了被水泥填死的发射管。但始终没有鱼雷可用。所以只能用于训练。



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台湾方面声称,台湾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是坚不可破的,美国朋友没有干过这样缺德的事情!他们倒是不否认曾经对鱼雷发射管进行过一系列的工程处理。不过声称那是为了改造鱼雷发射管,以使其能用于布设水雷。


虽然如此,我们却知道在1975年前后,曾经发生过台湾一名姓邱的驻美武官,因为试图为海豹号购买鱼雷而被美国方面驱逐出境的事情。看来空穴来风其自有因。很长时间里海豹号的确是赤手空拳,除了有几支手枪以外没有武器。


总之,让这样一艘连逛公园都不需要买门票的老舰出门去拼命,实在有违人道。

看来大多数记者是出于猎奇的心理才会关心这艘更适合出海钓鱼,而不是出海作战的老式潜水艇的。应该说,以歧视性的眼光来看海豹号是很不公平的,谁都有老的那一天嘛。而海豹号的一生其实是颇有故事的。

海豹号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于美国海军中服役的日子里,在台湾的日子里海豹号基本是不挪动的——岁数太大了嘛。


 

她多半时候是停靠在高雄的码头上,不知道是不是也会像一个老船长一样把自己的故事讲给路过的年轻人们听。

作为一条船海豹号值得骄傲的是她曾经遍历过世界各地的风景。

海豹号在作为美国海军特斯克号潜水艇服役期间,可说经历相当丰富。她在1946年下水之后,很快就被派往拉丁美洲,曾经在巴西、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等地进行巡逻。1948年它被调回美国,进行被称之为“古皮2号”的改造工程。


这是美国海军对于常规动力潜艇进行的技术改进性实验。经过改造,特斯克号的指挥塔变得更像流线型了,同时里面加装了新的通气管系统,这样她变得可以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任何一条潜水艇在水下跑得更快。


实验是成功的,随后,这艘特斯克号潜水艇充当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的训练舰。几个月后,她被派往北冰洋,在那里执行与苏联潜水艇斗智斗勇的任务。1953年特斯克号被派往欧洲。在那里,她曾多次前往地中海执行任务。

尽管这是一片被欧洲、中东和非洲包围的狭窄海区,不太适合潜水艇的活动,特斯克号倒也没有遇到过什么麻烦。她在这里一直服役到1973年,然后被调回美国,并经过检修之后被送交国民党海军,这样她又到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可以说特斯克号这一生除了南极洲和澳洲没去过以外,世界上其他的大洲和大洋都是她曾经驰骋的地域。

不过,对一艘在美国海军这样的大洋海军中服役的军舰来说,这倒也不是特别引人注目的经历。真正使它写入海军史的事件发生在1949年。这就是著名的科西诺号潜艇沉没事件。

科西诺号,是一艘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建造的常规动力潜艇,与其他潜水艇不同,它是美国第一艘装备实验用侦察技术设备,进行间谍活动的潜水艇。



1945年8月,该艇首次出动,与特斯克号组成双艇编队,前往苏联北冰洋沿岸进行情报收集。其实,这时的科西诺号潜水艇状况并不好,由于安装特种无线电接收天线,需要在潜艇耐压壳体上钻孔,也就是说要钻穿艇体形成若干孔洞,这样会降低潜艇的安全性能,而且此后一直出现漏水状况。

但该艇还是不能整修,就奉命出航了,这是因为此时美国正有一个重要的侦察任务要它去执行。苏联在1945年8月实施第一次核试验,美国迫切需要知道这次核试验的相关情报,因此这艘潜艇被派往前方海域,执行无线电侦听任务,而由沃廷顿海军中校指挥的特斯克号则为其担任护航。


两艘潜水艇,表面上的任务是执行对抗演习。而实际上,美国海军是希望通过它们的表现,证明自己的潜艇可以独立的,而且隐蔽的执行情报收集任务。


理想很丰满,而现实通常比较骨感。


科西诺号在出航之后,便不断受到漏水的困扰。幸而艇长贝尼特斯海军上校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航海军官。他指挥科西诺号,巧妙地通过了挪威北部的北角地区,深入巴伦支海,逼近了苏联重要的军港摩尔曼斯克。


在那里,科西诺号上的情报军官奥斯汀上尉进行了仔细的监听。尽管听到的信息十分庞杂,从莫名其妙的摩尔斯电码,到怀疑为核试验相关的命令都有,而且当时的美国海军还不具备清晰分辨这些信号的能力,但是作为海军的第一次水下监听侦察,成果还是蛮丰富的——至少说明这一招儿可行嘛。

也许是上天注定了这次侦察行动命运多舛。贝尼特斯海军上校等人很快发现了这次行动中有两个计划外的疏漏:


第一,他们侦听的位置位于苏联潜艇基地波利亚尔内北侧150海里处的巴伦支海上。这里是绝对的高纬度地区,而且他们侦查的时间又在8月夏季,正是北冰洋地区极昼的时间。白天很长,这迫使美国海军的潜艇们必须在水下呆更长的时间,以免被发现。这使得两艘潜水艇电力消耗激增,必须不断地用通气管状态航行,以补充电池消耗的电力。


第二,也许是美军的气象部门里面出了内奸,也许是上帝那个叫做厄尔尼诺的儿子在捣乱。总之在整个侦查过程之中,他们所侦察的海域一直波高浪急,气候十分恶劣,在进行通气管状态航行的时候,大浪把海水不断地灌进潜艇内部。

这其中科西诺号的情况更加严重一些。而后来的海豹号,也就是特斯克号由于没有安装间谍设备,所以情况要好一些。

8月25日两艘艇的任务基本完成,但这一天的天气也变得特别恶劣。在大浪中以通气管状态在接近水面的深度航行,两艘潜艇里面的餐具、工具、海图和书籍都飞了起来。10:30,科西诺号的前部发动机由于柴油机舱进水停机。

经过科研人员事后推断,这可能是由于海水进入了电池组,引发反应发生的爆炸。由于电信系统遭到破坏,科西诺号与特斯克号之间的联络中断了。幸好特斯克号潜艇上面的工作人员发现自己护卫的对象航迹变得十分诡异,他们认为自己的朋友一定出了问题,于是驶向对方,并很快发现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两艇汇合之后,科西诺号潜艇的发动机被再次发动起来,它又能够机动了。

情况似乎在好转,但是第一次爆炸五十分钟之后,也就是上午的11:20,科西诺号再次发生爆炸,大副和四名船员被严重烧伤。此时,原来负责间谍任务的奥尔丁上尉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冷静地向靠近的特斯克号潜艇发出明码信号通报险情,请求前来救援。

在科西诺号潜艇上接连又发生了两次爆炸——这是氢气泄漏后引发的。他的艇长大副和大多数脱险的海员都已经上到了甲板之上,并站在甲板上等待救援。

间谍行动是否还有意义已经不重要,现在的关键是救人。

当时海上的浪高达五米,以至于小艇靠近对方十分危险。好在特斯克号的艇长沃廷顿海军中校也是一名颇有经验的海军军官,他下令从潜艇中抽出四吨柴油,抛洒到了海面上。这是一种很古老的救难方法,古代欧洲,在大浪之中对船只进行营救的时候,那些水手们经常把船上的鲸鱼油撒向大海,这样的话就可以使风浪多少受到一些遏制。这一次这个招数显然也发挥了一些作用。

大约两点钟的时候,两艘潜艇之间,拉上了缆绳通道。遇难潜艇科西诺号上面的水兵开始向友舰撤退。可是由于风暴依然很大,人员撤离工作很不容易,第一名从科西诺号向特斯克号撤离的一个声纳水兵,因为撞到特斯克号潜艇的指挥台上而不幸死亡。


▲ 海豹号巨大的指挥台,但是想在这里找到当年那名水兵最后毙命的地点却已经是徒劳的了


特斯克号上的水兵发挥了无畏的精神,他们放出小艇,努力用桨划向对方,开始一个一个撤退对方的人员。最终,科西诺号上的所有官兵,包括艇长贝尼特斯海军上校和严重烧伤的大副,几名船员都得到了救护,安全地撤到了特斯克号上。


▲ 科西诺号遇救人员


但在这个过程之中,特斯克号上面的一艘小艇被巨浪掀翻,导致艇上12人落水,其中6人不幸身亡。


1949年8月26日,凌晨1:45,科西诺号潜艇在距离挪威海岸仅仅100海里的水域沉没,水深140寻,六个小时以后,挤满了两艇官兵的特斯克号潜艇驶进了挪威的军港。科西诺号作为冷战开始之后,美国在对苏联进行侦察中损失的第一艘潜艇,被记录入了海军历史。

作为一次间谍行动的载体,这实在没有什么好光彩的,但是特斯克号就不一样了,她和她的水兵在救难中体现了超人的勇气和人道主义精神,所以说海豹号在到达台湾之前还是蛮有名气,也蛮有故事的。

值得一提的是,那位倒霉的舰长贝尼特斯海军上校,后来在美国海军中当到了上将。他曾经抱怨说,这次行动,从一开始他就认为很不吉利,这位贝尼特斯海军上校是一名波多黎各人,小的时候讲西班牙语。


▲ 分配给他的这条科西诺号潜艇是用一种名叫“科西诺”的热带鱼命名的


可惜的是在西班牙语中,科西诺的含义却是猪的意思。“给我一头猪去当间谍,这怎么能不失败呢?”贝尼特斯海军上校抱怨说。


由于这个原因,海豹号也就是原来的特斯克号,在东方的命运始终为很多美国海军中的人物所关心。不过当他们听说这条艇在2017年居然还在出海执行任务时,无不大惊失色,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条老掉牙的潜水艇即使不是被拆除了,也应该躺在博物馆中。


海豹号的这次出航如果被载入史册,肯定是作为海军中的笑话之一了。而海豹号前身特斯克号的水兵们也会同样进入史册,却是由于他们拯救他人的牺牲精神。

这次救援的经过,被写入了美国海军的教材。而海豹号的出航实属无奈——台湾地区海军现在一共只有四艘潜艇。



如果再要多算一点的话,就得把这种作为单人突击武器的人操鱼雷算上了。


对比大陆现在连一个民营船厂都能够造观光潜水艇的情况,其景况颇为凄凉,以至于连海豹号这样的七十高龄老者也依然要出海,我们很怀疑她有朝一日会变成现代的佘太君。

应该说制造业是王道,这条黄金定律在海军力量的建设上显示的再清楚不过了。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发到朋友圈,支持萨苏原创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老萨最新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邮箱:sasustudio@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