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旅程|徐悲鸿:活着,就要一意孤行
湖畔导读
在公众视野里,徐悲鸿有两件事最出名。
一是他画的马,虽然瘦骨嶙峋,却自由奔腾,有一股顽强向上的精神,广为人知的代表作是《八骏图》;
二是他与蒋碧微、孙多慈、廖静文三位女子的爱情纠葛。作为民国时期最有名的爱情公案之一,直到今天,还是媒体上的顶流担当,唯有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可以与之媲美。
但除此之外,徐悲鸿更重要的身份,是一个见证了近代中国美术史的关键人物。他与同时代的艺术大家们都有过或多或少的交集。
他受过康有为的提携,他与刘海粟缠斗半生,他一手捧红了齐白石,他上过张大千的当,他打压过吴冠中……
湖畔问教,一起看看徐悲鸿与那些艺术天才们的民国往事。
知遇之恩——康有为
年轻的徐悲鸿初到上海,很快就得到了康有为的赏识,并成为了他的关门弟子。康有为对徐悲鸿的提携是全方位的。
有一次,犹太人哈同先生征集仓颉画像,他想要应征,又缺少信心,康有为指点他,“马最难画,因为人人都见过马;鬼最易画,因为没人见过。仓颉是神,有谁见过呢?”
徐悲鸿受到启发,画了一幅“四目仓颉”,把仓颉描绘成一位大智大勇的四目灵光的神人前去应征,从此展露头角 。
通过康有为的推荐,徐悲鸿前往法国留学,在那里,徐悲鸿得以接触到了当时最新的西方绘画技巧,为后来的绘画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徐悲鸿与《康有为像》
去法国留学,徐悲鸿靠的是当时军阀政府的奖学金。据他第一任妻子蒋碧薇回忆,徐悲鸿在法国,买各种艺术品,钱花光了,就打电话给军阀时期驻法国公使要学费,公使马上给他寄过去。
康有为与徐悲鸿的忘年师生情谊,一直持续了11年。1927年,康有为去世前夕,给徐悲鸿画作写下评语:“精深华妙,隐秀雄奇,独步中国,无以为偶。”
一生的宿敌——刘海粟
徐悲鸿有一个与他缠斗一生的宿敌,这个人就是刘海粟。
▲刘海粟
刘海粟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提倡西画的美术教育家。1912年,16岁的刘海粟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17岁的徐悲鸿“慕名”前往,到了一看,校长比自己还小一岁,老师的水平还不如自己,简直是一所“野鸡大学”,呆了不到半学期就离开了。
这一次入学,被徐悲鸿视为一生的污点,始终不愿提及。但偏偏不能如愿,因为对于刘海粟而言,自己的学校招到这么一位大画家,可是活广告啊,于是频频加以宣传。
两个人矛盾的激化,发生在1932年。旅欧回来的刘海粟在上海举办画展,一篇宣传文中写道:“刘海粟和徐悲鸿这对师生......”被当成刘海粟的学生,这对已经功成名就的徐悲鸿来说,简直是侮辱,徐悲鸿立刻刊登启事,称上海美专是“野鸡学校”,怒斥刘海粟是“流氓西渡,惟学吹牛”。
▲《孔庙》 徐悲鸿 华茂美术馆藏
建国后,徐悲鸿画坛领袖地位稳固,开始了对刘海粟的一些列报复。甚至,专门写了几封密信,揭发刘海粟为“汉奸”“叛徒”,一副要将刘海粟置之死地到架势。
但人算不如天算,写完信两个月后,徐悲鸿脑溢血去世。
在这场名人之间的舆论争斗中,很难讲哪一个更占理,哪一个更失风度。
幸运的是,两个人的争论终究超越了普通人之间的口水战,演变为一场关于艺术的长久论战。
▲《奔马图》徐悲鸿
这就是中国文艺界广为人知的文艺观之争:徐悲鸿的艺术观是,“为人生而艺术”,刘海粟的艺术观是,“为艺术而艺术”。
他们的主张看似彼此对立,互不相让,其实却彼此佐证,相得益彰。不失为艺术界的一件幸事。
慧眼识珠—齐白石
齐白石比徐悲鸿年长三十二岁。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刚好碰到徐悲鸿的锐意改革。1928年,两人一见如故,徐悲鸿三请齐白石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一事,成就了艺坛的一段佳话。
上世纪20年代,徐悲鸿发觉,自己任校长的北平艺术学院的国画教学很是保守,他向来主张对泥古不化的所谓“传统”进行改革。但是,有坚实的绘画基础,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到哪里找呢?
当时,刚到北平的齐白石并不如意,租不起房、买不起画具、作品也没人赏识,甚至有保守画家批评他的画全是花鸟鱼虫这些俗物,毫无格调可言。
▲齐白石与徐悲鸿合影
当徐悲鸿发现齐白石,立刻给了他很高的评价:“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学生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于是,他多次上门邀请齐白石去艺术学院教课。让一个小学都没读完的人给大学生上课?这个决定不仅引来周围人的反对,也让齐白石本人再三推辞。
徐悲鸿“三顾茅庐”,才请到了齐白石。齐白石老年回忆说:“徐先生真是有耐性的人哪,我两次没答应他,第三次他还是客客气气地来请,我平生爱脸面,不好再推辞,只好教教看。”
徐悲鸿对齐白石的支持是全方位的。
▲《雄鸡图》徐悲鸿 华茂美术馆藏
齐白石在北平艺专的位置、名誉、待遇等问题,都由徐悲鸿一手安排。徐悲鸿不断收藏齐白石的作品,为他出版了齐白石生前唯一的一本山水画册,去国外交流时,也总会带上齐白石的作品,不遗余力地推介他。
从备受奚落的木匠画师到享誉中外的画坛大师,徐悲鸿绝对算是齐白石的大贵人。难怪齐白石会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
相爱相杀——张大千
徐悲鸿力捧的另一个画坛大家是张大千。
“五百年来一大千”,徐悲鸿的这句评论,让张大千与他的作品更加广为人知。
▲1934年徐悲鸿(前坐者)、张大千(高处大胡子者)带学生在黄山写生
张大千另一个公开的身份是“造假高手”,并且,他毫不避讳自己造假,常常当众公开承认“这画是我画的”。这在造假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有一次,徐悲鸿在一卖画人的家里,看到一幅猛虎图,落款是唐伯虎,当下觉得十分罕见,想要收藏。可是那人却说是祖上御赐之物,不能轻易卖与他人。无奈之下,徐悲鸿只能几天后让管家再来协商此事,不巧,张大千的管事的也来要买这幅画,一番周折之下,预算的30条小金鱼变成了35条小金鱼才将这幅画买下。
得到画后,徐悲鸿迫不及待邀请朋友前来鉴赏。朋友是旁观者清,一眼识破,唐伯虎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时,他十分忌讳自己出生的时辰,不可能轻易下笔画一只老虎,买画的过程,又有张大千的管家推波助澜提高画价,看这种种手段,恐怕是张大千特意设的局啊。
张大千的造假,真正做到了“童叟无欺”,连赏识自己的徐悲鸿也不肯放过。
晚辈的责难——吴冠中
吴冠中比徐悲鸿小二十四岁,算是晚辈。但在有限的交集里,两人话不投机,引发了一段恩怨。
上世纪50年代,法国留学回来的吴冠中进入中央美院。但他个性张扬,遂逐渐被边缘化。最终被“赶”出中央美院,他后来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当时,中央美院的院长正是徐悲鸿。
▲吴冠中
在吴冠中晚年,已经获得国际声望后,对徐悲鸿的批评措辞严厉,“他可以称为画匠、画师、画圣,但是他是‘美盲’。”
比如,在吴冠中看来,徐悲鸿的名作《愚公移山》“很丑”。一般人认为,这幅画体现了劳动者的“力量感”和劳动场景的“震撼感”,人物塑造栩栩如生,但吴冠中认为,问题恰恰出在“栩栩如生”上,虽然画得像,但是味儿呢?内行的人来看,格调很低。
两个人的矛盾核心,是对美的理解不同。
上世纪50年代,受政治大环境影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绘画成为主流,且一切艺术均要服从于政治需要。徐悲鸿只不过是一个积极的执行者。而吴冠中所推崇和擅长的西方现代主义(形式主义)绘画显得不合时宜。徐悲鸿有政治优势,吴冠中自然感觉受到了打压。
▲《愚公移山》徐悲鸿 布面油画 1940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绘画也是一样,吴冠中觉得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画得太像,失了味道;如果徐悲鸿能看到吴冠中的作品,大概也要嫌弃他“形不准”。立场不同,还能在一起谈论美吗?
历史从来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无论怎样叱咤风云的人物,谢幕后,也只能任人评说。时过境迁,人与人之间真真假假的过往,已经不再重要,唯有艺术经久不衰。
徐悲鸿
1895年7月19日出生于江苏宜兴屺亭桥镇
1915年再赴上海寻求艺术之梦,以画插图、广告并卖画维持生活。
1917年携蒋碧薇私奔,乘“博爱丸”轮船前往东京研修美术。
1918年回国,经康有为介绍,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20年,师从绘画大师达仰。
1923年重返巴黎,油画《老妇》第一次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
1926年回到上海。
1928年1月,田汉、欧阳予倩、徐悲鸿在上海筹建了“南国艺术学院”。
1928年10月,徐悲鸿应邀出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0年《田横五百士》创作完成,这幅油画是徐悲鸿的代表作品。
1934年,徐悲鸿应德国美术学会邀请,先后在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了徐悲鸿绘画展。
坐落于宁波的“华茂美术馆”藏有多幅徐悲鸿的重要作品。2020年,作为“东钱湖教育论坛”的一部分,全新落成的“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也即将在宁波东钱湖畔开幕。在这座由葡萄牙著名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当代美术馆中,将展出徐悲鸿大师的多幅作品。
作者:思寰 排版:大力
- END -
阅读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美的旅程 | 贺绿汀:音乐滋养出来的“老天真”
▲
全球教育观察|我在加拿大上小学:
孩子们是这样学艺术的
▲
视野|把孩子和成人放在同一间教室学习,会发生什么?
知行合一,欢迎转发
· 风起东钱湖 ·
凝聚智慧 启迪未来
让教育不再独行
湖畔问教
凝聚智慧,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