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位择时基金经理的操作和未来看法

用心的小雅 投资人记事 2023-03-28

这篇文章从上周四开写,周六晚上眼看着要收工了,突然电脑黑屏,一万多字心血全没了,后台答应了读者“按摩”,只能重写,但小雅崩溃到迟迟不愿再动手。

一如现在的市场。

这一年多,投资者在不断抄底,不断抄在半山腰上。大家满怀期待:市场底可能不远了。10月却现暴跌,底不知有多深。大家跌懵了,要缓回神来,需要时间。

小雅到各投资论坛转一圈,所有明星基金经理的基民信任都在坍塌,股民和基民都在哭诉自己的账户一日、一周损失有多大。

这时候,说什么都有些无力,都会被骂,大家需要情绪宣泄。有人说,钱亏了,连发泄的自由都没有么?

很有道理!但小雅深知,文章没了,钱跌没了,伤心没用。要么放弃,要么继续。

打开电脑重新“按摩”。眼下,大家最关心的是:市场会怎样?我们该怎么办?

对于投资,小雅一贯的观点:专业的事,多听多看专业人士的观点,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

小雅找了三位择时和三位不择时的基金经理的操作解释和后市展望,看看他们交的季度“考卷”如何,对后市怎么看。

大家应该会更关注中期市场判断,我们就先看三位“择时”基金经理的观点。

不过,这三位的择时,不是看线、看图,去做买进卖出的赚差价。而是在质量优先和价格优先的选择时,他们不一定会选质量优先,而是更看重资产的性价比。

他们通过不断的资产比价、景气度比较,去选择股票仓位,选择行业和公司配比。

这三位择时的投资人包括:

1,宁泉资产创始人、前兴全基金总经理杨东。

国内,如果说到择时能力最高的高手,估计很多人会想到杨东。

因为他不仅看到风险和机会了,还公开喊出来了,尤其是高声警示市场风险,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2008年的6000点和2015年的5000点,杨东都曾公开高喊风险,基民可以赎回。这样损己利人的举动,在得到市场验证后,让他的能力和金融善意广为人知。

宁泉资产的产品有着漂亮的收益曲线,回撤控制一直很感人。至上周末,宁泉资产旗下产品今年来跌幅都在个位数。

同期,上证指数跌19.89%,科创50指数跌28.93%;创业板指跌28.32%;沪深300跌28.32%。

对未来市场的看法,杨东创办的宁泉资产表达很明确:“我们的态度在逐渐积极,持续买入长期番好的优质个般,逐步提高产品仓位。

宁泉资产预计,明年的市场会显著改善,恐怕也很难指望市场探底之后就马上转入快速上升行情,磨底的过程也可能会比较艰苦一些。

大部分情况下,市场是在模糊的中间状态,杨东表态也非常严谨,通常只在相对极致的市场中,他才会做如此明确的偏暖看法,这不多见。

上一次看到杨东类似表达,小雅记得是在2018年年底。

2,华泰柏瑞总助、基金经理张慧。

张慧是国内为数不多管理单一产品达到8年半的基金经理。他管理的华泰柏瑞创新升级基金8年半年化收益率达19.8%。

如此长期的高年化收益率和高胜率,非常罕见!同时,张慧的夏普比率(反映承担同样风险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非常靠前,这很不容易!

至上周末,张慧管理时间最长的华泰柏瑞创新升级基金在职期总回报是363.28%,同期灵活配置基金回报率160.07%,等于是同业一倍多,沪深300指数仅64.22%。

今年来,张慧面临市场较大考验,至上周末,华泰柏瑞今年来的收益率-16.95%,虽然明显好于各类指数,但估计也超过张慧的预期。

张慧过往对于市场的判断,胜率也颇高。对于后市,他的观点是:

“沪深3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并且流动性仍处于相对宽裕环境,股债大类资产的性价比处于对股票有利位置。

3,中庚基金副总、基金经理丘栋荣。

作为“机构的真爱”,丘栋荣有着优秀业绩和机构投资者的追捧。

2019年到2020年大基金大牛市中,丘栋荣表现一般。过去一年多的市场震荡,丘栋荣再现光芒。

在众多老将折戮的2021年,他在中庚基金的第一只产品中庚价值领航基金赚了31.94%。今年来,中庚价值领航基金仅跌了7.54%,而偏股混合型基金整体跌了23.01%。

丘栋荣认为:“权益资产定价处于4月底部水平,息债比则至历史最高位置。”

市场存在风险多半已经反应在股价之中,即使还有未知的风险,跨期看整体概率上也占优。”

这些都是在上周市场暴跌之前的观点,跌后,他们应该更加兴奋了。比如杨东,宁泉资产在上周五和今天,打开了部分产品的临时申购。

总结来看,他们三位看重资产的“性价比”,择时的方式不同。

杨东更看重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大趋势;张慧根据行业景气度和市场情绪,以及公司所处的景气度和市场位置,做资产比较;丘栋荣根据资产估值和概率分布,做最有的资产选择。

他们的报告也写得极为认真,没有任何煽情和包装,纯操作和纯观点,都是干货。

以下是他们在三季报中的观点展示,通常三季报都在10月完成,这基本可以说是他们最近的市场观点。



杨东:逐步提高产品仓位,

明年市场会显著改善

回顾三季度,在美国加息的幅度超预期、国内疫情反复不断、防控明显紧于前两年、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等影响下,市场结束了4月底以来的反弹行情,并且开启了新一轮的下跌。

A股大部分指数再次跌到年内低位水平,热门赛道也有明显降温,港股主要指数更是创出数年来新低,外资纷出逃,整体情绪处于一个比较悲观的状态。

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我们产品的净值不可避免的再次出现了回撒,但因为在本轮反弹高点作了一定的股票调整,且大量持有的价值类股票体现出了较好的抗跌性,目前绝大部分产品的年内跌幅处于个位数水平。

国内外的政经形势依然比较复杂,事态的发展最终会如何演变,目前大多都还充满变数,尚难以看清,只能保持密切关注。

投资决策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要面对未来种种不确定而做出选择,在市场悲观的时候,我们最终信心的依靠还是个股的长期基本面和发展前景以及估值水平。

总的来说,随着股票的不断走低,吸引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大,目前更多一些的下跌,都是为未来的获利创造更好的机会。

我们的态度在逐渐积极,持续买入长期番好的优质个般,逐步提高产品仓位,为了未来收益的实现,有必要忍受一定幅度的下跌波动。

我们预计,明年的市场会显著改善,当然市场在趋于成熟,恐怕也很难指望市场探底之后就马上转入快速上升行情,磨底的过程也可能会比较艰苦一些,市场会呈现得更加复杂。

但我们也会充分利用市场的波动,希望在今年播种下明年收获的种子。

小雅点评:

在看市场大势方面,依小雅所见,国内资管界无人能出杨东左右。

杨东对市场大势判断精准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社会发展和宏观大势的洞察,让他对一些大趋势、大级别行情变化的判断非常准确。简单地说,赚时代的钱,赚行业趋势的钱,吃到大贝塔的红利。

二是,对于收益来源的不拘一格。他不囿于某种方法论或某种资产的好坏,而是在合法合规和控风险的前提下,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因此,他的投资更多采用套利工具和手法,对套利机会的判断准狠稳,可能是国内投资大佬中最为罕见的。

赚大钱,抠细钱,吃鱼身的部分,连鱼身骨头里的肉都剃着吃;但严格控制亏损风险,不赚鱼尾的钱,嫌弃刺多。

虽然转战私募后,宁泉资产的产品都没有挂杨东的名字,但作为公司创始人和最资深的投资人,宁泉资产的投资决策和市场观点,相信都在反映杨东意志。

纵观今年全年,宁泉资产的判断亦相当精准。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对于今年的全年市场表现,宁泉资产都是给出“小年”的判断,称机会更多来自细腻的结构性。

小雅理解,“小年”的意思是,不会大赚,也不会大亏。对于很多基金来说,今年可能亏得太狠,但对于宁泉资产来说,今年9月底的产品亏损基本在5%左右,说是“小年”并不为过。

年初,宁泉资产一直保持较低仓位。至4月市场下跌,宁泉资产逆市大举加仓,但基于估值考虑,更多体现在价值股的加仓,热门赛道的加仓不多,因此,净值反弹不明显,但也不差。

之前宁泉资产给投资者的月度报告一直写地非常明确,“我们认为只是一次反弹行情,再之后的反弹空间有限。”

按照宁泉资产9月份给投资者的报告,其在这轮反弹高点下调了股票仓位,且持仓结构主要是价值类股票,因此在回调中体现出了较好的抗跌性。

随着之后市场再次回调,宁泉资产九月报观点是:“我们的态度在逐渐积极,持续买入长期番好的优质个般,逐步提高产品仓位。”

加仓之后的宁泉资产股票仓位处在今年的相对高位,虽然总体依然不是很高。

根据9月报,宁泉资产旗下某产品的股票仓位大约在60%,基金仓位为0,可转债和可交债占比不到10%。总体来看,偏权益类资产的比例接近、但不到7成。

对于10月的下跌,宁泉资产9月报中亦有预期。其提醒持有人:“为了未来收益的实现,有必要忍受一定幅度的下跌波动。”

从持仓结构来看,通信是其持仓第一大行业,大约15个点,家电在5个点上下,银行+非银金融大概10个点,医药不到3个点。

截至9月底,宁泉资产旗下产品大约跌了5个点,10月跌了3点多,前十个月的跌幅仍是个位数。

对未来市场的看法,宁泉资产表达的很清晰:“我们的态度在逐渐积极,持续买入长期番好的优质个般,逐步提高产品仓位。”

宁泉资产预计,明年的市场会显著改善,恐怕也很难指望市场探底之后就马上转入快速上升行情,磨底的过程也可能会比较艰苦一些。

对于10月、尤其是上周的剧烈下跌,目前尚未看到宁泉资产表达观点,但其10月28日和10月31日放开部分产品临时申购,可见宁泉资产对当下资产价格的乐观。

对我们来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并且学会用人不疑。


华泰柏瑞老将张慧:
股债大类资产的性价比对股票有利
2022年3季度,市场进入反弹后的回踩阶段,宽基指数普跌,沪深300指数下跌15.2%,中证500指数下跌11.5%,中证1000指数下跌12.4%,创业板指数跌幅最大,达到18.6%,投资者情绪逐渐走向低迷,走势又似“4月”再现。
随着新冠疫情反复以及断贷事件发酵,市场的预期发生较大改变,疫后修复和经济复苏链条的逻辑被打断,市场重新聚集到景气周期的方向上寻找细分领域的机会。
此前我们提到,市场可能上行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社融结构持续改善,二是增量资金持续流入。这两点均未出现,使得指数重回震荡区间。
从行业表现看,分化巨大,以机械、汽车、新能源、军工为代表的景气行业获得正收益,消费、医药和周期板块下跌。
景气行业内部也发生了较大的分化,总量逻辑驱动的领域表现一般,低渗透率和技术变化等特征的细分领域,如一体化压铸、汽车智能化、钠电池、PET铜箔、人形机器人、Topcon、碳化硅等细分领域非常活跃,呈现主题投资的特征。
8月上旬市场延续分化,业绩超预期方向获得进一步增持,小市值题材炒作盛行,局部交易出现拥挤。
由于市场存量特征依然显著,8月下旬之后,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补跌,景气赛道先后调整。从基本面分歧较大的新能源汽车中、上游、汽车整车扩散到能源相关的光伏、储能、风电以及一些新能源+的小市值公司。
市场试图从两个角度实现一定的轮动:一是在景气赛道内部切换,比如电子行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二是从景气赛道向疫后链条和经济链条进行切换,这些领域形成的业绩弹性仍不清晰,但调整较为充分,市场左侧交易困境反转。
交易从周期向金融和消费扩散,市场风偏快速降低,以煤炭、石化为代表的旧能源,以保险、券商为代表的困境反转,以及以食品饮料和地产为代表的经济复苏方向均在8月份获得了超额收益。
进入9月份,市场延续调整,宽基指数大幅下跌,全月仅煤炭指数收红,旧能源、金融地产、出行链和医药消费有相对收益。
市场缺乏主线,在情绪进入低位后,调整充分的方向在9月下旬获得了显著的相对收益,避险情绪浓厚。一些存在基本面分歧的方向,如汽车、新能源汽车调整幅度较大。市场处于风格拉锯期,业绩确定性高的方向和风险补偿充足的方向均获得了超额收益。
本基金在7月初的配置结构中有部分持仓与社融结构改善预期相关,如消费建材、内需家电、家居、券商以及食品饮料,疫情和断贷使得该部分资产出现下跌,我们根据宏观和中观变化做了相应的比例调整。在选股上聚焦业绩和2023年景气度。
整个组合大致可分为四类资产:一是以风光储为代表的业绩高增个股。二是以军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安全边际相对较高个股。三是以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为代表的疫后复苏板块。四是以家电、建材代表的经济复苏板块。
从配比上看,前两者占组合的大部分,后两者为我们针对4季度经济政策变化而配置的观察仓位。前两者业绩有迹可循,可把握性较高。后两者偏困境反转思路,其表现需要看政策力度和预期变化。
展望4季度,我们信心的最大来源是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与盈利增长、流动性的匹配度。沪深3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并且流动性仍处于相对宽裕环境,股债大类资产的性价比处于对股票有利位置。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与经济关联度较大的沪深300、中证800的PB估值处于16年以来的5%分位,Wind全A、中证1000和创业板指的PB估值处于16年以来的7%、22%、44%分位。
景气赛道,如新能源的PB估值处于16年以来的76%分位,但PE估值处于16年以来的11%分位,意味着如果景气度延续,估值下调的空间也很有限。
我们认为宏观环境可能造成扰动,但仍然充满信心。市场尾部风险主要来自大国博弈和海外经济衰退,国际局势的动荡使得风险偏好较低,而国内则要继续应对房地产下行风险,居民部门的消费、投资等行为已经受到相关影响。
即使尾部风险出现,从两年到三年的时间维度上来看,投资的胜率或是在不断提升的。
政策方面,由于出口增速逐步回落,对于就业、流动性、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在边际减轻,人民币贬值压力也出现增强,因此稳定内需的必要性逐步增强,地产的中期风险在“保交楼”等政策发力下有望会逐步缓解。
4季度要兼顾宏观情景假设与行业景气变化,具体的投资机会可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全球能源危机的演变尚不明朗,能源结构的重构或许刚刚开始,光伏、储能和海上风电的景气延续性较好,电力运营值得关注;
二是,俄乌冲突使得逆全球化进程可能加速,国产替代或是未来数年确定性内需的来源之一,各领域国产化进程方兴未艾。
三是,与国内经济弱相关,能够应对潜在宏观波动率放大的一些行业,比如军工、油运、黄金等,其中的优质个股能够作为较好的底仓补充。
四是,国内稳增长和疫后修复相关的领域,如白酒、消费建材、医疗服务、机场、酒店等,一旦经济预期修复也有望受益。但考虑到当前疫情反复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行情或会伴随预期波动呈现起落。
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处于风格拉锯期,最终胜出的风格可能来自重要会议后对经济战略的定调和落实。当前市场的交易拥挤度或基本修复完毕,市场重新聚集的方向值得重视。
从自下而上来看,我们梳理了23年的景气度方向,电力设备、军工景气度延续性较好,机械、交运景气度改善,社服、地产链、公用事业、电子、计算机景气度或可改善。
我们计划维持景气赛道、自主可控、疫后修复、经济复苏四类资产的配置结构,并将根据政策变化做一定的应对,争取获得超额收益。
小雅点评:
在公募行业,张慧的方法论很不一样,他是主动选股,但又加了量化工具来做资产比较。
这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方法论,解释复杂且业绩不极端。
作为右侧投资者,张慧看重行业和企业景气度,根据景气度做资产性价比排序,也考虑市场情绪对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通过“择时”降低组合的波动性,以及决定组合是处于进攻性还是防守性。
这么做的好处是:波动稍微低一点儿,收益稍微高一点儿。这两个稍微加起来,积少胜为大胜,长期年化回报非常喜人,夏普比率(注:用来衡量承担相同风险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也相当不错。
但问题是,因为业绩不极端,渠道和投资者看不到他,因为不了解,基民频繁进出,也感受不到高胜率带来的舒适感。
另外,由于不断在根据景气度比较资产性价比,不断根据性价比调整持仓带来相对高的换手率,让投资者对于交易的可持续性、可复制性有所迟疑。
对于偏高换手率为何能带来如此高的长期年化收益和胜率,小雅帮大家做过访谈了,可以点击下面查看:
小雅深访 | 张慧详述“有管理的选股”:公募最高长期月胜率72%“不是拍脑袋做出来的”
张慧在今年三季报里对市场的核心判断是:沪深3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并且流动性仍处于相对宽裕环境,股债大类资产的性价比处于对股票有利位置。
他说:"即使尾部风险出现,从两年到三年的时间维度上来看,投资的胜率或是在不断提升的。"


丘栋荣:权益资产定价处于4月底部水平,
息债比已至历史最高位
2022年三季度,基本面偏弱、疫情因素和海外风险制约了A股表现,投资者从乐观转谨慎,权益单边下行,超预期降息刺激10年国债下行,中证800股权风险溢价升至1.11倍标准差水平,权益资产定价处于4月底部水平,息债比则至历史最高位置。
基于基本面风险与风险溢价的资产配置策略,本基金报告期内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权益仓位配置,亦积极配置港股
中国的“稳增长”与全球范围内的“防通胀”是当前最重要的宏观背景。
三季度国内未决事项拖累了预期,重大矛盾之处仍在于地产和疫情,地产消费出口承压,尤其是居民部门在冲击下更保守,对基本面预期较为悲观,有能力但无意愿无场景。
因此更依赖政策层面积极作为,三季度年内第三轮政策脉冲发力,超预期降息和财政金融政策支撑基建制造业投资,守住底线稳定经济大盘,在三季度末看到积极迹象。
海外高通胀粘性叠加低失业率,不惜以需求为代价,美联储坚定实现降通胀目标,加息缩表保持紧节奏。但快速降低通胀难度大,超预期的服务价格支撑通胀,背后是低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究其原因是疫情漏出劳动力、退休集中叠加补贴及财富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
利率水平至高位,分歧大于共识、利益,使得其他国家、金融市场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基本面和资产价格的尾部风险正在发酵。
三季度,国内市场消磨信心,国外波动激烈,股票投资者略显艰难,当前市场的位置之佳无需多言,市场存在风险多半已经反应在股价之中,即使还有未知的风险,跨期看整体概率上也占优。
撇开市场大幅度下跌带来的情绪,努力获取超额收益更为关键,更何况在市场震荡中,积极布局更有望在未来守得云开。真正应该谨慎的还是市场存在部分估值不合理高估的板块,以大盘成长股为代表的高估值股票有显著调整,但估值水平仍在80%分位以上。
同样,我们欣喜于部分成长行业的估值变得合理甚至低估。因此,我们在审慎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基于股权风险溢价水平,积极寻找估值较低、供给受限但需求平稳或扩张的价值股,以及相对低估值但景气上行的成长股,通过把握这些机会获得超额收益。
港股整体表现惨淡,屡创新低,各个估值维度看已至历史最低水平,基于港股的系统性机会,继续战略性配置。
本基金后市投资思路上,我们坚持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通过精选基本面风险低、盈利增长积极、估值便宜的个股,构建高性价比的投资组合,力争获得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具体而言,本基金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来自四个方面:
1、能源、资源类公司及其下游产能。
(1)三季度国内外需求均出现不稳定因素,但国内基本面处于底部不应悲观,国内稳增长确实在发力,能源和资源国内需求在回升,价格在显著调整后趋稳。而海外美元指数猛升、预期衰退交易显著快于现实供需,库存水平处于低位;
(2)能源、资源类公司延续谨慎策略,资本开支意愿仍严重不足,供给弹性不足依然是现实状况,相对紧平衡将有利于存量资产价值。
战争、能源等宏大叙事的影响仍未结束,不确定性高企,一旦供需失衡卷土重来,能源、资源类公司自下而上来看,仍处于最为有利的位置,估值极低、现金流好、资本开支少、分红收益率较高、现价对应的预期回报率高;
(3)中国富煤资源禀赋及政府调控,煤炭单位热值相比海外油、气的显著优势保持高位,即成本端优势的置信度相当高,不严重依赖于价格走势。而且国内相关下游行业企业的产能受扰动相比最小,经营的比较优势还在累积,产能双重受益于国内需求恢复和出海替代。
因此,这些公司具有很强的个股阿尔法,保持电解铝等在能源利用上更有优势的公司的配置。
2、大盘价值股中的金融、地产等。
配置逻辑在于:金融板块中的银行,估值基本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对于潜在风险计入非常悲观预期。
我们看好与制造业产业链相关、服务于实体经济、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区域性银行股,这类银行所处区域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好、客户相对多元化,且区域范围内占有率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呈现出业务简单稳健,基本面风险较小且相对脱敏房地产风险暴露,估值极低但成长性较高的特征。
房地产市场政策从限购、金融等多维度进一步放松,进入风险暴露彻底后的修复阶段,地产行业初露剩者为王的特征,更集中于高信用、低融资成本优势的央企龙头公司,这些公司短期受益于政策推动的需求反弹,中期受益于供给有量、购房者偏好转变及理性回归,长期受益于市场格局优化和占有份额持续扩张。
这些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潜在成长性和盈利质量都会更为优异,并且当前的估值极低,有较好的回报潜力。
3、港股中资源、能源为代表的价值股,部分互联网股和医药科技成长股。
看好的原因有三点:
(1)估值便宜。基本面偏弱和直面海外压力,港股整体的估值水平仍处于绝对低位。港股的价值股相比对应的A股更便宜,同时对应的分红收益率水平更高;而以互联网、科技、医药为代表的成长股估值更便宜,吸引力的水平更高,能很好的符合我们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的选股标准。
(2)经营稳健且受益基本面持续改善。港股的价值股以中国经济中各行业龙头公司为主,深深嵌入中国经济中,经营极为稳健且盈利扎实,还保持了一定的成长性,如龙头房地产企业,港股的估值更为便宜,同时经营策略更稳健,逆势扩张,有望保持持续的内生增长。
港股中如制药、原料药、消费类的成长性公司,估值远低于A股,商业模式更简单优异,业务扎实,前景广阔。
港股中的互联网公司,1)这些公司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粘性极强,面对的核心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这些公司的货币化能力和变现能力将持续提高;
2)政策最为敏感的阶段已过,这些公司从政策缓解的关注过渡到回归公司自身价值,聚焦于核心业务领域,坚实的业务壁垒才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获得未来;
3)当前的估值水平处于低位,这些公司扩张放缓,削减非核心业务资本开支,公司的盈利和现金流水平预期提升,将有助于投资价值的实现。
(3)政策预期改善,流动性风险至高位。中外都以内部政策为主,公司的经营更趋内化;流动性冲击超预期,但当前为冲击高位,港股极低估值条件下,会愈发回归理性。
4、中小盘成长股和价值股。
我们坚持三条标准,即需求增长、供给收缩、细分行业龙头,挖掘出真正的低估值小盘成长股和小盘价值股,比如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电气设备与新能源、计算机、机械、化工、电子、轻工、汽车等。
1)内外经济节奏错位,以国内需求为主的行业确定性更高。
如医药制造行业,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同时疫情期间压制了部分医疗需求,有望在未来逐步释放,需求层面的确定性增大,很多公司有望迎来新业务加速或核心品种快速放量。
而医药集采降价等控费政策已常态化,对行业的边际影响已显著减弱。在政策支持的方向,如医疗新基建、仪器设备自主可控、医药创新升级等领域,已涌现出一批优质公司,专注主业和提升经营效率。
此外,医药板块已调整接近两年,估值对于悲观预期的反应较为充分。整体看,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较多的个股阿尔法机会。
2)计算机、电子、汽车零部件、高端制造等偏成长行业的部分中小盘成长股。
市场较大幅度调整后,较高质量、潜在高增长、较高反转可能性的成长股估值定价已很便宜,其基本面符合未来产业趋势,既包括新能源、智能车、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巨大的增长潜力,也包括提升政府效能、产业链融合提效、管理边界拓展的刚性应用。
以计算机为例,从中长期看需求的确定性高,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逐渐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成为政府和企业开拓业务场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对于软硬件的需求持续加强。此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基础软硬件的国产化也成为自主可控的必经之路。
从短期来看,过去两三年的疫情对于需求的挤压较大,而今年二季度也成为计算机公司业绩的最低点,随着三季度以来不少公司的订单恢复,板块整体的短期拐点已经较为清晰。
而从供给端来看,持续的疫情、疲软的经济对于计算机不少细分领域的小公司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对很多上市公司而言,行业竞争格局得到了改善。
此外,经过大量调研,我们发现头部公司也在控制人员与费用的增长规模,这会使得在未来需求逐渐恢复的过程中,人效提升,企业经营杠杆逐渐在报表端得到体现。
因此,这些行业挖掘到低风险、低估值、且有较高成长性的中小盘标的,有存在成为大牛股的潜质。
3)广义制造业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龙头公司。
自贸易战、新冠疫情锤炼的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了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既面向海外也延伸国内,优势产能带来高市场份额,质高价优的产品带来更高盈利。
同时,这些公司不止于传统制造业,更将产品进行升级迭代,将新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具有技术工艺壁垒的产品,对应于智能化、电动化、国产化等新需求扩张和新技术应用,其价值量和渗透率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和质量。因此,广义制造业中挖掘高性价比公司仍大有可为。
小雅点评:
丘栋荣可能是国内为数不多有自己框架、体系的基金经理。
他所采用的PB-ROE体系由汇丰晋信引入国内实践,在丘栋荣手上得到本土化最有效的应用。
丘栋荣的投资体系被称作是低估值投资,但他所描述的低估值,和市场通常意义的低PE、低PB并不是一回事。
简单说,他的低估值是对完整生命周期的企业做估值比价,并考虑概率分布。一个每年能成长30%、现在30倍PE的公司,和一个每年0%成长、现在10倍PE的公司,对于他来说,前者的估值可能更低。
他对这套方法论,小雅早前帮你做了深度访谈,欢迎点击查询:
小雅深访(重温) | 丘栋荣首次完整阐述PB-ROE的国内实践:市场严重高估了自己知道的,低估了自己不知道的
近来,很多人会问:做投资为什么一定要有框架体系?尤其是,前段时间某基金经理宣称,自己原本有所谓的体系,但做得一塌糊涂,在放弃各种体系框架之后,反而业绩大大提升了。
小雅的理解是:很多年轻的基金经理,会在某个投资上赚大钱,也会在某个投资上摔跟头,可能很难解释总结原因。你不知道,他的成功和失败是否会重复。
但一个经历过市场反复敲打的基金经理,通过多次经验教训,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变成可以指导未来投资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框架,减少犯错误的可能,让有效的决策可复制、可持续,这可能增加未来业绩继续好的概率。
在投资界,有长期投资经验、能正确梳理总结经验教训的基金经理,不能说很少,但肯定不是很多。不能说过去的经验一定有效,但历史常常押着重复的韵脚,一直保持进化、同时有自己逻辑体系框架的基金经理,值得关注。
丘栋荣是位数不多有框架的基金经理,这套体系框架是否能在实践中保持进化,并且给投资带来价值,我们可以一路观察。
从最近的观点来说,从市场表现的概率分布上,“市场存在风险多半已经反应在股价之中,即使还有未知的风险,跨期看整体概率上也占优。”
从资产的性价比上,“权益资产定价处于4月底部水平,息债比则至历史最高位置。”
从风险的概率分布上,“真正应该谨慎的还是市场存在部分估值不合理高估的板块,以大盘成长股为代表的高估值股票有显著调整,但估值水平仍在80%分位以上。”


延伸阅读
恒隆董事长陈启宗用接地气的数据和理性思考的敢说,给出投资中国仍乐观的理由
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罕见详谈全球和中国制造格局、战略、未来机会和挑战
必读:2022巴菲特股东会最强译文来了!(上)“做投资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最重要就是正确的心态”
小雅深访 | “最赚钱基金经理”董承非详述投资框架!“总是考虑哪些错误是自己不能承受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