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减负,一零一中从“问题”开始

北京一零一中 海教思维 2019-05-04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海教思维”

“减负”,似乎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里的高频词,这也充分说明,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经到了非减不可的程度。况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正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是最大的善举。

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减负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而是在充分加强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用客观可靠的数据来支撑减负工作的全面设计和精准实施,用制度确保将“减负不减质”做到实处。

科学减负,才能真正做到“轻负高质”。


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业负担的真实情况


首先,学校在初一、初二年级全体教师范围内进行家庭作业会商制度的调查和意见征集工作,老师们对这一制度基本达成共识。


接着,在初一年级成立“减负”课题组,分别设立了“调查组”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实证组”,力争用科学的方法对家庭作业公告制度进行论证。


“调查组”的研究目的,一是获取学生课内外的课业负担第一手数据,二是了解教师课内给学生布置作业与测验情况,三是以上述两类数据为基础,提供相关结论,为后续研究做铺垫。调查的对象则是全体初一学生和教师。学生问卷的一级指标是三个:课内负担、课外负担和学习兴趣;二级指标是四个:作业压力、考试压力、课外班和家庭压力;三级指标则有七个:作业量、作业形式、课业负担来源、作业批改、作业分层、考试频率、考试复习。教师问卷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别是课内负担和作业压力,三级指标则有九个:确定、目的、内容、形式、分层、反馈、时间、主观认识和完成情况。课外负担部分只对学生进行调查,课内负担部分则对师生一起调查,目的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此外,教师问卷中也调查了初一语数外三科教师对作业的认知。



调查结果确实是让我们吃了一惊:


从作业量来看,学生平均可以在2小时左右处理完当日的全部语数外作业,平均每科的花费时间大约为40分钟。这已经超过了北京市要求的初中学生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一个半小时的规定。


对节假日作业量的调查显示,学生的答案较分散,我们推测可能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关。但是总体情况依然可以看出,节假日作业量与平时相比会有所上升,教师更希望学生能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梳理、巩固、复习。如果结合学生课外负担的调查,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会利用节假日上一些课外班,这样与学校作业时间冲突,学生的课业负担会显而易见增大不少。


从作业形式上看,所学学科的不同影响作业的形式。例如语文作业抄写、背诵形式较多,数学作业习题形式较多,英语作业抄写、背诵、习题形式较多。尽管语数外三科作业有多样化趋势,但传统的作业形式依然占主流。


由于作业反馈的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的反馈有利于学生学习,因此我们也做了关于作业反馈的调查。语数外三科作业返还均十分快,数学最快,三门课程基本做到交作业当天返还或第二天返还给学生。


从问卷结果来看,分层作业并非全部实施,可能有些老师正在尝试和实践。


除极少数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外,多数学生的课业负担来源于课内外作业,其中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影响稍大。学习内容枯燥也是造成学生感觉课业负担的来源之一。



对“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课外班或家教的情况参差不齐,选择0-1个、2个、3个、3个以上课外班的学生分别占到29.7%、28.2%、17.9%和20.5%。其中学科类的课外班和家教占主流,其中又以提高班居多。反映出学生课外的时间少有其他能力的拓展,课外成为课内的延伸。由于竞争的压力,学生或其家长并不满足于课内的教学内容,甚至觉得课内的教学内容浅,人为加深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时间上,平均每天有1小时的时间学生花费在课外班或家教上。有3/4的学生选择周末上课外班或家教。结合节假日学校作业总量有所上升的事实,学生的课业负担会明显加重。


所谓课业负担是一个较为主观的概念。由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同样的作业、考试对于一些学生可能成为课业负担,对于另外一些同学可能就不构成课业负担。因此,我们还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进行了调查。应该说,多数学生还是对学习有所兴趣的。但是因人而异,对不同学科的兴趣点也会有差异。学生在学科方面的兴趣结果如表1所示。


学生对数学、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兴趣相对浓厚一些。我们推测可能与学习的难度、教学方式等因素有关。学生一般喜欢比较活跃、轻松、有思维深度的学科。


从中可以看出,课程和学生的自身因素对学习兴趣的影响较大,外部因素如作业、考试等影响较小。


此外,我们还做了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调查,如表3所示。


上课乏味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因素,与表2结论相呼应。


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认为本学科每天课内作业学生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课内负担不重。如果减少作业量的话,会对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的状况是,经常有学生不完成作业。对于不完成作业的原因,教师认为是由于学生不自觉造成的。节假日的作业量一般会是平时作业的1倍。这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相互印证。学生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与效率,恰恰说明了学生在做作业时存在磨蹭、三心二意等问题,如果学生自身能够提高做作业的效率的话,学校作业应该不会构成课业负担。节假日作业量加大,学生的家教、课外班也恰恰是这一时间,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课业负担。



实证研究,为采取科学减负措施提供依据


实证研究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每位教师针对自己所教的两个不同班级做横向对比实验论证。每位教师只对一个要素进行实证,该要素可以是“家庭作业数量”、“家庭作业有无批改”、“家庭作业的形式”、“师主型作业与生主型作业”中的任何一个,或者是其他合理的要素也可以。实证可以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也可以是一个时段的。实证过程中所选择的群体起点尽量一致(样本群体和参照群体的人数、性别比、平均分等),评价方式最好能够量化。


语文课题组进行大量的富有成效的数据收集工作,做了认真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每天平均作业量随年级的增长明显增长,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作业量呈正相关。语文组的实证实验是将班级分为三组:不留作业组、作业减半组和暂不改变组(即对照组)。在前两个实验组,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都做了很大的调整。实验结果显示,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需要作业这一巩固形式。语文组计划在作业形式的研究上还要进行新的实验。为了“减负不减质”,语文学科想在三个方面作调整:压缩课堂内容、改变课堂形式和将部分教学内容放到赛诗会等学科特色实践活动中。


数学课题组分别从“家庭作业数量”、“家庭作业有无批改(面批面改)”、“家庭作业的形式”、“师主型作业与生主型作业”、“预习作业”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下表是一位数学教师“家庭作业有无批改(面批面改)”实验结果:


 


从上面的统计中,这位老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多做了一本练习册的学生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英语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


1.家庭作业数量并非与学习效果(考试成绩)成正比,家庭作业过多或者过少都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精化的作业内容、多样的作业形式和适度的作业数量可以对学习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2.教师对家庭作业的批改有助于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批改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完全教师批改、学生自己批改后,教师就学生批改情况进行评价、学生相互批改后,教师进行评价等。

3.根据学生需要落实的基础知识和个性化需要,作业布置应师主型与生主型相结合。例如,基础知识落实侧重教师统一布置,但能力提高则侧重学生主导。

4.家庭作业形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应摒弃或者改进传统作业形式而多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业布置。


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学校采取几条措施以实现“减负”:


第一,建立班级家庭作业协商制度,每周由班主任召集全体任课教师对本周各科作业进行会商,以确保学生每天作业量均衡。

第二,备课组长将每周学生需完成的作业公示出来,形成家庭作业公告制度,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三,非中高考科目不留家庭作业,中高考科目每科每天作业量设定上限,每天作业情况由学习委员记录在班级教学班日志上,由教学处负责检查。

第四,鼓励布置分层作业,要求备课组将分层作业纳入备课内容。


“减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但也不能急于求成。以往我们基于主观判断得出结论的情况较多,理念和口号宣传多,对措施的有效性研究少。客观的调查将为科学的措施提供依据,也会确保减负的成效。新一轮减负,我们采取成因分析、实证研究、课题介入的策略,以期取得切实的成果。当然,除了适当减少家庭作业以外,努力提高课堂质量、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为学生提供更多课程的选择性等等,都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另外,建立必要的社会机制,减轻家庭施加给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程翔、万锡茂、王力鹏(北京一零一中)

编辑:海教思维




推荐阅读

吴颖惠:真正的阅读是发自内心的选择

董红军:学校教育如何从“批量加工”转为“适合的教育”?

敢担当、有作为!北京20中这样培养“中国脊梁”

教学改进,始于摸清学生的“知”与“不知”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分校如何“学名校”?

李希贵:为什么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