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眼睛里,医生可以看到双相?

psychiatry salon 大话精神
2024-11-24

在躁狂/轻躁狂和抑郁状态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眼睛变化通常是独特的。一些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会影响瞳孔扩张和凝视。这些变化多发生在躁狂发作期间,又被称为双相眼或“狂眼”。

苏格兰精神病学家亚历山大·莫里森爵士在1840年就提供了许多病人的说明性图片。根据他的临床经验,如果在躁狂/轻躁发作期间眼睛发生变化,最常见的是(1)“闪闪发光的眼睛”——眼睛明亮,可能有闪烁的表现(即闪烁或不闪烁)和(2)瞳孔扩大。很少会观察到颜色的变化——最常见的是那些蓝眼睛的人,他们的眼睛会从蓝色变成棕色,但眼睛也会变黑。有趣的是,这种情况在躁狂/轻躁狂状态下更常见,作者也在一些混合状态患者身上观察到。所以说,观察患者异常明亮的眼睛可能是识别躁狂/轻度躁狂状态的关键标志。

对于那些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来说,抑郁症的发作通常是忧郁型的,精神运动障碍是其最典型的特征。在这种状态下,通常会出现面部反应减弱和“眼睛里的光”减少,通常会产生空洞或惰性的印象。患者还可能报告知觉变暗(例如,“生活失去了色彩”)。

那些处于躁狂/轻躁狂状态的人通常是快乐的,欣快的,甚至是兴高采烈的。对于那些没有任何临床情绪障碍的人来说,在高兴或兴奋时眼睛也很亮,这是正常的。此外,那些处于躁狂/轻躁状态的人可能会穿着鲜艳的衣服。在这种状态下选择的化妆品,通常也是明亮而容光焕发的,描画的眼线也打造了更“明亮”的眼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用“亮眼”来解释双相状态呢?

双相障碍如何影响眼睛变化?

目光凝视是社交的核心,它可以促进重要信息的交流和确定。由于人类的眼睛在彩色虹膜周围有一个很大的白色巩膜区域,并且具有很强的运动性。我们观察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躁狂/轻躁狂状态下有更多的直视,而在抑郁状态下直视减少。

眼睛闪烁——角膜对光线的镜面反射——被认为是凝视方向的潜在线索。凝视信号的增强也被认为是为了增强合作和互惠行为所需的交流。它通常在轻度/躁狂状态时增加,在双相抑郁期减少。

其背后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呢?

有一些证据表明,双相情感障碍会影响眼球运动和视觉处理。长期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会在眼球运动中表现出更多的不规则性;成像研究也表明,双相患者的视觉处理受到严重破坏,视觉障碍通常发生在躁狂发作或双极性抑郁期间。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有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风险的人对光的反应较低。

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躁狂通常被定位为一种高多巴胺能状态,同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也升高。在躁狂/轻躁狂状态下,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引起交感神经放电,会导致瞳孔扩张,引起眼睛扩张。扩张会增加与白色巩膜的对比,使眼睛看起来更黑。对于有蓝色虹膜的人来说,蓝色会被推到外围,这样蓝色的眼睛就不那么明显了。

在躁狂/轻躁狂阶段,感知通知会得到增强。在一篇描述性论文中,一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观察到,他们的视力在躁狂/轻躁狂状态下变得敏锐,物体通常更生动或更明亮(导致一些患者戴太阳镜),或者观察得更清晰。此外,一些人注意到他们的视力变得更加集中(希望一次只观察一件东西),或者颜色被放大了,或者视觉外围扩大了,这样他们更有可能从眼角看到东西,或者注意到他们无法从视线中过滤掉的东西(比如桌子上的划痕)。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发作最常见的是忧郁型,精神运动迟缓是一个关键的体征和症状。伴随而来的面部反应性下降(这里是眼睛周围)产生的亮度减少,而任何眼滞或眼睑在这个时候似乎都可能使眼睛的外观变暗。

在较早的一篇论文中,Hyett和Parker概述了在(单极和双相)抑郁状态下,视觉皮质处理区域和视网膜的潜在显著神经生物学变化。与帕金森氏症一样,视觉“对比敏感度”也会降低,即在图像或场景中区分不同对比度水平的能力降低,这可能反映了多巴胺能功能的受损。

瞳孔大小受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控制。忧郁症患者在面对光线时瞳孔收缩的速度更快,这可能反映了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降低。因此,忧郁期的“眼睛无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瞳孔缩小以及眼部干燥导致的“闪光”丧失。由于虹膜和泪道系统都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并且Müller’s肌、瞳孔直径和眼睑宽度都受交感神经支配,因此眼睛的“闪光”可能受到自主神经张力的影响,从而显著影响眼部外观。

除了视觉皮层的变化,几项研究表明视网膜也有变化,视网膜含有多巴胺和其他多种神经递质。例如,Mehraban et 等量化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样本中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减少,这种结构变化使得视网膜也是一个功能变化的部位。

我们认为,那些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在躁狂/轻躁狂状态下,可能会有眼睛闪闪发光、瞳孔放大的迹象,很少会有虹膜颜色的变化——尤其是变黑。相反,在抑郁发作期间,他们可能“眼睛里的光线更少”,并报告或体验到感知变暗。这种变化可能有返祖的基础。

这些观察结果具有明显的临床相关性。医生和家庭成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眼睛变化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处于躁狂/轻躁狂或抑郁期,并进行相应的疾病干预。

欢迎加入病友群

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


响应病友多年呼吁,大话精神编辑部在半年前搭建了患者交流群和家属交流群,半年来,已经有数千病友入群,每个群每天多达数千条信息分享。

面对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及辍学等问题,家属群的父母们分享交流,彼此借鉴经验,为了孩子一起在努力。

我们非常欣慰能为病友交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欢迎更多病友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请长按二维码扫码入群。

欢迎转发推荐,让更多病友受益

推荐阅读

即使有遗传易感性,咖啡因也能减少帕金森氏症风险——大话精神

每天一剂便便胶囊,就能远离双相障碍?「研究速递」——大话精神
在双相抑郁期照顾自己的3种方法——大话双相
让焦虑变得更焦虑的11件事——大话焦虑
抑郁症关系处理:支持抑郁症伴侣的10种方法——大话抑郁

30秒缓解焦虑——潜水员反射——大话少年

参考文献

Parker G, Coroneo MT, Spoelma MJ. Bipolar eyes: Windows to the pole?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3;0(0). doi:10.1177/00048674231195259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微信:dahuajingsh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话精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话精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