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江楼听雨有怀巴渝故里二首(其一)
张青云
弥天霡霂绝纷拏,何处箫声忆故家?
一种乡情忘未得,万山风雨冻桐花。
评:
江楼听雨而怀故里之情,这是羁居他乡而常有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在古代显得异常强烈,这与交通不便、信息隔绝、通讯条件相当落后(乃至“十书九不到,一到忽经年”、“家书抵万金”)的生活境况有关,所以古人诗词中这种思乡诗数量相当多,读来也常可催人泪下。但这一类诗,放在如今电话通全球、微信瞬间到、视频可立见的时代,就缺乏那种心绪煎熬的分量了。我常劝人没有特别的情节,这类诗可以少写,因为再难感动人。但据说这诗是作者好多好多年以前写的,那时还没这种方便而快捷的通讯、交通技术与条件,因此便不在此论之列。
从诗作内容来看,“万山风雨冻桐花”,与其说是抒发怀念故里之情,勿宁说是用一种凄苍的景象表达对农村先前所经历过的苦难与创伤之忧虑。桐花,是故乡、是乡村、是村寨的象征。在古代,桐花是清明“节日”之花。清明时节的政治仪式、宴乐游春、祭祀思念等社会习俗构成了桐花意象的文化内涵。而冻桐花,通常便指倒春寒对桐花的推残。近代姚鹓雏《浣溪沙》词有“馀寒渐欲冻桐花”及于右任《浣溪沙》词的“依旧小园迷燕子,翻怜风雨冻桐花”,皆用为此义。因此,作者忘不掉的“乡情”,其实是借助乡村曾经经历的苦难、浩劫表达对广大农村、亿万农民生活现状的关切之情。有这样的意蕴,作品便超越一般思乡诗在当今时代环境中的意义极限。
再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由江楼听雨,听出远处若有若无的箫声,并由此勾忆起儿童时代的情感,至于这情感是忧是喜,是悲是乐,作者没有说,但却通过“冻桐花”的凄苍景象委婉地表达,这诗便有意在言外的深味。这些都是此首作品的不同凡响之处。
但此作首句言雨(霡霂是小雨),结句再言风雨,似乎有浪费词位的瑕疵。毕竟,对于一首绝句来说,信息量的丰富与殷实,是意蕴深厚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作手的追求目标,同义重复除非是有“特犯不犯”的艺术追求,否则是应尽量避免的。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