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经济管理学院
【编者按】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教育部将于2023年对赣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审核评估。各学院结合审核评估工作要求进行了充分准备,总结提炼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目标定位、体系设计、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相关工作。为进一步展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将陆续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专题,分享各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供各单位学习交流。
经济管理学院肇始于1993年3月,1995年5月成立信息管理系。1999年由原信息管理系、经法系(部分)、数学与计算机系(部分)合并组建工商管理系,2006年4月更名为商学院,2020年11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
30年来,几代经管人励精图治,秉承“经管人生、博学济世”的价值观,着力推进“党建引领、红色铸魂、绿色发展、数智赋能”办学理念,淬炼出“励才弘商、知行致远”的优良院风。
学院现有市场营销(新媒体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人力资源管理(数智人力)、会计学(绿色会计、大数据会计)、金融学(绿色金融、金融科技)5个本科专业。其中,市场营销、会计学为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为一本招生专业。建有“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MF)”专业硕士学位点。开展海外留学生本科、研究生两个层次国际化教育。
学院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双千计划1人、江西省百千万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企业双千计划人选1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赣州市“苏区之光”1人,学校首批教学名师1人,教学能手1人。
学院拥有省级科研平台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市级科研平台赣南苏区人才发展合作研究院、赣州绿色金融研究院;建有江西省实验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拥有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江西省教育系统黄晖劳模创新工作室。
学院实施“党建引领促发展,院企合作共育人”工程,扎实开展“双融双育”活动,推进学院党建工作融入教育工作大局、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依法治校,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础组织工作条例》,落实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不断提升学院内部治理水平;通过实施党建引擎工程,对照学校高质量建设目标,持续保持对标对表式发展,有针对性地积淀发展成果,争取学院事业发展年年有进步,以党建带动学院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实施以“红心筑魂、廉心修身、师心立德、匠心报国、暖心为民”为主要内容的“五心育人”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坚持党管人才。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做好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建立常态化的“青蓝工程”,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课堂,构建了一支规模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营造学院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为人民。通过坚持开放办学,服务社会需求,主动走出去,与中建海峡(江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九江银行、赣州银行、赣州市全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阿姆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结对开展院企党建共建工作,积极打造“院企党建共建,同育时代新人”党建品牌,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践平台,转化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一)主动融入主学科群,支撑学校申博工作
学院整体融入《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特色园艺全产业链学科群》两个学校主学科群,经济管理学院支撑学科方向分别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园艺作物产业链规划设计与经济管理。通过交叉学科建设,为学院奠定了学科建设发展方向,也为学校主学科群申博工作贡献学院力量。
(二)顺应时代发展,明确专业办学定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明确了学院专业办学定位,围绕“红色铸魂、绿色引领、数智赋能”三个维度开展了专业调整与优化。目前会计学专业确立绿色会计、大数据会计两个专业方向,金融学专业形成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两个专业方向,市场营销专业确定了新媒体营销为主要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确定了跨境电子商务和绿色贸易为主要方向。
(三)设置“2+1+1”三阶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为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四个不同层面的模块式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个性化发展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每一模块又包含不同层次的课程。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主要是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第三学年主要学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第四学年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与操作技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贯穿在前面三个学年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是根据“2+1+1”三个阶段进行的,前两年是“厚基础”,第三年是“宽口径”,第四年是“强技能”。四个模块的课程注重横向沟通、纵向整合,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科素养与专业技能的融合,从而为学生建构一体化、结构化的完备知识体系。
(四)院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学院分别与深圳奔达康集团、深圳兆驰集团、上海高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九江银行、赣州市全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阿姆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江西柯恩牧业集团、赣州睿智企赋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税务总局赣州分局等数十家单位签订了实践基地协议,设立了CFA实验班、数字化人才创新实验班,聘请企业富有经验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为兼职导师,共同构建了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
(一)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1.专业建设。市场营销、会计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江西省第二轮专业综合评价中,参评的四个专业均位列前50%,其中市场营销专业位列26所参评学校第5位。
2.队伍建设。近年来引进高水平人才9人,师资结构逐步优化,师资水平大幅提升。黄小兵教授入选省双千计划项目,同时受聘为江西省委办公厅信息决策咨询专家。黄晖老师被授予“第十四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边俊杰教授入选赣州市首届“苏区之光”入选。
3.平台建设。学院抢抓机遇,大力建设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和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两个省级科研平台,8篇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2020年学院与九江银行、赣州市政府金融办三方共同成立“赣州绿色金融研究院”,实现了赣州市乃至江西省在绿色金融领域零的突破,为江西省、赣州市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智库支持。
(二)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1.学科竞赛获奖。2020年-2022年,共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奖项8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项。在“互联网+”“挑战杯”等重要赛事上学生参与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有6人获得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6人获得“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7人获得铜奖;27人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和“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竞赛省级一二三等奖;68人获得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省级奖项。
2.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2020年-2022年,共立项47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0项,校级30项,共计获得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费支持21.5万元。如下表:
3.就业升学。自学院实施考研提升工程以来,学生考研积极性大幅提高,每年考研学生人数比例达到70%,2020-2022三年考研录取率均超过20%,在全国经管类学院中居前列。近三年就业率分别为:2020年80.62%,2021年84.52%,2022年86.03%,2023年89.26%,就业率逐年提升。
(三)教学研究深厚
1.教学。一流课程建设方面,近三年《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获省级金课。教学改革研究方面,近三年立项江西省教学改革项目7项。教学比赛方面,有三位青年教师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有1位教师获校“教学名师”称号,1位教师获校“教学能手”称号。金融硕士、会计硕士学位点共有16篇案例入选全国专业委员会案例库。
2.科研。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级以上课题5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发表SSCI和CSSCI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成为我校教师教育的夯实基础,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培养和培训高地。
以融入学校优势学科为抓手,以学校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的“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潜力学科为主线,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科学研究、一流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以德育为引领,培养新时代“职业经理人”。我院作为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以涵养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理念,持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全力培养具有红色血脉的新时代职业经理人。
以需求为导向,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院作为全校唯一均为非师范类专业学院,未来将进一步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专业技能提升工程,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前沿阵地。
GNNU
来源丨经济管理学院
制图丨张晓旭
编辑丨夏洁洁
审稿丨刘欣欣 胡琳玲 曹佳慧
责编丨廖辉 匡瑞青 主编丨岳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