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诗艳:土家支客司­-娶媳妇篇

谢诗艳 硒园雅吟 2021-10-27



土家支客司­-娶媳妇篇

文/谢诗艳


华爷爷是我邻居,虽然满头白发,年近七十却依然腰板挺直,精神矍铄。古铜色的脸上自有一种不怒自威的神情,是我们那方圆十里出了名的支客司。

支客司,顾名思义就是婚丧嫁娶时主持事物,支配主家宾客的司仪先生。土家族独有的红白喜事风俗尽在支客司的掌握之中。

我们那十里八村的,只要有红白喜事,那个穿梭在宾客之间,笑容可掬、八面玲珑的替主家管事的肯定是华爷爷。最彰显其身份的莫过于那一句洪亮的:“装烟筛茶哦,来稀客哒。”再配上茶小二那一句油滑搞笑的回应:“来哒罗!”。总能让众人忍俊不禁。

用华爷爷的话说,支客司是一门最没意思的活路(行业),吃力费时还不捞好。土家族的礼性大,疙疙垃垃讲究的多,必须全方位掌控一场事的始末。主家把物事和人力的支配权交给你,你就得事无巨细的让这场事善始善终,不得有半分差池。

七十年代的时候娶媳妇,没有宽阔水泥路,更不谈接亲的婚车队。那会新娘子的嫁妆只是一些用实木做的笨重的大柜子、箱子、桌椅、板凳……,这全得婆家这边安排人力去抬,背,扛,挑……。华爷爷说,别人家娶一个媳妇,我就要在人家家里呆三天。


   过去就是这样背挑抬  把嫁妆运到男方家

记得七岁时,我一个堂叔娶媳妇,头一天早早的,支客司华爷爷便来到堂叔家,和爷爷们商量娶亲事宜。商量的都是女家有多少陪嫁(嫁妆),男方请了多少帮忙的人,落实帮忙的人具体的背挑捆绑事宜,整场事该用的红包个数和钱数,鞭炮和祭祀用的纸钱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吃完早饭,村里的杀猪佬就到了。土家族娶媳妇肯定是要杀一头大肥猪的,不仅是为了招待宾客,更重要的是娶亲时要用一大块上好的肋条肉送去女方家作为离娘肉,寓意女儿是娘身上肉,娶走了送一块肉作补偿,代表对女方家长的一种尊敬。于是在华爷爷的张罗下,本家的兄弟们都齐上阵,不大会一头大肥猪便被刨光洗净,只等开膛破肚了。

帮忙的人陆续到来,最热闹的莫过于唢呐六合班了。只听得一阵刺耳的有节奏的钩锣圆鼓锵锵声,配合着带有土家特色喜庆的唢呐调子,站在大门外,对着主家的堂屋香火台的方向,鼓起腮帮子吹,卯起劲的敲,以代表对主家的恭贺之意!震耳欲聋的唢呐停止片刻后,锣鼓队的节奏才嘎然而止,一行人便被华爷爷热情的迎进堂屋。香火台下右侧边是一张专门为唢呐师傅准备的四方桌,摆些糖果瓜子供其享用,也算是土家人对唢呐师傅的一种优渥待遇,表其尊敬。

帮忙的人到齐,吃完饭后便开始打香桌。打香桌是土家族的一种习俗,堂屋的两张大四方桌拼一起,盖上一块四边挂须的毯子,桌上摆起18盘小吃,帮忙的人团团围坐,华爷爷便开始讲话了。他清清嗓子,未语先笑,环视众人都到齐了便开口道:“闻到嘎嘎儿香哒,都还是来的蛮快。”众人哄笑。接着他再来几句幽默的谦虚客套话,然后便一本正经的开始安排帮忙人事,落实到个人,比如家里要留两个厨房打下手的、两个调席打盘的、一个筛茶的、一个管挑水、一个管柴火取暖的等等。

土家习俗,娶亲队伍一定得选一个会来事的本家姑爷当管礼先生,俗称出气筒。因为女方嫁姑娘稍有不如意便会发脾气,给管礼先生难堪。在香桌上,华爷爷仔细作了娶亲队伍的安排,和管礼先生装好盒,盒顶上绑好一大块用红纸绑着的猪肉。交代了他到女方家特别要注意的一些礼节,嘱咐他不要因为人多把礼性抖掉了,管理先生呵呵的摸着脑袋,又逗的大家哈哈大笑。最后在乡亲们的笑声中华爷爷给帮忙的每个人发一个红包一个粑粑,边发边说:“大家既然都是真心来帮忙的,就认认真真的各司其职,明天我们顺顺利利,高高兴兴的把新娘子娶回来,我这代表东家先谢谢大家伙了。”

香桌打完散场,华爷爷叮嘱大家不要玩的太晚,早上爬不起来误了接新娘子可不得了。于是大家伙便三三两两的玩牌,姑娘媳妇们聚一起闲话家常。当然,最热闹的还是华爷爷身边,一大群人围在左右,听他谈古论今,不时发出阵阵开心的哄笑。华爷爷一个特征,讲话特幽默,不好笑的事他说出来就让人捧腹,他自己却从来不笑,还一脸苦瓜表情。从国家大事到民间幽默讽刺小故事,他不疾不徐的娓娓道来,好似永远有讲不完的古。走到哪只要有华爷爷在,绝对是焦点,没别人插嘴的份。

虽然大家兴致很高,华爷爷还是会控制时间。娶亲的头天绝对不会让大家玩的很晚,以免耽误第二天的正事。于是在华爷爷的安排下大家早早各自回家歇下了,只等第二天整装待发。

正期一早帮忙的人都到齐了,在华爷爷的安排下,管礼先生带着媒人和接亲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了,一时主家清净了不少。趁家里帮忙的人和主家张罗早饭时,华爷爷难得抽空坐了一会儿,并开玩笑说这会再不休息哈今天就别想休息了,该安排的自然已安排妥当。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接待宾客,我们那一般都是娶的当日期(就是当天新娘子就会进门,这也根据地方远近来决定)。

早饭还没结束,便有亲朋好友们陆陆续续到来。最亲的七大姑八大姨自然少不了鞭炮庆祝,乡里乡亲多半也都会携老带幼的前来恭贺,一时间鞭炮声、恭贺声、华爷爷的招呼声、茶小二的应答声、客主之间的寒暄声,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同时新娘子的嫁妆也会陆陆续续到来。打头阵的是一个半大不小的伙子扛着一副蚊帐率先到达。然后依次是较为轻松点的洗脸架、小桌子,椅子板凳等等。同时华爷爷便安排两个儿女双全的嫂子或婶娘在新房给新人们铺床,这是小孩子最爱的活动。婶娘们边在床上撒花生,红枣和各种糖果,嘴里念叨着: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再生姑娘。再把糖果花生红枣满天撒,小孩们便笑着叫着哄抢,寓意着吉祥。

土家新娘的嫁妆是按一个家的家当来置办的,大到桌椅板凳,箱柜粮仓,床单被褥,小到锅盘碗盏,日常用品一应俱全。用娘家的话说就是嫁过去马上分家,不得一碗一筷,日子也能照常过。

归置好嫁妆,大家伙便开始翘首企盼等看新娘了。由接亲队伍里的八个未婚女簇拥着,紧挨新娘的是送亲的两个高亲客,一般都是新娘的嫂嫂或婶娘护送。也是这次送亲队伍里最尊贵的两位客人。

新娘子的队伍在唢呐六合班子的带领下热热闹闹进了院。一时鞭炮齐鸣,鼓乐齐奏。高亲客被专门陪护的两名婶娘带到一旁歇息,新郎出来拉着新娘的手一同走进堂屋的香桌前,面对香火台,两边是拉亲的两位婶娘。人们拥挤在堂屋周围,争相观看即将开始的结婚典礼,土家族俗称拜堂。

当鞭炮唢呐停止时,热闹的堂屋会有短暂的安静,大家的目光基本上都在新娘身上。那个年代的新娘,脸上是不会有笑容的,略带红肿的眼睛,离娘的忧伤尽写在脸上。不管族屋的大伯小叔们怎么逗弄,新娘的表情都会一如既往,不知道会不会憋出内伤,大概那会要是新娘子有高兴喜悦的表情是会被不齿的,认为不够矜持不够端庄。

结婚典礼也是由华爷爷主持,他一改往常幽默搞笑的风格,严肃认真的开始主持结婚典礼。堂屋里鸦雀无声,只有华爷爷宏亮的声音抑扬顿挫的开始念结婚证。那会儿不兴闹什么洞房,逗玩新人,典礼全程都是在严肃虔诚中进行。交换结婚证,互赠信物,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礼毕便在热闹的鞭炮和唢呐声中被送入洞房。这会便有调皮的小孩在大人的指示下给新娘送第一杯茶水,实为讨喜糖,新娘则会娇羞的在茶杯口放上一个饼子粑粑,逗的笑声满堂。

而另一边,华爷爷端着一大盆香烟饼子红包在厨房犒赏厨师和帮忙的伙计们,准备开席吃饭了!土家风俗吃酒是流水席,堂屋放两张四方大桌子,八条长板凳,桌子上用大碗摆起十二碗菜。那会吃饭还分男女桌,俗称左右客。没有人会主动上桌子,因为分上下旁席,至亲的亲戚和尊贵的客人会被请了坐上席,下席从自家族人和乡亲里选出合适的身份陪上席,旁席皆都是陪坐。华爷爷说张罗客人吃饭是最头疼的事,请坐上席都还得推诿,可要真怠慢了肯定会闹情绪。土家族的流水席是岔起吃,不管几多人几多餐,只到傍晚实在没人吃了才收餐。这一下午的张罗,华爷爷早就累的筋疲力尽,可还得安排晚上打香桌陪高亲客。

晚上,吃饭的桌子再度被拼成香桌,请了二位护送新娘的高亲客上座。大姑娘小媳妇,七大姑八大姨团团围坐,由一人开台唱出一首土家待客的山歌,于是便兵分两派,极尽所能,互不示弱的开始对歌。直到意兴阑珊时主家会端上煮好的米酒和小菜宵夜,再又开始兴致勃勃的或二或四个人开始拿着手绢跳土家族的花鼓舞,一帮人唱一帮人跳,大抵也能闹到鱼肚发白。

华爷爷一直等到第二天新媳妇回门去了,帮着张罗完送走帮忙的所有人,才最后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离开时还说着以后再不干这差事了,耐不活了等等。可是只要谁家有事,求上门后还是无法拒绝。

如今,土家农村娶媳妇的习俗已完全洋气化,不再用支客司来张罗,完全被城市化的婚庆公司代替。婚礼上笑魇如花的新娘,各种诙谐的闹剧和刻意的煽情,圆餐桌上的随意抢坐等再也找不出土家族的风味。而那个时代,每个村镇都有的支客司职务也将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END




原创作品经作者本人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内容回顾

朱胜:我是巫峡口

曾瑞:我和乔紫叶(连载)

郑远宏:清太坪赋

野夫:湖山一梦系平生

杨国清:放假的日子

谢诗艳:忆谢家堡子的童年

童心未泯:神奇的九老奶

谭功才:铁匠 红衬衫 少年

邱令钟:巴东-我的乡愁我的三峡

雨萌:王家堡的怀念

邱世堂:梦回吊脚楼

周龙然:主旋律歌曲的笔耕者

欢迎投稿给我们,投稿微信13682680968welcome


硒园雅吟

欢迎趣味相投的你

来寻找一场灵魂相近的玩耍


感谢你的关注,我在这里等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