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语言中感受世界之博大——“外国语文论丛”

语言科学 2022-04-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学出版社 Author Science Press

在新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对外语学科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外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倾听世界声音的外语专业人才,更需要培养能与世界对话、讲述中国故事、参与国际事务管理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显然,新时代外语学科有了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基于此,四川外国语大学组织编写了“外国语文论丛”。这套丛书收录了包括外语学科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多个领域的论著,不同作者在思维理念上虽然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有一点似乎是共通的,那就是努力做到不尚空谈、不发虚辞。该丛书经过严格筛选程序,严把质量关,既注重对“外国语文”即外国语言、文学、文化及翻译的本体研究,也注重学科交叉或者界面研究、汉外对比、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成果,还特别注重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启示意义的国外汉学研究、中国文化在国外传播研究方面的成果。




图片来源:Pixabay


20世纪上半叶文学翻译散论

(购买链接)

本书聚焦中国近现代的晚清时期、五四时期和抗战时期三个代表阶段,梳理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转型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探讨文学翻译与民族国家的建构、中国的文化复兴,以及抗战救国、民族救亡之间的关系。近代以降,民族国家的构建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也是翻译(包括文学翻译)活动的原动力。三个时段的文学翻译虽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的原则与规律。文学翻译不仅是主导意识形态的反映与延伸,也主动地参与了主流政治话语的想象与建构。

作者简介

廖七一,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翻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学会副会长、重庆翻译学会名誉会长及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出版《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当代英国翻译理论》《中国近代翻译思想的嬗变》《抗战时期重庆翻译研究》(合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等著述20余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多次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与审美现代性研究

(购买链接)
本书从现代性视角切入,结合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英美现代主义经典诗人和诗歌作品的仔细分析,考察其审美现代性特征,发掘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历史价值。在细致考辨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生成语境和核心美学诉求的基础上,本书重点探讨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与历史现代性既互为依存又相互对抗的复杂关系,阐述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对西方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种种问题的揭示、反思与批判,努力辨析和阐明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认知价值和人文价值。

作者简介

董洪川,博士/博士后,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二级教授,嘉陵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核心期刊《外国语文》和CSSCI集刊《英语研究》主编,重庆市英语学科学术带头人(2008)。兼任教育部高校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外语界面研究会会长、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重庆翻译学会会长。‍‍‍‍‍‍‍‍‍‍‍‍‍‍‍‍‍‍‍‍‍‍‍‍‍‍‍‍‍‍‍‍‍‍主要学术兴趣是英美现代诗歌、文学译介和外语界面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在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和译著16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多次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源氏物语》翻译验证研究

(购买链接)

本书区别于国内迄今为止有关《源氏物语》的译介研究。所谓译介研究实则包含两个维度:译介史研究与翻译验证研究。此前国内的研究大多偏重于译介史的研究,而本书的着力点在于翻译验证研究。翻译验证研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源氏物语》的原著与汉译文本高度熟悉;二是在《源氏物语》研究方面有较为厚实的学术积累。本书作者作为《源氏物语》的重译者及研究者,具备《源氏物语》翻译验证研究的基本条件。本书从译介学、文化学、接受美学等诸多方面对《源氏物语》经典汉译文本——丰子恺译本、林文月译本、姚继中译本展开了翻译验证研究。

作者简介

姚继中,四川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东亚文化研究所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两届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会委员,《中外文化》主编。主要从事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翻译与研究,以及中日比较文化研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曾先后在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育学部、东京大学文学部、神户大学文学部留学,2014年受聘于日本国立山口大学研究生院东亚研究科,讲授博士生学位课程“东亚比较文化”。



从文本到受众——翻译与文化研究论集

(购买链接)

本书从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历史学、文化史、思想史等多维学科视角出发,不仅探讨了传统翻译批评话语框架下的诸多经典命题,而且对当下中外翻译话语场域中的某些前沿话题也进行了深度考察。笔者紧紧围绕“从文本到受众”这一核心议题展开相关论述,一方面试图从宏观层面阐释翻译研究在研究范式方面的轮转与更替、演进与交织;另一方面则尝试通过多个研究个案从微观层面揭示翻译行为的文本属性与交际属性,以及这些翻译行为背后的思想史和文化史意义。

作者简介

胡安江,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第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外语界面研究学会秘书长、重庆翻译学会秘书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委员,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外国语文》及CSSCI集刊《英语研究》编委。先后访学香港浸会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南安普敦大学。主要研究专长为翻译与文化、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翻译史研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中国翻译》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曾获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等荣誉及称号。



语言认知论:从经典认知到涉身认知

(购买链接)

经典认知与涉身认知是当今诠释人类认知的两大理论蓝图。本书从这两大理论立场出发,对语言的认知本质做了多维、多元、多粒度的探索。理论篇对语言认知、语用认知、母语习得、二语习得等宏观论题做了深入探讨;应用篇则主要通过实证手段,对二语习得、语言教学、翻译认知、传播认知、语言加工等领域的核心论题做了‚小题大做‛式的探析。理论与应用两篇,彼此映照,相得益彰,展示了经典认知在语言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凸显了涉身认知独特的理论蹊径与研究前景。

作者简介

姜孟,四川外国语大学嘉陵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智能学院院长、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社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全国多个二级学会副会长、副主委。主要从事语言脑科学、语言病理学、语言智能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3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90多篇。



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

(购买链接)

本书分为八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说明了语言教学的本质及学习语言教学法的必要性。第二章回顾了主要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介绍了语言教学的新动向。第三章介绍了 11 种外语教学法,它们的主要特点和活动设计,增加了部分活动和解释。第四章介绍了 4 种外语教学的模式。第五、六章分别探讨了语音、词汇和句法的语言知识教学以及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语言技能教学,并配以较为丰富的例子。第七章分析了课程设计及课堂管理。第八章指出教师教育和发展的重要性及路径。

作者简介

刘玉梅,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认知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学名师,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入库专家,重庆市教学团队负责人,体认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全国语言教育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2项,重庆市教改项目2项(其中,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等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1部,编著3部,主编或参编教材3部。 




精神分析学之文化逻辑

(购买链接)

本书以拉康的欲望图示为线索,从文化意义的生成机制、象征性认同的优先性、作为文化场域的幻象、快感中的文化逻辑等四个方面对精神分析学之文化逻辑进行追根溯源的研究。在对拉康之相关理论著作进行较为充分的细读、认知、诠释的基础之上,借助欲望图示的逻辑顺序,结合当下文化研究主流理论的阶段性成果和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学术思辨,本书于拉康、齐泽克、弗洛伊德所关注的理论疆域之中,通过考察、厘清和论证拉康在精神分析学与文化批评理论之间建立起的某种跨越不同语境的逻辑关系,对相关节点进行条分缕析的剖析,揭示主体之内在。

作者简介

赵淳,男,文学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当代西方文论和文化批评理论,主要学术关注点为精神分析学视域下之文化哲学与文学艺术。曾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卢布尔雅那大学访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一项完成,一项在研),主持并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两项。主要著作有:《齐泽克精神分析学文论》《话语实践与文化立场》《文本的卡夫卡》《最欧洲》《冒险有瘾》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同时还是国际文化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Cultural Studies)会员,畅销书作者,世界文化人文风光签约摄影师,纸质媒体文化研究专栏撰稿人,电台文化专题节目主持人和主持嘉宾。

 

基于用户视角的汉英词典理论与应用研究

(购买链接

本书从用户视角出发,全面分析了汉英词典译义模式、微观结构、评价体系,并系统构建了新型表征模式。基于意义准则和心理词库理论,并通过抽样分析,本书从用户认知视角分析了汉英词典的微观体系和译义现状,并通过控制实验和问卷调查,系统分析了用户的查阅需求。此外,本书还基于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从用户认知视角和习得特征等方面优化汉英词典表征模式,通过现实用户进行了实验验证和效度分析。本书从用户视角对汉英词典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不仅描述了汉英词典的编纂现状,创建了汉英词典理论研究新范式,还完善了双语词典研究的框架,对未来汉英学习词典的编纂也极具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胡文飞,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词典学方向)博士生导师,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入库专家、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任重庆市商务英语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辞书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完成教育部规划项目1项、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2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2部,在《外国语》《现代外语》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并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次。



菲利普·罗斯新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研究

(购买链接

纵观菲利普·罗斯整个创作生涯,其风格变化十分明显,反映了当代作家对美国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思考,他进而在艺术创作中采取了相应的艺术手法。本书聚焦于罗斯的艺术风格转变的过程,归纳总结了这类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特点和变化轨迹,对把握美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罗小云,1957年生,重庆人。198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获英美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语学院,获英美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教授;2006年至2007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英美文学。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英美文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长期从事英语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现代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菲利普·罗斯新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研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重庆市教委项目“美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罗斯研究”、四川外国语大学“冯尼格特研究”“美国西部文学研究”等社科项目,出版相关专著和译著多部。



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者希望通过出版这套丛书,推出四川外国语大学外语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推动学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内涵建设,同时也为学界同仁提供一个相互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











长按二维码

即刻购书哦

科学出版社


本期编辑丨王芳

1.相关阅读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假设句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官群:具身语言的理论基础
语言文学研究成果速递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领属范畴研究
非习语程式语与学术写作语言产出研究

2.公益讲座
6月25-30日语言文学讲座/会议/论坛(第56期)
2021年6月语言文学学术会议预览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网络研讨会Webinar” 系列学术论坛
2021年度语言教育重要国际学术会议(7-12月)

3.写作与发表
(1)全流程!武大MBA中心教授线上课程:从论文写作、研究方法到答辩
(2)《人文社科论文修改发表例话》重磅上市
第七届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线上研讨会邀请

4.方法工具
(1)互动赠书||带你玩转翻译技术
(2)王华树博士团队带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
(3)雷蕾教授《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重磅上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