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2021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导读
国际中文教育在法国的学科化建设
——白乐桑教授访谈
白乐桑 高亦霏
(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大学,法国巴黎;
大连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辽宁大连)
摘 要:
于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新时期,笔者对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教授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他首先从法国汉学历史起源以及汉语学科化、本土化发展的角度讨论了法国汉语教育发展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其次,他说明了法国汉语的教学特色,从教材设计、教师培养和教学法应用等方面强调了汉语教学中“二元论”的重要性;又以法国欧洲与东方语言班和中文国际班两种特殊班型为例,分享了CLIL教学法在法国汉语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进展情况。最后,他通过对中国文化特点及其表现形式、中国文学翻译方面的阐述,对中文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建议,并以法国汉语教学学科化建设的成功案例为鉴,对世界范围内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展望。
关 键 词: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化建设;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作者简介:
白乐桑,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教师培训、法国及中国的语言政策等。
高亦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中文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青年项目“法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汉语课程设置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XJQN12)、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中心资助辽宁省孔子学院联盟2020年国际中文教育重点项目“国家语言战略视野下的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政策调查、分析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英国语言教育现状和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杨 芳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摘 要:
本文以英国语言教育的现状及政策为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透视英国当前语言教育直面的两大挑战:英语母语者外语能力下降和英语非母语少数族群英语能力低下。研究发现,英国政府及有关机构综合考虑语言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行国家政府与教育部门和社会群体合作开发语言教育的对策,制定了国家教育部门与地方教育机构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各级学校的语言教育,促进少数群体语言教育及成人工作语言教育,完善全社会的语言教育体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语言教育政策。笔者认为:这种教育方法对改进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很有启示,由此对我国语言教育战略规划与政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最终实现语言教育为国家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之目的。
关键词:
语言教育;英国教育政策;文献研究法;少数群体 语言
作者简介:
杨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西安交大教改项目“学术英语口语展示与研讨技能课程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边立志 车丽娟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大连)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混合式教学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作者首先探讨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发展历史、主要观点及最新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混合式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研究发现虽然混合式教学已被我国教师大量地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但在英语专业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应用得相对较少,而应用于商务英语这样一个新专业教学中的研究更少。为了更好地促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比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纯线上教学更好的学习空间,作者最后构建了一个由“SPOC+微课”线上平台、线下翻转课堂和创新实践平台共同组成的商务英语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互联网+教育;商务英语
作者简介:
边立志,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商务英语教学; 车丽娟,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辽宁省商务外语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lslktyb-038)、东北财经大学校级项目“国家战略视角下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LN2020J02)、2017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BNC的英语口语一次频词实证研究”(项目编号:L17BYY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同传教学中的认知加工方法研究
——以萨里大学教学模式为例
刘春伟 韩晓萍
(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辽宁大连;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辽宁大连)
摘 要:
同声传译是口译学习和教学的难点。同传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和减少横向共时认知多重负荷(听解、记忆和输出)。英国萨里大学中英MA口译班的同传授课模式从简化认知加工程序入手,实现了上述目标。理论与实践的对比研究表明,萨里同传训练模式是一种来源于实践且具有大脑偏侧化科学依据的培养模式,它不仅简化学生初接触同传时候的认知流程、逐步培养同传自动性认知加工习惯,也为成熟译员提供了处理能力饱和的简化方案。
关键词:
同声传译; 大脑偏侧化; 认知
作者简介:
刘春伟,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口译、文学伦理学。
韩晓萍,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基于认知语法的高校英语语法“金课”
教学模式研究
杜小红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南郑州)
摘 要:
自教育部提出打造“金课”以来,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英语语法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因挑战性低,缺乏理据性,受欢迎度一直较低,其“金课”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文章从认知语法视角,对照“金课”建设标准,结合在线学习,将语法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阐释贯穿于语法教学全过程,构建“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显性知识传授与隐性能力培养相结合、语法规则讲解与认知理据阐释相结合”的语法“金课”教学模式,旨在拓展课程深度,促进语法教学范式从单一知识传授向语法能力与科研能力培养的转变。
关键词:
认知语法;英语语法;金课;认知理据
作者简介:
杜小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英汉语法对比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英汉独词句的认知对比研究——情境植入视角”(项目编号:17YJA740010)、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认知语法的英语语法‘金课’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BYY017)、外研社外语教学项目“互联网+时代英语语法‘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理论构建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LTRPZD20191004)、郑州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英语语法”(项目编号:2021ZZUKCSZ008)的阶段性成果。内隐智力观对英语写作学习动机和学习者对教师反馈态度的预测
姜 蕾 满 昊 邱楚凡(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摘 要:
本文基于Dweck的智力内隐理论,以329名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索发现中国高校学生的内隐智力观对英语写作学习动机和对教师反馈态度的预测力。研究发现,他们的内隐智力观显著预测了英语写作学习动机(F=34.114, p<.01),智力增长观与英语写作学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显著预测了教师反馈寻求倾向(F=24.380, p<.01),智力实体观与英语写作学习动机呈显著负相关,显著预测了教师反馈逃避倾向(F=15.621, p<.01);英语写作学习动机与教师反馈寻求倾向呈中度正相关(r=.382, p<.01),与教师反馈逃避倾向呈低度负相关(r=-.173, p<.01)。对比研究发现,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内隐智力观、英语写作学习动机和对教师书面反馈的态度之间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内隐智力观可以为二语写作学习中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和忽视教师反馈提供解释依据。作者简介: 姜蕾,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二语写作、学术写作、写作测试。 满昊,硕士生;研究方向:口译研究。 邱楚凡,本科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 本研究系教育部考试中心-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语测评科研课题“Investigating critical discourse features across different proficiency levels of CSE”(项目编号:MOE-BC2012)、2020年东北大学PBL教学法研究与应用项目“基于PBL的多元学习成就评价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EUJX04210)、2020年度东北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立项“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EUYJ2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仪式规程框架下政治演讲语篇的语用策略与动因研究——以特朗普总统任内《国情咨文》文本为例(2018-2020) 张 森 刘风光 (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处,辽宁大连;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辽宁大连)
摘 要:
本研究以特朗普总统任内的国情咨文演讲为语料,在仪式规程框架下,从词汇选择、修辞手段和规程表征三个层面进行历时语用分析,考察政治演讲语篇中的语用策略和深层动因。研究发现,特朗普在历年国情咨文演讲中充分调动多元语用语言手段,如:人称指示语、情态助动词、头韵、对偶及排比修辞与策略性的规程表征等,进行政治说服,意在与在场和不在场的受众建立关系联结,以获得公众支持,并最终实现谋求其政策合法性的政治交际意图。本研究将仪式规程框架应用于(非人际)书面政治交际语篇分析,旨在补证传统盎格鲁语用学研究范式与分析模式,丰富语言与政治共变关系研究的内涵,进一步拓宽仪式规程框架在政治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适用范围,增强其在系统把握与精准捕捉政治交际动态变化特征过程中的解释力与有效性。
关键词:
仪式规程框架;政治演讲语篇;策略与动因
作者简介:
张森,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政治语言学、语用学。
刘风光,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语用学、文体学、语篇分析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言语事件的独白式政治话语主体间性与语言礼貌研究”(项目编号:2018XJQN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导式元话语对英文CSR报告中主体间性的构建——交往行为理论路径
潘杰婧 林 璐
(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广州;大连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大连)
摘 要:
本文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哲学路径,自建美国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的小型语料库,考察其引导式元话语的使用,旨在揭示引导式元话语与语言交往的四个普遍有效性要求之间的关系,为英文CSR报告中主体间性的构建寻求语言证据。研究发现,各类引导式元话语在CSR报告中均有出现,但分布差异较大;引导式元话语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普遍有效性要求,将直接关系着CSR报告主体间性的构建;引导式元话语对普遍有效性要求的满足状况,除了因自身功能而异,还表现出明显的体裁依赖性。关键词: 引导式元话语;CSR报告;主体间性;交往行为理论;普遍有效性要求
作者简介: 潘杰婧,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语言、翻译研究。 林璐,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认识语言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行为动因与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BGL1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亚里士多德修辞劝说视角下TED演讲中的元话语研究
林美秀 姜 晖(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摘 要:
元话语是用于语篇组织、表达说话者观点、涉及听众反映的一种语言表达。本文基于Hyland的元话语分类模式,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视角探究元话语在TED演讲中的使用特征和修辞功能。研究发现,演讲者更倾向使用人际互动型元话语构建语篇,强调词语、自我提及语、参与标记语的使用频率较高。文本交互型元话语中,过渡标记语的使用频率最高。演讲者通过使用元话语来实现语篇的理性诉诸、人品诉诸、情感诉诸功能。过渡标记、框架标记、内指标记、解释标记有助于语篇理性诉诸的实现;证源标记和模糊限制语有助于语篇人品诉诸的实现;参与标记、态度标记、强调词语、模糊限制语及自我提及语有助于语篇情感诉诸的实现。本研究对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元话语使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元话语;修辞劝说;TED演讲
作者简介:
林美秀,硕士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姜晖,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认知语用学、话语分析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语专业本科生元语用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5BYY1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政治文献英译词汇特征研究——以2018-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情咨文》为例
司炳月 李一同 吴美萱(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辽宁大连)
摘 要:
政治文献的英译是我国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语料库对语言样本进行研究是信息技术与翻译研究进一步融合的必然趋势,有助于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客观的研究基础。因此,本文选取了2018年至2020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以及同期的美国《国情咨文》自建研究语料库,辅以Antconc3.5.8语料库检索软件,对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名词化、高频词四个方面的词汇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发现:与英语为母语的政治文献相比,英语译文在词汇的处理方面名词化现象比较突出,存在大量的动词连用现象;倾向于使用中度意愿的情态动词;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频率较高;阅读难度有所降低,可读性不断增强;其文本特征总体呈现正式语体的文本类型特点。因此,本文有利于拓展我国政治文献英译研究的范式,也对其他相关领域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语料库语言学;政治文献英译;词汇特征;《政府工作报告》;《国情咨文》
作者简介:
司炳月,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李一同,硕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吴美萱,硕士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外宣文献英译的历时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L20AYY008)、2017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对外宣传翻译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7CXTD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本土译论术语“变译”的英译研究
杨荣广 袁湘生
(1.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十堰;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
学院,广东广州)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中西翻译理论对话的加深,翻译理论术语互译的问题显得越发重要。然而,相关讨论多聚焦西方译论术语汉译,对本土理论术语外译关注较少。本文以变译理论的核心术语“变译”的英译为例,探析本土译论术语外译问题。通过分析“变译”现有的5种英译名,结合对“变译”概念的考辨,指出现有5种英译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trans-variation”作为新译名。关键词: 本土译论;术语英译;变译
作者简介: 杨荣广,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变译学。 袁湘生,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
基金项目: 本研究系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变译伦理系统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9BYY114)的阶段性成果。
高级汉语综合课教材编写及使用中的
文化因素——以《现代汉语高级教程》(修订本)为例
马树德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北京)
摘 要:
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难分难解,这在高级汉语的编材编写和教学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国际学生只有坚持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坚持阅读中国的文学经典,才能不断深入地理解汉语。本文从高级汉语综合课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出发,对教材和备课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归纳并示例,既体现中国本土文化的特色,又注重文化对比,就文化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语言和文化贯通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供从事高级汉语教学的同仁参考。
关键词:
高级汉语综合课;教材编写;文化教学;本土文化;文化对比
作者简介:
马树德,教授;研究方向:中外文化交流史、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文化类核心课程设置——以国际学生“中国文化专题”课为例
黄健秦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
摘 要:
国际中文教育的师资人才储备,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目前已建成本、硕、博齐全的三个层次,发展越来越完备和精深。本文主要讨论硕士层次国际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难度和方法,以及如何结合所在院校当地的文化,最好能再结合一门艺术,进行特色文化课程培育。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文化类核心课程;中华文化与传播
作者简介:
黄健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句法语义、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传播
语言价值对汉语学习者语言选择的影响——基于两位中亚学习者的个案研究
贺莉娜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济南)
摘 要:
本文以两位成功的中亚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和口述史搜集数据,研究以下问题:(1)成功的汉语学习者选择汉语的原因;(2)学习汉语后的收获;(3)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研究发现:成功的汉语学习者选择汉语的最初原因是偶然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合力;学习汉语后她们的人生规划和个人发展均获益良多,汉语让她们有了更多的职业和人生选择、让她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强的认同感并愿意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理解而努力、让她们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提升汉语的经济价值并降低学习者投入成本、重视文化教学、培养学习者对汉语的情感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举。
作者简介: 贺莉娜,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基金项目: 本研究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科研项目“来华留学生对汉语语言价值的态度研究:现状、影响及对策”(项目编号:CAFSA2020-Y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来源:语言教育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