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动赠书||《人类语言的大脑之源》(Angela D. Friederici著、陈路遥等译)

科学出版社 语言科学 2022-12-22


语言连接起了世界。在科学界,16世纪的通用语是拉丁语,20世纪的通用语则成了英语,谁也不知道未来哪种语言将成为通用语。

2003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由慕尼黑大学的Ernst Poeppel与北京大学的同人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首次中德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中国科学家与德国科学家各占一半,大家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

在该研讨会中,我报告了我们在句法和语义信息加工方面的电生理研究工作,介绍了“句子理解三阶段”模型:第一步是早期句法结构的构建;第二步是语义关系的构建;第三步是句法和语义信息的最终整合。在茶歇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学生——叶铮(Zheng Ye)走到我面前,用完美的英语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这一模型是也适用于汉语这种作为非屈折变化的语言?因为这个模型是基于德语建立的,而在德语中,屈折形态可以提示句法相关的信息。我回答道:这的确是一个需要实证检验的问题。我们讨论了进行实证检验的可能方法。几个月后,我收到了北京大学一项采用普通话句子作为实验材料的电生理研究的首批结果,该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个模型,并在2006年发表于杂志《大脑研究》(Brain Research),叶铮为第一作者,周晓林教授为通讯作者(Ye et al.,2006)。

随后的数年里,多项语言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中德合作启动。这些学者关注词汇和韵律语境中的音高加工(Nan et al.,2009;Chien et al.,2020a,2020b),以及中德学前儿童语言网络的发展(Xiao et al.,2016;Qi et al.,2019)。

2018年,陈路遥博士加入了我的研究团队,目前他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他与我们分享了在句法加工过程中及其神经基础方面的研究兴趣。关于层级句法结构神经基础的讨论令人极为振奋,进而催生出了一个以人工语法为“最终实验场”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直接对比了层级与非层级结构的脑激活情况,发现Broca区后部和颞上回后部显著参与了层级结构的加工(Chen et al.,2021)。

回到北京后,陈路遥博士提议,我于2017年出版的英文原著有必要面向汉语读者,特别是那些对语言及其大脑基础感兴趣的读者。

在书中,我试图为世界各地不同实验室进行的许多研究提供连贯、综合的描述。尽管这些研究使用了不同的语言,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方法,如脑电图、脑磁图或者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但这些数据提供了一幅连贯的图景。这些数据表明,特定的语言功能和大脑之间的关系并非随机的,而是颇具系统性的,从而不同语言之间可以进行归纳、概括。因此,语言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似乎是普遍的,这表明人类语言具有遗传基础。最近,我们了解到,普遍的语言网络为特定语言的终生使用所调节,这支持了生物预设的语言系统a和语言环境二者相互作用下产生语言的观点。这一观察结果确实需要进一步研究,本书或许能够为这一事业提供指导。

令我格外高兴的是,这本书已经被翻译为中文,以飨更多科学家和学生读者。我特别感谢陈路遥博士,是他牵头了整个翻译项目:他不仅在翻译上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他还尽心统筹全局,努力协调各方。如果没有他,本书中文版将不会存在。我也非常感谢孙政辉博士、国佳博士和魏岩军博士在细致阅读原著全文后所做的系统而连贯的翻译工作。特别感谢冯丽萍教授审校了译著全文,切实保证了中文版的质量。

杨亦鸣教授通读了译著手稿后亲自撰写序言,他的鼎力支持使我感到了莫大的荣幸,在此谨致谢忱!

本文摘自《人类语言的大脑之源》,科学出版社出版。


《人类语言的大脑之源》

Angela D. Friederici  著
陈路遥等  译
科学出版社出版
ISBN:9787030714350



内容介绍
本书基于Friederici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潜心研究成果,为解释人类语言内诸多要素的加工与互动方式及其神经认知机制提出了极具世界影响力的语言神经认知加工模型,为语言加工各环节的神经认知机制提供了精当的理论阐释。全书以大量实验数据为主,配以丰富的神经影像学图谱,用语简赅,逻辑清晰,以问题或案例导入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最后还配以主要观点的总结和术语概念诠释,帮助读者进一步整合知识,无疑是一部读者友好型的语言神经认知科学上乘之作。英文原版于2018年荣获美国“专业与学术卓越成就奖”(PROSE Award)。




本书目录



本书目录

中文版序(Angela D.Friederici) i

序言(杨亦鸣) v
译者序 xv
原书序(Noam Chomsky) xix
前言 xxiii
致谢 xxv
导论
0.1 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独有的特征 1
0.2 语言作为一个特定的认知系统 3
0.3 语言作为一个大脑系统 5
第一部分
第1章 大脑中的语言功能:从听觉输入到句子理解 15
1.1 听觉语言理解的认知模型 16
1.2 声学-音系加工过程 20
1.3 从词形到句法和词汇-语义信息 27
1.4 初始短语结构构建 32
1.5 句子加工过程中的句法关系 43
1.6 加工语义关系 54
1.7 题元角色指派:语义和句法特征 60
1.8 韵律信息加工 69
1.9 语言理解的功能神经解剖学 79
第2章 延伸 82
2.1 语言理解与产生:语言的共同知识库 82
2.2 语言理解与交际:核心语言系统之外 92
第二部分
第3章 语言的大脑结构网络 99
3.1 语言的神经解剖通路 99
3.2 右半球通路和跨半球通路 107
3.3 语言的神经解剖通路模型:句法和语义网络 111
第4章 语言的大脑功能网络 116
4.1 语言网络的神经受体构筑基础 117
4.2 功能连接与皮层神经振荡 120
4.3 神经语言回路 128
第三部分
第5章 语言习得的大脑关键期 137
5.1 第二语言学习的神经生理学 138
5.2 学习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事实和思考 147
5.3 神经语言网络的普遍性 149
第6章 神经语言网络的个体发育 155
6.1 在出生后前三年的语言 157
6.2 3岁以后的语言 175
6.3 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和功能连接 182
6.4 语言网络的个体发育:一个模型 187
第四部分
第7章 语言的演化 193
7.1 语言演化理论 193
7.2 鸣禽对结构化序列的加工 195
7.3 猴子与人类的比较 197
7.4 大脑发育的古人类学思考 208
第8章 语言的神经基础 210
8.1 语言网络综合观 212
8.2 尾声:会说话的人——不仅仅是单词 219
术语表 221
语言部分 221
方法部分 226
中英词汇对译表 229



长按二维码

即刻购买本书

科学出版社




赠书规则


评论点赞数前2名,分别获包邮赠书1本。
另选1条走心评论,同样包邮赠书1本。

福利截止日期:2022年10月30日22点。


1.相关阅读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领属范畴研究
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
语言迁移和概念性迁移:理论与实证
鲜活的语言:语言人类学导论
杨亦鸣教授导读《人类语言的大脑之源》
胡壮麟教授导读《汉英认知辞格当代隐喻学一体化研究》
幼儿语言成长学:语料、理论、成果及其应用价值

2.工具方法
一次搞懂十大文献综述是什么体验?
文科生的编程自白
王华树博士团队带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
语言科学研究的利器——R
文献综述如何催生论文、专著和项目
Journey into Journals——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
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
SSCI发了还能再翻译发C刊吗?
30+家CSSCI期刊的投稿声明
科研必备学术搜索引擎集锦

3.学术会议
第七届全国生态语言学研讨会
2022年语言文学学术会议集锦
2022年第17届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2022年度“当代语言学理论及国际汉语教育博士生学术论坛”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清华大学第六届语言学博士论坛
2022首届语言教材研究与评估大会
2022年社科大语言学青年学子学术论坛
2022年语言、文学与科学前沿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