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2年总目录及文章摘要

分享 语言科学 2024-03-07

1


关于语言规划学科的几点思考
刘海涛
 要:语言规划是一个问题驱动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旨在通过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影响语言的演进,调节人、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规律是语言规划的学科基础。语言是一个人驱复杂适应系统,语言规划的本质是有意识地驱动语言的演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语言规划研究应该重视理论模式的作用,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有意识影响的语言演变规律,并使用这些规律解决现实世界的语言问题。
关键词:语言规划;语言学;问题驱动;语言规律;理论模式
文献引用格式:刘海涛. (2022). 关于语言规划学科的几点思考.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1-8+144.

2


数智时代语言规划研究的范式转换与方法创新
沈骑  刘思琪
 :经过近70年的学科发展,语言规划已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语言规划研究在范式转换与方法创新上都迎来了重要变革。本文通过对语言规划研究的范式变迁与研究方法的历史演进梳理和评价,分析数据驱动的语言规划资源范式在该学科的应用现状,展望数智时代语言规划的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为数智时代开展语言规划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语言规划;数智时代;语言资源;范式转换;研究方法
文献引用格式:沈骑&刘思琪. (2022). 数智时代语言规划研究的范式转换与方法创新.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9-18+132+144.

3


构式语法研究四十年
文旭  屈宇昕
 要:构式语法自诞生之初,便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明星理论之一,构式语法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在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构式语法理论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露了出来,引发了学界关于构式语法研究的反思与批判。鉴于此,本文对近四十年间(1985-2022)发表于SSCI、A&HCI和SCI-Expanded刊物的构式语法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旨在厘清构式语法的发展脉络,分析构式语法的研究现状,探讨构式语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构式语法后续发展及我国构式语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构式语法;发展历程;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文献引用格式:文旭&屈宇昕. (2022). 构式语法研究四十年.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19-27+144.

4


人的主体性及其与现实和语言的互动性——以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为例
张克定  张晓
 :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是描述人所识解出的隐喻性空间关系的形-义配对体。这种构式表明,在人、现实和语言三者中,人是主体,现实是客体,语言是工具;但是,人的主体性、现实的客体性和语言的工具性都是相对的。人虽为主体,也不能随意地感知、体验和识解现实,也不能随意地使用语言来表达现实;现实虽为客体,也会因其自身的特性而反作用于人这一主体,对人的体验和识解产生一定的制约和限制;语言虽为工具,同样也会因其自身的结构特性和规律而反作用于人这一主体,对人的表达产生一定的制约和限制。因此,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所体现的就是:现实、人和语言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识解;主体性;客体性;工具性;互动性
文献引用格式:张克定&张晓. (2022). 人的主体性及其与现实和语言的互动性——以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为例.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28-36+145.

5


存在构式主观性的实现方式                                      刘正光  钟玲俐  李曦
 :存在构式往往被认为表达客观存在。事实上,语言使用总是受语言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调节的。汉语作为一种意合型语言,话语的交际意图更离不开识解的作用。语言的结构形式在编码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往往是主客体融为一体的。本文将“有”字存在构式视为原型存在构式,“是”字存在构式、领属存在构式、主谓谓语型存在构式和并列紧缩型存在构式视为非原型存在构式。研究表明,虽然它们在句法形式和功能上存在差异,但主观性的实现方式具有内在的共性,即都不同程度的体现出话题化、转喻和隐喻的作用方式。本文还认为“存在句”作为概念术语足以包含存在句和隐现句。
关键词:存在构式;主观性;实现方式
文献引用格式:刘正光,钟玲俐&李曦. (2022). 存在构式主观性的实现方式.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37-48+145.

6


“X是行走的Y”的互动构式

语法研究


魏在江  张英
 要:“X是行走的Y”是现代汉语网络语言中的流行构式,已有研究还未涉及对该构式义的探讨。本文建构了构式形成的多重互动模型,并结合语料库语例和通过Python从网站上获取的实时构例对该构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发现:该构式在言内互动和言外互动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积极评价义和虚拟位移义。其中,言内互动是指语言内部构式义与构件义之间、构式内部构件之间以及构式与构式之间进行的语法层面的互动;言外互动是指语言外部认知文化、文体范域以及跨语言构式与构式和构件之间进行的语用层面的互动。构式互动的本质是多重互动机制形成“合力”后释放出的独特构式形式、意义或功能。
关键词:“X是行走的Y”;互动构式语法
文献引用格式:魏在江&张英. (2022). “X是行走的Y”的互动构式语法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49-58+145-146.

7


解释项”及意义的认知
卢德平  梁昱
 要:皮尔士的“解释项”具有重要的认知符号学价值。这一概念深刻反映了对象、符号、心灵三者的动态关系。“解释项”说明的是“有意义”的认知活动,它受制于“先验”符号,却又在社会语境中以不同的符号方式,给既有符号在经验上赋予新的“后验”意义。在关于对象的认知过程中,“解释项”发挥了“扩展心灵”的重要作用。“解释项”为破解当代社会的认知变化规律提供了基础原理,对于当代社会认知变化规律的解释又延伸了皮尔士的符号学思想。本文从“先验”命题和“后验”命题的认知转换特征出发,进一步推进研究了符号认知中的知识转接问题;针对当代社会日益提升和扩大的知识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认为大量的综合性命题正转化为分析性命题,认知在社会中不断获得扩展。
关键词:皮尔士;解释项;有意义;扩展的心灵
文献引用格式:卢德平&梁昱. (2022). “解释项”及意义的认知.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59-65+146.

8


思辨能力对综合型口语测试表现的影响
殷晟恺 金艳
 要:培养思辨能力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教育理念。研究发现,思辨能力可以通过语言学习和使用加以训练与强化。但是,国内外学者对于语言测试中的思辨能力测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旨在探索综合型口语测试对思辨能力的考察,进而为思辨能力融入综合口语测试构念提供理据。首先,通过对思辨研究文献的回顾,我们建立了一个口语语篇分析框架。然后,从“文本化”与“再现语义单位”两个维度对48位考生的托福口语测试文本进行编码。最后,运用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并结合评分员访谈,本研究论证了思辨能力中的理解、分析、概括和推理技能对综合型英语口语测试表现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凸显了思辨能力对综合型口语测试中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对口语测试评分量表构建、口语教学和测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思辨能力;口语能力构念;口语语篇分析;综合口语测试      文献引用格式:殷晟恺&金艳. (2022). 思辨能力对综合型口语测试表现的影响.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66-77+146-147.

9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写作策略能力量表的构念效度验证
邓华 邓杰
 :本研究以我国13校的1983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Rasch模型分析学生的自我评价数据,对《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写作策略能力量表(相应等级共计49条描述语)的能力结构和难度等级进行了构念效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写作策略能力由提取、组织、转换与转写、转写、修改5个因子构成,归属于构思(规划)、撰写(执行)、修改(评估与补救)3大类,与CSE写作策略量表的描述框架一致;49条描述语中除两条描述语不拟合,三条描述语的难度出现异动外,其余描述语均拟合,描述语的实测难度等级与CSE的难度等级一致。总体上,该量表具有理想的构念效度。研究还对有问题的描述语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对量表的完善与使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写作策略能力;构念效度验证
文献引用格式:邓华&邓杰. (2022).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写作策略能力量表的构念效度验证.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78-87+147.

10


情绪智力、课堂社交环境对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来自调节模型的证据
 韦晓保  陈巽  杨洋 :交际意愿是衡量二语习得成效的重要指标,受学习者个体心理因素、情境因素和交际焦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多重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交际意愿的共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929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探究了情绪智力对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及课堂社交环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情绪智力对二语交际意愿有显著预测作用;课堂社交环境在情绪智力和二语交际意愿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交际焦虑在课堂社交环境调节情绪智力和二语交际意愿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个体因素 (情绪智力和焦虑) 和情境因素 (课堂社交环境) 共同影响二语交际意愿的理论模型,为我们深入理解情绪智力影响二语交际意愿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更好地激发二语学习者口语交际意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关键词:二语交际意愿;情绪智力;课堂社交环境;交际焦虑
文献引用格式:韦晓保,陈巽&杨洋. (2022). 情绪智力、课堂社交环境对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来自调节模型的证据.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88-99+147-148.

11


作者身份与指示词this使用偏好的元分析
徐建伟 乐明
 :以往研究对作者身份(即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本族语者或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二语者)是否影响指示词this两种使用形式的选择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2000-2020年间国内外12项语料库量化研究所汇报的共3,586个样本展开了整体效应分析、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整体效应分析发现,作者身份显著地影响了他们对指示词this使用形式的选择(d = 0.2)。亚组分析表明,这一影响还受到二语者英语水平(d = 0.6)、母语背景(d = 0.4)和写作体裁(d = 0.6)的调节。敏感性分析表明,教学体系和语言接触也是影响整体效应的潜在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本土科研英语发表写作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指示词this;元分析;二语写作;英语水平;学术写作
文献引用格式:徐建伟&乐明. (2022). 作者身份与指示词this使用偏好的元分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100-110+148.

12


数字人文视域下翻译研究:现状、问题与前景
胡开宝  王晓莉
 要:本文梳理了数字人文视域下翻译研究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基于此探讨了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前景。我们认为,近年来数字人文视域下下翻译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该领域研究局限于派生性数字文本的分析,且过分依赖文本数据库的应用,却忽略了原生性数字文本的分析和其他数据库的应用。另一方面,该领域以文本数据挖掘方法的应用为主,很少采用其他数字人文方法;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框架有待构建与完善。为此,我们应建设并运用各种翻译研究数据库,并将原生性数字文本纳入该领域的研究对象之中。此外,我们应当根据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数字人文研究方法,依据数字人文和翻译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并完善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数字人文;翻译研究;现状;问题;前景
文献引用格式:胡开宝&王晓莉. (2022). 数字人文视域下翻译研究:现状、问题与前景.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111-121+148.

13


国际传播导向下的法律翻译思维探究——以《民法典》英译为例
李文龙  张法连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时代背景下,法律翻译工作必须具有国际传播导向意识。在法律翻译活动中关注主体、目的和效果是国际传播导向的基本要求。为提升中国法治国际传播效能,在法律翻译实践中应综合运用主体性、目的和效果三种法律翻译思维。其中主体性思维侧重多元主体之间的平衡,目的思维强调对译者需求的满足,效果思维重视受众的理解与认同。本研究以《民法典》英译为例,对以上三种翻译思维的内涵与运用进行了具体阐析,发现其对翻译问题的解决有实质效果。
关键词:翻译思维;国际传播能力;翻译目的;主体性思维;民法典翻译
文献引用格式:李文龙&张法连. (2022). 国际传播导向下的法律翻译思维探究——以《民法典》英译为例.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122-132+149.

14



地域性语言的翻译对文本世界构建的影响——以阿来小说英译比较为例
邵璐  周玉俏
 :文本世界理论旨在动态地研究文本认知加工,构建文本在推进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模型以及洞察其变化,透过认知图式来勾勒读者的心理世界。运用该范式结合批评话语研究比较阿来小说中英文本,有助于从认知的角度探究翻译忠实度。《格萨尔王》译文与原文不但在文本世界构建元素、驱动命题方面不同,而且在态度和认识信息方面也存在差异。相比之下,《阿来文集:中短篇小说卷》译文构建的文本世界与原文保持高度一致,经批评分析发现态度和认识信息与原文存在差异,而运用文本世界理论未能洞悉到这一差距。该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文本世界理论不足以囊括所有的社会信息,对于阿来小说的两个英译本而 言,文本世界的相似不等于认识、态度等社会信息的忠实。
关键词:地域性语言;英译;文本世界理论;批评话语研究;阿来
文献引用格式:邵璐&周玉俏. (2022). 地域性语言的翻译对文本世界构建的影响——以阿来小说英译比较为例. 外语与外语教学(06), 133-143+149.   

END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2年第5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2年第4期目录和摘要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2年第3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2年第2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2年第1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外语与外语教学》约稿及投稿须知

本文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1.学术前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年总目次及电子刊
2022年度语言类核心期刊目录速览(一)
《山东外语教学》2022年总目录
《外语研究》2022年总目次
《Language and Health》期刊征稿
【目录提要】|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3 年第 1 期

2.研究成果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领属范畴研究
语言迁移和概念性迁移:理论与实证
鲜活的语言:语言人类学导论
杨亦鸣教授导读《人类语言的大脑之源》
范晓教授:语言与言语问题研究
William Croft/D. Alan Cruse:认知语言学
一个小问题:语言学为什么重要?

3.工具方法
一次搞懂十大文献综述是什么体验?
文科生的编程自白
王华树博士团队带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
语言科学研究的利器——R
文献综述如何催生论文、专著和项目
Journey into Journals——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
趁着假期,论文写起来、项目准备起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2年总目录及文章摘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