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巧云教授等: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
《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
◆2023年3月21日开课◆
欢迎你的参与
《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是一门面向语言专业本硕博学生的研究方法入门课程。12周的课程设计,力求全面清晰地介绍语言研究特别是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重点涉及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语言跨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定性研究基础、定量研究基础、不同类型的实验研究(如行为、脑电、眼动、核磁等)的基本内涵、主要研究方向、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等。
课程内容丰富生动,教学设计深入浅出。课程能够为所有对运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进行语言研究感兴趣的初学者提供有效指导,也能够为学生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学习深造和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方法进行的科学研究提供实用的、方法学的理论基础。
1
课程安排
开课时间
2023年3月21日- 2023年7月11日
开课平台
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
学时安排
每周2-4学时
2
教学团队
《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课程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的廖巧云教授、蒋晓鸣教授、谭滢滢副教授、刘思颖博士和张文硕博士主讲。所有教师均具有丰富的语言研究和语言跨学科研究经验,均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过诸多论文。本课程还将邀请从事语言研究和语言跨学科研究的本硕博学生组成助教团队,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3
教师介绍
廖巧云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教授,博士,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华夏文化促进会体认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西语言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曾主持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项,曾主持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1门。出版著作6部,被评为“第四批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和三等奖1次。多年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先后开设过综合英语(I)、综合英语(II),一、二、三、四年级英语写作,语言学专业导论课,西方学术传统与学术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普通语言学,高级英语等课程;并先后开设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10余门;指导本硕博学生150余名。授课及学术指导工作得到学生广泛欢迎和好评。
蒋晓鸣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具有丰富的语言跨学科研究经验,在SSCI/SCI收录的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曾先后在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麦吉尔大学医学部交际科学与交际障碍学院,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过全英文课程《Anatomy and Physiology in Speech and Hearing》。为语言学专业学生主讲心理语言学与神经语言学。研究领域为心理语言学与神经语言学、实验语言学、言语与嗓音线索的编码与解码。
谭滢滢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本科,美国Rice University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后在荷兰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心理语言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具有丰富的语言跨学科研究经验,在知名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兴趣是语言加工与工作记忆和认知控制功能的交互影响,以及其中的个体差异和神经基础。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心理药理学手段、脑电图技术、考察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加工障碍。
刘思颖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心理学学士,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婴幼儿语言认知发展,擅长运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已在SCI以及SSCI来源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同时具有五年在教育机构教授心理学相关课程的经验。
张文硕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语言跨学科研究经验,在知名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兴趣聚焦于人类语言交流的认知过程,并采用眼动追踪、脑电图、磁共振成像、脑损伤等技术考察认知相关的行为表现及神经基础。
欢迎所有对语言学及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的学习者加入本次课堂,获取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一同探索语言跨学科研究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