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稿约】《外国语言与文化》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分享 语言科学 2024-03-07

点击蓝字加关注

点击蓝字加关注


点击蓝字加关注







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赵一凡《中国与美国》专栏 


美国魔力,聚散之际


赵一凡

内容提要:2008年,挪威作家约翰·加尔通出版了《美帝国的崩溃》。该书宣称美国与罗马帝国一样,自有一股神奇“魔力”。但是,正如罗马历史告诉我们的那样,只要美帝国的“魔力”消失,它就注定会崩溃。加尔通教授关于“魔力”的预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马克思、韦伯、本雅明等早期学者都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让我们听听他们美国帝国为什么以及如何从辉煌走向黑暗,这是一个真正的明显命运。
关键词:魔力;幻象;祛魅;光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研究所,北京 100732
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01
文章页码:第1-12页


当代新西兰文学 


安娜玛丽·雅戈斯《缓流》中的性别政治与后殖民书写


谭  敏

内容提要:安娜玛丽·雅戈斯的小说《缓流》是以英帝国在新西兰的殖民历史为依托创作的新维多利亚小说。雅戈斯从当代人的立场出发对维多利亚时期的一段隐秘历史进行重现和重构,以后殖民书写的方式呈现了英帝国借助性别政治让男女两性共同参与殖民事业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小说揭示了为“超男性气质”所定义的帝国殖民文化对殖民时期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与重塑,以及对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造成的不可治愈的心理创伤。
关键词:《缓流》后殖民性别政治“超男性气质”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16ZDA200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00
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02
文章页码:第13-22页









布干维尔内战在异域的文学映射

——新西兰小说《皮普先生》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刘略昌 吴 乐

内容提要:在多股外部势力介入和各方利益博弈影响下,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布干维尔内战已演变为区域性事件。荣膺英联邦文学奖的新西兰小说《皮普先生》对布干维尔内战进行了文学映射。劳埃德·琼斯在小说中揭示了美拉尼西亚不同人群在战时冲突中身份建构的特点。本文借助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对《皮普先生》进行审视,发现代表外来移民的瓦兹与代表两代原住民的德劳瑞丝母女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分别通过嫁接英国文化、保护本土文化和杂糅两种文化三种方式建构各自的文化身份。《皮普先生》从一定程度上隐喻了新西兰的文化发展,并为全球化时代新西兰不同族群的文化身份建构提供了思考空间。
关键词:布干维尔内战新西兰当代小说《皮普先生》文化冲突身份建构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16ZDA200);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批评视域下新西兰文学民族主义运动研究”(2022BWY006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安徽合肥医药卫生学校校长办公室,安徽 合肥 230011
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03
文章页码:第23-33页



文 学 文 化 研 究


不可言说的情爱






——论《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道德焦虑


郭艳雯

内容提要:T.S.艾略特的《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极力展现了求爱的繁复心理过程。然而诗歌中被求爱的女性身份不明,且其真实在场的可能性十分可疑。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明显表达了对女性的真实欲望,但是面对道德的拷问,作者巧妙地借由狂放想象的方式填补情歌中心的空白、帮助主人公解脱身体的痛苦及规避社会道德的评判。同时,借助普鲁弗洛克代理人的身份,艾略特融合个人的身体认知、心理现实和家庭渊源传达了道德焦虑的心声。

关键词:《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T. S. 艾略特不可言说的情爱道德焦虑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空间诗学”(07JC752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00

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04

文章页码:第34-43页



“奈保尔谬误”的再审视

——以《河湾》中的后殖民书写为例

华雨晨

内容提要:作为后殖民文学经典的《河湾》,集中体现了文学评介中“奈保尔谬误”的争议与矛盾。本文运用霍米·巴巴的“双重视界”理论对小说叙事者萨林姆进行观照,客观审视非洲去殖民化运动中殖民帝国与民族国家双重欲望的交错,展现出一种审慎的文学伦理距离。在文化混杂的后殖民社会,这种边缘性视野突破了用单一眼光看待事物的霸道方式,避免了两极对立和二元分割的狭隘手段,具备一种本土世界主义的关怀,成为重构“奈保尔谬误”,反思作家后殖民书写的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河湾》V. S.奈保尔霍米·巴巴双重视界后殖民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 江苏 210024
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05
文章页码:第44-53页



从“非黑即白”到世界主义

——杰西·福赛特《葡萄干面包》的界限研究

王丁莹

内容提要:杰西·福赛特作为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重要引路人,本该在非裔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却因其作品中的维多利亚式感伤小说特点而被忽视。本文将从安吉拉的越界体验入手,循着种族界限的“消失”、认知界限的重构与身份界限的生成对《葡萄干面包》中的多重界限进行分析,探究小说的政治与社会价值。通过书写安吉拉的越界,福赛特试图否定越界是“拒绝前者、肯定后者”的二元选择。她认为安吉拉是个黑人,同时又是人类文化与情感共同体的一分子,表达了其试图构建世界主义这一新型共同体框架的意图。
关键词:《葡萄干面包》杰西·福赛特界限世界主义哈莱姆文艺复兴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91
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06
文章页码:第54-64页



论吴宓对白璧德文学思想的接受

刘争气

内容提要:受白璧德文学思想影响,吴宓认为“文学是人生的表现”。对人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成为其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对白璧德文学思想的接受,主要体现在文学功用论、文学创作方法和文学艺术形式三个方面,三者均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价值追求,但因当时中国国情、个人性情和文化论辩需要,其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文学思想并非全盘接受,甚至有部分偏离。研究这一接受现象,重提人文主义,旨在探讨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日渐式微的背景下,文学如何能适应新环境,发挥应有功用,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好路径。
关键词:吴宓白璧德文学思想接受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07
文章页码:第65-75页



翻 译 研 究


新知·国故·教科·译名

——民国时期国立编译馆的编译实践及优良举措考察



朱含汐 冯全功

内容提要:国立编译馆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官办编译机构,在民国社会有较大的政治和文化影响。本文通过爬梳一手档案材料,详细梳理了国立编译馆在统一学术名词、翻译西洋名著、编审教科书、整理和译介中国经典四个方面的实践和成果。作为官办机构的国立编译馆推出了一些重要举措:1.制度化的编译实践满足了国家治理的需求;2.集约型的智力配备充分整合了国内文化资源;3.“编--审”一体化,在互动和“接力”中共享项目成果;4.兼顾学习新知和发扬国故,坚持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国立编译馆的实践活动在中国的翻译史和教育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推动了民国社会的文化重建工作,对当代翻译与出版机构的运作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国立编译馆民国翻译机构翻译史
基金项目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重点委托项目“《翻译概论》学研结合教学模式探索”(TIJZWWT202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08
文章页码:第76-87页



国家翻译研究能力:概念及指标体系建构

皮伟男 赖春梅   蓝红军

内容提要:国家翻译研究能力作为国家翻译能力的组成部分,对构建国家翻译能力概念体系意义重大。国家翻译研究能力指一国研究队伍凭借一定的研究资源采用相对应的研究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与翻译实践和翻译认识相关议题的能力。本文基于该概念初步建构了一个由一个一级指标、五个二级指标和十四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国家翻译研究能力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我国翻译研究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就提升我国国家翻译研究能力给出四点建议。
关键词:国家翻译研究能力;概念;指标体系
基金项目: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汉译英显化研究”(21GWCXXM-101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东 广州 510700
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09
文章页码:第88-98页



课程思政研究


ESP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

——以“商务英语阅读”为例


周  虹   鲁巧巧

内容提要:专门用途英语作为大学英语一部分,其课程思政探索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为例,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教学层面为框架,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专业知识、道德修养五个维度为思政导向,围绕“为何讲”“讲什么”“谁来讲”“给谁听”“如何讲”的问题,探索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在教学方法讨论中,文章采用了文秋芳教授的POA(产出导向法)理论,从驱动、促进和评价三个阶段探索实践路径。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思政;产出导向法;实践路径基金项目2021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集群发展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外语人才构建路径研究”(项目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成绩的研究——基于广州市应用型高校的数据”(2019GZGJ120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10文章页码:第99-109页



语言学研究


基于语料库概率模型的与格交替多因素分析

——以send为例


袁咏雪  李健雪  

内容提要: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分析,提取真实使用的语料库数据,对语料进行句法、语义等多层面的标注,通过建立语料库概率模型,即Tree & Forest模型及朴素判别学习模型,探究制约send类与格交替使用的因素及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口语语体中,对send类与格交替使用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包括与事代词性、受事代词性、与事有生性、受事有定性,以及与事有定性;代词性、有生性和有定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预测变量相对重要性为与事代词性>长度差异>与事有生性>受事代词性>受事有定性>与事有定性>与事可及性>受事可及性>受事有生性>受事具体性。研究证明,论元结构交替的构式变体使用具有系统性及概率性,与格动词会影响构式变体选择,构式变体模型也得到了进一步论证。同时,本研究建立的语料库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能力和准确度。使用语料库概率模型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与格交替的构式语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关键词:与格交替send类与格动词Tree & Forest模型朴素判别学习模型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英语与格构式的构式变体研究”(KYCX22 2410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11
文章页码:第110-121页


中国英语专业硕士论文摘要中评价性that从句的引述特征研究


刘应亮 杜凤双 裴宇雨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硕士论文和国际期刊论文摘要语料库,考察学习者评价性that从句的引述特征。研究发现,学习者和专家作者都倾向使用抽象主体,以及抽象主体和研究动词的组合,以降低作者凸显度,增强摘要的可信性。与专家作者相比,学习者较少使用抽象主体和语篇动词的搭配以及消极意义转述动词。此外,学习者较多使用隐藏主体和研究动词的组合以及积极意义转述动词。学习者有时还存在误用不同评价意义转述动词的现象,表明学习者作为学术写作新手,欠缺在学术语篇中合理使用转述动词的意识和能力。本研究有助于拓宽评价性that从句的研究范畴,对学术写作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关键词:摘要评价性that从句自我引述句他人引述句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学习者议论文论证能力发展特征研究”(19BYY229)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12
文章页码:第122-134页









基于COCA语料库的动词keep的扩展意义单位研究


骆雅莹 陈 婵 

内容提要:在二语习得的热潮下,语言学习不仅停留于词法和句法本身,而且要关注语言所处的语境及由此所产生的整体性意义。本研究借助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以动词keep为节点词来研究扩展意义单位,分析了该词类联接特点及搭配词的语义倾向,以及该词结合语境所体现的语义韵信息。研究发现,动词keep能与形容词、副词、名词和介词等词性进行不同的类联接,由此构成的句法结构非常丰富。该词与形容词搭配时,搭配词体现了积极的语义倾向,该语境体现了keep褒义的语义韵;其搭配词也存在中性、消极的语义倾向。同时,结合语境发现,keep一词还能体现中立及贬义的语义韵。鉴于此,建议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时应当结合其拓展意义单位展开考察辨析。关键词:扩展意义单位语料库keep语义韵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13
文章页码:第135-145页











书论话语中的“肥”“瘦”概念及其语义认知研究



李华丽 

内容提要:“肥”“瘦”本指人的外貌特征,但书论话语中,这两个概念最为频繁典型。研究表明,“肥”“瘦”作为书论概念,表示笔画的粗细与劲道、字的大小及所占空间等,本身均无情感上的褒贬倾向;“肥”概念进入书论话语晚于“瘦”;两个概念基于人的认知体验,通过隐喻、转喻机制获得基本意义,再通过联想与类比,结合具体书法语境,完成其在线意义建构。关键词:书论话语“肥”“瘦”意义建构认知机制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汉语书论话语隐喻分析的‘书法’认知模式研究”(21YBA150);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拓展课认知翻译能力培养研究”(HNJG-2021-0764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湖南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DOI: 10.19967/j.cnki.flc.2023.02.014文章页码:第146-156页           


《外国语言与文化》征稿启事


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外国语言与文化》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外语类学术期刊(ISSN 2096-4366;CN 43-1536/H)。本刊热切期盼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热忱欢迎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踊跃来稿。现就投稿事宜说明如下:


1.本刊欢迎以下领域具有独到见解的理论性、实证性论文:

①文学理论与批评

②翻译理论与实践

③语言与语言学研究

④外语教学与测评

⑤区域与国别文化研究

⑥外语基础教育

⑦课程思政研究


2.论文篇幅一般在8,000~12,000字左右;其中,外语基础教育和课程思政方向的研究性论文可在6000~8000字左右;优秀稿件可适当放宽字数限制。


3.本刊采用中国知网“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接受投稿,投稿网址为:http://wywh.cbpt.cnki.net。

请作者注意登录网站查询稿件处理进展情况。3个月内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可以自行处理文章。


4.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


5.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所有刊发文章均免费寄送两本样刊,并谨奉薄酬。


6.联系方式:电话  0731-88873041

邮箱  jflc@hunnu.edu.cn

公众号“外国语言与文化杂志”

           

来源:外国语言与文化

1.期刊稿约
《语言学研究》(第三十四辑)目录、稿约
《语言文学》(第1辑)目录、稿约
稿约:2023年《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第3辑)
《外国语言与文化》2023年第1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清华语言学》第三辑目录、简介及稿约

2.研究成果
李德高教授:语言心理与认知科学分析
Journal of Pragmatics重磅推荐《语用寓义推理形式化研究》
李宇明教授导读《新时代城市语言文明建设研究》
把中国传统语言学推向世界:序杜家利、魏向清新著《传统语言学名词机器翻译研究》
孙毅教授:当代隐喻学理论流派新发展研究

3.工具方法
趁着假期,论文写起来、项目准备起来
十大语言/翻译学习ChatGPT工具汇总
Antoine Meillet: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
桂诗春先生: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廖巧云教授等: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稿约】《外国语言与文化》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