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④ | 让青山绿水四季如歌,让乡愁被深深记住
-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 -
让青山绿水四季如歌
让乡愁被深深记住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不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也是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
”东莞市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历史人文底蕴深厚。不仅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还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近年来,东莞掀开了“诗与远方”融合的新篇章,努力推动人文湾区、休闲湾区标杆城市建设。
01文旅融合活动走进百姓生活
今年“五一”期间,许多东莞市民被各镇街的文旅融合直播活动吸引刷屏,看直播、游东莞,体验各镇街多样文化资源,感受全家其乐融融的氛围。这是东莞市在推动文旅融合上的一次探索和创新——“文化四季·四季如歌——东莞文旅融合行动计划”,它将原来东莞实施的文化活动品牌“东莞文化四季”和旅游服务品牌“畅游东莞·四季如歌”进行整合,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外化的方式,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包装推广东莞旅游资源,挖掘展现城市文化底蕴。
活动将从5月一直延续到12月,举办东莞镇街文旅季、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创意手信征集活动、网红景点培育活动、旅游体验活动等六大项目、500场文旅融合活动。其中重点策划的12个东莞镇街文旅季在上半年已开展了12场镇街文化旅游直播活动,约120万人通过网络云游东莞景点。
02乡村文旅融合方兴未艾
03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一是乡村文旅资源开发有待加强。我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空间巨大,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大可作为。部分乡村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困于资金投入和资源整合的欠缺,旅游项目尚未得到充分整合及开发。
▌二是乡村文化旅游参与面有待拓宽。大部分镇街的乡村文化旅游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政府在推动,旅游企业、社会公益机构等社会力量对乡村文旅融合的参与不多,乡村旅游项目的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未能更加广泛引导形成东莞人游东莞的热度。▌三是乡村文化旅游融合有待深化。部分乡村旅游项目或景区在文化资源赋能方面有待加强,比如景区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不多。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场馆如何有机与旅游实现融合仍然有待探索,比如向过往游客提供具备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还比较少见。▌四是乡村文化旅游推广有待提升。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在宣传推广力度有待加强,推广方式有待创新,比如对短视频平台、互联网直播等推广手段的利用明显不足。在很多人看来,号称“世界工厂”的东莞市,是高度城市化地区,工厂密布、企业如林,逾百万产业人口呵气成云,乡村似乎难觅踪迹。其实不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无论在寮步、大岭山还是茶山,几乎就在寸土寻金的城市缝隙或边缘地带,难能可贵地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南方乡村。茶山镇的南社村,保存和整治良好的乡村景观随处可见,乡居沿溪流、沿山间小道蜿蜒而筑,纯正的莞香与地道的粤音从乡居小筑飘散开来。南社村至今还保留着十分严谨的祭祖民俗,每遇村里学子考上名校,均需按祖制在祖宗跟前详细告慰。庄严的仪式、规范的流程、虔诚的情怀,无不传递着绵延既久的乡村文脉。
在东莞这座以产业工人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为人口构成主体的城市,原汁原味的乡村存在另有特殊意义。外来务工人员离乡背井、漂泊异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撸串、追星、恋偶、暴走、迷网等等行为,以及粉丝、养成、人设、圈子等等用词,以及甜、盐、帅、萌、清纯、傲娇、正统等等描述,皆有其身、心、地、景多层次分离之因之苦。在现代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环境中,城与乡功能的互补性日益突显,城具有更多工作、奋斗、艰辛甚至分离等偏于生硬的含义,乡则放松舒缓、温情脉脉、流连忘返,有了丰富的乡村文化,东莞的城市更具有亲和力。东莞的乡与东莞的城恰为两相对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文旅融合又为东莞乡村文化振兴翻开新的一页,东莞市文化馆此前致力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切努力,均在文旅深度融合中修成了正果。精心的乡村文化保护如今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特别是广大外来务工人员观赏乡景、品尝乡味、体会乡情、抚慰乡思、感悟乡愁的最佳去处。东莞市文化馆以文化本位、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切入点,在为城市群体增添乡村文化享受和消费热点、带动乡村旅游的同时,巧妙地服务于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做法值得示范推广,特别是后者的妙招其实是从更为根本、更为实际的角度助力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南社村面积4平方公里,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现存祠堂32间,古民居600余间,古井40多眼,庙宇5 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7处、历史建筑94处,是我国至今保存着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南社村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景观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称号,2016年2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依托明清古村落的特色文化资源
茶山镇和南社村
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
结合起来进行探索
▽
01企业管理实现整租统筹
2012年3月,南社村民营企业家创办了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把南社明清古村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与开发,对文物修缮、河道整治、商业发展等分清轻重缓急,并通过有序的资金运作,探索文物保护与景区开发的良性发展路径。此后,南社古村秉持“修旧如故”的原则,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治理村落环境、村道、给排水系统,重点修缮或修复18座古建筑。
据统计,2015年,南社明清古村落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门票收入达80万元,是2014年门票收入的6倍。2016年门票收入达180万元,2017年南社明清古村落景区接待人数超百万,门票收入达230万元,2018年、2019年年均旅游综合收入接近1千万元。
东莞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主要由南社村民组成,该公司租赁南社村民民居,对南社的相应祠堂进行有效性修缮,并租赁景区范围内300余间民房,租金给村民带来一定的收入。同时,企业倡导村民积极开设民宿,前后指导20余家村民进行民宿开发,引导村民参与景区商业运营、特色旅游产业售卖、农产品售卖等,增加了村民收入。
03深挖内涵实现文旅融合
04政府引领实现多方合力
市镇两级支持并引导南社村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如加大对南社村的宣传推广,积极导入全国、省级媒体资源,在2014至2017年,中央电视台连续聚焦南社古村,先后8次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报道。如加大专业指导,编制《南社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方案》。2019年,南社村成功申报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及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一举创下了两个“东莞唯一”,并助推南社村成功入选“首届中国乡村榜TOP20”,是广东唯一上榜的乡村。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文化兴则乡村兴。
一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又以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文化馆总分馆制、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等,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今年东莞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相关议案,引起广泛的关注。
为落实好全国、全省、全市两会精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东莞市文化馆)策划推出“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拟从我市文化馆总分馆制、乡村文化设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社会化参与、文旅融合、乡村文化能人、业余文艺团队、乡风文明、投入与效益、文体品牌活动等十个方面进行梳理,并邀请行业专家提出对策,分享基层经验,通过“主要情况+问题思考+专家对策+案例分享”等方式,探索我市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方法、措施,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和“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添劲助力。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① | 完善文化馆总分馆制,激发基层文化活力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② | 活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引领乡村文化生活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③ | 一业兴而百业旺,点亮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灯火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来源:文化莞家
编辑:Chookey
责编:天天、Duang
想了解更多松山湖资讯
记得联系小姐姐
【乐享松山湖热点索引】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版权所有者有异议,请联系运营机构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