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⑤ | 到乡村去!乡村振兴社会力量大有可为
-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 -
到乡村去
乡村振兴社会力量大有可为
据统计,2019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中,在短短3天的展期内,合计342家文旅体企事业单位、近4000多种产品在现场亮相,其中大部分是专业的文化机构和文化组织。管中窥豹,业内的专家也盛赞东莞具有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文旅体机构、社会组织发展势头迅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较高。同时,随着东莞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村(社区)也逐步涌现一批本土化的文化社团,成为带动了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力量。
2014年,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促进办法》,明确了社会办文化活动的适应对象、重点领域、参与方式等具体内容,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提供了依据。此后,《东莞市市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东莞市民办博物馆扶持暂行办法》《东莞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东莞市文化管理员管理办法》等政策制度陆续出台,有效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要共同发力,乡村要以开放合作的心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合力激发动力。
第一,要摸清家底,明确发展目标方向。一座乡村就是一座乡土文化资源宝藏,然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村民身在其中不能意识到本土资源禀赋的珍贵之处,或者没有专业能力对自身文脉进行梳理。盲目的开发建设,不但不能振兴乡村文化,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因此,乡村在“摸清家底”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意识,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民俗资源的盘点,同时还可以寻找专业社会力量,通过找准合作伙伴来深挖和梳理当地文化资源,为乡村文化发展找准定位,制定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并执此蓝图,有选择地吸引社会资本、专业企业和机构入驻,让社会力量、资本有效有序地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
第二,要开放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入驻。为什么社会力量选择进驻这条村、而不是那条村?无非这里有利可图,那里无益可为。各级政府机构、乡村自身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吸引社会力量进驻。一方面政府和乡村要优化政策、设施等软硬件配套,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给予优惠和便利。例如,政府和村委会加大扶持力度,对社会力量参与托管乡村文化设施、实施大型文化项目、开展文艺创作、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精品工程等,符合条件的,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资助。另一方面,上级文化部门要加大文化下乡力度,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顺势引导专业社会力量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带到村(社区),结合乡村传统节日、民间特色节庆、农民丰收节等,打造文化品牌。再一方面,政府和乡村要紧紧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目标,及时向社会发布自身发展建设需求或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寻找专业社会力量合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提供路径。
第三,要内外合力,激发乡村内部发展潜力。乡村文化振兴目的,我认为促进乡村发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村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我们不仅要关注来自乡村外部的资源和力量,更要孕育和激发乡村自身潜藏的各种力量,发挥乡土情怀和本土力量的强大作用。除了发挥乡绅乡贤、名人名家的带动作用,引导本土企业家、华侨捐资助力之外,我们要加大对乡村本土成长起来的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力度,通过放宽准入、资金补贴、项目扶持、优化服务、规范管理等方式发展壮大基层社会组织,激发村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我们要重视和珍视乡村年轻一辈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给予他们参与故乡文化建设的机会和平台。如吸引本地青年大学生回乡参与文化+创业、开展文化保育工作、基层文化调研、文化志愿服务等,通过加强参与感来提升青年一辈对乡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乡村发展注入最真挚的情感、最旺盛的力量。
此外,还应加强监管,确保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建设,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时代主题。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项目常态化运营。要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估,做好目标考核,确保社会机构、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准,提高乡村文化的活力和档次,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三方的共同发力,不断提升村民的文化幸福感和获得感。
01
莞城工农8号文创园位于莞城博厦工农路88号,原为70年代初东莞供销合作联社直属公司,共约28栋粮仓。随着东莞逐渐从农业县转变为制造业城市,这个农资仓库逐渐被荒置废弃。
为进一步盘活场地,在保留原有仓库码头完整性基础上,莞城博厦社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源共享”的运营思路,将其改造成工农8号创意产业园区,孵化了多个文化品牌项目,把老社区打造成潮流先锋社区,被誉为东莞的“红砖厂”。
▌社企合作,拓展公共文化活动场地
博厦社区面积仅1.2平方公里,辖区范围内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严重不足。为此,博厦社区与工农8号文创园共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企业提供场地,由社区组织或社企共同组织活动。这是东莞市首个社企共建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目前,该中心包括城市阅读驿站、工农8号先锋剧场、先锋展厅、莞城文化社团孵化中心、三巷8号社工服务中心以及江南小公园等场地,大大延伸和拓展了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三方合作,打造共享性文化服务项目
“先锋集结号”是工农8号文创园通过政企共建模式,为文艺青年打造的剧场品牌。项目由广东中天集团和莞城文化服务中心共建,2017年起该项目被纳入东莞市文化馆市镇共建扶持项目。“先锋剧场”由三方共同出资,市文化馆与莞城文化服务中心负责活动策划执行,企业方负责管理运营,三方共推宣传、共享品牌价值。
从2015年启动至今,“先锋集结号”定期举办先锋戏剧、现代舞蹈、流行音乐、栋笃笑、影视发布会等先锋潮流艺术文化,共举办活动近70场次,参与演职人员3000余人次,参与活动的观众约35000人次以上,成为了东莞市先锋文化的集散地和孵化基地。
依托“先锋集结号”的品牌影响力和园区内的特色建筑,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的配置,“工农8号”建成了“莞图城市读书驿站”“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支馆”“先锋展厅”等公共文化平台。吸引多业态企业入驻,如莞城文化社团孵化服务基地、东莞影视文化基地等,还吸引艺术家和文化创意类产业,如袁鹏鹏空间设计、STELLA集团(研发与皮革展厅)、精酿文化体验馆、树屋摄影(胶片)等,带来了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理解,形成极具国际特色的“LOFT生活方式”,使得园区文化产业形态更丰富。游客每次到达这里都有不同的文化体验项目和怀旧观光体验。
▌找准定位,以文化特色吸引社会力量2016年,观音殿村被纳入到秣陵街道重点打造的苏家文创小镇项目,以村庄原始自然肌理和风貌特色为基础,着力打造一个非遗民俗乡村市集和特色美食文化乡村。
目前,该村已引入了薰衣草森林、泡泡屋等台湾品牌企业,还通过苏家创业大赛,引进部分文创项目落户,如三吉沙画、花丝技术、自然造物等。对于入驻项目的标准,街道在引进业态的时候除了考虑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外,还会特别关注业态的文化,希望通过吸引知名企业以及创业团队入驻乡村,从而带动当地农民创业就业。
▌以租代拆,保留文脉实现持续发展
秣陵街道负责人认为,乡村改造是为了让村民回来,不是让村民离开。现在观音殿的村民,未来必将还是观音殿的主人。因此,村庄打造过程中,注重尊重原有村庄的发展脉络,保留村民的成长记忆。不同于整体搬迁或整体外包的运营模式,观音殿村通过以租代拆的方式,将房屋以租赁形式出租给投资者,既赋予闲置农房新的活力、又尊重村民意愿、保留乡村文脉,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如今,不少在外打工创业的村民,看到家乡打造得这么好,纷纷回乡创业。
▌做好服务,吸引青年创新创业
2018年,南京市江宁区台办积极推进青创工作,于秣陵街道观音殿村创建了大陆首个“青创种子村”,为台湾青年创客、青商提供创新创业和文化交流服务,吸引台湾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文化兴则乡村兴。
一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又以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文化馆总分馆制、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等,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今年东莞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相关议案,引起广泛的关注。
为落实好全国、全省、全市两会精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东莞市文化馆)策划推出“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拟从我市文化馆总分馆制、乡村文化设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社会化参与、文旅融合、乡村文化能人、业余文艺团队、乡风文明、投入与效益、文体品牌活动等十个方面进行梳理,并邀请行业专家提出对策,分享基层经验,通过“主要情况+问题思考+专家对策+案例分享”等方式,探索我市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方法、措施,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和“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添劲助力。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① | 完善文化馆总分馆制,激发基层文化活力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② | 活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引领乡村文化生活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③ | 一业兴而百业旺,点亮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灯火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④ | 让青山绿水四季如歌,让乡愁被深深记住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来源:文化莞家
编辑:Chookey
责编:天天、Duang
想了解更多松山湖资讯
记得联系小姐姐
【乐享松山湖热点索引】
▶文明创建 | “拍一拍”送华为手机...这些行为请松湖人曝光...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版权所有者有异议,请联系运营机构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