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小时完成CAR-T细胞产品制备,有多少种方法可供选择?

水宾 星耀研究院 2022-06-29

近期热门文章
13款热门实体瘤“一键清零”式热门靶点,你选哪一款?都说肝癌难治,“一次性治愈”的细胞疗法在我国发展如何?


2022年5月16日/医麦客--星耀研究院新闻 PharmaBIGStar News/--CAR-T等细胞疗法产品的研发如火如荼,引发产业化逐渐兴起。许多企业在GMP化过程中,利用生物技术的“迭代”更新,不断将生产的量和质推向新的高度。然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CAR-T生产具有“个体化”特点,一人一剂,要调动整个临床诊疗和生产链的各个环节,通常需要2~6周,消耗大量时间;CAR-NK生产中,自体提供的NK细胞数量少,需要2-3周进行扩增培养,并且需要完全清楚其中混杂的T细胞,以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一些细胞疗法布局药研机构在缩短制备时间的方向上深耕,孵化出多种方法。

国内外细胞疗法缩短制备时间的关键点和研发思路


以开发较为成熟的CAR-T治疗产品为例,制备各环节就包括最初分离和富集T细胞、T细胞活化、使用病毒或非病毒载体系统进行CAR基因转移、体外CAR-T细胞扩增,以及最后的末端工艺和冷冻保存等,即体外对T细胞修饰改造过程,花费了大量时间。如此一来,可能会出现在这一时间疾病进展、污染、T细胞健康等问题。因此,如何减少细胞治疗产品的体外部分生产的环节生产时间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缩减这部分时间呢?


▲图1 CAR-T产品生产流程


推荐阅读:一文详述:CAR-T生产全流程解决方案梳理

提高载体转导效率


熟悉CAR-T产品对于载体的价值都知道,为了将目的基因转导入T细胞,需要利用慢病毒载体等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作用下才能将CAR(嵌合抗原受体)转导入T细胞,如果提高载体转导效率,使T细胞活性提高等,那么缩短制备时间是有可能的。


高基因转导效率的XLenti载体

亘喜生物拥有FasTCAR技术平台,能够使用来自慢病毒具有高质量表现出高基因转导效率的XLenti载体,同时激活和转导处于静息状态的T细胞。在转导后,一种或多种CAR会整合到T细胞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公司的临床前研究表明,经过转导的T细胞具有较高的扩增和肿瘤细胞清除活性,去除了体外细胞扩增步骤的必要性,可直接成剂给患者使用也就是说FasTCAR技术能将激活、转导和扩展步骤转化为一个单一的并行激活-转导步骤。如此,展现出多种技术优势。


 缩短生产时间:次日生产完成(22~36小时),大幅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提高生产质量:采用全封闭式生产系统设计,降低交叉污染风险,提高操作一致性。

 提高产品可及性: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可扩展性高,单一空间中可处理多个样本有望节省医疗卫生系统开支。

 T细胞健康度增强:此技术生产的T细胞健康状态表现更好,更年轻且更具活力的CAR-T细胞,扩增性、组织迁移能力及肿瘤清除活性也得到提升。


▲图2 FasTCAR技术生产CAR-T与常规生产时间、流程对比


基于FasTCAR技术平台,亘喜研发出GC012F和GC019F两款CAR-T产品,皆处于临床I期。


 GC012F:可同时靶向BCMA和CD19靶点的CAR-T候选产品,能带来快速、深入且持久的治疗效果,帮助MM(多发性骨髓瘤)及B-NHL(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提高治疗响应率,降低复发率。目前,该候选产品正在中国开展的多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中评估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以及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一项针对B-NHL患者评估治疗安全性及耐受性的早期探索性IIT 临床试验中,入组3名患者,中位既往治疗线数达2次。截至2022年2月,3例患者接受了GC012F的单次输注治疗,剂量分别为3.7x104细胞/Kg及2-3x105细胞/Kg。输注后第28天,均达到CR(完全缓解)。在3个月的随访中,2名可评估的患者得到了持续缓解。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及ICAN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2名患者出现了1级CRS(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1名患者出现3级CRS,未出现4级或5级事件。2021年11月,美国FDA授予GC012F孤儿药资格认定。


 GC019F:适用于接受过既往治疗的R/R B-ALL(复发或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成年患者。患者自身的T细胞经过基因修饰,可以表达CD19特异抗原,靶向并杀伤肿瘤细胞。


推荐阅读:亘喜生物宣布其双靶点FasTCAR-T细胞疗法GC012F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完成首批患者给药


▲图3 亘喜生物研发管线


表达iRFP的LV载体

201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细胞免疫治疗中心Michael Milone团队在美国血液学学会(ASH)会议公布了一份研究结果,宣布其可在短短24小时内产生功能性CD19特异性CAR-T细胞(CART19)。


主要原理源于他们的一个发现,即使用表达iRFP(红外红色荧光蛋白)的LV(慢病毒载体)转导平均6.5%(范围为2%-10%)的新鲜分离的静态T细胞,与活化的T细胞转导相比,表达动力学更慢(静态和活化T细胞分别在96小时和48小时达到峰值)。尽管与活化的T细胞相比效率低得多,但在所有T细胞亚群中检测,其中央记忆T细胞显示出最大的转导效率;与未处理的T细胞相比,平均转导率高4倍。即使没有逆转录或整合酶功能,CAR表达也可以在静态的T细胞中发生,即所谓的“伪转导”。重要的是,宾大团队证明了该表达产生的CAR-T细胞具有溶细胞活性和效应细胞因子,对抗原的反应类似于激活和转导的CAR-T细胞。该研究团队使用公认的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Nalm6模型进行试验,发现由静态T细胞转导16小时后洗涤去除载体产生的CART19细胞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抗白血病活性,该活性只要注射小剂量即可持久2x105个T细胞。


2022年初,该团队的Michael C. Milone博士和Saba Ghassemi博士等将相关研究成果以Rapid manufacturing of non-activated potent CAR T cells为论文名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上。


推荐阅读:重磅:突破传统细胞制备工艺,宾大研究团队一日生产出CAR-T细胞丨医麦黑科技


体外维持T细胞干性


Novartis(诺华)的研究基地诺华生物医学研究院(NIBR)近年来开发了下一代CAR-T平台T-Charge平台,能够通过保存T细胞的干性(T细胞自我更新和成熟的能力),从而产生一种具有更高增殖潜能和更少耗竭T细胞的产品。通过使用T-Charge平台,CAR-T细胞的扩增主要发生在患者体内(in-vivo),无需在体外(ex-vivo)延长培养时间。此技术平台大幅度缩短了CAR-T疗法的生产过程,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总裁Jay Bradner博士表示,只需大约24小时就可以完成疗法的生产。T-Charge平台的这些独特特征,有潜力为患者提供更好、更持久的缓解,改善长期结果,降低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


▲图4 诺华T-Charge平台作用机制


在2021年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了下一代CAR-T平台T-Charge的开发的CAR-T产品YTB323(抗CD19)和PHE885(抗CDMA)正在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的早期临床数据。YTB323和PHE885是使用T-Charge平台开发的首批诺华CAR-T细胞疗法。初始疗效数据显示,接受剂量水平2(DL2,12.5×106 CAR+细胞)YTB3231治疗的1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第3个月时,完全缓解率(CR)达到了73%(95%CI:44.9,92.2)。同时,接受2种最高剂量PHE885治疗的11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最佳总缓解率(ORR)达到了100%。


模拟生物支架


模拟生物支架实际上是在体内做了许多个小型车间,使能够在体内完成T细胞激活、目的基因转导、T细胞扩增等任务,大大缩减了CAR-T制备时间。


MASTER支架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Yevgeny Brudno研究团队在曾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布过一则研究报告。文中表示,研发出MASTER(多功能海藻酸盐支架),是一种生物指导性可植入式支架,能够在体内快速产生和释放CAR-T细胞,加速了CAR-T产品制备。


MASTER是一种生物相容性的海绵状材料,外观和触感就像一个迷你的棉花糖,可将繁琐耗时的激活、重编程和扩增步骤都在患者体内进行,这就将耗时几周的过程缩短至24小时内。


研究人员从患者身上分离出T细胞,并将这些未激活的幼稚T细胞与工程病毒混合。混合物被倒入MASTER,MASTER将其吸收,生物支架的大孔隙和海绵状特性使病毒和细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细胞的基因重组。MASTER上还被修饰了激活T细胞的抗体,因此细胞被激活过程几乎立即开始。植入后,细胞激活过程继续进行,它们开始对修改过的病毒作出反应,这些病毒将它们重新编程为CAR-T细胞。


▲图5 MASTER作用机制


研究人员又对患有淋巴瘤的小鼠进行了实验。一组植入MASTER产生和递送的CAR-T细胞治疗;另一组使用常规制备的CAR-T细胞进行治疗。这两组与接受非工程T细胞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结果显示,MASTER治疗组表现得非常好。从幼稚T细胞中制备出用于临床的CAR-T细胞至少需要两周时间;而在分离幼稚T细胞的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将MASTER引入小鼠体内。研究人员发现,由于细胞在分离后几小时内就被植入,这种最小限度的操作创造了更健康的细胞,这些细胞表现出与CAR-T细胞抗癌疗效差相关的标志物也更少。


具体而言,MASTER技术导致细胞分化程度较低,这意味着会转化为更强和更持久的抗癌能力。此外,这些细胞显示的T细胞衰竭标志物也较少。最终的结果是,通过MASTER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小鼠在对抗肿瘤方面明显优于接受传统CAR-T细胞治疗的小鼠。在小鼠面临淋巴瘤复发的情况下,抗癌效果的改善在长时间内更为明显。


推荐阅读:数小时完成制备,又一种体内生成CAR-T的新方法丨医麦黑科技


APC-支架

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的David Mooney和SEAS(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John A. Paulson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的APC(抗原呈递细胞)-支架,却有望彻底改变CAR-T细胞的扩增现状。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月15日在线发表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


报告认为认为,T细胞激活需要三种信号:(1)T细胞受体(TCR)刺激;(2)共刺激;(3)促生存细胞因子。科学家研发的APC-模拟支架可在体外模仿抗原提呈细胞,发挥了“以一兼三”的功能。为了设计这种模拟APC的支架,研究小组首先在多孔的硅制棒状材料(MSRs)中填入了一种延长相关T细胞存活的APC产生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然后用类似于APC的细胞外膜,磷脂双层膜(SLB)包被MSR。接着,研究人员用一对T细胞刺激抗体进行功能化(这些抗体能够在脂质层中保持移动并且能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共受体分子结合)。最后,在培养基中,通过棒状材料的沉降和随机堆叠,三维支架自发形成,并形成足够大的孔,允许T细胞的自由进入、移动和积累,从而发出刺激其成倍扩增的信号。


▲图6 APC-模拟支架结构


在一系列的并行比较中,Mooney的研究小组证明,APC模拟支架的性能优于商业上可用的扩增珠(Dynabeads,目前用于临床过继细胞治疗)。作为该论文的第二作者,David Zhang表示:“在单剂量下,相比较于Dynabeads,APC-模拟支架使得小鼠和人类的原代T细胞扩增至2-10倍。此外,这种APC模拟支架还有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优势,研究人员甚至可以在所期望的免疫反应中,调整具有不同作用的T细胞亚群的比例,而这在将来可能会增加细胞治疗的有效性。


推荐阅读:Nature重磅:「创意支架」完美呈现CAR-T体外扩增条件,效率可提高10倍丨医麦黑科技


可降解纳米粒技术


西雅图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Stephan团队曾在2017年4月于Nature Nanotechnology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表示,可利用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纳米颗粒对人体中的免疫细胞进行重编程,进而转变为CAR-T,而这个过程可在24-48小时内完成。


该纳米颗粒同时包含CAR的表达基因,以及吸引并结合T细胞的分子。一旦T细胞被吸引吞噬掉纳米颗粒后,纳米颗粒中携带的CAR基因就会与细胞中的染色体结合,进而重编程为CAR-T细胞。在24-48h内,T细胞会通过这个过程转化为CAR-T细胞。


在小鼠实验中也取得较为积极的结果,在白血病模型小鼠中输注了这种纳米颗粒,小鼠的白血病获得缓解,平均存活时间延长至少8周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化疗的预处理。

推荐阅读:这绝对是未来基因转导的黑科技:纳米颗粒让CAR-T细胞直接在体内产生


mRNA工程化改造技术



CAR-M(巨噬细胞)与CAR-T相似,都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CAR引入细胞,最终实现肿瘤杀伤。只是一个引入的是巨噬细胞,一个是T细胞。


而MT-101就是是Myeloid公司利用mRNA对单核细胞进行改造产生了新型的CAR-M疗法。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在迁移到组织中后大多数会分化成为巨噬细胞。通过在单核细胞表面表达靶向CD5的嵌合抗原受体,MT-101可以靶向吞噬外周组织中的肿瘤细胞。MT-101疗法制造工艺只需一天就能完成CAR单核细胞的制造。


在MT-101相关临床试验中,首例完成给药的患者在接受治疗28天时,未发现剂量限制性毒性,无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


因此,如果将这种思路放在CAR-T等细胞的研发上,不知道会不会也能将制备时间缩短到24小时以内。


此外,除了在缩减细胞治疗产品制备时间上努力深耕外,许多企业也在开发通用型(又名同种异体、现货型)CAR-T、CAR-NK等产品,在解决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host disease,GvHD)和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等问题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产品的制备时间。国外如Allogene、Cellectics、CRISPR Therapeutics等,国内如亘喜生物、北恒生物、传奇生物、邦耀生物、科济药业、博生吉医药、英百瑞(通用型CAR-NK)等皆在通用型细胞疗法上有所布局。


无论怎样的尝试,相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降低生产细胞治疗产品到患者治疗之间的时间消耗等成本,提高患者可及性,相信会此类产品早一天上市,以治疗处于病痛中的患者。


参考来源:
1. 各公司官网
2. https://www.sohu.com/a/508293057_282570
3.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1217/content-1296618.html
4. https://mp.weixin.qq.com/s/6z_ykO-xFg-jJaLs4KyUng
5. https://mp.weixin.qq.com/s/wEqsstjyNpPYRkGKCMCVYQ
6. https://mp.weixin.qq.com/s/fD68ewAOBKZ6U1q7CReMHg
7. https://mp.weixin.qq.com/s/j8f8SRCPLRjggjZmWUattA
8. https://page.om.qq.com/page/OFvlwxXzjP4Zwst1fxAt3_eQ0

近期系列文章 | 一览TIL疗法


5月22日,欢迎您 | 共话TIL全产业链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