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定浩:写作才能来自于非功利的阅读 | 三明治写作学院作家点评

三明治写作学院 三明治文化中心 2023-03-24

我们邀请作家、编辑,点评小作者的作品。与其说是让他们来“传授”技巧,毋宁说是为了让小作者们了解,专业写作者是怎样思考和实践的、是怎样理解写作这回事。写法千变万化,惟创作的愿望和刻苦,是相通的。


本期特约点评人,是写作者、文学批评家张定浩。



张定浩,1970年代生于安徽,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供职于《上海文化》杂志。著有文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爱欲与哀矜》《孟子读法》,诗集《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等。


本期的故事稍稍有一点长,但很值得欣赏。你会看到一个小男孩写一个小男孩搬家时的执念,一个小女孩“又爱又恨”地写她的妹妹,还有一个小女孩想象了老鼠一家三口的对话。文如其人,张定浩猜了猜这些文字背后藏着什么样的作者。


搬家前夜


小男孩把自己想要的玩具和书都整理了出来,堆到了要搬的那堆东西旁。   


当他再一次回到房间,想看一看还有什么东西落下的时候,眼睛却被自己的大书柜吸引住了。虽然那书柜已经很旧了,顶部和侧面都是灰尘,甚至还有一层放书的架子都已经开裂了,不管是谁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它扔掉,再买个新的。但小男孩却不舍得,这个书柜在他出生前就在这个家里了,陪伴了他整整六年,一想到要把它扔进垃圾站,小男孩就觉得心隐隐作痛,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绪要从胸口喷涌出来。


于是,小男孩离来到了正在勾清单的爸爸妈妈面前。妈妈轻轻抬起头,问:“怎么样,东西都收好了吗?”小男孩略一迟疑,答道:“嗯,收好了。呃……我的那个书柜可以搬到新家去吗?”爸爸皱了皱眉,率先发表意见:“那个很大的柜子吗?不行!”见爸爸这么坚决地拒绝了自己,小男孩不高兴了,心里有点怨气:这个柜子留有我多少的回忆啊,大人们总是自以为是,根本就不懂。想到这儿,他嘟起了嘴,脸也涨得通红,嚷道:“我就要搬,别的东西我可以不要,我就想要那个柜子!”小男孩很少这么不讲道理,妈妈有点狐疑却依旧耐心地对小男孩说:“不是不给你搬,是那个柜子太旧了,我们已经给你买了个新的书柜,上面还有你最喜欢的漫威卡通。”小男孩愣了一下,似乎被打动了,可下一秒他立马下定了决心:“再旧我也喜欢!”妈妈还想劝小男孩,却被爸爸摆了摆手打断了,爸爸问:“那你说说,所有的家具都换新的了,为什么就这个书柜你非要带走,你给个理由啊!”小男孩低下了头,小声地说:“我就是和它有感情。”爸爸不屑地冷哼了一声,说:“跟一个书柜有感情?我看你就是无理取闹!”妈妈想出来缓和气氛,但无论是爸爸还是小男孩都不肯退让,你一句我一句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小男孩虽然嘴上并不认输,但他的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转,爸爸也脸色铁青。最后,已经失去耐心的爸爸发火了:“烦死了,我跟你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是吧?啊?行吧,我给你一个机会,”他一边冷笑,一边说:“只要你一个人能把柜子抬到楼下的搬家车上去,我就让你搬进新家!”书柜很重,别说一个人抬到楼下,就是想抬起一只脚都要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爸爸这哪儿是提出解决办法,根本就是火上浇油。小男孩的泪水终于决堤了,他呆呆地站在那儿,手握成了拳头,使劲地捏着。他想到了柜子和他共同的回忆。他的伙伴们以前经常来自己家玩,看到他那崭新的书柜和摆放整齐的书总是羡慕得要命。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晚上也经常加班,有时到家小男孩都已经睡着了。而照顾小男孩的奶奶寡言少语,小男孩从小就习惯了独处,他大部分的独处时光都是在看书中度过的。小时候他喜欢看绘本,他会坐在书柜旁的地上,一本接一本地从书柜上拿书下来,读得忘记了时间,有时甚至在书柜旁的地上睡着了……时间一年年的过去,小男孩慢慢地从最初只能够到书柜的下面两层,长到了现在能轻松拿下书柜上任何一层书的大孩子。除去这些,自己本来也不想搬离这个老旧却温暖的家,也许,也许书柜只是他的一个发泄出口,他内心深处不想割舍的是这个从出生就一直生活的地方……   


到了晚上十一点多,妈妈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她也不明白小男孩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这个书柜。她轻轻地起身,来到客厅,却发现小男孩竟然没有去睡觉,还在小声地哭泣。妈妈赶紧走上前,给他擦了擦眼泪,小男孩看了看妈妈的脸,觉得心里有点踏实,毕竟妈妈比爸爸温柔多了,他小声地对妈妈说出心里话:“为什么你们就不肯把这个柜子也带上呢?其实我根本不想离开这个家,一想到要离开这里我就很难过······”妈妈听了有些惊讶,她原以为要搬进又大又明亮的新家,小男孩会很兴奋,没想到小男孩却这么依恋这个旧家,她突然觉得自己并没有自己以为地那么了解儿子。想到这儿,她低头亲了亲小男孩,对他说:“我们把书柜也带走,那个新买的柜子我们想办法处理掉吧!”幸福来得太突然,小男孩一脸难以置信,仰着头问妈妈:“真的吗?真的可以带走吗?”妈妈温柔地摸着他柔软的头发,微笑着说:“真的,真的,爸爸妈妈应该先询问你的意见的。”小男孩紧紧地抱住了妈妈,依偎在妈妈怀里,母子俩就在沙发上聊着小时候在这个家里的趣事中睡着了……


张定浩点评

学会从第三人称的视角来观察自我,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会知道自我可能并不是本来设想的那个样子,我们像是拥有了一个分身,从难以控制的喜怒哀乐中抽离出来,静静地审视原来的自己。这种有距离的审视,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他人。


陈柏亦的这篇《搬家前夜》,从第三人称的视角出发,聚焦在一个特定时间和一件具体的冲突上,我觉得写得非常之好。对话处理也是写作的一个难点,而柏亦做得也很好,把父母两方的不同口吻都描绘出来了,尤其和父亲的一系列对话,可以说是特别生动,又有章法。更难能可贵的,是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心思的细密,这种细密是和对旧物的眷恋结合在一起的。所有好的文学都是处理人的感情,而感情并不是空洞之抒情,它很多时候就是寄托在人所接触、相处的各种物件之中,从这一点上,我觉得这个小作者非常有文学写作的潜能,因为他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


而这种感情,很多时候是含而不发的,“他呆呆地站在那儿,手握成了拳头,使劲地捏着”,这样具体的描述比很多形容词的堆砌都更有力。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小男孩,他看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好的写作才能,最终都来自于这种安静的、自由自在的阅读,而绝对不是那种功利式的阅读。


人物小传——妹妹


引子


我微微睁开眼睛,从窗帘中透出了一丝光线。我翻了个身,模糊地看见一个正方形里竖着一根直线,原来才6点呀!我又打了一个哈欠,看了看眼旁的妹妹。她的嘴巴半张着,眼睛紧闭着,侧躺在软软的床垫上。“明天早上要叫妹妹早起”,我一边想一边闭起了眼睛。


   起床


丁零丁零,闹钟响了,已经7点了,爸爸一只手端着还“滋啦滋啦”响的煎蛋平底锅,一手拉开了窗帘。天还灰蒙蒙的,太阳躲在云朵后面。外面马路上也有小学生已经早早地起床去上学了。滴滴滴——是微波炉的声音。


“快点!怎么还不起床!早饭都好了!”爸爸对我们喊。我迅速套上衣服,穿上拖鞋,进卫生间洗脸刷牙。等我从卫生间出来,她还躺在床上,故意翻着白眼。她穿着新买的白色毛茸茸的睡衣和黄色毛茸茸的睡裤。她头发也很乱。她的小碎头发不计其数,微微有些发棕。稍微有些风,她的小头发就会跟着风摆动,还会飘到脸上,她就把头往左转一下,继续睡觉。放在她头下的粉红色枕巾,上面画着一条绿色美人鱼,在看守自己刚生出来的珍珠,枕头的边上有一些蕾丝花边是贝壳的形状。因为刚洗过,所以很干净,一点也不符合妹妹的性格。


“可以起来了!”我对她大喊。


她又翻了一个身,双手抱着枕头,趴在床上,两脚叉开放在准备好的衣服上。我只好瞪了她一眼,摇了摇头,吃好早饭去上学了。


   回家


放学后,我带着她走回家,马路上很吵呢,到处都是同学和家长“呜呜”的说话声。可想而知3个小学同时放学,人行道又很窄,到处人挤人,书包贴着后面一个人的肚子。


“你干嘛啊!”从我们后面传来一个同学的声音。


“把书包给我!”又从后面传来了一位老婆婆的声音。


妹妹立刻回过头去,我拉拉她的手,示意她不要停下来。可她偏偏不听我的话,站在路旁不肯走,一定要呆着看热闹。我生气了,因为她总是爱凑热闹,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于是我并没有叫她,自己沿着嘉善路走回了家。


“姐姐!姐姐!等等我!”从我远方传来喘气声,我转过头来一看,才发现妹妹已经追了上来。我以为她是知道自己错了,可是我却听到她说:


“姐姐!旁边的物业来了!我只好走了!我真想知道他们最后怎么样了!”她叹了一口气,可话却又多了起来。


“我告诉你!今天我们班主任老师送给了我一支盲盒笔!是我从来没抽到过的款式!”她对着我喊。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你走我前面别跟我并排走!”我试图盖过她的声音,推了她一把。


她的腿一边跳一边走,我之前试过她这种走路的方法,可怎么都觉得不协调。早上妈妈给她扎的马尾辫已经很松散,穿的校服也宽宽松松的,上面一块黑一块蓝的。

“你快点!”她转过头对我喊。她已经走到了小区门口,着急地握着门把手,用脚踢门,等着我帮她刷卡。


“破坏公物!”我一边坏笑一边说。“滴滴滴”,我拉开门,妹妹立刻背着书包溜进了大堂。


 “慢一点!”看到妹妹一路狂奔,我又想起妹妹在小区磕掉很小一块牙齿的场景,绝不能再让她摔跤了!


吃饭


“ 吃晚饭啦!”


一晃,已经6点了,我慢慢吞吞地洗好手,来到餐厅。肉盘子里的肉已经少了一半,荷包蛋白菜也已经见底了。我抬起头一看,妹妹嘴巴里塞满了米饭,嘴巴一张一合的,好像是要对我说“作业做完了。”我一屁股坐在凳子上,立刻感到脚被什么东西用力地踹了一脚,我厉声喊道:“叶子煜,不准晃脚!”她总是会把两只脚搭在一起,拼命地晃呀晃,震得我们家的大理石地板咚咚作响,小声的时候也能听见“哒哒哒”的声音。而且她还会把脚拼命地往我这儿放,每次我一坐下来,就会被她踢到。


她总算不晃脚了,可我这时又喊道:“筷子拿拿对!”


她这个坏毛病,从小就有了,妈妈早就习惯了,可我和爸爸每次看到都要说几句。她握筷子夹东西总是往上挑,反手往嘴里送,小指还会翘起来,就像她在跳民族舞时竖着兰花指,令我看着很难受。主要是,她这样握筷子很难把东西夹起来。吃包子时我们都拿筷子夹着吃,就她一个人用手吃。喝粥时我们也拿筷子喝,她却直接端碗喝,总之她握筷子的方法和我们家很是不合。


即使她握筷子的方法很吸引我的注意,但我也实在受不了她乱乱的头发。她的小碎头发实在是太多了,没法扎进辫子里,而且她也不愿意拿个夹子把头发夹一下,所以她远远看起来就像一株蒲公英。


“嗝!”她打了一个响亮清脆的饱嗝,迈着大步回房间写作业去了。


 

张定浩点评

这篇的语调和上一篇迥异,假如说陈柏亦可能是一个敏感沉静的小男孩,那么叶子霖我猜就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生,尤其又做了姐姐,又有一种小大人的气质。


叶子霖的观察和表达能力都很好,可以让我们很清晰地感受到妹妹身上一些非常生动的细节,比如睡眼惺忪时故意翻白眼,碎头发随风摆动,走路时一边跳一边走的样子,等等。当然,这里面除了观察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她对妹妹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意,这种爱意,其实比任何写作技巧都更重要。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表达,或者说,是出自爱的一种交流。


如果说要找一些问题的话,我觉得可能这篇文章还不太符合人物小传的要求,它更像是一些碎片化的印象记。虽然每个印象都是很生动可感的,我们能感受到妹妹的神态举止,但在这些具体的印象式描述之后,我们还期待小作者可以给出一个相对概括的妹妹的整体形象。也就是说,写作有时候需要在具象和抽象之间保持某种合适的比例。当然,其实我觉得对于这个年纪的小作者,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


三只老鼠的聚餐


破旧的一个小区的东北角有一间垃圾房,里面有四个垃圾桶,分别是:黑色的、绿色的、蓝色的和红色的。垃圾房的角落里有一个老鼠洞——我们一家三口住的地方。鹅毛大雪将红色垃圾桶填满了,将它冰冻了。那也无所谓,因为我——小老鼠被生下来后每天听的一句话是:别靠近那个红色垃圾桶。


晚上吃饭的点到了,爸爸出去找食物还没有回来,我和妈妈坐在桌前,望着墙上的钟,秒针和分针一圈一圈地转着。这个钟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还能用。


终于,门开了,穿着帽子、手套、毛衣、毛裤和靴子的爸爸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一袋食物。这些衣物都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你怎么这么晚才回家?我们等了至少20分钟。”妈妈瞪大眼睛叫道。


“垃圾桶旁边有一只脏黄色的猫 。我看着它从湿垃圾桶里叼出一大块鸡肉狼吞虎咽掉,然后梳理毛发,接着从可回收箱子堆里挑出一个巨大的纸板箱,将它放在树下,钻了进去。那时,我才敢从垃圾桶里翻出食物来。”爸爸耐心地说。


“什么?那只猫离我们住得那么近?”妈妈的眼睛快要瞪出来了。


“猫猫是什么?能吃吃吗?”贪吃的我疑惑不解地问道。


“你看看这孩子,连猫是什么都不知道,”妈妈对爸爸说,“你解释吧!”说着,她从爸爸手里抢过食物,分在我们面前的盘子上。


“孩子,猫是一种很强大的动物,它们……,”爸爸的话被我打断了。


“所以猫猫是鼠超?”我还是有些困惑。


“是‘超鼠’,小笨笨!”妈妈说。


“我话还没说完呢!猫很强大,它们破坏了我们老鼠家族的荣耀,它们吃掉了我们的许多名鼠,你还记得你的那个表叔爱因斯鼠吗?它就是被一只可恶的猫吃掉的。”爸爸有些悲伤地说。


“好啦好啦!”妈妈边用刀割着肉边有些不耐烦地说,“说正事啦!怎么处理这只猫?”


爸爸好像早就有了答案,连忙说:“从可回收垃圾里挑一块木板,用湿垃圾里的黏液涂满两面,一面粘在地上,一面朝上,在上面撒满肉,等猫去吃肉时,就被粘住啦!”


“好意主!”我的嘴里满是食物。


“是‘主意’!”妈妈对我叫道,然后转向爸爸,一拍桌子,说:“就这么办!”


“我肚肚饿啦!”我叫道,低下头吃起美味的牛肉来了,心里想象着那只不知道什么样子的猫猫“狈狼”样子,暗暗发笑了。


张定浩点评

这是一个以动物为主角的小故事,我觉得这种故事是蛮难写的,因为它已经在考验小作者的虚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表达的能力。但马司远完成得还是很好的。她很注意把叙述控制在一个小老鼠的视角上,比方说她只讲述四个垃圾桶的颜色,这个颜色是小老鼠可以知道的,它未必知道具体颜色所代表的意思。


“我和妈妈坐在桌前,望着墙上的钟,秒针和分针一圈一圈地转着。这个钟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还能用。”这句描述非常干净利落,这种干净利落的语感也贯穿全文,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素质,尤其在写作之初。


颠倒词的表达方式,也挺符合小朋友学习外语的感受,把自己学习中对外语表达方式的敏感运用到动物语言的虚构中,从中也可见小作者的用心。


假如可以要求再高一点的话,我是觉得现在的叙事略微还简单了一点,或许可以再发展一下,比方说老鼠爸爸的这个好主意最后施行的状况会是怎样的,那只猫真的会很“狈狼”吗?



作家点评vol.5

作家点评vol.4

作家点评vol.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