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可奈何花落去——复盘三年防疫成败得失

微博 伊洛牧 伊洛 2022-12-03

北京、广州两个一线城市实质性放弃坚守三年的“动态清零”,其他一些城市还在苦苦勉力支撑,后续跟随脚步似已成定局。

政策何以至此急转?有必要勒石记功,以正视听,真实世界记忆不容情绪化的篡改。

一、疫情发展脉络

Alpha、Delta时代——严格入境,隔岸观火

在严格入境管控隔离情况下,2020年、2021年整体防疫措施较为平稳,局部地区因进口冷链、入境人员管控等导致病毒传播,造成北京新发地、新疆、南京机场-扬州、西安等数起局部疫情,但大都很快扑灭,日新增最高确诊人数也大都不到200人。

在此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人员除了2020年初期,都没有经历过封控、也没有测过核酸。

奥密克戎大潮——天津漂亮开局,苏州深圳快速迭代升级防护,沪上大意失荆州,亡羊补牢损失惨重

2021年11月奥密克戎在南非被预警。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1.529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并以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命名。

2021年12月全球肆虐,各国纷纷创下日新增感染记录。美国也在1月初创下单日过百万感染者记录,ICU入住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续美国麻省真实世界数据也进一步显示奥密克戎毒株虽致病性略弱,但由于传播性强,造成超额死亡人数要超过delta。

2021年12月9日天津从波兰入境航班机组人员处检出国内首例输入型奥密克戎病例,很快内地便开启迎战奥密克戎时代。

天津:1月天津首次在境内发现奥密克戎社区感染者,元旦托班学生聚集传播,1月8日首次发现,1月21日社会面清零,1月25日无新增病例。8日至25日,天津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61例,无症状感染者22例,转为确诊病例16例。

天津疾控张颖主任带领的疾控团队和天津一线联防联控成员为大家打了漂亮的开场狙击战。

苏州213疫情:2月中旬发现病例,截至3月7日24时,苏州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1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9例。3月9日实现全域低风险,开始复课。可惜后续苏州很快在一线迎来上海那波史无前例的大流行。

吉林:长春、吉林出现规模疫情,但整体看外溢较少。4月28日0点起,长春市逐步解除全市社会管控,有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深圳:2月份香港破防,偷渡、货运司机等给深圳带来极大压力,持续性输入防不胜防。理论上相较上海有更大的输入压力。为此,深圳3月份创造性(或者被迫)开始常态化核酸加上局部封控,很快控制疫情并恢复正常上下班。最终不过数百例感染者。参考深圳防疫经验

上海:香港破防,深圳防疫压力大收紧入境后,不少港人转道上海规避香港疫情高峰。高入境客流加上隔离酒店管理疏漏,上海3月初破防。托大求精准,未及时请求苏浙等兄弟省份协助,核酸能力有限,3月份持续外溢二十多省近百地市。参考上海鸳鸯封之前的状态:上海3月26日疫情概况及地图-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上海疫情 系列文章全程记录此次疫情始末。

下图可直接看到4月1日上海封控后,全国各地在上海外溢下新增病例情况、6月中旬上海解封后的零星状况,6、7月大部分时间国内大多数地区没有疫情。

上海3月份虽外溢众多,但由于境外输入少,存在明确来源,各地也很快扑灭,受影响较小(主要是北京声势大、郑州很快清零、青海天气较冷难度较大、江浙紧邻压力山大)。

图源自严老师微博@omnihedron

自此之后人流密集大城市,也始了常态化核酸之路。此前做核酸的量和频次不高,笔者自己只因出差自费做过两三次,多位家人甚至在上海封控前一次核酸都未做过,这种体验并不罕见。

上海疫情大范围外溢,是武汉后全国不少地区第一次受到疫情影响,但真正使得众多三四线城市受到冲击还是在627第九版放松入境7+3后,特别是11月二十条颁布以来。当时即有文章批评,不幸言中:曲突徙薪无恩泽,二十条抱薪救火恐事与愿违

原因很简单:7+3很可能无法防住外来输入性感染,漏掉少数个案很可能就会在某些薄弱地区形成燎原之势。况且关于7和3之间的衔接,各地自主权利很高。笔者有欧洲朋友成都入境,隔离7天后自行返回家乡,尚需主动向社区申报问询3天事宜如何。

其实第九版7+3在政策落实初就已显露峥嵘。

后续上海发布在解除入境隔离后发现阳性的也不胜枚举,具体参考拍老师文章详细统计。

上海或其他发达地区由于常态化核酸,尚能勉力抵御数波零星疫情冲击。疏漏几个案例,到一个没有常态化核酸的城市者旅游地,漏掉几个又如何呢?

果不其然,暑期游,8月初新疆、西藏、海南等旅游胜地相继有疫情出现,一度猜测是境外输入,但少有实锤。但8月中旬上报疫情地市数量就已经超越3月上海外溢巅峰时期数,7+3外防输入失败功不可没。

海南一个月左右顺利清零,新疆、西藏幅员辽阔,清零难度加大,导致近几个月份实际上在持续性输出病例,再加上潜在持续境外输入,从西向东,陆续破防。

11月6日单日外溢

8月1日至11月6日累计外溢

外防输入形同虚设,内防反弹就需付出加倍代价,最终又影响更多居民,“清”难以为继的恶性循环。

9月份短暂压制,国庆再加上一次大规模人员流动,当月大会前后很可能也造成地方疫情信息通报不畅,各地更难追索高风险地区,上报疫情地市数量再创新高,整个系统彼时已经岌岌可危。

11月3日各地上报数

4日存在高风险地区

每日上报地级市数

图源自严老师微博@omnihedron

结果,双十一迎来了“二十条”加码5+3对外放松。自此,国内严防似已无意义,结局已经注定曲突徙薪无恩泽,二十条抱薪救火恐事与愿违

二、第九版、二十条何以出台?——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第九版出台时间6月27日,核心为放松入境为7+3。彼时国际不少国家在陆续放开入境核酸、疫苗等限制,“开放”呼声增大,预估此政策也为呼应国际陆续放开的趋势。

此前海外归国一般需要隔离14天或者10+7,再加上熔断,境外输入人数少且整体可控。

但败笔在于定好7+3并未考虑,

1)其他开放地区是在相继被动硬着陆,付出巨大代价后的开放。例如台湾5-10月新冠死亡1.35万人,超额死亡2.2万人,总人口千分之一。内地是否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2)未做好政策调整造成规模反弹的托底准备。未准备儿童开放疫苗第三针、老人第三针乃至第四针、奥密克戎新疫苗批准等等。无疫情硬着陆,破防兜底的底线思维。

3)在并未做好充分准备,又在清零系统已经岌岌可危之时,南辕北辙、火上浇油进一步制定二十条,短期内极大加速了清零不可挽回的局面。在二十条出台短短三周,又不得不继续快速转弯滑向共存模式。想兼顾经济,实际上两头不靠。曲突徙薪无恩泽,二十条抱薪救火恐事与愿违

、防疫贡献被严重低估,经济主管部门应为经济低迷担主责

防疫贡献

防疫成功对于人群健康及预期寿命带来价值不用多言,参考欧美日台韩发达地区数字,这三年内地数百万生命被挽救,数亿人免于新冠及相应并发症后遗症。就个人而言,家中长辈、子女也在这三年内免受重复感染的风险,得以健康生活。

经济方面的贡献也显而易见,在大流行期间,中国稳定的供应链地位进一步强化,向全球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和防疫物资,帮助海外稳定了经济,让欧美印出来的钱可以换成必须物资稳定社会,进一步稳定了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而且,
别忘了,美国依然在对中国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的关税战、最大规模的企业及科技制裁,在此情况下疫情以来中国出口规模、顺差迭创历史记录。即便上海疫情严重时的5月份开始都处于历史最高位水平。
别忘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格暴涨,在主要制造业国家里仍然罕见维持并增加了顺差。
别忘了,中国疫情期间还出台两条红线、三条红线挤兑GDP占比第一大的房地产业,直接每年打掉数万亿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数万亿新开工、数万亿房地产销售、再加上数万亿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需求,民营房地产企业几乎全行业债务违约,现在又不得不救。运转数十年的信用派生机制一朝拍死,又无后手托底,首鼠两端。
别忘了,中国在大国里执行了全球最为严格的双碳、新能源政策,主动打压骨干基础能源煤炭及火电,2021年煤炭价格飙升,一度要拉闸限电。
别忘了,中国在去年就开始整治互联网各路巨头,开出不少巨额罚单,不可避免打击了行业活力;甚至A4纸灭掉教培,失业再多也在所不惜。
福兮祸之所倚,疫情局部失控会显而易见压制旅游交运等行业,但也正是20、21年疫情控制冠绝全球,产业链稳定,才让国内GDP及出口一骑绝尘。经济不错,又让国内一群官僚信心膨胀,出台上述一批压制经济政策,即便有人要争辩说有些措施有利于长远发展,毫无疑问短期都极大压制了经济活力,2021年下半年在delta肆虐全球,国内疫情平稳情况下,宏观经济就已经急转直下了。
经济低迷的骂名不应该防疫来背,不如好好追究这几年狂妄、肆意妄为的相关主管经济官僚,是如何拍脑门通过A4纸灭掉/扭曲一个个行业的——土地房地产大循环、游戏版号、传统支柱能源煤炭、教培…
责任分配不均
防疫是如此正外部性的举措,但主要成本却是由地方政府乃至医疗系统医院来承担。
中央政府空守着低负债率,本应担当起来防疫的主要支出职责,给予基层更多财力、政策支持。结果主要是出台文件既要、又要,要防疫、要经济、要民生、要群众满意、要政府过苦日子、还不要卖地补充财政,上面努努嘴,一线跑断腿。

结果各地财政水平差距巨大,偏远地方财力较弱,自然捉襟见肘遇到更多问题。此次破防,一方面也是中央政府出台了更精细的防疫规则,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地方财力及客观水平,从西到东陆续破防。

在疫情期间,全球央行、财政都在给底层积极派钱补助情况下,国内却空守着大国中最低的中央负债率、空守着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产能,一毛不拔,无视一些受影响的底层,不舍得给底层消费券直补,追着企业主各种免税,造成需求不足、经济萎靡。

利益分配并未体现防疫人员贡献价值
经济的优势、供应链的稳定,很大程度背后是无数疾控、医护、一线基层人员日夜辛劳,冒着风险辛苦守卫着大家的健康换来的。但这些人并未得到充分的奖励,不少因为正常业务耽搁还有降薪现象。
目前转向不得不放开,在一线承担最大压力的依然将是医生、护士、医院,政府不能轻飘飘说一句“个人是健康第一负责人”,就对近在眼前潜在的医疗挤兑视而不见。
二十条落地,更应明确,后续对医护们的支持举措是什么?防止医疗资源不足有何措施?能不能发些特别国债,全行业加薪支持一下我们最可爱的人?
激励机制不到位、财权事权不匹配,是防疫越来越难、动作越来越变形的深层次原因。

四、请大家爱护医护

三年坚守,感谢一线防疫、医护、疾控人员的辛劳付出,为人类守好一方净土,因此减少了数百万超额死亡,因此中国的供应链能够继续傲世全球。

他们的功绩,永垂不朽。他们的辛劳,还没得到充分回报。

放开之后,参考发达地区经验,恐怕有更艰难的一段路要走。大家做好准备,也请充分支持一线的医护,大疫面前医护和基层真的是拼着情怀工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