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大咖原来也是人民日报“今日谈”的“写手”!

于宁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编者按:


从1980年1月首次亮相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至今已走过37个年头。


37年的岁月,这个位居人民日报头版的读写园地,在无数作者、编辑和读者的细心耕耘下,得到中央领导和普通百姓的深深喜爱。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今日谈”文章很多署名并非实名,不乏许多大咖用化名“执笔谈”。数百字的“今日谈”从创立到如今,洞悉大千世界,传递时代强音,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


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于宁《胡乔木与“今日谈”》一文,带您了解关于胡乔木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983年3月正是我担任“今日谈”值班编辑。3月1日,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钱湜辛告诉我,胡乔木同志给“今日谈”写稿了,稿子已经直接交给总编室。


胡乔木

钱湜辛


3月7日,胡乔木写的“今日谈”见报了,题目是《如果所有的母亲都生男孩》,署名“癸亥”(1983年是农历癸亥年)。


1980年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只许生一个孩子的政策。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生产和生活的诸多实际困难的制约,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出现了把女婴溺弃、生女孩的妇女受歧视遭虐待的现象,男女性别比失调的端倪已现。胡乔木在短文中就保持男女性别比平衡的重要性、克服重男轻女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传宗接代观等娓娓而谈,像拉家常。(欢迎关注“金台唱晚”,ID:rmrbjtcw)


▲1983年3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今日谈”文章《如果所有的母亲都生男孩》。


由于这篇文章抓住了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值得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引起很多读者的关注,纷纷来信来稿发表自己的看法。人民日报选登了部分来稿。其中,1983年4月3日刊登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建人的短文《女儿也是传宗接代人》,批评了认为只有儿子才是传宗接代人的错误观念。


▲1983年4月2日,人民日报3版刊登《女儿也是传宗接代人》一文。


胡乔木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是主管全党宣传思想工作的最高领导,每天公务繁忙,要处理的大事要事很多。他会给“今日谈”这样一个报纸上的小言论专栏写稿,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说明我们办的这个小专栏他很关注,很看重。小专栏并不“小”。我们部的同志很受鼓舞,决心把这个专栏办得更好。



▲1949年4月,毛泽东与胡乔木在香山交谈。


还没想到的是,胡乔木并不是偶一为之,而是随后又接连不断地来稿。请看1983年和1884年“今日谈”刊登的他的稿子:



(双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一共给“今日谈”写了11篇“小文章”。所谓“小文章”只是相对于大的理论文章而言的“小”。可是放在“今日谈”家族里来看,就不能说是“小”,因为他写的“小文章”中有几篇的篇幅都在1000字以上,是“今日谈”里的“大块头”。


这11篇“今日谈”的署名,有9篇是化名,只有两篇是真名,即推荐好文章的那两篇。他推荐的第一篇是5月29日《中国青年报》上登载的通讯《风雨共青路》,记述了江西共青垦殖场的青年们英勇创业的感人事迹。他推荐的第二篇是大型文艺双月刊《昆仑》上刊载的报告文学《共青畅想曲》,更详细地描写了江西共青垦殖场艰苦创业的历程。(欢迎关注“金台唱晚”,ID:rmrbjtcw)


▲江西共青垦殖场

▲江西共青垦殖场的青年们


两篇作品所报道和讴歌的对象都是江西共青垦殖场。胡乔木以他的身份、署真名撰文推荐这两篇作品是不同寻常的,实际上也就是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江西共青垦殖场的先进事迹。由此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宣传和学习江西共青垦殖场的热潮。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他是人民日报首位殉难异国的驻外记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一座老桥的命运,一颗党报记者的良心!


于宁:李默然背诵人民日报“今日谈”


她曾上过特务机关的“黑名单”,也曾是人民日报社论史上难得的“女笔杆子”!


始于才华,忠于人品,人民日报人眼中的老总编李庄


人民日报社还办过研究生班?这段历史恐怕许多人都不知道!



史海钩沉

细述人民日报社史社闻、报人风骨

见贤思齐

分享新闻老记写作经验、人生感悟


如有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jttx2012@sina.com

如有问题,请致电:

010-65369433



解锁更多精彩文章

人民日报社“金台唱晚”

微信号 : rmrbjtcw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