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我希望能够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做一个小卒
张闻天,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半个多世纪中,始终奋斗不息,把整个生命献给了这一壮丽的事业。
张闻天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革命文学家中的一员,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热情战士。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身体力行,一直注重文化在革命中的作用,并且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张闻天一生求进、孜孜不倦,从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子成长为一个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最终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新中国党和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青年张闻天个人思想的变迁,去了解他“做一个小卒”的初心。
▲张闻天
1900年8月30日,张闻天诞生于江苏省南汇县六团乡张家宅(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张闻天是长子,从小跟随父母参加劳动,养成了勤勉、俭朴的习惯。双亲体贴入微的关怀爱抚,江南水乡清新秀丽、繁富多变的自然景观,陶冶了他温和自由、细致绵密的情致。
1912年8月1日,张闻天进入南汇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成为肇建中华民国后该校的第一届学生。“南汇一高”是一所新式学堂,全部采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最新编辑出版的课本。学校教学认真,管理严格,教师中不乏新派人物。张闻天在全班年纪最小,功课出类拔萃。深思好学,讷于言而长于文,是他留给同学们的突出印象。1917年7月,他以“相当学历”的资格报考全国水利局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三天后,7月20日的《申报》上就登出上海考区录取名单,“张闻天”的名字赫然在目。于是,他成了“河海”正科第三届学生。
“河海”是张謇创议、黄炎培具体负责,于1915年春在南京开办的大学,目的是为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培养中国自己的专门人才。在这里,张闻天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熟练地掌握了英文,接触了欧美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思想,受到了民主、自由的熏陶。特别是《新青年》杂志,对他思想的觉醒起了决定的作用。然而家中对他婚姻的包办和强制,却无情地摧残着他那觉醒了的“自我”意识,在他心里激起了对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极端憎恶。
正当1918年二三月间张闻天最为苦闷的时候,十月革命的胜利愈益引起中国舆论的关注。张闻天深受“劳农革命”胜利的鼓舞,在黑暗中依稀见到了曙光。他开始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十月革命的实践中去探求改造中国的新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张闻天立即投身南京学生运动,成了“河海”最为活跃的几个学生之一。6月23日,《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创刊,张闻天是它的编辑科科员、重要撰稿人,开始了最初的政治、社会活动。他在这份日刊上发表了不少政论、杂评和随感录,表现了他渴望解救中国的爱国感情,进行思想启蒙的热忱,特别是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改造中国道路的苦心。
五四爱国运动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国贼、拒签和约而宣告结束。在所谓“薄海同欢”的情况下,张闻天清醒地反复申说:“吾们要晓得,不声不响、电报战争、切实劝告、奔走呼号、奔都请愿,对于现在政府都是没用的”;“这无用的,现在吾们不要去做他”;要“想别的法子”。在当时关于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应取“激烈的”还是“温和的”办法的辩论中,张闻天肯定前者。他写道:“武力政治、强横的中央集权、卖国贼、安福系、腐败的政党,一切废除,然后建设这民主共和国。”
张闻天最为引人注目的文章是《社会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他紧紧围绕中国革命这个根本问题阐述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张闻天还在文章末段以肯定的态度全文摘录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的十条纲领(后通译十条措施),并将马克思、恩格斯在这十条前的说明文字也译述于上,指明了实行共产主义的方法“各国不同”,“若是很进化的国家,以下条例是很适用的”,突出地宣传了共产主义理想。
众所周知,李大钊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因印刷延误是在1919年9月面世的,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是在1920年8月,而张闻天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社会、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和宣传《共产党宣言》的此文发表于1919年8月,真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由此可见,他也是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人物之一。张闻天在五四运动中的活动,展现了他日后成为理论家、宣传教育家的才华,是他革命一生的光辉起点。
▲1920年夏,张闻天(中)、沈泽民(右)、沈雁冰(左)在上海
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大潮退落以后,张闻天经历了一段“向光明的地方摸索的时期”。就在这时,一个刚诞生的进步青年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吸引了他。这个学会的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会员以“纯洁、俭朴、实践、奋斗”为信条。它的南京分会在1919年11月成立,张闻天的至友沈泽民就是会员之一。12月,张闻天由左舜生、黄仲苏介绍入会。1920年初,张闻天同沈泽民一道,住进上海华山路上空着的蔡锷住宅“松圃”,试验过工读生活。他们一面负责《少年中国》和《少年世界》的校对、出版事务,一面读书和著译。
这一时期,张闻天在《民国日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少年中国》《少年世界》等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评论、通信、散文、杂感和诗篇。他视野开阔,意气恢宏,劳工问题、农村问题、文化问题、青年问题、妇女问题、家庭婚姻问题等各种社会问题,无不在他观照审视的范围之内。从对社会问题的许多真知灼见中,可以看出张闻天深沉的思考,不倦的探索,“向恶社会宣战”的勇气,改造中国的决心。
1920年7月中旬,张闻天同沈泽民到东京进了一所日语学校,同时自学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在东京半年,张闻天结识了田汉、郑伯奇和康白情等文学青年。他对文学的兴趣也从这里萌生。
1921年1月,张闻天同沈泽民一道回到上海,同李达开始交往。这时,张闻天对改造社会问题思考的重点转向精神世界。3月,张闻天移居杭州里西湖边上的智果禅寺读书和写作。在近3个月的隐居生活中,他读了不少托尔斯泰、泰戈尔等人的作品,还研究“圣经”“佛学”,几乎完全沉浸在对泛爱哲学的崇尚中,相信托尔斯泰“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的无抵抗主义是实现“泛爱”的一种救世新术。六七月间,张闻天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宣传这些思想。对于张闻天在这段时间内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沈雁冰、陈望道先后著文提出批评,指出无抵抗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
就在张闻天因探求改造社会的途径而陷入烦闷的时候,1921年8月,他经左舜生介绍进入中华书局,当了“新文化丛书”的编辑。这套丛书以选译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欧美社会科学学术名著为宗旨。当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也在中华书局任职,他对张闻天多有指点、鼓励,二人关系更加密切。在“新文化丛书”社同处一室工作的还有沈泽民和田汉。职业和环境,给张闻天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思考的条件。经过对各种思潮的比较和鉴别,经过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习与对中国社会的研究,到1922年初,张闻天终于认识到无抵抗主义此路不通,毫不犹豫地予以摒弃,转而信奉科学社会主义。
他曾表示,希望能够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做一个小卒”,他是这样叙述“我个人思想的变迁”——
我们对于这种不合理的社会,情意上早感到不安。因不安也早产生改造的决心。不过用什么方法来改造呢?应该改造成什么样呢?这些问题常常横在我胸前而一日不能去的。无抵抗主义呢?反抗主义呢?无政府主义呢?社会主义呢?如江河流水,不绝地引起我底烦闷,但永久不决定是不能生活的。那么,取其长,舍其短,自然不能不走社会主义一条路了。自今日起,我希望能够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做一个小卒。
此后,张闻天在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学习结束后,张闻天从苏联回国,为红色革命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上,张闻天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心血,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本篇图、文摘编自《张闻天画传》
推荐阅读
往期推荐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