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同英德纳雄纳尔,人类方重兴!
1935年6月18日,清唱《国际歌》后,他直面枪口,微笑饮弹,年仅36岁。他的遗体被草草入殓,葬于荒岭之中,与之相伴的唯有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与信仰和对革命事业的不舍与眷恋。
他是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瞿秋白已逝去多年,但他的信仰与理想、责任与担当,却留在历史的注脚里,闪烁光芒。今天,让我们穿过跌宕起伏的峥嵘岁月,缅怀一代先烈瞿秋白的光辉事迹。
江苏常州城东南角青果巷,有一处叫八桂堂天香楼的地方。八桂堂是当年湖北布政使瞿赓甫的住宅,因大厅前后花木繁多,其中有长得比较挺拔的八株桂花而得名,厅后楼房因常年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名天香楼。
瞿赓甫是著名革命家瞿秋白的叔祖父。1899年1月29日,翟秋白就出生于八桂堂天香楼。
1904年,瞿秋白开始在私塾读书,次年转入冠英小学。瞿秋白读书非常用功,成绩优异。1909年春天,瞿秋白考入江苏省常州中学。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当时正在北京的瞿秋白投身于这场运动。5月4日那天,他带领俄文专修馆的同学参加了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的斗争。
1920年10月,瞿秋白受聘于北京《晨报》,担任驻莫斯科的特派记者,去苏俄实地采访。瞿秋白在当时已深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因此,他抱着满腔的热情,怀着“担一份中国再生时代思想发展的责任”的心情,到苏维埃国家去寻找挽救中国、改造中国的真理,为中国人民“辟一条光明的路”。
一路上,在哈尔滨、在满洲里,以及在俄境的赤塔等地,瞿秋白不断写通讯、报道途中的见闻和感想。在莫斯科的两年间,瞿秋白尽管身体很坏,常常病倒,但他还是用一切力量进行访问、调查、研究,写了许多文章。从1921年6月到1922年11月,瞿秋白发表了《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极为重要的政治性通讯。
这些作品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人第一次向全国人民所作关于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各方面情况的全面报告,在中国产生了极为深广的影响。它们不但粉碎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各种诬蔑与欺骗宣传,而且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5月,瞿秋白在莫斯科经张太雷介绍,加入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1923年1月回国到1927年7月这段时间里,瞿秋白负责主编中共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又负责编辑《向导》《前锋》两个刊物,还承担了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的编辑和撰稿工作。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中,他又创办并编辑《热血日报》。其间,他一共撰写了200多篇文章,有100多万字。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这次会议由瞿秋白主持。会议通过了由他起草的《告全党党员书》,作出了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的决定。在这次会议上,选举出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1928年6月,瞿秋白在苏联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会后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在1931年1月于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遭到王明等人的批判,被排挤出中共中央领导机构。
尽管如此,瞿秋白并没有停止革命斗争,他参加并领导了当时上海文艺战线的斗争。1931年夏天,他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系统地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
1934年1月,瞿秋白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抱病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首府瑞金,担任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并担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兼主编。他还创办了国立苏维埃大学,担任了校长。
1935年年初,经中共中央批准,瞿秋白由江西苏区经福建去上海就医。他的肺病很重,随行有一名孕妇和一名妇女。他于同年2月24日晨,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小迳村附近遭国民党军围攻,与同行的两名妇女同时被捕。被捕时,瞿秋白化名林琪祥,乔装为医生,虽经国民党军严刑逼供,但并未暴露身份。瞿秋白当即被押解至驻长汀的国民党军第三十六师。第三十六师对瞿秋白软硬兼施,刑讯逼供,在瞿秋白坚不供实的情况下,又利用另一名叛徒出面指认,瞿秋白才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瞿秋白在狱中,非但丝毫未做有损中共的事,相反,他把监狱作为生前所面临的最后一个战场。1935年6月,国民党中统局训练科科长王杰夫、叛徒陈建中前往长汀对瞿秋白进行劝降。
王杰夫劝降时,企图用亲友之情打动瞿秋白。瞿秋白答:“事实上,没有附加条件,是不会允许我生存下去的。这条件就是要我丧失人性而生存。我相信,凡是真正关心我、爱护我的亲属,特别是吾妻杨之华,也不会同意我这样毁灭地生存。这样生存,只会给他们长期带来耻辱和痛苦。”王杰夫劝瞿秋白“识时务者为俊杰”,要他效法顾顺章(中共叛徒)等人。瞿秋白沉思良久厉声说:“我不是顾顺章,我是瞿秋白。我情愿做一个不识时务笨拙的人,不愿做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
瞿秋白临危不惧,把死生置之度外,对革命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回击国民党反动派,具有一派震慑敌人、坦荡非凡的革命家气度。由于瞿秋白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劝降阴谋,国民党反动派很清楚从瞿秋白身上得不到任何需要的东西。于是,蒋介石命国民党军第三十六师执行他亲笔批示的“瞿匪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验呈”15个字的电令,瞿秋白遂遭杀害。
据当时《福建日报》《大公报》等报纸的报道及有关人士提供的情况,1935年6月18日晨,当国民党军第三十六师特务连连长出示枪决令时,瞿秋白从容镇定地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在被押赴刑场途中,瞿秋白的身体已被折磨得十分虚弱了,却仍以蕴藏在他心底的无限热爱党、热爱人民的动力,沿途哼唱着《国际歌》《红军歌》。
走到刑场后,瞿秋白盘膝坐于碧绿的草地上,点头微笑说:“此地很好。”阳光下,白云凝泪,山岭低垂,四周仿佛回荡着《国际歌》的雄壮旋律,“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人类方重兴!”
罪恶的枪声响了,瞿秋白倒在血泊中,殷红鲜血渗进大地,年仅36岁。
本篇图、文综合整理自《民族脊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瞿秋白传》、百度网
推荐阅读
往期推荐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喜欢请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