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 | 那么残忍,那么痛苦,为何还要铭记?

  12 .13  

国家公祭日

- 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

83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据统计,当时至少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今天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关于南京大屠杀,还有太多事情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铭记。触摸历史深处的深重苦难,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一个民族的顽强、坚韧与不屈。


国家公祭日是对死难者的最高祭奠


2014年12月13日上午,习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仪式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是日,举国上下同祭。



自1996年起,每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都会拉响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向死难者表示悼念,从未中断。彼时,机动车停驶鸣笛致哀1分钟,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行人和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也就地默哀1分钟。


国家公祭日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为的是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为的是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祈盼战争的阴霾远离人类、和平的阳光洒满人间。



南京大屠杀有多残酷?


从1937年12月起,侵华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没有抵抗能力的无辜军民,整个过程还伴随着奸淫、掠夺、焚烧和破坏,文化古都遭受了史上空前的黑暗。期间,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30万无辜生命惨遭杀戮,无数财物被掠夺。


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日军进城后,除了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任意枪杀之外,用尽了惨无人道的杀人方法。更有甚者,日军还展开了骇人听闻的“杀人竞赛”。据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向井(敏明)少尉与野田(毅)少尉,举行杀人的友谊比赛,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就算赢了锦标,在(12月12日)他俩碰头的时候,向井已杀了106个,野田已杀了105个,两个人拿着缺了口的军刀相对大笑。”同时,该报还刊登了这两个杀人魔鬼的照片。这两人竟成为日本的“英雄”而被大肆宣传报道。日本著名史学家、早稻田大学教授洞富雄在自己的专著中确认:“在南京整个城市,被害者的总数说是三十万人,或南京地方法院所列举的数字——三十四万人,似乎可以说接近实际的数字。”



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日本右翼势力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暧昧不清,更有甚者认为大屠杀根本不存在。一些历史教科书和媒体报道中,日方表述语焉不详,如将“南京大屠杀”弱化为“南京事件”,把大屠杀淡化为“造成部分军民死亡”,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则是“没有定论”“仍在研究”,死亡人数亦“无法查证”。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这些史实,是我们“知来路、识归途”的教材。


约翰·拉贝


约翰·拉贝1908年来中国,1938年4月回柏林。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他任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由于德国人的特殊身份,他被推举为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主持3.86平方公里安全区保护工作,最多时保护着25万中国难民。

当时,拉贝每天不分昼夜,奔走在日军暴行发生的地点,阻止日军施暴,还每天将日军暴行写成详细报告,同日本大使馆交涉并提出抗议,同时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了500多件惨案,详尽记录了日军攻陷南京后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日军在南京每一种类型的罪恶几乎都可以在《拉贝日记》中找到对应的案例,其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拉贝日记》图书封面


“读了《拉贝日记》,就再也不会认为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这句话是负责校对日文版《拉贝日记》(改名为《南京的真实》)和解说工作的日本明治学院横山宏章教授发自良知的心声。


约翰·马吉


1912年,作为一名传教士,约翰·马吉被派赴中国南京挹江门附近的德胜教堂工作。日军进攻南京时,他冒着生命危险,举起了摄像机。从日军攻陷南京起,他拍摄了4盘放映长度达105分钟的真实史料。


约翰·马吉的镜头中,有日军疯狂炮击南京城的画面,还有被蹂躏后痛苦万分的妇女,被汽油烧焦的尸体……


这些真实的镜头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有力铁证,是留存至今的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是全世界最早、最多的有关这段历史的图影血证。


1946年,当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马吉勇敢地走向证人席,向法官陈述了他在南京亲历的种种日军暴行,使得日本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1947年初,南京军事法庭在审判谷寿夫等南京大屠杀战犯时,又当庭播放了马吉的纪录片作为屠城铁证。



东史郎原为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二十联队士兵,参加了侵华战争乃至南京大屠杀。战后,东史郎对自己的加害行为充满悔恨,真诚地向中国人民反省谢罪,在日本各地集会上发表演讲,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



1987年,他整理出版了自己战时所写的《东史郎日记》和《东史郎战地日记》,真实记述了自己和侵华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并曾7次从日本专程来到南京谢罪。



历史的见证者、屠杀下的幸存者


日军侵占南京后,李秀英因怀有七个月的身孕,只能与其父在地下室避难,丧心病狂的日本兵,没有放过南京任何一个角落。


他们闯进地下室试图强奸李秀英,性格倔强的她与三个日本兵殊死搏斗,脸上、身上、肚子上被刺了37刀。日本兵走后,她经过医生抢救虽保住了性命,腹中的胎儿却不幸流产,李秀英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成为那段悲惨历史,最有力的见证人。



她成为战后第一位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向世人展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每一次讲述的过程,都等同于将她内心的伤疤,一次次无情地揭开,只为争回应有的公道。



“那么多的罪行罪证,他们不承认,我这口气咽不下去”这是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骨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纵然历尽万难也要让真相昭告天下


遗憾的是,没有等到胜诉判决书的那一天,老人永远离开了人世。


虽然有些幸存者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们永远凝视着这段历史!因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既是家族记忆,也是国家记忆,更是世界记忆……


2018年,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幸存者群像,灰色为已故幸存者


幸存者终会凋零,但历史永存。



为何要再提这血淋淋的记忆?


有人觉得反复揭开“伤疤”过于残忍,难以直视。残忍吗?“忘记”比“记得”更残忍。中华民族历经了太多苦难,需要背负难以愈合的“伤疤”上路。因为:


如果不能直面真正的黑暗,

就无法解释光明从何而来。

也终将因遗忘赢不了未来。



今天

千年金陵在落日余晖映照下

更加巍峨庄严、秀美多姿



83年前

发生在南京城下的刺痛

和一个伟大民族的

英勇、坚韧与包容

以及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将永远被铭记


勿忘南京!

勿忘“12·13”!



尊重历史、捍卫真知,让历史回归原有模样,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的路。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本篇图、文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等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往期推荐

初心 | 89年前,沈阳的炮声惊醒了一个沉睡的民族

南京大屠杀是否“虚幻”?——日军将士的目击记录

为什么说南京大屠杀是人类不可磨灭的记忆?听听亲历者的讲述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喜欢请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