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学?|经济学好实用
本文字数5293,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经济学好实用》
本书的作者叫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化、经济增长与发展、政治经济学。著有《贸易的真相:如何构建理性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悖论》等。
作者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很实用的科学,它可以通过构建模型来分析世界,并提出政策建议对社会产生影响。但是,经济学不是由单一模型构成的,而是由适用于各种条件的多元模型组成的。如果人们不理解经济学模型的多样性,试图把某种经济学理论看作绝对普适的真理,不加验证地套用到现实中,那就误读了经济学,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那么经济学是一门有门槛的学科吗?抽象模型、数学分析、专有理论,似乎都足以将人拒之门外。经济学也时常被诟病其语言故作艰深、形式枯燥难懂,它所呈现给世人的,似乎只能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但我们对经济学的了解只能止步于此吗?不!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经济学中看似抽象难懂的模型,其实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用来理解现实世界的最佳工具!
本书包含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丰富实例,讲述了经济学模型如何改善社会福利的故事。不仅如此,作者丹尼·罗德里克还指出:经济学家是因为不够聪明才需要数学的;经济学并非要倡导单一宏大的叙事,而是要透过各种多样化的小模型来理解世界。
作者告诉我们经济学强大的同时,也揭示了它的局限性。他告诉我们,要想正确使用经济学模型,就要不断地验证和调整。无论你是想增进对经济现象的理解,还是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启示。
1什么是经济学模型,它的作用和局限是什么?什么是经济学模型,它的作用和局限是什么?简单地说,经济学模型是用来描述经济现象的简化结构。它通过抽取经济关系中的关键要素,忽略不必要的细节,来清晰地呈现经济运行的原理。
1. 供求模型
供求模型。在坐标图上,有两条交叉的曲线:一条往下斜的是需求曲线,一条往上斜的是供给曲线。两个坐标轴代表价格和数量。它反映了市场交易的情况,其中有大量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考虑各自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竞争中,供不应求会使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又会下降,结果能使市场达到供求平衡。
这个模型忽略了很多实际因素,比如人不一定只考虑经济利益,人的情绪或认知偏差可能影响决策,有些卖家可能垄断了市场等等。但它还是能说明经济运行的某些原理,也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提到一个案例: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维克里建议纽约市地铁采用一套新的计价系统,在高峰时间和客流量多的路段提高票价,在其他时间和地方降低票价。
这就是所谓的“拥堵定价”,其实就是把供求模型用在公共交通上。这样做的好处是,那些不急着赶时间的人就会选择避开高峰时段,这样就能让客流量更平均一些,既减轻地铁系统的负担,又增加了总客流量。维克里后来还想把这个方案用在公路和汽车交通上。当时很多人觉得他的想法不现实、不可行。但后来,新加坡第一个把拥堵定价付诸实践。
从1975年开始,开车进入市中心商业区的司机要交费。1998年又换成了一个电子收费系统。它可以根据司机在路上行进的状况,来收取不同的费用。这个系统的效果很好,它缓解了交通拥堵,提高了公共交通设施利用率,降低了碳排放,而且还给新加坡政府带来了收入。它的成功也吸引了伦敦、米兰、斯德哥尔摩等大城市效仿,成为一种新的交通管理模式。
当然,经济学模型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比如运用博弈论来设计通信频段的拍卖体系、帮助学生和学校互相匹配的双向筛选模型、支持竞争与反垄断政策的产业组织模型等等。经济学家通过把模型应用于公共政策,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但经济学模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模型适用于不同状况,没有绝对普适的经济学模型。
2.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的命名者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阿尔伯特·塔克。什么叫囚徒困境?它是经济学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概念。
比如,你和你的搭档是两个间谍,被警察逮捕了。你们两个人被完全隔离,分别接受审讯。如果你和你的搭档都保守秘密,会被拘留一年;如果只有你保守秘密,你的搭档坦白的话,他会被立即释放,而你要入狱十年;如果只有你坦白而搭档保守秘密的话,你会被立即释放,搭档要入狱十年;两个人都坦白的话都会入狱五年。最好的方案当然是你和搭档都保守秘密,但是因为担心对方会坦白,从而导致自己可能要入狱十年,所以在囚徒困境中最保险的选择是两人都坦白。
“囚徒困境”揭示了追求自利的人,通过理性选择,却会导致对大家都不利的结果。
由此可见,不同的经济学模型能阐释不同的道理,每个模型都有自己应用的条件和边界。因此作者认为,模型有点像寓言,又有点像实验。它们充分体现了经济学模型的作用和局限。
3. 局限性
经济学模型是高度抽象的,用来描绘现实世界的某一方面。虽然涉及真实的个体或机构,但通常都是用高度概括来描述这些主体的行为,并且经常提供明确的结论,比如自由市场是高效的、投机可能对所有人造成损害等等。
它们的作用也类似。一个了解供求曲线的人,可能会对市场机制有更深刻的认识;而理解了“囚徒困境”后,你对合作的看法可能会有根本的变化。即使你忘记了模型的细节,它也能作为一种思考框架,帮你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
当然,也可以把模型看作思想实验。实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用来验证某个假说或理论是否正确。它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控制一些变量,观察另一些变量的变化。它需要排除一些干扰因素,以保证结果的准确。
比如,物理学家用真空环境来做实验,以消除空气阻力的影响。经济学模型也有实验的特征:它通过改变某些参数或政策,观察模型中其他变量如何响应,从而评估某个假说或理论是否成立。经济学模型也需要在特定的假设下运行,比如,一般均衡模型要在很多前提条件下才能成立。
此外,实验结果也需要一定的推演,才能应用于现实。在实验室里有效的东西,也许在其他地方无效。
总之,经济学模型既像寓言又像实验,它们都是简化现实的方式,旨在揭示某些道理和规律。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清晰的思考框架,帮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但是,千万别忘了模型的局限。同样,运用经济学模型也需要精深的判断力。不同的模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供求曲线模型告诉我们,追求自利的竞争会带来高效的市场,而囚徒困境模型则告诉我们,从个人角度追求利益也可能导致对社会不利的结果。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模型,是一项艰难而重要的任务。
2如何选择模型分析问题?模型都是简化的,它们不可能完全反映现实。当经济学家问某个问题的模型是什么,他们不是想要一个与现实完全吻合的模型,而是想要一个能反映主要因果关系的模型。这样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
“正确”的经济模型能找出最关键的因素,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原因。
作者曾经作为顾问帮助很多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政策,从南非到萨尔瓦多,从乌拉圭到埃塞俄比亚,见识过不少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千差万别,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如何通过合适的政策,不仅提高经济增速,还能让各个社会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收入也得到提升。
很多人会给这些国家提建议,说要改革这个改革那个:有的说应该加强技能培训,有的认为应该重视宏观经济政策,有的主张放宽对外贸易和投资限制,还有人觉得税太高、营商成本也不小。
还有人关心腐败问题,或者说应该推进基础设施投资,还有人认为应调整产业结构,等等。
但作者和他的同事认为,不能一股脑地都改革,而是要先改革最重要的地方。因为如果改革不对点子,政府就可能大费周章,结果却收效甚微。那么在这么多建议里面,哪些是最重要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模型来看经济增长。那么,我们应该采用哪个模型呢?
1. 决策树
决策树,顾名思义包含了不同走向的分叉树枝,一般通过排除法,能够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比如,在遇到诸如打印故障等问题时,Windows操作系统会提示用户自检,诊断问题,提供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系统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帮助用户查找故障的原因。如果用户接受系统自动诊断的提议,实际上就进入了一个决策树流程。
也就是说,决策树可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子问题,然后根据每个子问题的答案,沿着树的分支走到叶子节点,得到最终的结果。
在决策树的每个节点上,我们可以用现实中的证据来检验不同的模型,然后选一个合适的,这样就会走向不同的方向。这种思路虽然不能一下子锁定问题,但总可以缩小问题的范围。
比如作者在研究南非经济增长时,政府往往关心一些传统问题,像技能短缺、宏观经济不稳、基础设施差、贸易不开放等。但作者认为,从南非经济的表现来看,这些不太可能是影响增长的主要因素。比如在南非,商人经常抱怨找不到高技能工人,很多人就以为技能短缺是一个主要问题。但实际上,南非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是技能密集型产业,比如金融业。所以拖累整体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可能是技能短缺。相反,作者的分析框架发现,低技能劳工成本高、大部分制造业竞争力差等等,才有可能是南非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
这种分析的特点在于,它不假设任何单一模型能适用于所有国家。作者在研究中美洲的萨尔瓦多时,发现用现代产业中的市场协调失灵,可以更好地解释该国的经济困境。而像资金不足,劳工技能低、成本高等等,都不能解释该国的低增长。
比如,萨尔瓦多有很多国外汇款,也能从国际市场上借到钱。所以问题不是钱不够,而在于要发展那些现代化、生产率高的产业难度较大。
比如,如果没有飞往美国市场的航班,做菠萝罐头就不赚钱;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出口商,包括菠萝罐头厂,航空公司也不赚钱。这就出现了整体协调失灵。后来他们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给出了建议。
这种分析思路认为,一个国家适用的模型不会永远不变。就算我们一开始选对了模型,政府也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接下来要用的模型也可能变化。比如,当现代制造业中的市场失灵问题解决了,基础设施的问题可能就会变得更突出,或者技能短缺会成为更大的障碍。模型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在这个过程中,对模型作验证是关键。
2.验证
也就是要求我们,要在各种模型和现实之间反复对比和矫正,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模型,它包括四个环节:
一是验证关键假设。要知道,经济学模型里经常有隐含的假设,如果不仔细检查它们,实践中就可能出问题。
比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市场自由化热潮中,许多人认为,只要放开价格、打破市场限制,就能带来经济发展。但实际上,市场经济要以一系列社会、法律与政治制度为前提,包括产权要受到保护、合同要被执行、竞争要公平等等。在这些制度基础缺失或薄弱的地方,放开市场不仅不能带来预期效果,反而会起反作用。
二是验证运行机制。要确认模型描述的机制在现实中确实是起作用的。
比如,当一个国家突然发现大量自然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等等,反而会阻碍经济发展。为什么呢?因为发现这些资源会让该国货币升值,影响制造业的发展。而制造业通常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如果制造业受影响,经济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所以,要想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首先你得确认,制造业是不是真的在衰退。如果现实数据不支持这一点,那就得找其他解释。比如,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找到了这么多资源,国内的精英开始争夺财富,导致社会不稳定呢?
三是验证直接含义。有些模型是以初始原理为基础构建的,在数学上很精妙,但并不符合现实。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耶鲁大学的博弈论专家奈尔伯夫在以色列叫了一辆出租车。司机说不用打表,到了目的地给个比打表更便宜的价格。奈尔伯夫和同事觉得这样好,因为他们想到了博弈论:一到那儿,这司机也没得选,得接受他们愿意给的价钱,所以就上车了。结果到了地方,司机要价2500谢克尔,奈尔伯夫想还价到2200谢克尔。司机很生气,锁上车门,开车回到起点把他们扔下车,然后说:“看看你们的价钱能带你们去哪里?”这说明再巧妙的模型也得面对现实检验。你可能觉得你用理论都想得很清楚了,但现实总有变数,人不总是按照模型来行动的。所以,确认模型是否真的适用于现实,这点非常重要。
四是验证附带含义,也就是看模型的“副产品”是不是与观察到的结果相符。
作者曾经研究过一个现象,为什么国际贸易多的国家,政府或者公共部门的规模通常也很大。这一点最早是耶鲁大学的政治学家卡梅伦注意到的。他认为大的公共部门其实是个“缓冲器”,当你跟别的国家有很多生意往来的时候,经济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波动会比较大。但是如果你有大的公共部门,特别是社会保障之类的,就能缓解这些冲击。按照这个观点,作者进一步推论,一个国家如果其他经济波动因素较大,也会增加政府公共部门的规模,结果数据印证了他的猜想。这就是验证附带含义产生的成果。
总之,在作者看来,经济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就是因为有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验证。尽管作者认为,经济学进步不是垂直发展的,而是水平延伸的。它不是用新模型取代旧模型,而是借助新的模型,提供更适于解释某些情况的一些新维度,从而拓展了经济学的知识边界。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往期推荐
为什么说欲望不一定要被满足,但代表的意义需要被满足?|共情式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