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岁月流砂(6)|比读书更重要的是什么?

郝晓东 啃读者 2022-04-17

比读书更重要的是什么?

有人可能会说,是行动啊,或者说知行合一。你说得对,但基本属于“正确的废话”。如今有几个人是如孔乙己一样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有几个不知道做事?正是因为在行动中栽了跟头、撞了南墙才想起书籍,想从中寻求指点迷津的良策啊!

有人会说,是写作啊!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输出影响输入。这道理也对,但除非你准备做职业作家,否则,作为一名教师,教室才是你的主阵地,家长和校长可不是喜欢每天阅读你的文章,而是眼巴巴地瞅着孩子跟着你成绩提高了多少,成长了多少。

好了,言归正传。

如果你在工作中不见起色,或者进入倦怠期,如果你不愿意白白消磨生命,如果你不甘心如此平淡或平庸,如果你还能有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那么,我就给你再补充一点(注意,我不是否定阅读写作):

找到高人,长期求学。

近十年,对于我而言的确是阅读的十年,写作的十年,如果说有一点变化,最关键的还不是阅读与写作,而是偶遇高人,并持续十年向其学习。能持续的阅读与写作,本身就是遇到高人带来的变化。假如,没有这个前提,只是自己摸索读书,不要说能有多大变化,估计坚持不了几天,可能早就心浮气躁,半途而废了。

就像郭靖练武也非常勤奋刻苦,但如果一直是跟着江南七怪学,估计也只是一个中等之才,只有遇到马钰道长和洪七公才真正奠定了江湖大侠的根基和气派。

孙悟空如果不是东渡出海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能有后面波澜壮阔的历程,并迈向修成正果的巅峰?

从做学问来说,找对真正的学术高人,长期向他学习,尽可能把他的书籍、文章全部读完,把他的报告全部听完。学习他的学习方法乃至生活方式,直至把他的全部思想、学问基本领会,才算扎下根基,才能一通百通。

这儿听一点,那儿看一些,以为见多识广,自以为学了很多,其实很难在大脑中搭建起吸收、转化的知识框架,很难有根本的提升!

找到真正的学术高人很关键。很多人也好学,但投错了师门,消耗了一大堆时间与精力,甚至钱财,只学了一招半式,而难有根本性提升。什么是真正的学术高人?他或者是学界泰斗、大咖,有的头衔也不多、职称也不高甚至没有(民间有高人呐!),但一定是在某一领域长期深耕浸润,视野广阔,真正通透;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思想或理论;在学术领域有奠基式、开创性、实用性的的著作、文章。

为什么要通读其文章呢?因为这样的老师是一座巍巍学术高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通读其书籍、文章,相互打通,你才能整体性领会。

为什么要长期学?一方面,精读其书籍文章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老师也在不断进化,你不长期学习,很难跟上他的脚步。

为什么要学习其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乃至价值观呢?世界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的。枝头绽放的鲜花,源于扎根的土地和阳光与水分。能取得不俗成就,除了个人禀赋与机遇,与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价值观密不可分。

如果在过去,就是明白此道理,也望洋兴叹,因为高人难觅啊!一般情况,你是读书买不到,找人见不着,但今天,互联网时代给了我们福利,带来了便捷,让过去的不可能在动动手指间就轻松完成。

你可能会说,需要学的知识那么多,高人也那么多,我怎能只向一人学呢?第一,不要绝对化,向一人学习,不是只学一人;第二,一通百通,真正攀登上一座“山”,其他“山也就容易了

最后,以今天读到的一句话结尾:

“关系是不均衡的,带给你最多启发、最多收益的人,总是极少数。但问题是:你在这些人身上花费的时间远远不够。高质量的链接,需要遵循的不是二八原则,而是1:99的原则,我们应该把自己99%的社交时间,花在1%的人身上。去找到这1%的人。

相关链接:
 岁月流砂(5)|不要点赞
岁月流砂(4)|我也上了一堂网络直播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