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灵均:曹文沈书 相映成辉

王灵均 古代小说网 2020-11-15

        出版文化名著,请书法名家题写书签,有“文辞书翰皆可喜”(清李宗翰:《夫子庙堂碑》跋诗)之妙,一书在手,可得到双重审美愉悦。这是中国文化艺术特有的一大优势。这种优势由于影印技术的进步,彰显到美轮美奂,无以复加的境地。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封面

 由沈尹默题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即为一范例(管士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学类图书的历史与概况》,《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2期,第8页。另: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头“红楼梦”题字即出自沈尹老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的封面题签)。
       沈尹默(1883—1971),是二十世纪屈指可数的大书法家。他横跨碑帖两大派系,纵穿汉魏至明代的百家诸子,入古极深,出新尤多,取博用宏,厚积薄发。以二王和褚遂良为主调,能篆、隶、楷(包括北碑和唐楷)、行、草(包括今草,大草,章草)诸体,于楷、行二体更是精妙婉丽,出神入化。论者以为沈尹默楷、行二体造诣之深三百年来无出其右者,远逾有清一代所有书家,直逼明代文、董诸公:以行书为《红楼梦》题写的书名便是沈氏题署书法中的神品。

沈尹默

 “红”字左边的绞丝旁,在笔毫含墨较多时落笔,露锋而不纤细,反而显得刚伟丰厚,惟其含墨较多,在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同时,线条的“墨色似乎有从点画外溢出的趋势,沉着而饱满……它仿佛不是一根扁平物体,从而产生了体积”( 邱振中《论楷书对笔法演变的影响》,《书法研究》1984第3期,第8页)。右边“工”字露锋落笔,犀利挺健,因为是中锋用笔,故不失之尖俏,末笔一横短小含蓄,蕴籍隽永,耐人寻味。

 “楼”字首笔空中摇笔取势,从“红”字的末笔意趣中映带而来,笔断意连,遥相互应,顾盼有神,因笔力沉厚,长笔刚健,大有横空出世的凌厉之势。“娄”字上部数笔相连,绵密华茂,下部“女”字趋左的掠笔出锋上扬,轻灵俊秀,距左边“木”旁甚远,显得天宽地阔,疏郎宽闲,真所谓计白当黑,疏能跑马,密难插针是也,趋右的柳叶式长点,往右下方迤俪而去,又以果断之势回锋收笔,刚健遒劲,有排岙拔山之力,又筋骨内含,力在其中,韵洒笔外,和趋左掠笔一高、一低;一轻灵、一厚实;一俊爽、一老到,真是妙趣横生。

电视剧《红楼梦》片头

 “梦”字上部起伏多变,摇曳生姿,下部掠笔虽长,但送笔至终端而非率意甩出,所以精力弥漫,神完气足,由于运腕灵活,行笔多起伏变化,故而飘逸中带几分生涩,一洗帖学书法中常有的甜熟铅华,有如京剧老生名家谭鑫培、余叔岩的那种云遮月嗓子的唱腔,高亮华美中带有几分沙涩,流畅而凝重,饶梁三日,余味无穷。

 

沈尹默楷书《富春山居图》引首

历来书家视题签为畏途。因为字少,难容瑕疵,要求笔笔精到,在章法方面须作到呼应顾盼、神采焕然,在字数极少的纸面上也要表现出整体感很强的博大之美。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力,没有对书法本体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审美经验,断难抵此佳境。

沈氏于书法用功之勤苦,艺术积累之雄厚,在明清以来的书坛上极为罕见。他拥有书法创作强有力的物质手段,不仅技法精熟,将每一点画,每一个字写得精到有神,美玉无暇,而且在整体驾驭上又具备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艺术实力。

沈尹默书法作品

曹雪芹《红楼梦》——这朵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红花,配之以沈尹默题签的碧翠晶莹的绿叶,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放射着中国文化艺术的璀璨光华。

【相关阅读】

张晓兰:李惠仪·《史记》·《红楼梦》(在哈佛听课之一)

苗怀明辑录:《红楼梦》译本欣赏

高淮生:梅节先生与《红楼梦》研究(名家与红学系列之四)

张云:《也读红楼》


本文原刊于《红楼梦学刊》2009年第3辑,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