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苗怀明:宝黛结合又如何

古代小说网 古代小说网 2020-11-15


《红楼梦》读到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尽管知道这不是出自曹雪芹之手,是一位目前无法知道具体身份的无名氏所写,但内心还是感到相当压抑。

刘旦宅绘黛玉焚诗稿

无论是林黛玉临去世前的绝情焚诗稿,还是贾宝玉失玉之后失魂落魄的入洞房,都写得无比悲伤,一边是困苦无助的透骨凄凉,一边是刻意营造的锣鼓喧天,冷与热、生与死,庄重与滑稽,就这样奇怪的交织在一起,让人不忍心再继续读下去。

其实这个结局并不算意外,早在第一回就已经决定了,即便是曹雪芹本人来写,可能细节和现在的后四十回有出入,但结果不会有大的变化。因为这是一段发生在三生石畔的还泪故事,绛珠仙草下凡,就是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她报答的方式就是自己的眼泪。

当眼中再也流不出泪水,也就到了告别的时候,注定不会有洞房花烛,更不会有白头偕老。如果说有宿命的话,这就是宿命。

但问题是,林黛玉能这样说走就走吗?那段刻骨铭心的情感,那个天天问自己夜里醒来几次、吃药了没有的宝玉,不是可以随便放下的。

先走的人固然痛苦,面对无限的悲伤和绝望,生者只会更痛苦。

戴敦邦绘黛玉焚诗稿

这就是作品让人很是纠结的地方,走是命中注定、无可改变的结局,但又走得肝肠寸断,相比之下,离开反而是一种解脱。

黛玉之死是整部《红楼梦》中最难落笔的地方,这个结局虽然在第一回里已经注定,在第五回的判词里已经写好,但这场悲剧如何到来,如何展开,则需要大手笔。

看看秦可卿之死,看看金钏之死,再看看晴雯之死,贾宝玉都有十分激烈的反应,对她们祭奠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他们都是贾宝玉生命中永远不能忘怀的女人,但毕竟有程度之别,她们在贾宝玉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与林黛玉相比的。

连环画《黛玉焚稿》封面

那么,当眼泪流尽,最后的时刻到来时,贾宝玉该如何面对呢?如果让他满地打滚似的嚎啕大哭,这是太烂俗的笔法,一般人都能想得到;让贾宝玉不哭吗?面对林黛玉的死亡,他又怎么可能那么淡定,仅仅是紫鹃一个要回苏州的小玩笑,就已经把他折磨得痛不欲生,将贾府闹得天翻地覆。

如何描写黛玉之死,相信这是曹雪芹面临的一大挑战。遗憾的是,八十回之后的稿子已经迷失,这个问题也就没有终极的答案了。

现在,这位无名氏从曹雪芹手上接过了接力棒,他既然要把《红楼梦》写完,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无可回避。

显然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驾驭不了这个难题,只好采取耍小聪明的办法,那就是让贾宝玉在林黛玉死亡之前丢失通灵宝玉。

越剧《黛玉焚稿》剧照

没有了通灵宝玉,贾宝玉就成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他可以理所当然地不知道林黛玉去世的消息,得知林黛玉不在人世的消息后,他怎么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也都是符合逻辑的,因为他失去了宝玉,处于迷离疯癫、稀里糊涂的不正常状态。

尽管有躲避困难之嫌,但不能不说这位无名氏的处理并不算坏,读者至少还是可以接受的。

接受归接受,但情感则是痛苦的。《西厢记》里有句名言:“愿天下有情的皆成了眷属”,苏轼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话之所以家喻户晓,流传久远,因为它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普遍愿望,那就是大家都希望看到大团圆,对林黛玉、贾宝玉也是如此,尽管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为这样的结局感到惋惜,感到不满乃至愤怒。

藤少泉绘《读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反观历来才子佳人题材的小说戏曲乃至说唱,最后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大团圆:

才子金榜题名,皇帝赐婚,娶得佳人,洞房花烛。然后身居高位,子女成群,最后归隐乡野,修仙成道。可以说这是典型的白日梦,也是古代中国人的完美理想。

《红楼梦》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写法吗?这些写不是可以让读者更开心吗?

好吧,我们不妨做个大胆的假设,让曹雪芹起死回生,重写《红楼梦》,满足读者的心愿,暂且放下还泪的想法,让林黛玉顺顺利利地嫁给贾宝玉。

问题是,这样的结局真的能让读者开心吗?

未必。

顾炳鑫绘宝玉黛玉

让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一下:假如林黛玉如愿嫁给贾宝玉,皆大欢喜。短暂的新婚燕尔时光之后,接下来的事情是可以想象到的,那就是两人情投意合,一起生活,然后就要生儿育女。即便按照贾宝玉老爸贾政的生育水平,他们也得生上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五个孩子的陆续出生意味着时光的流逝,时光的流逝意味着贾宝玉、林黛玉告别青春时光,步入成年时代;步入成年时代意味着无可推卸的责任,对孩子、对长辈、对家族乃至对自己的责任。他们必须面临现实的挑战,不管这种考验来自家族之外,还是家族内部。

随着孩子的长大,贾宝玉必须变成贾政,他不能不考虑孩子的前途。当自己的孩子去吃女孩嘴上的胭脂时,当自己的孩子整天混在女儿堆里,整天不读书时,可以想象他的立场和态度。不管他有多么不情愿,人生的列车必定会将他送到父亲贾政的位置上。

电视剧《红楼梦》中马加奇饰演贾政,今天的贾政就是明天的贾宝玉。

同样,面对五个孩子的饮食起居,林黛玉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再去多愁善感,一个合格的母亲不可能在孩子成长的时候缺席,柴米油盐注定会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于是,在岁月的安排下,贾宝玉、林黛玉顺理成章的成为贾政、王夫人。再过若干年,他们也会更为贾代善、贾母,他们和他们的孩子们会将家族年轻一代成长的经历再次重演一遍,历史是必须重复的,这是命中注定。

问题是,这就是读者想要的结局吗?

电视剧《红楼梦》中周贤珍饰演王夫人,今天的王夫人就是明天的林黛玉。

我们说的是贾宝玉、林黛玉,其实说的也正是我们自己。年少的时候,我们厌烦家长千篇一律的说教,厌烦家长请客送礼的俗气,厌烦家长的世故和圆滑,等一旦自己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之后,一觉醒来,自己转眼已经成为喋喋不休的家长。这就是人类的宿命,你我都不能避免,只能接受,不管你有多么不情愿。

新的贾政、王夫人的诞生就意味着往日的贾宝玉、林黛玉的一去不复返,再也不能肩扛花锄葬花了,再也不能躺在贾母怀里打滚了,再也不能吃女孩嘴上的胭脂了。

一切年少轻狂皆已成为往事,面对的只能是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打着市俗和利益的各种盘算,不再有诗和远方,只有眼前必须处理的日常琐事。

这未必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自然更不是曹雪芹想要的人生。虽然笔在他手里,他可以让林黛玉与贾宝玉结合,也可以让两人在结合前分开。但他选择了后者,尽管前者是最符合生活逻辑的选择。

黄胄绘曹雪芹

显然,曹雪芹是位理想主义者,尽管家族败落,生活困顿,但他仍然保有一份理想,在困苦的人生中给自己,也给读者一点亮色,让大家不要活得太世俗。

因此,林黛玉必须提前死,她不能嫁给贾宝玉。随着贾宝玉、林黛玉年龄的增大,婚姻的选择也逐渐变得无可逃避。于是在大团圆到来之前,曹雪芹拉上了大幕,尽管这种方式过于残酷了些。

大幕的关闭并不意味着故事的结束,作为读者,很尴尬地处在两难的境地:林黛玉的提前离世让人倍感痛苦,但她与贾宝玉的结合同样让人不能接受。

这是一个没有人能解决的人生难题,曹雪芹也解决不了,他能做的,就是借助一个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故事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其说他给出了答案,不如他抛出了一连串让人痛苦悲伤的问号。

邮票《双玉读曲》

这个问号背后的难题不是属于一个人,也不是属于一群人,它是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这样的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心灵的拷问将会成千上万年地一直持续下去,因此《红楼梦》是永恒的,它注定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走向一个现在我们还无法预知的方向。

【相关阅读】

苗怀明:熊孩子,打还是不打

苗怀明:说说红学研究的学术门槛(大嘴说红学之一)

苗怀明:红楼梦——现代中国的一部天书(大嘴说红学之四)

苗怀明:让红学重返学术界——在雅俗之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高端论坛上的致辞

苗怀明:蔡元培——中国现代学术的奠基者(纪念蔡元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

苗怀明:拥挤的红学与迷失的规范——对百年红学研究的几点反思(大嘴说红学之三)

苗怀明:文献与文本——突破红学研究瓶颈

苗怀明辑录:《红楼梦》译本欣赏

本文刊于《中华瑰宝》2018年6月号,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