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介|李云:《传承与突破——近代天津小说发展综论》

李云 古代小说网 2021-07-17



《传承与突破——近代天津小说发展综论》,李云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钩沉近代天津的小说约150种,客观详实的勾勒出近代天津小说从1840年到1911年经历的萌芽、发展、繁荣和转型的变化轨迹,对每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重点研究,描述了近代天津小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寂寥到繁荣,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再现了近代天津《大公报》《人镜画报》《天津白话报》《民兴报》等报刊小说的繁荣,填补了学界在近代天津小说研究方面的空白。

在考察近代天津小说的发展规律时,该书还通过天津这扇窗口发现近代小说在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文学现象,努力具有更高一层的学术视野。


目  录


第一章  近代天津小说萌芽、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天津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天津文学的发生

      第二节  近代天津小说的萌芽、发展概况

第二章  近代天津小说的萌芽 

      第一节  客居津门作家吴炽昌及其《续客窗闲话》

      第二节  寄居津门作家高继珩及其《蝶阶外史》 

      第三节  天津本土作家沈兆沄及其《篷窗附录》 

      第四节  新发现的津门志怪小说《东园实纪》

第三章  近代天津小说的发展 

      第一节  津籍艺人石玉昆及其《三侠五义》 

      第二节  津门各种笔记小说的涌现 

      第三节  津门志怪小说的杰出之作《醉茶志怪》 

第四章  近代天津小说的繁荣与转型   

      第一节  近代天津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第二节 近代天津小说繁荣的表现  

      第三节  近代天津小说的新旧转型 

第五章  呈现新气象的近代天津报刊小说   

      第一节  穿着新闻外衣的小说:天津《时报》《直报》中的“新闻小说”

      第二节  津门新小说的阵地:《大公报》的“小说专栏”

      第三节  《天津日日新闻》及其谴责小说《老残游记》

      第四节 醒华画报中的小说与天津城市形象 

      第五节  《人镜画报》及其刊载的小说 

      第六节  《天津白话报》及其刊载的小说

第六章  引领潮流的近代天津翻译小说

      第一节  张焘及其翻译作品

      第二节  津门培养的翻译家

第七章  突破旧传统的各类新小说 

      第一节  具有新形式的拼音字母小说

      第二节 运用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的游记小说 

      第三节  传递新思想的警俗小说

      第四节 表现新时代爱情观的哀情小说

第八章  新小说压力下近代天津的传统小说 

      第一节  转型压力下近代天津的话本小说

      第二节 走向末路的津门笔记志怪小说 

结语   

      一、近代天津小说对传统小说的贡献

      二、近代天津小说对新小说的贡献 

      三、近代天津小说——“津味儿”的起点

      四、近代天津小说与京、冀小说的影响与互动

附录一:近代天津小说目录   

附录二:近代津门小说作家小传


后  记


此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选定近代天津小说作为研究方向,是因为恩师宋常立教授曾对我说近代天津小说还未有人研究,可以尝试一下。

作者近照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沉入图书馆搜寻时,竟然出乎意料的找到一座宝藏。发现材料时的一连串惊喜使我的博士生生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也使我在三年内较为轻松的完成了博士学业。现在,虽然心里还有种种怀疑,担心会有纰漏,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在书稿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恩师宋常立教授,宋老师是一位仁者,不慕名利,以读书著文为乐,他把我引入学术之路,使我明白许多做学问的道理。

第一学期老师让我自由的看书,每周向他做一次汇报,此种教学方法正好适合了我看书时多疑多问的性情。当时我急于想找到小说研究的“捷径”,疯狂的看各种文艺理论书,看后却总觉得那些理论距古代小说十分遥远,不切合实际,于是又迫不急待的从西方看到中国,最后终于从远方回到脚下,从理论回归到文献。

在汇报时,我曾不知天高地厚的侃侃而谈,老师总是听我说,然后再鼓励我继续去看、去挖掘和发现,于是,我就再去看各种相关的论著,直到我觉得一个问题弄明白了才放手,开始思考并角逐下一个新的问题。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各种想法总是纷涌而至,闪现出种种灵感的火花,我匆匆的把它们写成小文,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

读博二年级时,当宋老师得知我连续有两篇文章都被《明清小说研究》录用时,欣喜之色溢于言表。那一段特殊的学习经历开启了我的思路并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至今难忘,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斗志昂扬、充满激情。

我要感谢求学之路上我所付出的年华与收获的快乐,感谢我的身体和谐的配合我的意志,虽然有劳累的时候,但稍事休息又能恢复勃勃生机。

记得2013年我在北京背着电脑包,从国家图书馆去古籍图书馆,一路问寻,人们都不知道,幸好有一位骑自行车的大爷,为我指点了迷津,他惊讶的说:“现在还有人看书呀!”并问我年龄,我说我80年的,他说80年他刚刚大学毕业。我顿时觉得自己还真是挺年轻的呢。

大爷乐呵呵的哼着京戏骑着车飘然而去,我依旧背着包迈着大步朝古籍馆走去,像一个热血少年。虽然,天气预报说有雾霾,但我觉得天气清明,尤其是在查访到新的资料之后,更是有一种如获至宝的快乐。

一路走来,我收获了很多,但也失去了很多,学术研究的快乐是孤独的、甚至是自私的,它需要长期连续不断的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许多时候我都不想过节假日、不想出去玩,从而让我忽略了与家人在一起,感谢家人给予我的大力帮助,感谢父亲、母亲对我的养育和希冀。虽然此书并不能弥补失去的遗憾,但毕竟是过去的几年时间留下的一点痕迹。

李云2017年1月于天津安华里

【相关阅读】

宁宗一:为新时代天津红楼梦研究进言

新书推介 | 左鹏军:《传统与变革:近代戏曲新论》

(新书推介)左鹏军:近代戏曲与文学论衡

新书推介 | 李莉薇:《近代日本对京剧的接受与研究》

吴承学:探幽阐微,论文衡史——《近代戏曲与文学论衡》序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