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敢:我与魏子云先生(《我与师友》之六)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2-05-13


我与魏子云先生是忘年交,自1989年3月14日通信、1990年2月1日“海峡两岸明清小说金陵研讨会”晤面以来,直至其2005年12月27日驾鹤西去,一直保持着亲密的亦师亦友的关系。

1989年3月14日魏子云信函

1989年1月5日,我将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预备通知寄给魏先生,附上问候,并请他将台湾研究《金瓶梅》的著述目录发来会议备用。收1989年3月25日黃霖兄信,转来魏先生3月14日写于台北的信(参见上图)。

因为系首次通信,所以魏先生信台头称“吴敢先生”。信中魏先生除寄回会议回执外,详细开列出台湾关于《金瓶梅》研究出版的著作与发表的文章,并顺便对《金瓶梅》作者研究尤其是贾三近说做出评议。

其后魏先生并寄来提交会议的论文《<金瓶梅>这五回》和用作会议拟举办之“金瓶梅版本与研究著作、资料展览”所征求的书刊。

1989年3月14日魏子云信函

会议为魏先生安排的日程有:

6月15日上午开幕式后的主题发言(主持人为刘辉、美·浦安迪,发言人为王利器、美·浦安迪、徐朔方、魏子云、日·日下翠);6月16日上午与王汝梅共同主持大会(版本、成书、作者专题发言),发言人为:马征(或鲁歌)、朱传誉、周钧韬、法·雷威安、王汝梅、张惠英、白维国、郑庆山;参加第一组讨论(成书、版本、作者),该组召集人为梅节、林辰,记录人为赵兴勤,参加人员除魏先生外尚有:于凤树、马征、西德·马汉茂、美·马泰来、王汝梅、石昌渝、叶桂桐、白维国、李鲁歌、刘辉、刘世德、加·米列娜、孙言诚、美·芮效卫、日·尾上兼英、日·阿部兼也、杜学平、杨传珍、吴敢、吴晓铃、张蕊青、陈辽、陈诏、陈昌恒、陈毓罴、林辰、周钧韬、郑庆山、赵兴勤、夏震霏、徐彻、阎增山、美·浦安迪、黄霖、黄玉仁、萧欣桥、港·梅节、美·韩南、法·雷威安、熊澄宇、蔡敦勇以及部分新闻出版界人士。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魏先生未能与会。

收魏先生1989年9月12日信(参见下图),云:

1989年9月12日魏子云信函

吴敢先生:

惠赠六月间金瓶梅国际会议史料,近始由港转来,看到论文之丰盛,又将拙作一次刊出于徐州教育学院学报,至为感荷!当再见到会议期间的艺术活动,更为兴奋。尤其咱们家乡的梆子演出了魏明伦的《荒诞潘金莲》,最感兴趣。不久前,友人从四川回来,带来一卷川剧,耗去过录费,方能欣赏到画面。大家都非常喜欢。因而我想向您求一卷此剧录相,以邮挂寄我家。未悉此要求过分不?明年二月,也许到徐州来,祝文祺!

弟魏子云上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二日


另寄呈陈诏兄函印件,此乃论金瓶梅研究问题者。可刊于学刊。附及。

信中所说会议史料,不但寄给了魏先生,所有拟与会和提交给会议论文的人员均由徐州市文化局会后寄达。信中所说移植川剧《潘金莲》,是江苏省梆子剧团6月15日晚为会议的第一场专场演出。

6月16日晚徐州市京剧团为会议演出第二场,剧目是新编京剧《金瓶二莲》。6月17日晚丰县小凤凰梆子剧团为会议演出第三场,剧目是传统戏折子戏集锦。《潘金莲》与《金瓶二莲》的录像随即挂号寄给了魏先生。

1990年2月1日,南京“海峡两岸明清小说金陵研讨会”会前,偕刘辉兄访魏子云、朱传誉,初次见面即如老友,盖文字交在先也。

《海峡两岸明清小说论文集》

8:30会议在南京师范大学南山宾馆开幕,徐州市文化局为发起单位之一,余为大会组委会成员。与会人员一百多人,其中台湾学人26人。谈凤梁主持开幕式,盛思明致开幕词,戈宝权讲话,魏子云代表台湾古代小说戏曲访问团讲话。

会议合影时天空瓢着雪花,天人合一,两岸一体,最佳不过的照相氛围,惜乎摄影师拍照曝光,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合影后大会发言,陈美林主持,陈辽、龚鹏程发言。下午大会发言,陈美林主持,发言人为段启明、林辰、朱传誉、王先霈、许建中、吴敢、钟婴、王永健,肖兵、郑志明自由发言。晚中国《金瓶梅》学会、徐州市文化局宴请魏子云、朱传誉于四川酒家,刘辉、王汝梅、周钧韬、张远芬、陈诏、蔡敦勇、及巨涛在座。

2月2日,上午大会发言,王立兴、王永健主持,发言人为徐放、陈翔华、李寿菊、肖兵、吴圣昔、王三庆、魏子云、徐朔方、李丰。

魏先生发言题目是《证见<金瓶梅>乃南方人所作——从辞语的“儿”音作比求论》,徐朔方发言题目是《评<金瓶梅成书的上限>》,其间,魏先生与徐先生即席论辩,既据理力争、各不相让,又相互尊重、不失和气,为会议树立了典范。下午小组讨论,魏子云与王汝梅、沈伯俊为第二组召集人。

2月3日下午大会发言,余与李灵年主持。

当晚会议组织去朝天宫江苏省昆剧院排练厅观看演出,演出剧目为《打虎·游街》《防鼠·测字》《燕子笺·狗洞》《游园·惊梦》。魏先生问我徐州有何剧团,我告以京剧团、柳琴剧团、梆子剧团,魏先生说他儿时听过“拉魂腔”,我说今已命名为柳琴戏,魏先生说一定要去徐州听戏。

收魏先生1990年2月28日信(参见下图),云:

1990年2月28日魏子云信函

吴敢兄:

 返回台北已一周。由于弟一向有神经衰弱症,稍事劳累即影响睡眠。一路上胥赖镇定剂维持,回家后一直在休息,今始恢复正常。更由于弟一向生活规律化,作息定时,有午睡习惯。是以最不适于旅游。前岁去欧洲二十日,回来两周,也不能正常。还有时差上问题。此行归来,体重降四公斤。

 在两大会议上,见到如此多友人,兴奋异常。特别是金学会诸友,希望中大都一一晤及。甚慰。在两大会议期间,弟无暇拜读诸家论文。返家后虽在休息,亦难枯坐,遂检出论文,阅读有关金书之论。虽各家无不各展观点,然凡所稽考,则又无不疏忽历史基点。考证必须有据,据乃前人存世之文献。

 如《金瓶梅》一书之三字名目,今见之史据,仅有中郎书于万历二十四年之文献一件最早。言及“成书”者,抵万历四十二年或四十四年,尚无全本之明确纪录,如何能说到成书时代为嘉靖耶?斯乃考据最起码常识。尤其出乎“说书人”之口问题,纪录何在?此一问题,朔方先生亦不得不放弃原说,下推至隆庆矣!

 正好,归来即见中央日报发表之拙文《金瓶梅十大问题》一文。本来,此文乃应金陵会之特约,在大会中再作一专题演讲者。弟赴会后要求取消。本已顾及在演讲时,避免触及李开先写定说,遂把第九项删去一段。行前寄稿,忘记添上,是以刊出后,第九项问题开头秃秃。遂又添上。今附呈,请指正。原版影印之《词话》两函(二十册)已电话定购,来时当连同拙作一并带来。请代候诸友。此请

文祺

弟子云手上一九九0年二月二十八日


远芬、巨涛诸友乞代候,稍后再专函驰谢!汝梅、刘辉二兄另函寄呈。附及。

信中提到一个专用词“金学”。魏子云在《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弁言》(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1年8月)中说:“今天,《红楼梦》已成为国际性的红学,……因有人说《金瓶梅》也有可能在国际上成为‘金学’,因为国际人士已开始注意到这部书了。而我则从不希求《金瓶梅》会成为‘金学’”。

《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

经过十年的酝酿,《金瓶梅》研究已经蔚然而为显学,魏先生终于很自信地使用了“金学”概念。

《中央日报》1990年2月12日魏文所谓十大问题,正是前引1989年9月12日魏信寄呈陈诏函印件所写的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牵涉到金学几乎所有研究领域,主要是《金瓶梅》的传抄、初版、成书、补写与政治隐喻问题。

这十个问题,一如该函印件所说“弟之金瓶研究,有一完整体系,连弟之小说《潘金莲》亦不例外。自《探原》(《金瓶梅探原》,1973—1978)到《探照》(《金瓶梅的幽隐探照》,1987—1988)以至《这五回》(《<金瓶梅>这五回》,1989)之比勘,无不循序以进”,确是魏先生金学论述的一以贯之的脉络。

信中开始称兄道弟,少了些客套,自然彼此亲近了许多。

1990年5月,收到魏先生寄来之《金瓶梅词话》台湾联经版影印本(参见下图),即2月28日魏信所说2函20册者,真是君子一诺千金。

1990年5月魏子云签赠书《金瓶梅词话》

1991年3月9日,魏先生自南京由蔡敦勇陪同造访徐州。白天参观两汉文化遗存,我因家父生病住院,请徐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子丰、江苏省梆子剧团团长及巨涛、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苗艺明等陪同。

晚即宴请于南郊宾馆,蔡敦勇、李子丰、及巨涛、苗艺明等在座。毕同去江苏省梆子剧团观看响排梆子戏《李瓶儿》(参见下图,魏子云与蔡敦勇之间为特请导演刘静杰),魏子云有讲话,并现场演唱拉魂腔与梆子黑红脸戏唱句,以示对家乡戏曲的熟悉与热爱。

1991年3月9日江苏省梆子剧团为魏子云演出专场合影于江苏省梆子剧团排练厅

我告诉魏先生《李瓶儿》主演张虹艺术潜质甚佳,江苏省梆子剧团老中青演员均有一流人员,为进一步培养、磨练,拟推荐竞争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魏先生鼓掌称好,说他看过的演出很多,此次响排乃其最佳者之一,文化局不要辜负了演员与剧团,应该争取最高奖次。

收魏先生1991年3月22日信(参见下图),云:

1991年3月22日魏子云信函

吴敢兄:

昨晚抵港,未敢误港大友人之约。世伯大人想已康复;此类病情,往往起于一时,当时如已稳定,移时即愈。是以弟在徐闻知是心肌拴塞,且已稳定,遂预见勿药之象。只是际此时机造访,扰兄分神,甚为不安。戏剧《李瓶儿》,成绩极佳。虽是响排,且已见其成果丰硕。预期之奖,囊中物耳。由于来去匆匆,未能带来录相。甚盼能挂号寄香港青衣岛青华苑3007号梅节先生收。再由梅先生挂号转寄我,这样就万无一失矣。(120分带录作180分带,比录作两卷120分钟带方便。)在徐虽一日,却劳诸友之盛大款待,载负回之隆重友情,以及乡情,将永系心坎。回台后,第一件事,写《李瓶儿》观后。颂

公私顺遂!诸友均此不另。

弟魏子云手上1991.3.22.于香港旅次。

1992年6月19日与刘辉、魏子云合影于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

1992年6月14日下午,第二届(枣庄)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前夕,偕刘辉访魏子云(参见上图)、吴晓铃、王利器、梅节、陈益源、杜维沫、王丽娜、卢兴基、周续赓,通报会议程序。

魏先生赠我《明代金瓶梅史料诠释》1本(参见下图),说到会后听说徐州市文化局有些矛盾,干大事难免非议,要坚持,当然也要协调。

1992年6月14日魏子云签赠书《明代金瓶梅史料诠释》

6月15日上午会议举行开幕式、合影(参见下图)、大会发言,魏先生发言题目是《<金瓶梅>是山东的》。

1992年6月第二届(枣庄)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

6月18日下午,访魏子云、宁宗一、雷威安、梅节、任少东,在魏先生处遇朱传誉、李翰祥,说到《金瓶梅》原著的出版与影视的制作,晚即内部观看李翰祥带来其编导之港片(三级片)《金瓶双艳》。

收1993年2月6日魏先生信(参见下图),云:

1993年2月6日魏子云信函

吴敢兄:

谢谢贺年乡情,引发儿时岁月如昨;不想背井近甲子矣!时思能专程到徐州,住上三两日,期能重蹈旧踩足迹。今年四月四日至九日春假。弟课程每周三、四两天。

 拟将三月三十一日、四月一日两次课,作一安排,请这一次假,则可望于三月二十六日起(启)程,当日到南京,(约下午三时抵机场)。再约同敦勇兄同车到徐州。三日后(二十九日或三十日)到淮北市,当晚回南京。在南京停三两日,再到上海,四月十一日由上海回香港。四月十二日回台北。(暂拟)

 秉鳄兄来信,说是他的著作《金瓶梅与中国文化》已出版,我写的序文。此事竟已忘却,歉甚!若此计划能成行,此去大家可以多聊聊。我们是土亲人也亲,道也亲。真可以说是:亲亲亲。所以,我来,自也不必以客人待我。

 小时候,我钻过草窝。(咱们的土话叫“拱草窝”,不知兄等还知道此一名词不知?拱字不知如何写?)所以一直到今天,衣食住行我都不曾奢求。食,饱腹可矣!衣,遮体御寒可矣!住,遮风避雨可矣!行,短途步行,长途公车。穿山越海,便不得不趁现代交通器具。想来,除了年逾古稀,其他一切都是卑微的。

兄等只是比我年轻,竟以师辈尊我,愧不敢当。自问,无所才能足以为人师的。仲尼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弟一生以此圣人语为治学修身金言。人老了,极为怀念往日。

 此行计划,存之心头已久。濉溪镇有弟童年生活千万简,近正著手写一部传记性的小说三部分,一是自出生到七七事变,二是八年抗战。(弟在战争中出入诸暨那次战役五昼夜,不带枪上战场的学生兵,因此获得胜利勋章一座)。三是台湾这四十年。业已完成写作纲目数年。今已下笔开始写下去。此去,也有重寻童年旧足迹意图。只是客岁返抵乡村,童年古旧,千不一见。但愿濉溪尚余旧观。濉溪之水,总还在流吧!家乡的隋提(堤)已无痕无迹,唉!感怀多矣!此颂

文祺!

弟 子云手上 一九九三年二月六日

1990年5月魏子云签赠书《金瓶梅词话》

果然,1993年4月1日,魏先生自南京由蔡敦勇陪同来徐,晚即宴请于矿务局招待所,蔡敦勇、及巨涛外,徐州教育学院院长张远芬,江苏省柳琴剧团团长孙柏桦,徐州市文化局办公室人员韩峰、侯学忠在座。先生问我文化局团结事,说如果非关紧要,宜于委曲求全;但若果事在原则,则须据理不让。

4月2—3日,送魏先生去濉溪探亲。

4月3日晚,宴请魏先生于徐州台湾大酒店,蔡敦勇、孙柏桦外,徐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杨徳勋、江苏省柳琴剧团副团长武爱苹、徐州市京剧团编剧纵山等在座。席间,说起柳琴剧团希望能去台湾演出,魏先生说他可以请人推荐。

1993年4月3日与魏子云等合影于江苏省柳琴剧团排练厅

毕同去江苏省柳琴剧团排练厅观看“乡音乡情专场演出——欢迎台湾艺专魏子云教授”专场[参见上图,前排左起吴安琳(徐州展览馆负责人)、孙柏桦、杨徳勋、吴敢、魏子云、厉仁清(柳琴戏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敦勇、及巨涛],演出结束后魏先生说如此水平可与梆子剧团相伯仲,更增加了他返台后推荐的信心。

1993年4月4日与魏子云先生合影于徐州预真居后院

4月4日中午,宴请魏先生于寒舍(参见上图),蔡敦勇、李建(文化局办公室秘书)在座。

先生赠我《吴月娘》1本(参见下图)。晚张远芬宴请魏先生于矿务局招待所,偕蔡敦勇、及巨涛等作陪。

1993年4月魏子云签赠书《吴月娘》

魏子云先生是安徽省宿县人,与徐州毗邻,他返乡探亲,总是经由徐州中转。我在徐州市文化局与徐州教育学院任职期间,接待过他多次。魏先生性情谦和,客随主便,无论是观看地方戏曲曲艺演出,还是派车遣员护送他往返,从未附加过任何要求。

但是说到学问,则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竟至据理力争,毫不示弱。在金学史上,魏子云与徐朔方与刘辉与郑培凯与周钧韬与笔者等都有过辨论,甚至是激烈的驳难。

收1993年4月13日魏先生信(参见下图),云:

1993年4月13日魏子云信函

吴敢乡兄:

此次到徐,劳烦兄台者至多;没齿难忘!何堪以言表也。关于柳琴来台事,顷与梁世徳先生电话交谈,告以已与陈士孝教授谈过,听来,尚未具体进行。动则数十人口,场地当是先决问题。据悉已奉准来台者已踰十五团。梁世徳先生已八二高龄,退休立法委员。弟到学校后(艺专),可再与陈教授谋一晤叙。弟对此类事件,颇有接触也。此间苏皖之北,以及鲁豫籍人,不在少数。弟看过演出后,颇有信心于徐州之柳琴可来台享誉。窃以为歌唱万不可忘“拉魂(后)腔”也。返家后,尚未感疲累,悉兄各方厚我也。希望明年在台北聚。祝阖府潭吉!                        

弟子云手上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三日夜

魏先生说到做到,言出必行,很快就作了联络。上至梁立委,联及陈教授(另一徐州乡人,前此亦来徐州看过柳琴戏),三位一体,令人鼓舞。

收魏先生1993年4月4日写于徐州、1993年4月15日寄于台北的信(参见下图),云:

1993年4月4日魏子云信函

吴敢兄:

谢谢为老哥我专场安排这场柳琴戏。儿时模糊记忆,得以梦成现实,乐何如也。这四折戏,无伦内容、演出之歌舞,都有极高艺术水准。特别是文武场伴奏,更是红花绿叶之自然烘衬。若去台湾,势必轰动。

然而,为适调于台岛观众,似还有所考量之处。

 1、剧名:(喝面叶)乃方言,似应改为大众一看就懂之名称,剧情说明再加注释。(芈建游宫)如能演全本,当可以(楚宫恨)名之。此一游宫之剧情,以及演出之成绩,愈于弟所见之京剧马昭仪多多。此剧诚应大力推广之也。如只演游宫,可名之为(楚太子游宫)下注(楚宫恨)之一折。(或固有之剧名)。

 2、(喝面叶):此剧极富大众生活情趣,演一般乡村人家之小夫妻生活,现实意义浓厚。只是在生活上,尚欠生活之体验,尚须再加琢磨之。特别是和面、擀面、点灶、烧火、下面、掐面等等生活。在作戏时,应认真写实于虚拟身段表中。此剧则更能掌握观众,控制剧场。(蔡兄共同意见)(双玉蝉之曹芳儿,曹小姐演出水准高。

希望此剧能在台以全本展示。(活捉南三复)乃“焚香记”更改剧名,实则,乃活捉王魁之翻版也。亦盼能全剧演之。请转孙伯华(柏桦)兄等行家,弟仅就文学观之论之也。

弟魏子云一九九三年四月四日晨

1993年4月4日魏子云信函

从信中可以看出,魏先生的建言何等细致、准确,既是行家里手的真知灼见,又是尽心尽责的由衷之言。后来因为我调离文化局,此事搁浅。

1993年闰三月,收魏先生所寄书法一帧(参见下图),所书内容正是魏先生处世立身之本。

1993年闰三月魏子云题赠书法

1993年9月14日晨,第六届(鄞县)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前,访魏子云夫妇,得其所赠天一出版社影印出版之崇祯本《金瓶梅》一部(参见下图)与《五音六律变宫说》1本(参见下图)。

1993年8月魏子云赠书《金瓶梅》

开幕式后在鄞县上海总工会东钱湖休养院合影(参见下图),旋大会发言,余主持,王利器、魏子云、孙逊先后发言,陈益源原定上午发言,因时间不够改在下午。

1993年9月14日第六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鄞县东钱湖

那次大会有一任务,即中国《金瓶梅》学会换届选举。14日上午大会发言时,魏先生谈到学风,批评《金瓶梅》研究中有冒功现象,引发出一段金学“公案”。

黃霖兄针对王汝梅先生的大著《金瓶梅解读》和拙著《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曾说:“他们两位所做的这一工作,非常必要,十分及时。因为他们都是改革开放以来30年中,在‘金学’研究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某种意义上说,正代表着‘金学’的一个时代。《金瓶梅》研究的一个时代行将过去了,他们该将自己的成果打一个包,留给后人,留给历史。”(见吴敢著《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序)

应该打包的还有学会工作。中国《金瓶梅》学会和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是工作比较规范、活动比较正常、成效比较突出、关系比较和谐、合作比较愉快的学术类国家一级(准一级)学会,中国《金瓶梅》学会和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有良好的会风、端正的学风与正派的作风。这是学会的家底、财富、传统和优势,应该也必须发扬光大!

1993年9月14日魏子云签赠书《五音六律变宫说》

魏先生批评冒功现象即对马仲良榷吴关时间的考证纠纷,也需要打一个小包。因为此事,第六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有过辩论,魏子云先生对我有过批评,我在第六届(临清)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总结中对周钧韬兄有过批评,随后周钧韬兄有过反批评。

2015年台湾万卷楼出版《魏子云全集·金学卷》,主編李寿菊学友索序,借此机会,我对此一公案重加梳理,该序本段如此说:

马仲良榷吴关的时间,关联《金瓶梅》的版本、成书年代、成书过程、作者与传播等,是金学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魏子云、周钧韬、刘辉、李时人四位先生先后均有文章发表,自1977年至1986年十年之间,先后六篇文章仔细反复打磨,鲁迅先生所谓《金瓶梅词话》庚戌本已被彻底抹除。魏子云先生考证于1977年,所据为1933年《吴县志》;周钧韬先生和刘辉先生考证于1985年,所据为康熙十二年《浒墅关志》;李时人先生考证于1986年,所据为道光七年序刊的《重修浒墅关志》。说到底,此一金学贡献应首功于魏子云先生。其次,应归功于周鈞韜先生,钧韬兄的文章扩展文献,添增佐证,消人疑虑,使魏说得以完全成立。再稍后刘辉兄、时人兄锦上添花,亦是功不可没。此事多有误会,现经过调研磋商,今已烟消云散,当事人也已和好如初。佐证越考越全,关系越理越清,事理越辩越明,友情越叙越浓,此一金学公案,应是学术史上的一个典型个案。

1993年8月魏子云赠书《金瓶梅》

上述一段话可为此一公案的小结,如此则既可告慰于魏子云先生、刘辉先生在天之灵,又可还原此一公案的本来面目。

我在第十一届国际(徐州)《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总结《为金学增光添彩》中因此向周钧韬先生表示道歉!

那次会前,我将此意报知周钧韬兄,钧韬兄要我一定转达他的原话:“请吴敢兄届时加上一句话:周钧韬说,他在反批评文章中火气重了,用词不当,反批评过头,特向吴敢先生道歉!最后再加一句:周钧韬说,这个公案的圆满解决,充分说明我们的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是一个能够尊重每一个研究人员,实事求是地处理内部是非、矛盾的,团结、友好的大家庭;是一个为每个研究者提供潜心研究学问,提倡学术民主,开展百家争鸣的好平台,衷心祝愿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和金学事业兴旺发达!”

1994年8月魏子云签赠书《土娃》

收魏先生1994年8月赠书《土娃》(参见上图),收魏先生1995年7月31日赠书《金土》(参见下图)。

1995年7月31日魏子云签赠书《金土》

收1996年5月30日信(参见下图),云:

1996年5月30日魏子云信函

吴敢吾兄:

五月二十日大札,今午收到。知嫂夫人将来台探亲,当扫塌以待,内子说若杭州儿媳延后于九月再回来,尚有空房可留客也。特此说明。不知嫂夫人兄长在台北还是在外地?上次在府小酌,忘了记。大著序跋文以及目录,弟已拜读一过。文笔练达,其中似乎在十年局长任内,颇有委屈。输诚任事之难免也。

 近年来,出版业极为萧条,兄之大著,弟当极力推介。能否有成?未敢保证。出版欧阳健之“贯雅”已经结束。学生书局已减少印行,已签约者,均无力付印。纸张价倍之,今已读书人减少也。候嫂夫人来时再谈!特先复之,并颂文祺  嫂夫人邓氏乎?            

弟魏子云手上一九九六年五月三十日

随信附有中央日报同日副刊所载魏先生一文《<金瓶梅>作者是谁?——由<金瓶梅>引发的几个治学问题》。

信中“委屈”云,是我在初稿后记中对由徐州市文化局左迁徐州教育学院的一点官场感悟,后来正式出版时抹去了这一痕迹。

“大著”云,是指拙著《中国小说戏曲论学集》,此事魏先生不厌其烦,尽心尽力,几乎遍询台北出版名社,终于由台湾文史出版社于2000年7月出版。魏先生所赐该书序云:

《中国小说戏曲论学集》

 我与吴敢先生相识,业已十年。由于我们同是《金瓶梅》一书参研者,可以说是同道。虽说,他是江苏丰县人,我是安徽宿县人,但两地近在咫尺,相距不到一百公里,语言、风尚,都是相同的,遂又以同乡亲之。

 后来再见,却又发现他也是一位戏剧爱好者。而且,他的硕士论文,就是元杂剧《赵氏孤儿》的研究。说起来,他的大学本科是土木工程,由于爱好戏剧,居然来个大转弯,改道步文学之途,可以想知其志趣的趋向之坚。

起先,我只知道他的成名作,是《第一奇书》的评点者张竹坡的年谱编成,兼且连同张竹坡的家世,也一代代考订清楚。不但写成了《张竹坡传略》,竟连张氏一家由浙江山阴徙迁铜山的前前后后,都进行了述考。肯定了张竹坡竟是出身阀阅世家的公子,虽然孩提即以才闻,未到束发之年,即捐监步入乡试科场,惜乎五落榜外;虽憾乎固失于举业,却年在二十六岁时便完成了《金瓶梅》之评点与论述十万言,扬其名也千载,愈乎金榜状元多矣!

 吴敢在这部清代版本《金瓶梅》的考订工作,其功诚不亚于竹坡之评点也。何况,又能从考索竹坡之年谱工作,趣入于古典小说之版本以及作者著录之误说,认真地一一作以考订工作,更从而认知了如何去研究古典小说的问题。他又在阅读时,见到了晚清出版的小说,为了“卖点”玩出的“花招”(明代的出版业,早创先例也)。在本书第二辑的几篇作品中,可以见及吴先生在小说研究上的绩效显著。

我说过:“小说与戏剧是孪生的”。因为小说与戏剧,都是描写人物的文学艺术。换言之,小说与戏剧都是以塑造人物为职志的艺术。所以,小说与戏剧,往往两者相互为用。譬如以小说改编成戏剧,或由戏剧再改编成小说者,也有的是。以剧情写成小说,不也是其中一种吗?

 《赵氏孤儿》源自史传。按史传中的人物,又何尝不是小说家之笔意。相反的,小说家中的虚构人物,比历史中的实有其人,还要真实。《红鬃烈马》中的薛平贵,比真的唐朝实有其人的薛平贵,可就名气大得多。若是查证起来,唐朝的各代哪里有薛平贵与王宝钏的这码儿的历史故事。

 吴敢先生研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之故事发展,纵能印证得出《八义记》的八位义人出来,也免不了认为是史家的小说家言。再改个话头儿来说,《左氏传》中的赵氏,忠君乎哉?史家的“赵盾弑其君”之史说,又怎能与《赵氏孤儿》并论之耶?

 我们一看吴敢先生研究《赵氏孤儿》的这篇目录,足可蠡知吴先生的着眼点,在论剧而非在断之史也。

 “小说”的定义是“道听途说”。那么,“戏剧”的定义是“戏者戏也”。都不能指实而论。历史之所谓“正史”也者,其史也比“野史”还要信不过。小说虽是指明的“虚构”,而其“虚构”也者,可能比“正史”所说,还要真实些呢!

我知道吴敢先生在徐州市文化局局长的十年工作期间,曾悉力于戏剧艺术上最多。那年,我到徐州,正巧遇上他排演《潘金莲》一剧(以河南梆子声腔演出),曾看了彩排,非常欣赏。

 同时,也看到了他对柳琴戏的加工。正如他在本书后记中所说:“柳琴戏剧节是我在文化局局长任内的第一个大型活动,从此继发了徐州文化艺术的内涵底蕴,也留下了我人生历程的际遇变换”。足可想知吴先生在戏剧艺术上的投入与执着。今者,吴先生已步入教育机构(徐州教育学院院长),正好著书立说,当可在志趣上挥洒才情!

魏子云

1999年12月8日于台北寓所

1996年7月大连明清小说会合影

1996年7月23日上午,第三届大连明清小说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在辽宁师范大学举行开幕式,魏先生与崔溶澈、于植元、李汉秋以及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大连市相关领导在主席台就坐,并做主题发言。(参见上图)

晚偕刘辉、黃霖访魏子云、陈益源(参见下图),魏先生再提文化工作委屈事,刘辉兄简要叙述了一下经过,魏先生怪我没有给他及时通报,说真朋友休戚相关,我在台湾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总可以参谋谏言,并约我参观时详聊。

1996年7月23日与魏子云、刘辉、黃霖、陈益源合影

是晚,魏先生赠我《黑色的鸽哨》(参见下图)。

1996年7月魏子云签赠书《星色的鸽哨》

第二天参观,魏先生几乎与刘辉兄和我一路相伴(参见下图),劝慰多多。

1996年7月24日与魏子云、刘辉合影

收蔡敦勇兄转来魏先生著作两部,一为《梅兰》(参见下图),一为《教国文》(参见下图)。

1996年10月魏子云签赠书《梅籣》

这两部书,一为长篇小说,一为学术著作,魏先生亦是创作、研究双峰并举。《梅兰》与《土娃》《金土》为长篇小说《在这个时代里》三部曲,洋洋百万言,有点魏先生自传体小说的味道,正如学生书局董事长丁文治先生序言,读其书有如聆听“阳关三叠”。

1996年10月魏子云签赠书《教国文》

关于第三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经由山东临清、江苏徐州、山西大同举办地的转换变迁,最后确定由中国《金瓶梅》学会主办,大同高等专科学校承办。

1997年3月10日,会议发出预备通知。收魏先生1997年4月2日信(参见下图),云:

1997年4月2日魏子云信函

吴敢兄:

近来,我在写《八大山人是谁?》。多年来,推想是崇祯太子慈烺。不过,推翻一定之论是弋阳王孙生于天启六年之说,诚然不易。而弟有一己的训诂诠释。希能在会议期间,把文稿带去。五月十七日诸城召开丁耀亢学术研究(讨)会,我很想去。不知兄去否?尚不知台湾请了哪些人?

 没有伴儿,家人还是不准我出门。究竟老了,今八十矣。如去,兄留在我处的文稿会带去。再相商你下一本的集编。还有,我的藏书怎样?也想与兄商议。八十岁的人,总应在后事上设想。弟不忌这些俗事,生与死俱来也。何忌之有!祝好!黃霖夫妇都在病!

弟子云上一九九七年四月二日


嫂夫人均此!

1996年10月魏子云签赠书《梅籣》

信中附有会议回执,拟交论文题目是《一衲道人与祭头巾文》,并建议与福建师大之武夷山会议在时间上衔接。后来因为没有同行伴,魏先生不克与会。

关于藏书,后来魏先生还提起过两次。像吴晓铃先生藏书一样,徐州教育学院无力承担,打报告给徐州市政府又未批复,遂搁浅。

收1997年岁除魏先生信(参见下图),云:

1997年岁除魏子云信函

吴敢兄嫂:

大同之学会研讨,未能参予,深以为憾!弟非常怀念金黄色麦浪。很想今年能到咱家乡一亲乡野。不知拟筹备之戏剧研讨会,是何时间?弟已三年未再兼课,出门旅行,得先筹措川旅,收入较兼课时顿减多多,刻又帑值减近六元。亦行动上大问题。近接枣庄鲍延毅寄来大著金瓶梅词语一书,颇有新意。他曾带到大同,未能相见。人称问题,咱家乡妇女聚谈家常,亦常事人称变换。兄记否?祝年禧!

弟子云手上一九九七年岁除


为兄写两幅小联再另寄呈(红纸其一文如是)。又已五年未习字矣!三本小说已写完。近在散淡中。又及。

收魏先生1998年11月25日信(参见下图),云:

1998年11月25日魏子云信函

吴敢兄:

八十已过,不能不服老,变得疏懒,应是常态。去年跌了两跤,还幸运,没有摔伤。两次都摔到膝盖骨,已皮破血流,照了X光片,骨未损。不然,武夷山就去不成。今年去了贵州云南,随同二十余人同行。登山穿洞,全跟上了。

 但却带回感冒。又加上此行耗资太多,昆明、丽江、大理不过五天,花去近四千元人民币。超出了预算。(来回都坐飞机。)

 关于印书事,原拟印这本《小说的写作艺术》,主要的是检评□□的作品。此人九江人,比我小两岁。有长篇小说十五部、短篇小说十余部。一九八七年前后,写了一部一百五十万言的长篇《红尘》,还得了大奖(嘉新文学奖,五十万元)。但文学界都说写得不好。

我看了第一章,便写了三篇短文,摘出此公不通文史。一位翰林怎可能在北京城设立翰林第。更荒唐的是翰林第是贝子爷的贝子府半卖半送的。遂想到此人的文史常识如此贫乏,怎能写出那么多长篇,都有人出版?

 彼此虽是熟人,却很少读其作品。偶尔一读不曾发现有如此大的错误。遂又寻来另些早期的作品来读。居然发现其中的《白雪青山》等篇,几乎令我视之是出类拔萃的作品。却因此发现这几部作品,不可能是他的作品。

为了求得结论,遂耗去两年的时间,写了甲、乙两篇十余万言。编成这本《小说的写作艺术》,拟在大陆寻找出版者。贴出一千美元也愿意。后来,书已编成,鉴于其中小说(1)(2)(4)(7)(11)等篇,颇不适于大陆发行。[其中如(1)(2)(4)可以说当时流行的反共作品]因此犹疑下来。

这一书稿,业已打字完毕。三几位文友居然劝我不要印出。此人非同一般作者,从来不知“谦虚”为何事?最不愿听说他作品孬的批评。他近十年来,弄来三个什么基金会给的(荣誉博士学位)以及世界名人录中的列名。又得到什么亚洲最有成就的作家荣名。(亚洲包括大陆十二亿人在内)。

台湾社会动辄刀枪相对,我这读书人,真的有些胆怯。何必惹麻烦?耗去两三年的时间,只是为了求真而已。近来,一位较近的友人读了部分作品,认为不妨向大陆方面的出版界试探征询一下,有何不可?

 今特寄上全稿一份,请参阅。其中,《白云(雪)青山》《东风无力百花残》《灵姑》《凤凰谷》都可能是大陆作家抗战前后期完成的作品。尤其《东风无力百花残》是扬中县的题材,写抗战沦陷区情形。刘福勤说曾在时有恒先生家读过一部以庐山为题材的小说。时先生的藏书可能在徐州师院。《白云(雪)青山》就是以庐山四季景观为表现的题材。这部写得好极了。此颂文祺

弟子云手上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打字稿另寄)

随信寄来《八大山人之谜》一本(参见下图)。

1998年11月魏子云签赠书《八大山人之谜》

1998年12月3日魏先生来信再次重提《小说的写作艺术》并再次希望能帮助在大陆出版。虽经过反复努力,魏先生此部书稿因为内容涉忌和作伪一说尚无实证乃系推论等原因,终未能在大陆出版。

2012年8月24日,我将此书稿捐赠给台湾国家图书馆。2001年12月13日魏先生来信评点李洪政《金瓶梅解隐》,也是如此态度。“耗去两三年的时间,只是为了求真而已”,而且是在耄耋之年,魏先生为人为事之率真务实可见一斑。

1999年11月28日下午,去徐州站接k386次,蔡敦勇夫妇陪魏子云自宁来徐访友也。魏先生行动已觉不够稳健,在其下榻处中山饭店长谈良久,魏先生赠我《八大山人是谁》(参见下图)、《诗经吟诵与解说》(参见下图)与沙孟海所书对联(参见下图)。

1999年11月魏子云签赠书《诗经吟诵与解说》

11月29日上午陪魏先生与蔡敦勇兄参观徐州博物馆(参见附件36)。午即宴请于云龙湖大酒店,中山堂经理董春荣、徐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士魁等在座。

1999年11月29日与魏子云等合影于徐州博物馆

下午魏先生以《如何做学问》为题为徐师大、徐教院硕士研究生讲学,适刘辉兄亦在徐州,遂偕蔡敦勇、赵兴勤等参加活动,并陪同参观徐州教育学院(参见下图)。

1999年11月29日与魏子云、刘辉等合影于徐州教育学院

晚即宴请于杏坛酒楼,刘辉、赵兴勤、及巨涛、吴安琳与副院长唐晋元、孙淑君等在座。刘辉兄鼓动我2000年在徐州举办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顺便邀请魏先生届时光临,魏先生欣然允诺。

收1999年12月魏先生由台湾挂号寄来之赠书《金瓶梅的作者是谁》(参见下图)、《金瓶梅研究二十年》(参见下图)。

1999年12月魏子云签赠书《金瓶梅的作者是谁》

2000年7月底,山东省五莲县与山东大学致函中国《金瓶梅》学会,申请承办该次会议。

2000年10月23日8:15,第四届(五莲)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五莲县招待所大礼堂举行开幕式(参见下图),余主持,刘辉致开幕词,县委副书记何子孔致欢迎词,山东大学副校长徐显明与魏子云、宁宗一先后致词,张庆善代表中国《红楼梦》学会、张国星代表《文学评论》、竺青代表《文学遗产》宣读贺信贺词。

2000年10月23日第四届(五莲)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主席台

合影后大会发言,魏子云、黃霖主持,余以《20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为题发言。

午县长崔亮宴请于山城宾馆,余与刘辉、魏子云、梅节、陈庆浩、崔溶澈、黃霖、袁世硕、刘祥亮(副县长)为主桌。晚与会人员观看徐州市京剧团“邵美荣、李水莲折子戏专场演出”,演出节目依次为:坐宫、天女散花、痴梦、穆柯寨,魏先生与刘辉、县委书记黄金华等与观(参见附件42)。

2000年10月23日徐州市京剧团为第四届(五莲)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演出邵美荣、李水莲折子戏专场

10月24日晚,与会人员互访,余探望魏子云、梅节、陈庆浩、崔溶澈、袁世硕等。魏先生极力称赞我的大会发言,说我是做此世纪回顾的最佳人选,虽然还有欠缺,但补充一些史料应该出版。

我说如果出版,可否名其为《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长编》并请其题签,魏先生说那是自然,其语气神情大有舍我其谁之感。

2000年12月7日魏子云签赠书《中国戏剧史》

收到魏先生2000年12月7日自台北寄来之《中国戏剧史》(参见上图)。

收魏先生2002年5月10日信(参见下图),即为拙著《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长编》题签也。

2002年5月10日魏子云信函

2002年10月底至11月初,我作为徐州市大学校长代表团成员随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希龙访台。10月30日下榻台北喜来登(来来),当晚回到住所,得知魏先生曾来访,留下茶具一套、《清宫珍宝皕美图》大小版本各一册,还有一张名片(参见下图)。

2002年10月30日魏子云留言于台北喜来登

10月31日晨,魏先生再至喜来登来访,复送余书籍2册,一为《京剧表演艺术家》(参见下图),一为《戏曲杂说》(参见下图)。

2002年10月31日魏子云签赠书《京剧表演艺术家》

下午代表团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16:30,应邀按约打的去安和路二段74巷二号四楼访魏先生于府上(参见下图)。

2002年10月31日与魏子云合影于台北魏府

其时魏先生的藏书正在打包,说近年精力大不如前,很难再写出精要之言,拟于近期将收藏之书籍与书信、文物捐赠给台湾国家图书馆云。先生说忙乱中无以为赠,手头尚有手书一纸,请笑纳(参见下图)。

2002年10月31日魏子云题赠书法

旋魏先生宴请于北平稻香村,魏师母及其二公子魏至典在座。餐毕送我,临行魏先生为我付足打的费,真是处事周到,令人感佩。

11月1日20:00,代表团小酌于嘉义福满楼,适逢徐州医学院院长周明儒60岁生日也。而余应陈益源兄邀接饮于一叶日本料理,魏先生,嘉义大学中文系主任傅荣珂,嘉义大学教授徐志平、朱凤玉,里仁书局徐秀荣、徐尔绘父子,佛光大学校长龚鹏程在座,相谈甚欢。

魏先生极富亲和力,雍容大度,娓娓而谈,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使人流连忘返。话别之时,我紧紧握住魏先生的手,很为关切地说了一句“就此别过”,魏先生不无感慨地回说“后会有期”。

中国《金瓶梅》学会原拟于2003年在昆明召开第五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魏先生2003年4月28日且已寄发回执,表示尽力与会,后来会议因为“非典”而延期,不料竟因此再也没能见到魏先生,留下一大遗憾。

1997年岁除魏子云信函

2005年10月12日收陈益源兄电邮;

敬爱的吴敢教授:

您九月寄来的关于金瓶梅学会的通知我已拜收,谢谢!以后若有我可以效劳之处,自是义不容辞。再过两个礼拜,黄霖先生和张兵等复旦大学的朋友将到我现在服务的成功大学中文系来交流(共同举办一项近世文学研讨会),希望以后再有机会在台湾迎接您下一次的到来!敬祝 

安康!

陈益源2005-10/12台湾(戒烟第83天)


魏子云先生已住进失智老人中心,许多过去的记忆已不存在他自己的脑海之中,思之怅然……

1999年11月29日与魏子云合影于徐州教育学院

写此文时,我统计了一下,累积收到魏子云先生信函69封,其中1989年2封,1990年3封,1991年1封,1992年2封,1993年6封,1996年5封。1997年4封,1998年5封,1999年7封,2000年12封,2001年6封,2002年7封,2003年7封,2004年1封,2005年1封。

魏先生字迹清秀,笔力遒劲,写信字字规范,方方正正,一如其人。虽然2003年8月9日一信因其健康原因行文不甚顺畅;2004年4月9日一信与2005年2月7日一信因其病情加剧已不可卒读;但其单字无一误,字体也依然清晰自如。

2012年8月24日,第八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台湾召开之际,举办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即梅节、王汝梅、黃霖、吴敢、陈益源、张进徳、张蕊青向台湾国家图书馆捐赠魏子云先生的书信、著述、照片等文献(参见下图。

2012年8曰24日梅节、王汝梅、黃霖、吴敢、陈益源、张进徳、张蕊青向台湾图书馆捐赠魏子云文献

我所捐赠者为:

1、《金瓶梅》这五回

论文,手稿,钢笔字,24×25,54页。

2、《金瓶梅》的问答题

论文,手稿,钢笔字,复印件,国立复兴剧艺实验学校稿纸,12页。

3、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通知书回执1份。

4、照片

2000年10月第四届(五莲)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会议照,12幅。

5、信札

1991-2003,8封。

6、小说的写作艺术——检评墨人的作品

专著,打印稿,有朱笔改动,229页;附信札3封(魏信2封,张士魁信1封)。

1999年12月魏子云签赠书《金瓶梅研究二十年》

因当时没能全面整理书物,而陈益源兄索要又急,故这只是我所收藏的魏先生文献的一部分。

魏子云先生以其资历、成果,可以说是《金瓶梅》研究第一人,应当说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金学事业。他是中国《金瓶梅》学会机关刊物《金瓶梅研究》编委、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顾问。

他还是一位金学的播种者,写信、寄书、造访、寻觅,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一批金学新人在海峡两岸陆续出现,并很快形成一支数量与水平都颇为可观的金学队伍。

金学由来久矣。明清时期的《金瓶梅》研究,以张竹坡为代表,具有发凡起例、启导引进之功。

2002年10月31日魏子云签赠书《戏曲杂说》

20世纪以来,以1924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标志着《金瓶梅》研究古典阶段的结束和现代阶段的开始;以1933年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发行《金瓶梅词话》,及其随后郑振铎、吴晗等系列论文的发表,预示着《金瓶梅》研究现代阶段的全面推进;以1985年以来中国23次全国和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和中国《金瓶梅》学会和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的相继成立,昭告着金学显学时代的到来;以中国大陆、台港与日韩、欧美(美俄英法)四大研究圈的形成,显现着《金瓶梅》研究的学术风貌;以版本、写作年代、成书过程、作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文学地位、理论批评、资料汇编、翻译出版、艺术制作、文化传播等课题的形成与推进,揭示着《金瓶梅》的研究方向。

1999年11月28日魏子云题赠书法·沙孟海对联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当代金学,中国的魏子云、吴晓铃、王利器、朱星、徐朔方、梅节、孙述宇、蔡国梁、宁宗一、陈诏、卢兴基、傅憎享、杜维沫、陈辽、刘辉、黄霖、王汝梅、叶朗、周中明、王启忠、张远芬、吴敢、周钧韬、陈昌恒、叶桂桐、张鸿魁、孙逊、石昌渝、白维国、鲍延毅、冯子礼、田秉锷、罗德荣、李申、鲁歌、马征、郑庆山、卜键、陈益源、李时人、陈东有、徐志平、赵兴勤、王平、石钟扬、孟昭连、何香久、许建平、张进德、霍现俊、陈维昭、孙秋克、曾庆雨、胡衍南、李志宏、潘承玉、洪涛、杨国玉、谭楚子等老中青三代,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蕴含宏富,立论精深,营造了一座辉煌的金学宝塔。

1999年11月28日魏子云题赠书法·沙孟海对联

中国的《金瓶梅》研究,经过一个世纪漫长的历程,终于登堂入室,当仁不让也当之无愧地走在了国际金学的前列。前述中国金学家,连同小野忍、鸟居久晴、泽田瑞穗、日下翠、大冢秀高、荒木猛、铃木阳一(以上日本)、韩南、芮效卫、浦安迪、柯丽徳、马泰来、郑培凯、陆大伟(以上美国)、马努辛、李福清(以上苏联)、雷威安、陈庆浩(以上法国)、崔溶澈、康泰权(以上韩国)等,这一国际金学的强大阵容,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学林。金学也因此比肩红学,而赫然成为显学。

1999年12月魏子云签赠书《金瓶梅研究二十年》

魏子云(1918年5月5日—2005年12月27日),著名作家、戏剧家、《金瓶梅》研究专家和社会活动家。魏子云先生既是一位殷殷学人,又是一位诤诤挚友,更是一位谦谦君子,诚可谓道德文章。

【相关阅读】

吴敢:道德文章 ——魏子云先生二三事

吴敢:徐朔方先生金学二三事

吴敢:徐朔方先生戏曲研究杂说

吴敢:我与吴晓铃先生

吴敢:我与徐朔方先生(《我与师友》之三)

吴敢:我与吴奔星先生(《我与师友》之五)

吴敢:我与刘辉先生(《我与师友》之七)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