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熊孩子”口诛笔伐的现象,你怎么看?

徐桂凤 徐桂凤 2023-10-13


答应一位家长朋友写一篇关于“熊孩子”的文章,今天来填坑。

 

我也注意到无论微博上还是微信朋友圈里,都时不时有讨伐“熊孩子”、“熊家长”的文章,比较典型的个案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了:猛推孕妇看会不会流产;怂恿自己孩子找别人要吃的,没有成功以后孩子想把人家推到地铁奔驰而来时的地铁轨道里;餐馆吃饭朝别人的火锅里吐口水;在电梯里尿尿……等等。


这些例子让很多人对“熊孩子”咬牙切齿。有人在公交车上怒摔“熊孩子”、怒踩其头部,这个视频被上传到微博上的时候,下面一片叫好声;大家也在微博上自媒体上相互支招:如果遇到“熊孩子”时应该怎么“收拾”他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64860rk5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视频的感受如何,我觉得很恐怖,我每次看到这些新闻或者讨伐“熊孩子”的文章,也都觉得有点担心。

 

一方面担心很多父母不当的言传身教和不作为,让孩子们在公共场合没有基本的规则和约束,也让他们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和同理心。

 

很多人崇尚给孩子绝对的自由,不能对孩子说不,从来不设界、从不教规则,在家里凡事迁就孩子,只要孩子不哭不闹,怎么样都可以。甚至带孩子出门也如此:

 

只要孩子不哭,坐飞机坐汽车可以任由孩子踢前面人的椅背,也可以任由孩子在本该安静的场合奔跑大叫;

 

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受“欺负”,可以看着自己的孩子抢其他孩子的玩具、打人而不作为,或者只是口头说“不要这样”,没有实际行动;

 

只要孩子要大小便,逮到哪里就在哪里就地解决;

 

只要孩子高兴,无论是别人的东西,还是别人的空间,都可以肆无忌惮的侵入 ……

 

而当周围的人站出来抗议时,这些家长会说的口头禅是“他只是一个孩子”,然后继续无作为,或者和抗议的人大吵一架。这也是“他只是一个孩子”这句话在网络上被恶搞的原因。



除了家长对孩子的界限教育和约束以外,另一方面让我担心的是:因为一些“熊孩子”的案例被广泛扩散,整个社会对待孩子的态度更加不友好。


之所以说“更加”担心,是因为本来我们整个社会很多人对孩子行为和发展规律的了解就欠缺,从而对孩子的友好度就不是很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有关于“熊孩子”的报道出来,还有很多媒体和自媒体非常不负责任的迎合式的“义愤填膺”,为“熊孩子”在公交车上被怒摔猛踩而叫好,为“熊孩子”抢小伙伴玩具被甩耳光叫好。这些文章的作者说:“养孩子不能惯着,不听话就应该打,要狠狠地打,打到他怕为止!”

 

甚至,还有所谓的“杀死熊孩子”联盟,这个联盟中每个人都在诉说自己是如何讨厌熊孩子,很不得分分钟想杀死他们。电影院里想杀死他们,餐馆里想杀死他们,地铁里想杀死他们,公园里想杀死他们……还有一个人求助的问题是:如何忍住想要凶残杀死看到的每个熊孩子的欲望?

 

说实话,我看得毛骨悚然。这是真的因为“熊孩子”的某次干扰所以忍无可忍吗?还是借着“杀死熊孩子”来发泄他们在这个社会中其它地方积累而来的愤怒?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从一个极端调到另一个极端?



首先,作为父母,教会孩子界限和规则是必须的。

 

我们不能只要求所有人给孩子友好和接纳,但是却任由孩子影响其它人而不作为,甚至觉得理所当然。不要说“他还是个孩子”,就可以毫无作为和约束。

 

正因为他还是个孩子,他的冲动抑制能力和情感调控能力不成熟,所以需要作为父母的去提醒和示范;

 

正因为他还是个孩子,他们还不懂得人际界限,不太会处理伙伴关系,所以需要父母去引导;

 

正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所以他们还不太会换位思考,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会对周围的人造成困扰,所以需要父母去告诉他们,去制止他们;

 

正因为他还是个孩子,他会观察模仿他最信赖的父母,所以父母自己不诚信、不遵守社会规则、满身戾气都有可能被他观摩学习……

 

没有边界的自由,没有约束的爱,看似是爱孩子,其实长远来看却是害了孩子。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充满戾气的成人,但是不懂得界限和尊重他人的孩子,在伙伴关系和环境适应中,仍然会遇到很多其它的问题。



然后,无论自己有没有孩子,我们自己曾经都是孩子。但是,我们很多大人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孩子时的想法和感受,因为自己是大人了,就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我其实很不喜欢“熊孩子”的称呼,因为很多人把这个称呼泛化到了所有“不乖”的孩子,而所谓的“不乖”被很多人演绎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于是任何孩子一点“不乖”的行为都会被冠上“熊孩子”。

 

长途车长途飞机中哭闹的孩子是“熊孩子”(不能理解孩子换环境后疲劳下的情绪不能自控,也无视家长努力想要安抚的尴尬);在伙伴游戏不愿意分享的孩子是“熊孩子”(而不明白孩子的物权意识和分享前提);走路跑跑跳跳不小心撞到别人的孩子是“熊孩子”(而不明白孩子的活跃性和兴奋度让他们没有注意到,并不是故意为之)……

 

就连很多父母自己也急着给孩子冠上一个“熊孩子”的称呼:每天早上起床很拖拉?熊孩子!喜欢拿着画笔四处乱画?熊孩子! 吃饭时挑挑拣拣?熊孩子!中午不愿意午睡,强制都不睡?熊孩子!喜欢在沙发上蹦跳?熊孩子!


(关于强制午睡,看这篇:强制孩子午睡导致的后果,你可能从没想过



贴标签真的很容易,喊打喊骂也很容易,但是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吗?

 

不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问题更糟糕。整个社会对孩子的不宽容不友好,会让很多父母更加焦虑,带着孩子出门自己也各种不安。一个焦虑不安的家长,能好好理解孩子发展的阶段特点和需求吗?很难,而不被了解的孩子只会心情更糟糕。

 

同样,如果真像有的人号称的那样只要是“不乖”,不管三七二十一父母都打一顿。那么,父母所教授给孩子的打人行为,孩子内心所积累的愤怒情绪,反而更有可能向外找一些出口,他们更有可能挑衅小朋友、攻击同学、破坏物品……

 

我们确实可能会遇到在外面对孩子的作为不管不顾的家长,无论是找所在场地的管理人员,还是哪怕找孩子家长当面沟通,都是可以考虑的。


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朝一个小孩子动手,甚至下死手(360度过肩摔,甚至猛踩孩子头部),就不仅仅是“捏软柿子”的行为了。这种暴戾的行为都有人大声叫好,不知道大家担不担心我们以后出门稍稍与人发生不愉快,都会有性命之忧?


我是担心的。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妈妈,你才在“无理取闹” | 一个T2“熊孩子”的内心独白

“熊孩子”真的是“育儿师”一招能搞定的?

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和调控情绪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5.13上海饭团线下活动文字回放

更多文章请进入公众号左下方“文章目录”分类查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