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遍浠水(三)

yanruyu2002 故乡读书会 2022-10-15


故乡读书会,关注故乡,关注心灵。




    


楚尾寻幽


走遍浠水

——聚落地名采风记(三)

杨 毅



2022 年5月27日,星期五

胡主任电话我,他今天要开会,还要处理其他的事情,没时间送我下乡采风。

也好。顺便看一看有些村里已上交的聚落地名材料,查一查《蕲水县志》《蕲州志》《黄州府志》,在这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查找一两个地名,并非像用手机或电脑在“百度”一搜那么简单,很费事。

有几个村提供的材料中说某聚落古时叫什么名字,某座庙宇古时叫什么名字,何时始建,供奉什么神仙,纪念哪个名人,可能是撰稿人道听途说胡编乱造,也可能是撰稿人查找家谱所得,是我才疏学浅,不甚了了。但是志书上确实没有记载。

黄石的文友余一梦发来微信说,散花还有哪些地方没去,双休过来和你一起去采风。是作家文史学者,来帮助我采风,我正求之不得。我们初步敲定了采风的地方。

昨天去快活、钱坳、石桥等地采风,我从十七八岁起在快活中学(现在改为快活小学了)教书,待了十年现在村里的年青干部,我在那里工作的时候,他们还没出生呢。这几个村准备建村史馆,对村部所在地的聚落居民的家谱,调阅很仔细,写得也很好,为这几个村的年青干部工作态度点赞。

过了一会儿,县政协研究室刘主任发给我一篇稿子。我们也是文友,刘主任原来是浠水党史办主任,对浠水党史和红色文化很有研究,他推荐我一个红色聚落,讲述一段红色故事,我如获至宝,看了刘主任的红色采风手记,我被烈士们为了革命甘洒热血的精神所感染,有一种想去采风的强烈愿望,这个红色的山冲现在变得怎样呢?我和刘主任约了,什么时候到哪个地方去采访红色印记,记得邀我去。刘主任答应了我的请求。

5月28日,星期六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说:“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

今天休息,翻一翻志书和黄冈各县市地名文化资料。浠水的聚落地名以姓氏得名的居多,如王家塆、张家塆、朱店,有的地方带有“家”字,有的地方约定俗成把“家”字省了,至于省略一个“家”字丢掉了多少历史和文化,并非像某网民说得那么严重吧。像先锋村的“大张塆”“细张塆”这两个聚落,表面上看大小两个聚落,仿佛居民都姓张,其实无一人姓张,全部为朱姓。一查家谱得知,这两个聚落的先祖为朱元璋的后裔,明代居住在蕲州城,张献忠屠城,他们的先祖改姓为张,冒死迁移至此,几百年口口相传形成了习惯。

不以姓氏命名的聚落,很有可能隐含什么历史文化信息。比如黄冈叫瓦秀塆的聚落有几处,有的县市地名文化专家考证应为“瓦屑塆”,是为了纪念元末明初从江西瓦屑坝移民地而命名。权作一说,还需要查找确切的史料记载。再比如,花园岗村有个聚落应该是“拱辰塆”,“拱辰”,意即拱卫北极星,语出《论语 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并且塆南边有一古石拱桥,叫拱辰桥。

以“铺”命名的聚落,除了带有手工业色彩,如“油铺塆”“染铺塆”,一般不要理解为钱粮商铺,古代的“铺”大多为佃农的田铺或驿站的兵铺。对于聚落地名,切忌望文生义,一再讹变,那真的把这个聚落的历史文化信息弄丢了。更不能看到聚落地名中某个字与古代名人同姓或同一个字,就乱认祖宗,往名人身上扯。

明代有一次文化造假运动,把历史上的名人,往自己的家族上扯淡,还修建假墓,制造一些假古迹,清代的官修志书甄别否定了一些,弄得当代人无所适从,无法判断孰真孰假从文学史料来看,苏轼陆游坐船从散花江段经过,分别留下了诗词。有些人罔顾历史,认为越古老越好,什么大禹、孟子、晏婴、伍子胥都扯到散花来了。附会历史名人,作为传说,是一种文化资源如果过度了,那就有点像去寻找愚公故里、西门庆故居、孙悟空家乡而成为笑柄。

当然,非遗的民间传说也是一种文化,《白蛇传》《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传说流传历史悠久、流传范围广,文化价值高,湖北武汉的东湖比浙江杭州的西湖面积大多了,但是西湖的文化内涵比东湖厚重多了,西湖的知名度远远高于东湖,其中白蛇传的传说功不可没(当然还有其他的历史文化)。

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安徽桐城人张英身上,但其实以六尺巷故事为母题故事,不止安徽桐城一个,只不过是以桐城的版本最知名。据学者考证,六尺巷虽然叫响于桐城,但是其故事绝非桐城所独享,无论是从时间角度还是从空间维度,桐城都不是唯一的拥有者。文献记载,六尺巷故事发生地除了安徽外,还有河南、山西、江西。而桐城出现的版本最晚,却最终定格于桐城并广为传播。

有些聚落点,如果有历史故事或民间的传说(自己想当然胡编乱造的,那另当别论),并且流传范围较广,应该好好挖掘一下。

5月29日,星期日

去胡祠村看看吧。

胡祠村在柏杨山脚下。查阅《蕲水县志》《黄州府志》得知,明清两代志书记载为“白羊山”“因上山有石如羊而得名”。山顶有一座“伯阳山庙”,好像是民国时所建。至于何时改为柏杨山,就不得而知了。

去年11月20日,著名画家王金石老师做东,浠水文化界的几位朋友到柏杨山采风。今年3月11日我和黄石文联、黄冈作协几位朋友一起到白莲的傅家塆去采风。回来的路上,同车的黄石文联刘主席告诉我,老大冶有一个显赫的家族,是元末从柏杨山脚下迁移过去的。

前些年为了采写《浠水地名故事》,我写了一篇《柏杨山麓赶白羊》的故事,已发表在《浠川文艺》的公众号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该公众号看看。

在文友阎专员家里查阅《蕲水县志》,发现胡祠村在明代出了两位进士。

查阅《浠水县志》,记载有“1938年,武汉沦陷后,私立张楚中学一部分一度迁到马垅”抗战时期,张楚中学究竟在马垅何处办学,办了多长时间,明天去找一找,问一问。


【掌故】


走遍浠水(一)

走遍浠水(二)

黄石:含金之石

尖山大王与陈九仙:土主会溯源

畅想葛公山|鄂东人文


感谢留言,欢迎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