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回族姓氏的来源
★推荐阅读★
【视频】艺术点亮明灯 中国阿拉伯文书法家米广江艺术作品展(北京大学)
成立于1953年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全国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建县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张家川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张家川回族姓氏的来源
回族中以马、李、张、苏、哈、魏姓居多,并且民间有“十个回民九个马,不姓马便姓哈” 之说。
的确,张家川回族的姓氏很有特点: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姓氏上,如马姓、丁姓、哈姓、白姓等;有很多独特的姓氏,如穆、海、答、安、打、车、锁、赫、摆等,这些姓在别的民族中很少见。那么,张家川回族姓氏是怎么来的呢?这与回族自身的历史文化有关系。
据元史记载 ,蒙古人三次西征,将波斯人、阿拉伯人和中亚各族人带入中国定居后,沿用原波斯语或阿拉伯语名字为名。元朝称色目人,明朝禁止回族人用“胡”作姓,于是逐渐被汉族姓氏同化,取其原名第一字音为姓氏,祖辈相传,沿袭不绝。
“马”姓,据说马姓来自祖名(教名)的音首。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取名时多以《古兰经》中提到的圣人及著名人物的名字为己名,有遵行圣人美德之意。穆罕默德被信徒奉为真主的使者,因而回民祖先取名时多以穆罕默德为名。过去,穆罕默德曾有马罕默德、马哈迈德及马哈马等多种译法。因此,那些叫马罕默德或马哈迈德的人,大多以马字首音为姓, 所以,马姓的回族人数量格外多。
“白”姓,白姓也是回族一大姓,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白崇禧就是桂林回族人。白崇禧的先祖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伯笃鲁丁。伯笃鲁丁本为西域达失蛮部落酋长后裔,其祖先归附元朝后,世代为官。伯笃鲁丁生长在中原地区,通诗书经史,晚年在广西为官,做了很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元朝灭亡后,居于广西的伯笃鲁丁后人为避免明军对前朝贵族官员的追查,改为与“伯”读音相近、具有汉姓色彩的白姓。
“海”姓,说到回族海姓,主要源自经名首音。如元代的“海鲁丁后裔姓海”。人们就会想到明代大清官海瑞。海姓回族的祖先是元代的海鲁丁。明洪武初年,海鲁丁的后裔从北京被征调从军,一支以海答尔为首,移防海南,落籍琼山左所,其后代大多弃武从文,海瑞就是第五世孙;另一支以海盟石为首,被任命为湖南宝庆(邵阳)卫指挥使,其子孙世代从军,随明军调防,后逐渐落籍广西、贵州等地。
“哈”姓,哈姓为“回民十三大姓”之一,来自中亚布哈拉王室。北宋神宗年间,布哈拉王子赛典赤·瞻思丁归附中原,其子孙以哈为姓,纪念其祖先。
“以”姓,“以卜拉欣”是以姓的来源,以卜拉欣是唐代移居陕西渭南的拉伯商人。
“麻”姓,回族中的麻姓,多取自经名首音。如麻速忽、麻合马之后裔姓麻。
“安”姓,是回族的古老姓氏之一。唐太宗时,由阿拉伯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嘎宛思,因其名首音与王、安、 万音相谐,故后人便以此为姓。
“锁”姓,以“锁来依麻咪”而来。
“穆”姓,以“穆罕默德”取“穆”为姓。穆罕默德(阿拉伯文:儆)是伊斯兰教的创复兴者,也是伊斯兰教徒(穆斯林)公认的伊斯兰教先知。中国的穆斯林普遍尊称之为“穆圣”,也被称作“马圣人”。
摆姓,早期见于唐天宝元年(742年)进入中国,在长安(西安)县子午巷(化觉巷)任掌教的西域回部人摆都而 的。及至元代,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任定远大将军、贵 赤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的明安,其子便姓摆,名言太。“摆”姓者系清初山西洪洞县 摆氏商人,定居在张家川镇、胡川乡摆家湾村,其后繁衍。
“兰、李、毕、苏、赫、崔”姓氏,源于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十二年(1873 ),西北回民反清斗争失败后,清政府将大部分反清军官兵和眷属安置在 张家川、龙山、恭门、刘堡、连伍等乡镇所致。
张姓人口原籍固原,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一(1796 ),徒居张家川地区,同治年间1862一1874,大部分返回固原,仅有少部分留居张家川镇东关村、川王乡张家、张家梁、张家湾等地。
“车、打、买、闵、扇、撒”等姓氏,系清德宗光绪初年由河州东乡迁入张家川地区。
“丁、白、张、解”等姓,系抗日战争初期,由河南孟县桑坡等地徙居张家川地区。上磨乡马姓人口,原籍陕西西安市灞桥,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 )一(1487 ),徙居陇县固关,清乾隆年间由固关迁入张家川地区,系一祖四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