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平凉拱北重修碑记
平凉拱北始建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为中国伊斯兰教哲罕忍耶教派第二辈教主穆宪章墓地,教下尊称先贤宪章为“平凉太爷”。平凉拱北初建时由化平等地教民公推先贤胞弟穆焕章领头修建的,至今已逾二百年。
穆老太爷拱北 1936年
穆宪章:经名昆鲁利撒来·穆罕默德·兰巴尼;道号:伊玛目·啊兰,甘肃平凉人,生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古历二月十九日,归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古历五月二十七,终年六十七岁。先贤曾在平凉上寺当赫退布,通晓阿文和波斯文,对伊斯兰哲理长年潜心研习,造诣颇深,对教门信笃行勤,品德高尚,深得教民爱戴。
哲罕忍耶为逊尼派之系,是马明心(即道祖太爷)于乾隆十年(1745年)从也门留学回国后,在循化,临夏等地积极传播,后在定西官川设立道堂。主张勤俭办教,强调海地也“要周济穷人,不给教民增加负担”。在教权继承上,主张传贤不传子,坚持选贤与能。一时间,哲罕忍耶教派大为兴盛。先哲明心之主张深得先贤宪章之推崇,并身体力行,而先哲亦倚重先贤,逐邀先贤到官川,一同讲经,传播教义,此时先贤宪章已成为先哲明心之高足和助手。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哲罕忍耶教派下苏四十三等人起义反清,先哲马明心预料清政府不会放过自己,为哲罕忍耶长远计,先哲当着他的表侄,学生并侍奉人张怀德的面,将传教之事正式交给了伊玛目·阿兰。先贤宪章逐正式成为哲赫忍耶第二辈教主。
穆老太爷拱北 2001年
时西北回民反清抗压斗争日益惨烈,先贤受命于危难之际,仍心襟坦荡,坚守教义,审时度势,有所作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先贤被捕于平凉县监狱,其间备受折磨,酿成宿疾,后虽被释放,但仍处于清官府严厉监控之下,身心屡遭摧残,嘉庆十七年归真。先贤病危期间,将教权交给自己的学生——灵州(今灵武县)马达天。马达天经名穆罕默德·者俩里,因弘扬哲罕忍耶教义被清政府捕押于兰州,后被发配到黑龙江,途中备受折磨,行至吉林船厂身亡。教下尊称“船厂太爷”,其墓庐称为船厂拱北。马达天掌教于嘉庆十七年。
穆老太爷拱北 2013年
同治初年,云、贵、陕、甘、宁、青广大回民不堪清政府之宗教歧视和民族压迫,再次爆发了大规模起义斗争,先贤宪章孙穆生华为义军重要领袖之一。生华依托秦安莲花城,转战甘,宁一带,与马化隆,白彦虎等回民起义部队及捻军相互支援配合,屡创清军,反清战火燃遍整个西北。同治四年(1865)陕甘总督杨岳斌赴清廷奏中惊呼“几于剿不胜剿,防不胜防”。此次起义严重动摇了满清在西北的统治。
同治五年(1866),清廷改派左宗棠由闽浙入主陕甘,倾力围剿义军,义军终因寡不敌众,除白彦虎一部西出新疆外,余皆被清军分割杀戮,义军家属悉数或遭凌迟,或遭迁徒,或派为奴。穆生华一家除幼子静轩被教民从土牢中秘密换出得救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平凉拱北於此役初既被夷为平地。
事件平息后,各地幸存者将义士尸,首奴敛,集中埋葬于宪章墓周围,以正月十九日为死难者纪念日,后与拱北固有纪念日——五月二十七日合并作纪。
光绪年间,穆生华部下李德苍大帅等领头重建拱北。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颁发大赦令,肯定起义属农民抗清运动。
民国初年,穆静轩携子忠阳(穆罕默德·舍木笋地尼)由成都回到平凉,守护宪章祖坟及蒙难者墓群,并扩建寺院房舍,招收阿文学员,重振平凉拱北寺,时占地二十余亩,颇具规模,平凉拱北寺曾为边区革命事业做过有益贡献。
一九五八年,平凉拱北寺受错误牵连被严重破坏,文革中再次被彻底摧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拨乱反正”和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贯彻,平凉拱北寺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又一个祥和的春天,此后历经多方努力,平凉拱北寺在原地又开始了一次艰难的恢复。在平凉地区党政各级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先贤后裔穆鸿清,穆鸿俊,穆鸿润等在广大教民的热情支持下,终于在2001年七月修竣纪念亭一座,以慰先烈,告诫后人,爱国爱教,珍惜民族团结,以资共勉。
此记
撰文: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馆参赞,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吴文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委员会常务委员平凉太爷第六世孙,穆启圣
恭书: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常务委员,马耀南
公元二00二年古历五月二十七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