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2月1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学术探讨】 经学大师舍蕴善若干问题考述

2017-02-11 马超 中穆平凉社区
点击上方“中穆平凉社区”关注我们

信仰 清真艺术 | 阿訇

★推荐阅读★

天方老师:回族与伊斯兰的关系

兰天 ‖走上春晚舞台的平凉回族姑娘

【宗教研究】《古兰经》教育思想探析 (下)

【宗教研究】中国经堂教育溯源

【宗教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哲罕忍耶两姓三家

【坊间事】北大寺||冶德玉阿訇荣任泾河源镇冶家清真寺教长图记

【资料】平凉拱北重修碑记

【文化】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文苑】难以忘却的纪念——缅怀一代宗师胡登洲大阿訇


 马 超 西安回坊

【学术探讨】


经学大师舍蕴善若干问题考述






  舍学仁阿訇  

摘   要:

舍蕴善是清初杰出的伊斯兰经学大师,其在经堂教育、汉文译著、遵经改俗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河南襄城县有关舍蕴善的遗迹、传述及家族经学传承等材料,对舍蕴善的若干基本问题予以考述,有助于澄清谬误,全面、系统的认识其生平史实、经学地位和历史影响。

关键词

舍蕴善;《经学系传谱》;《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经学世家


  明末胡登洲倡兴的经堂教育,发展至清初已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兴盛局面,成功解决了中国穆斯林社会中“经文匮乏,学人寥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1](25)的困境,同时在“传”“译”两个方面成就斐然。不同地区形成了注重“传”或注重“译”,抑或两者兼备的经学传统,衍生出了风格各异的经学流派,丰富了经堂教育的内容。具体而言,陕西学派注重“传”,金陵学派注重“译”,山东学派、云南学派则凸显“传”“译”并重的特征。胡登洲五传弟子舍蕴善,既求学陕籍经师帐下,又是山东学派创始人常志美最重要的弟子。其一生既注重经学的传授,“弟子不啻三千”,又坚持译著经典,著《省迷录》,译《推原正达》《昭元秘诀》《归真必要》,成为清初“传”与“译”皆成就斐然的杰出经师。同时其倡导“遵经改俗”,指导弟子赵灿撰写《经学系传谱》(以下简称《传谱》),家族经学传承绵延至今,在多个领域影响深远,成为研究早期经堂教育的关键人物之一。学界以往对舍蕴善的了解,主要通过《传谱》及其译著等文献,涉及舍蕴善的若干基本问题并非清晰,在某些方面存在谬误。有鉴于此,本文以舍蕴善晚年定居之地河南襄城县所留相关文献为依据,重点探讨与其相关的若干基本问题,诸如革新等问题已撰文论述,不再赘述。

襄城县有关舍蕴善资料概述

舍蕴善生于湖南,长于陕西,归于河南。其一生曾经两次在河南襄城县设帐开学,第一次开学时译著《推原正达》,众乡耆为其续娶兰氏,寄籍安家,接母至襄城,故晚年定居于此。襄城县留下了众多有关舍蕴善的遗迹、史料、传说,其后人亦在此繁衍十余代,经师辈出。襄城县有关舍蕴善的资料,是完善其基本问题研究的重要依据。笔者曾三次前往襄城县,就有关舍蕴善资料及其它传说进行调查,并有幸看到舍英久(又名舍重光)阿訇所记家族资料,这是有关舍蕴善文献的有力补充。

(一)魏奶奶坟及舍蕴善衮白


舍蕴善原为湖南魏姓汉族,后被回族将领舍应举收为义子,成长为一代经学大师。其在襄城设帐期间,前往湖南探望生母胡氏,“次日即买舟奉母归,于舟中劝其复教。及抵襄,有媳侍奉,虔诚斋拜者又十八年而殁”。[2](88)胡氏在襄城县生活十八年后病逝,葬于襄城西门外迆北600余米处,当地俗称其“魏奶奶坟”,坟前立有墓碑曰“魏孺人之墓”,今墓地不复存在。

据舍英久传述,襄城县石羊街清真寺二门东墙曾挂有舍蕴善遗嘱匾,第一句为“虔心敬意敬心铭”,惜毁于1958年。

舍蕴善逝后葬于襄城县西南郊的令武山(亦作“灵武山”)脚下,坟地面积一亩二分,由李家所赠。墓地修有衮白,300余年中共修葺三次。据《流芳百代——重修清真宗师衮白序》,舍蕴善衮白“彷雁塔之意,修一衮白,上圆下方,一如六合……经今百余年来,颜色惨淡,几乎倾圮”。经由其曾孙舍文璞掌教倡导,众乡耆齐心协力,捐资支援,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完成重修,《流芳百代——重修清真宗师衮白序》记述了此次重修。重修后衮白风格样式与前稍有变化,改六棱墙面改为八棱墙面,亭内北墙青石碑上的阿拉伯文载有舍蕴善的经名,翻译为哈桑·伊本·阿卜杜·瓦哈布,后衮白遭到破坏。1988年三修衮白,又改为六棱墙面,圆顶,红色石头砌成,南墙开有一门,门上方刻有“清真宗师”四字。北墙壁外镶嵌有一石碑,高约144cm,宽49cm,碑文上方为阿拉伯文“泰斯米”,汉文内容为“舍太师讳起灵之墓,生于明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年九月十一日),殁於清康熙四十二年(一七零三年九月七日),三修于一九八八年三月”。

(二)《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


赵灿在《传谱》中对舍蕴善生平的记述颇为详细,且可信度高。然而,《传谱》中未有纪年,故很难精确至具体时间,有关舍蕴善的基本信息亦存有些许谬误。所幸河南襄城县石羊街清真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和嘉庆十七年(1812年)《流芳百代——重修清真宗师衮白序》中载有舍蕴善及其家族的重要信息,结合“舍蕴善先生传谱”等文献,可以澄清以往的谬误,使得舍蕴善生平事迹更加清晰。

《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高约246cm、宽约74.5cm,原碑风化严重,1994年又复制一块,两块分别立于石羊街清真寺大殿前庭院两侧。据舍英久记述,碑文最早于1935年6月26日由舍学仁阿訇抄录,1935年10月发表于《伊光》杂志76号第4版,《中国回族金石录》中以“记舍云由事”为碑名收录。各种版本中碑文内容稍存差异,笔者以襄城县陈延年先生抄录版本为基础结合各种版本校对,可得《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的内容如下:

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

云山大师舍公既殁之后,一时之亲其德教者,慨慕弗已,爰刻诸石以誌之,迨今盖九十有二载,而文字半就剥蚀,众惧其久而尽湮也,复购得贞珉,谋重刻焉。

考旧碑,大师讳起灵,字蕴善,号云山,古沅陵巨族也。祖元白公,有隐德[者]。父无锡公,明乡贡进士,笃生大师,幼而颖异,读书目下数行。年十八,博通经典,人咸以大器目之,乃弃青紫不取,独念渊源。西域自穆罕默德宣教以来,法本清正,而流入东土,鲜有能守者。于是,汇儒释道三家之传,而化而悟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明所会独有,以契不二之宗,学者多趋附焉。

国朝定鼎,人获安集,聘请主教,而至於襄。至之日,禀谒邑贤侯,余如旧相识,后尝微服相见,与之谈论,竟日不能去。其为教大则天地君亲,无敢不敬;细则动静食息,无敢不恪;与儒教同而又有所谨者,不信神,不奉佛;惟饮酒乱性,食肉昏心,犯之者必重罚焉。盖惟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伪我独正,沐浴斋戒,以清心寡欲。为主斯德,日以崇名,日以立福,日以臻至。于翻译圣经,跪拜讽诵。无论有学有不学,殆罔弗遵也。

大师生于明崇祯十一年九月十一日,卒于康熙四十二年九月七日,享寿六十七岁。生男六,光孝、光弟、光忠、光信、光礼、光义;女二,长适白,次适赵,孙十三。可铭、可训、可道、可德、可贤,可诚、可立、可兴、可法、可传、可闻、可誉、可绍;曾孙十五,文奇、文采、文祥、文师、文义、文忠、文璞、文惠、文乐、文玉、文林、文鹤、文成、文明、文友;玄孙五,良臣、良士、良本、良知、良能;来孙,一勇。大师殁后,众推立其男光义为师。光义殁后,众推立其曾孙文璞为师,盖能世其传云。

本邑儒学增广生员铁银声撰文;吏部候选儒学训导贡生孟养浩删润;吏部候选左堂虎一龙丁金标书丹;大清乾隆六十年岁次乙卯孟冬月上浣谷旦。

(三)《重修清真宗师衮白序》


襄城县石羊街清真寺存有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流芳百代——重修清真宗师衮白序》碑,高约167cm、宽约61cm,镶嵌于北讲堂墙壁中。该碑主要讲述重修舍蕴善衮白的有关事迹,内容保存基本完好,碑头为“流芳百代——重修清真宗师衮白序”,其内容如下:

当国初之时,有舍姓元白公举人之后裔,讳起灵,字蕴善,号云山者,生而颖异,聪明过人,目下十行,博极载籍,尤得穆罕默德圣人之真传。其生平游历天下,东西朔南,熏其德而善良者,弟子不啻三千。是以既殁之后,葬之襄城之野,令武山之阳;彷雁塔之意,修一衮白,上圆下方,一如六合。经今百余年来,颜色惨淡,几乎倾圮。其曾孙掌教在中公,讳文璞,目睹心伤,意重修而力未给,赖众乡老广为召募,共勷滋事,不数月而功成,墙垣磊落,焕然一新,诚盛事也,于是乎书。

本邑儒学增广生员铁骏声撰文,本邑儒童虎廷献书丹,铁笔匠李文林,守寺马相臣。

(捐助人及金额略)

大清嘉庆十七年岁次壬申仲春月仲浣瀚谷旦。

上述两碑价值巨大,是反应舍蕴善生平及其家族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本文考辨舍蕴善若干基本问题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对其校对和抄录,也使得文献的使用价值有所增加。

(四)舍英久阿訇所遗资料


舍英久为舍蕴善十世孙,也是襄城县南关舍姓最后一位阿訇,从小跟随祖父舍万选和伯父舍学仁研习经学知识,并十分关注家族史及襄城县伊斯兰教史料的整理和记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舍英久通过笔记、录音等方式,记录了大量珍贵资料。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其一,有关舍蕴善的若干资料,如生平事迹、革新内容、传说典故;其二,有关家族的若干资料,如家族谱系、经师资料、舍魏两姓渊源;其三,有关襄城县的若干资料,如南关清真寺创建史、南关清真寺历任教职资料、襄城县伊斯兰教派问题、襄城县回族姓氏与来源等。舍英久保存有若干宗教典籍,重要的有清版本《真功发微》。舍英久阿訇所遗资料亦是本文重要的参考文献。

(五)舍庄清真寺

舍庄为襄城县西南郊一回汉杂居自然村,舍蕴善衮白位于村北田地中。舍庄清真寺的建立亦与舍蕴善有关。据《重修舍庄清真寺碑记》载:“襄城县西南隅灵武山下有舍蕴善陵墓,舍公卒于清康熙四十二年九月七日,修有衮白,上刻‘清真宗师’四字,后城乡穆民亡人多环绕衮白埋葬,日久形成回民公墓,墓周围自有穆民居住,聚多成庄,名曰‘舍庄’。”

二、舍蕴善生平相关问题考辨


(一)舍蕴善姓名、籍贯、生卒年考辨


舍蕴善的名讳、字号、自称、籍贯、生卒年等问题,在《传谱》和《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等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且名、讳的记载彼此一致,十分清晰,然相关问题学界仍多有讹传,故需予以厘清。

《传谱》载“先生本魏裔……五锡公生元都,即吾先生之讳也……进清真教……改讳起灵,字蕴善,”[2](81)(82)(84)上文碑载“考旧碑,大师讳起灵,字蕴善”。文献表明,舍蕴善原为魏姓汉族,讳元都,十一岁进教后改舍姓,字蕴善,讳起灵。又据碑载可知号为云山,据《传谱》“序”落款“真回破衲痴”和清光绪十六年《咧母嗯惕》译者落款“破衲痴”,可知其为舍蕴善自称,因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均有与“破衲痴”发音相近词汇,故其含义需进一步探讨。又据墓地碑铭中阿拉伯文及石羊街清真寺简介碑可知,舍蕴善经名哈桑·伊本·阿卜杜·瓦哈布。据此,可以得出舍蕴善名讳的基本信息:原名魏元都,后改舍姓,字蕴善,讳起灵,号云山,自称“破衲痴”,经名哈桑·伊本·阿卜杜·瓦哈布。

舍起云考辨

舍蕴善曾被缪传为舍起云。马雄之子马承荫撰写《清真指南·序》中,提到马雄曾与10位经师咨论教典,追研精义:

如秦之李秉旭,楚之马明龙,鲁之常永华,李延龄,吴之马君实,马之骐,马承益,粤之皇甫经,中山之舍起云,燕之马化蛟,渊源实学,道脉真传,东土之不多得者。[3]

以上文献,出自于清康熙辛酉年(1681年),时年舍蕴善44岁,据此文献不能证明“中山之舍起云”即指舍蕴善。然而,清晚期河南唐河李焕乙所著《清真先正言行略·舍起云》载“舍起云,关西明经也”,[4]又载“(舍起云)按天方拜、诵、婚、丧诸礼中,稍有不合时宜者,略改十余条,流传于世”。[4]而广为所知的是舍蕴善曾提出十八条主张,可知该书中所指舍起云应为舍蕴善。又《清真先正言行略·马雄》载录《清真指南·序》中“中山之舍起云”,可知李焕乙曾受《清真指南·序》影响,而其所载舍起云实为舍蕴善,故可判定文献中的舍起云即指舍蕴善。白寿彝曾撰《胡登洲·常志美·舍起云传》[5](23),据该文注释,白先生亦受到《清真指南·序》《清真先正言行略·马雄》的影响。由此可知,舍起云源于马承荫的笔误,并伴随《清真指南》广为流传,影响到李焕乙、白寿彝等,直到《传谱》和《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被广泛重视,该错误才被修订。

舍蕴善籍贯考辨

《清真指南·序》中认为舍起云(舍蕴善)是中山人,一般认为中山是古之中山国所在地,即河北定州;《清真先正言行略·舍起云》中将舍起云记述为“关西明经”,关西一般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即今陕西;白寿彝在《柳州伊斯兰与马雄》[6](216)中将舍起云记述为山西人。结合《传谱》和碑文可知,舍蕴善祖上于明初封辰州卫(湖南沅陵)世袭都指挥使,从此世居于此。据舍英久记述,舍蕴善养父舍应举为陕西省渭南林口镇舍家坪人,其任教期间安家于襄城,晚年定居襄城。由此可知舍蕴善原籍为湖南沅陵,随养父至陕西渭南,后寄籍安家河南襄城。

舍蕴善生卒年考辨

有关舍蕴善生卒年,广泛流传(1630-1710年)说法,被多处引用,但未能查出其最早出处。此外,还有(1634-1710年)[7](118)、(1630-1703年)[8](511)等说法。《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载“大师生于明崇祯十一年九月十一日,卒于清康熙四十二年九月七日,享寿六十七岁”,据此推算出其生于1638年10月17日,卒于1703年10月17日。又碑中载“迄今(1795年)盖九十有二载”,表明原碑刻立于1703年,与舍蕴善卒年相符。

(二)舍蕴善生平行迹

据《舍蕴善先生传谱》《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流芳百代-重修清真宗师衮白序》等文献,将舍蕴善的生平细分如下:

→魏宗训(字少室)-魏绳墨(字元白)-魏建(字千牧)-魏元都(舍蕴善);

→魏元都,崇祯十一年九月十一日生(1638年10月17日);

→五岁送学读书(1642年);

→九岁初晤舍公应举夫人李氏,承嗣之议基焉(1646年);

→十一岁初试岁考,父五锡公病逝,进清真教,改舍姓,讳起灵,字蕴善,经名哈桑·伊本·阿卜杜·瓦哈布(1648年);

→辰州(沅陵)营中杨师处习经;

→返还故里渭南林口镇,本庄舍家坪冯四师处习经《闇谟特》;

→族人议婚,聘仓头兰氏;

→马永安处习经《塞而夫》《虽赫》《米斯巴哈》《太蒲碎尔》《骚乌》,与冯通宇、白含秀同窗;

→舍公应举逝,相约赴济未果;

→临潼泉市头马五师(马揆卿父)处习经《呵退蒲》《古勒塞托呢》;

→废学二载,年二旬(约1657年);

→赴济宁常志美、李延龄处习经《满僚》《木阿呢白央》,代教诸生;

→辞归,汴城借李秀峰经至朱仙镇,朝暮咏读三月;

→至郑州貂谷,与冯通宇岩洞隐修习经约半年;

→奉母命返秦完姻;

→本坊(渭南林口镇舍家坪)开学,将及逾年;

→洛阳塔儿湾(今塔湾清真西寺)设帐,将一年;

→渭南良田坡约二秋,养母李氏和夫人兰氏病逝,长子光孝三岁;

→荥阳东郭授学年余;

→貂谷设帐约二春,读修“推黎格忒”之学(《米而撒特》《勒默阿忒》等);

→襄县搬请,越二年,译《推原正达》,寄籍安家,续娶偃师周家寨兰氏,生母十六年未见(约1665年),接至襄城,十八年后逝去,葬于襄城西门外,人称“魏奶奶坟”;

→亳州设帐六年,徒众俞盛,购请《哈勒里》《米纳哥补》《母哥莫特》《克世乃里者补》等,洞彻《母各麻忒》《勒默阿忒》;

→太和一年;

→太康半年;

→考城八年,乡耆金小宇大力支持;

→沈阳铁仲昆搬聘,越三年,译《昭元秘诀》《归真必要》,五旬左右;

→返襄探亲,途中都门约聘,住家数月;

→寿州诚请,设馆半年;

→至都门,铁翁候请,复相约;

→赴辽三年,设置义产;

→都门款留,完约一年;

→东厂开学,学长理管事,返襄;

→堂弟舍景善来襄,相约回秦,修葺祖茔;

→年逾六旬,设帐普陀原,授徒百十余,纪学二年;

→陈州搬请,及逾二年,撰写《传谱》序(1697年);

→请至昌平州馆;

→迁至都门(1699年,代表独班方参与独班、连班双方讲班);

→泊头函请,设帐二年;

→清康熙四十二年九月七日逝世,葬于襄城西南灵武山下(1703年10月17日)。

林口舍家坪→洛阳塔儿湾→渭南良田坡→荥阳东郭→郑州貂谷→襄城→亳州→太和→太康→考城→沈阳→寿州→沈阳→都门→东厂→襄城→普陀原→陈州→昌平→都门→泊头。

其中,上述21处舍蕴善设帐地点,可考察具体地点的有:林口,据舍英久阿訇讲述,应为林口镇舍家坪,回民起义后被毁;良田坡,今渭南市临渭区有良田街道办事处;洛阳塔儿湾,即今洛阳塔湾清真西寺;荥阳东郭,即今荥阳市乔楼镇东郭村清真寺;郑州貂谷,即今郑州市中原区刁沟村清真东寺;襄城,即今河南省襄城县石羊街清真寺;沈阳,即今沈阳清真南寺;东厂,即今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东厂村清真寺;陈州,即今河南淮阳县城内清真寺;泊头,即今河北泊头市清真大寺。

太康,疑似今太康县东大寺;考城,疑似今民权县北关清真寺;寿州,疑似今安徽寿县清真寺;昌平,疑似今昌平区清真寺;亳州有城里寺、南京寺、北京寺等历史悠久,疑似设帐城里寺,城里寺现存乾隆七年(1742年)《众姓捐置义田碑记》中云“国初,前辈乡耆加意教门,不惜重资延请名师掌教者,讲法设帐者传道,故其时英才崛起,事业峥嵘”;太和有南寺、北寺,待考。

三、舍蕴善经学世家考述


舍蕴善作为杰出的经学大师,常感叹“先觉长逝欤,大道将湮欤,而乏挽回澜之砥柱者,相共殚力也” [2](89),故而将弘扬经学作为己任,一生设帐授徒,培养弟子众多。舍蕴善育有六子,亦受其影响,接受经学教育,《传谱》载舍蕴善六子皆习经,且有大成者。从此舍家形成世代习经传统,经师辈出,直至今日,绵延不绝十余代。

舍蕴善原本魏姓,后跟随养父改姓舍姓,《传谱》中,魏、舍两姓长辈约定“其终身事尽力当谋,生子两继祖业,敢希俞允……第议婚一事,寒家尚然有力,莫若各为娶姻,生则各从其姓亦可”。[2](84)显然,双方长辈约定均为其娶妻,生子各从魏、舍两姓,各继两家祖业。然而,舍蕴善生父病逝,祖母吴氏年迈,后其前往陕西求学,后又接生母于襄城县,魏姓长辈并未为其娶妻。渭南舍姓长辈为其聘姻仓头兰氏,生长子光孝,襄城乡耆为其安家,续娶偃师兰氏生五子。又言“考之魏氏系传,又按符于之萼之华辈次者也……终犹归于两姓,宗谱不越于题,绝妙手笔”。[2](91)表明舍蕴善所生六子,分别归于魏姓和舍姓。

(一)《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中的舍姓经师


舍蕴善生六子,《传谱》载六子名讳分别为光孝、光悌、光信、光礼、光义、光宗,《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中载六子名称为光孝、光弟、光忠、光信、光礼、光义,光悌即光弟,光宗与光忠应为一人,音讹之。因《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为旧碑重刻,而旧碑刻于舍蕴善逝后不久,故可信度较高。两处记载中光宗(光忠)的顺序不同,前者中光宗为最后,后者光忠列于第三。将《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中六子名字的最后一字连读,发现可组成“孝弟(悌)、忠信、礼义”三组词语,而“弟”为“悌”的误写,故可推测舍蕴善六子顺序应为碑中所载:光孝、光悌、光忠、光信、光礼、光义。又据碑中,舍蕴善生二女,长女嫁白家,次女嫁赵家。

《传谱》中暗示舍蕴善子嗣分为魏、舍二姓,襄城县舍家亦有相关传述。据舍英久阿訇讲述,舍蕴善六子中,前三子姓魏,定居湖北、湖南, 后三子姓舍,定居河南襄城等地。舍学仁阿訇曾言湖北沔阳魏姓与襄城舍姓本为一家,1988年6月8日,舍英久阿訇前往沔阳调查,访谈魏福田阿訇(时年72岁),获悉魏姓祖籍湖南,祖上魏实公逝于湖南常德,其儿子思礼、思维后从北京迁徙至沔阳。遗憾的是,这次访谈,舍英久阿訇并未发现更确切的线索。沔阳魏姓多出阿訇,这在湖北回族中并不多见,如当代汉口民权路清真寺阿訇魏尚举,广州濠畔寺阿訇魏国彪等。

舍蕴善习经六子中,舍光悌继学大成,舍光宗俱学大成,其余四子俱中学。舍蕴善后三子光信、光礼、光义,据舍家传述,四子光信未嗣。五子光礼后人主要分布于河南禹州市皂角坪,1958年部分迁居陕西白水县。六子光义后人主要分布于襄城县南关,后部分因外出任教,落户于许昌、繁城等地。石羊街清真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碑中载有“延师舍姓光义”字样,此时其父舍蕴善去世已46年,舍光义年龄已高。舍家传述舍蕴善后三子中逝于北京1人,其余2人葬于衮白旁。

碑中载舍蕴善孙辈十三人,并有名录,分别为可铭、可训、可道、可德、可贤、可诚、可立、可兴、可法、可传、可闻、可誉、可绍。据舍英久绘《舍姓家谱图》,其中舍光义子有舍可道、舍可诚、舍可立、舍可闻等。由“光义殁后,众推其曾孙文璞为师”可知,孙辈十三人中未有在襄城为经师者,但舍可立后辈经师辈出,绵延至今。另据舍英久记述,禹州皂角坪的老文约(不知何物)中有舍可伦、舍可仁二人姓名。皂角坪舍姓为舍蕴善第五子后人,故舍可伦、舍可仁疑为舍光礼之子,任教定居于此。石羊街清真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碑中有舍可成,舍可道捐资记载。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清真寺碑》中载有舍可文捐资1300文。

碑中载舍蕴善重孙辈十五人,分别为文奇、文采、文祥、文师、文义、文忠、文璞、文惠、文乐、文玉、文林、文鹤、文成、文明、文友。舍文璞是舍姓第四代经师中的佼佼者,其继承祖父舍光义之职,继任襄城为师,且主导了舍蕴善衮白的重修,此时已是嘉庆十七年(1812年),距其曾祖父舍蕴善去世109年,此时应为高龄之人,可知舍文璞任教襄城的时间较长。除舍文璞外人,其余诸人职业不详。此辈人中,舍文忠为舍可成子,舍文明为舍可闻子,舍文祥、舍文林为舍可道子,舍光璞为舍可立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清真寺碑》中载有舍文友1400文、舍文明700文、舍文忠300文、舍文祥200文等字样。

碑中载舍蕴善元孙辈五人,分别为良臣、良士、良本、良知、良能。与上辈十五人相比,元孙辈剧减为五人,疑为外出任教等缘由落户它处。舍良臣为舍文祥子,舍良士为舍文林子,舍良本为舍文忠子,舍良知为舍文明子,舍良能为舍文璞子。元孙辈五人暂无记载表明有担任经师者,但由其上、下辈均有经师,不排除此辈亦有经师的可能性。

碑中最后载有舍蕴善来孙一人,即勇,表明勇为刻立碑时唯一出世的六世孙辈,舍良能之子。据舍英久记述,七世孙舍恒志(1846-1937年)在1930年代曾讲述说“勇为奶名,学名舍荣先,是时(立碑时)仅一岁多,其未有后人”,又据石羊街清真寺道光二十五年重修碑,可知舍荣先为乡老,并非经师。

总之,《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所载诸位中,明确为经师的有舍蕴善,舍光孝、舍光悌、舍光忠、舍光信、舍光礼、舍光义、舍文璞等。又据舍英久阿訇记述,其上九代经学世家未曾中断,据此可知,该支系的前五代舍蕴善→舍光义→舍可立→舍文璞→舍良能应均为经师。其余诸人中不排除有任教经师,但无确凿证据。

(二)近代以来襄城县舍姓经师介绍


《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记述了舍蕴善至其六世孙辈的基本信息,对这几辈人的介绍只能通过碑铭并结合其它资料。近代以来,禹州皂角坪舍姓经师的情况不明,但从其六世孙辈起,襄城县舍姓经学与经师情况逐渐明朗,这要归功于家族数位高寿经师传述和舍学仁、舍英久阿訇的记录,本部分内容主要源自对舍英久阿訇遗稿的整理。

近代以来,襄城县已知舍姓经师大都出自于舍蕴善的六世孙舍荣安系统。舍荣安与上文舍荣先为亲兄弟,均为舍良能子,与舍荣先无后人不同,其子嗣众多。舍荣安生卒年不详,约生于1790年代,逝世晚于同治元年(1862年)。石羊街清真寺清嘉庆二十五年碑中称舍荣安为经学师范,道光二十五年碑称舍荣安为海推布,同治元年建修二门、元门碑中仍出现海推布舍荣安名字。据此,可知舍荣安继承家学传统,在石羊街清真寺担任海推布之职。又据舍英久记述,其高祖(舍荣安)前半生外出开学,后半生任教石羊街清真寺。

舍荣安生五子:舍恒修、舍恒清、舍恒德、舍恒志、舍恒春,据舍英久记述,舍恒修、舍恒志、舍恒春三人为经师,其余二人职业不详。舍恒修生卒年不详,曾在各处开学,其后人落户于许昌。舍恒志(1846-1937年),从小继承家学,精通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会武术,懂医学,平易近人,教授宗教知识,在回汉群众中威望高。早年在各处任教,45岁时回石羊街清真寺担任海推布一职数十年。光绪33年(1907年),为方便南关群众宗教生活,领导创建南关清真寺,并担任南关清真寺第一任教长12年。1919年,南关清真寺与石羊街清真寺分坊,将石羊街舍姓遗宅售尽,后转任王梦清真寺。舍恒春(1848-1925年),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擅长《古兰经》诵读,为人正派。1920年,郏县三郎庙张国瑞任南关教长, 72岁的舍恒春自颖桥被请回南关担任海推布,1年后离职,与乡老提议请回其子舍万选继任。

舍荣安孙辈为舍蕴善八世孙,万字辈,也有数位经师外出任教。如舍英久记述其大祖父、二祖父、五祖父、六祖父、九祖父均为阿訇,其中二祖父逝于驻马店,五祖父任教驻马店,六祖父后半生任教南关(据此六祖父应为舍万选),九祖父通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但并未任教。由于其并未提到其中四人的名讳,故暂无可考证。

舍万选(1884-1972年),又名舍长江,舍恒春之子,曾在豫北焦作地区求学,通阿拉伯文、波斯文,清真寺内负责教授小学、唤礼等,曾影响南关河东街汉民进教。1940年南关清真寺搬请郏县买永新阿訇,改奉伊赫瓦尼教派,1942年,虎延璋阿訇任教期间进一步改革,受此影响,舍万选亦改奉伊赫瓦尼。

舍荣安重孙辈为舍蕴善九世孙,学字辈,已知有舍学义、舍学增、舍学仁、舍学周四人为阿訇。其中舍学义、舍学周基本情况不明,仅知舍学义为舍万聚之子,舍恒志之孙;舍学周为舍万祥之子,舍恒修之孙。

舍学增(1892-1981年),舍万缘之子,舍恒修之孙,著名经师赵永清阿訇嫡传弟子,大辛庄清真东寺1945年纪念赵永清碑铭上弟子名录有其名。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擅长讲授经注学,教派观点中和。31岁时首任大辛庄,一生共任教大辛庄、驻马店、许昌、水南关、郑州北大寺等共计15处,舍学增在汝宁府东寺任教时,世代相传衣帐被土匪劫去。晚年任教许昌城内清真寺,后人落户于此,1981年1月23日去世。

舍学仁(1908-1983年),舍万选之子,舍恒清之孙,著名经师尚希贤嫡传弟子,在驻马店尚希贤阿訇帐下穿衣。舍学仁精通汉文、阿拉伯文,擅长讲授修辞学、认主学、圣训学、经注学等,讲经风格细致,精通各学派知识,懂医学。20岁在襄城南关创办小学,24岁首任五沟营,一生任教五沟营、许昌城内、郑州武英里、扶沟城内、陈州古寺、繁城、项城、百秩店、象河关、河北街、襄县南关、怀庆府、漯河南寺、驻马店、蔡寨、路店等17处。据传,1935年,舍学仁在郑州武英里任教长时,王静斋阿訇在郑居住过斋月,计划撰写有关舍蕴善书稿,并请舍学仁回襄城时拍摄舍蕴善衮白照以备需要。受王静斋阿訇的影响,舍学仁开始关注有关舍蕴善的文献记载。1935年6月26日,舍学仁阿訇抄录《重立云山大师舍公碑文》,1935年10月发表于《伊光》杂志76号第4版。其在写给王静斋阿訇的信中记述了舍蕴善革新的部分内容,共计10条。1938年二任许昌城内时,常与政界人士交流,1949年二任郑州时,曾被选为回民代表。晚年担任技术员、医生等,1983年6月27日去世。

舍荣安玄孙辈为舍蕴善十世孙,已知有舍英久、舍文亮二人为阿訇,舍文亮基本情况不明。舍英久(1939-2010年),舍学礼之子,舍万选之孙,幼年丧父,自幼跟随祖父舍万选、伯父舍学仁学习经学,改革开放后曾短暂受聘任教。舍英久是舍蕴善十世孙,舍家最后一位阿訇,2010年8月14日病逝,至此绵延十代的舍蕴善经学世家中断。舍英久是舍家最后一位熟悉舍蕴善及其家族历史的老者,其运用笔记、录音等手段记述了大量有关舍蕴善、舍姓历史、南关清真寺、教门典故等,保存了大量资料,颇为珍贵。近又闻舍蕴善十三世孙中有人继承家族经学传统,求学于国内外。

舍蕴善经学世家历经300余年,经学传承十世,历代可考经师为:舍蕴善→舍光孝、舍光悌、舍光忠、舍光信、舍光礼、舍光义→舍可立→舍文璞→舍良能→舍荣安→舍恒修、舍恒志、舍恒清→舍万选→舍学义、舍学增、舍学仁、舍学周→舍英久、舍文亮等。其家族的经学兴衰、变化是300年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史发展变迁的缩影。

结 论


在田野中发现历史,已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新趋势,在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中,既面临正史文献记载匮乏的尴尬局面,也有着丰富的民间资料和传述尚未发掘的客观事实。河南襄城县舍蕴善相关遗迹、传说及家族经学传承等材料,是研究舍蕴善基本问题的有力补充,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对比,既可以澄清以往史料中所存的谬误,又可以丰富对舍蕴善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舍蕴善的历史地位与经学影响。


注释:

出自笔者抄录襄城县石羊街清真寺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流芳百代——重修清真宗师衮白序》碑。

同上。

参见余振贵,雷晓静主编《中国回族金石录》,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642页。

穆白版1(指穆白:《舍蕴善》《中国穆斯林》1985年第4期所附版本。),穆白版2(指穆白:《舍蕴善》《襄城文史资料第1辑》所附版本)、胡云生版(指胡云生《传承与认同:河南回族社会历史变迁研究》所附版本。),舍英久版(指舍英久遗稿中所载版本。)中无“之”。

穆白版1、穆白版2作“亲得其”。

穆白版1、穆白版2、胡云生版、舍英久版作“迄”。

穆白版1作“一”。

舍学仁版标示“德”后缺一字,但碑上无此字位置。

穆白版1、穆白版2作“青”。

舍学仁版“多趋附”作“起然”。

舍学仁版、穆白版1缺“而”,穆白版2、胡云生版、舍英久版“而”作“莅”。

穆白版1、穆白版2、舍英久版“至”作“至定”。

胡版作“次”。

穆白版1、穆白版2缺“竟”,舍学仁版“竟日”作“○移○”,舍英久版作“日移西”。

舍学仁版“所”作“钦”,穆白版1、穆白版2作“所钦”,胡云生版缺“所”

穆版1、穆版2缺“论有”。

伊版、舍版多“人”。

舍学仁版、穆白版1、舍英久版作“元”。疑为“元”,因康熙名玄烨,故避讳用“元”替代“玄”。

舍学仁版“众推”处标注缺三字,胡云生版作“众又推”。

出自笔者抄录襄城县舍庄清真寺1992年《重修舍庄清真寺碑记》碑。

参考文献:

[1] 冯增烈.《建修胡太师祖佳城记》碑叙[J].中国穆斯林,1981(2).

[2] 赵灿.经学系传谱[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3] 马承荫.清真指南·序[M].1681.

[4] 李焕乙.清真先正言行略·舍起云[M].1917(新刻).

[5] 白寿彝.胡登洲·常志美·舍起云传[J].中国穆斯林,19812.

[6] 白寿彝.柳州伊斯兰与马雄[J].白寿彝文集·伊斯兰史存稿[C].河南大学出版社,1983.

[7] 金宜久.伊斯兰教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8] 陈锋.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马超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或作者推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

 汇聚穆斯林微力量 弘扬伊斯兰正能量

微信号:pl-muslim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