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劳动力流动与企业创新

戴蕙阳施新政陈瑶 经济学报 2022-12-31

本文选《经济学报》2021年第 8 卷第 1 期

引文格式:戴蕙阳,施新政,陆瑶.劳动力流动与企业创新[J].经济学报,2021,8(01):159-188.

作者:

戴蕙阳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施新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陆   瑶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劳动力流动与企业创新

问题来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创新成为促进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劳动力流动性的限制逐步放松,使之成为影响经济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力从西部向东部转移中引起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彭国华,2015),以及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中引发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蔡武等,2013)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李旻和赵连阁,2010)等问题。然而,尽管企业创新能力与劳动力流动附带的知识流动和人力资源竞争高度相关,学术界并未就劳动力流动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给予足够的关注。海外学者就国外劳动力流动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但相关理论分析并不能给出中国劳动力流动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确切方向。在中国市场上,劳动力流动性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劳动力流动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方向尚不明确,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领域重要的实证问题


数据与变量:

我们结合全国各省份统计年鉴数据,通过将省份与A股上市企业所在地进行匹配,构建了从1990年到2014年包含679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地区劳动力流动对我国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的数据来源包括CSMAR国泰安数据库,《北京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以及《青海统计年鉴》。


劳动力流动性MigrationRatept):我们定义 户籍总迁移率 = (户籍迁入人数 + 户籍迁出人数)/年末人口数,。在对所有地区年鉴进行搜索后,我们发现只有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以及青海省这四个省份的统计年鉴包含户籍迁入人数以及户籍迁出人数这两个变量。


企业创新(Patentit)。我们在CSMAR数据库中收集上市公司专利授权数量来衡量企业的创新产出绩效,包括发明专利(Patent1it)、实用新型专利(Patent2it)和外观设计专利(Patent3it)三类。


控制变量包括公司年龄(ListedYearit)、公司规模(Assetit)、资产负债率(Leverageit)、资产收益率(ROAit)、GDP增长率(GDPGrowthpt)、人口数量(Populationpt)。


调节变量包括工资水平(Salaryit)、知识资本(KnowledgeCapitalpt)。


研究结果:

1.基本结果


研究发现在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并控制时间趋势之后,地区劳动力流动会显著促进当地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三种专利的产出情况受到当地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劳动力流动性对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最强。(H1)


2.影响机制分析


户籍总迁移率对平均工资更高的地区(年)中企业的专利产出有负向显著的影响,即对于平均工资低的地区劳动力流动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这一结果与公司创新领域的已有研究结论保持一致,公司在劳动力成本提高时会面临是否依靠低价劳动力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抉择,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乏是另一种提高竞争力的优异选择。因此劳动力成本机制得到验证。(H2)


我国劳动力流动在不同科技知识资本水平地区产生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从而说明劳动力流动并不是通过增加人才知识储备进而促进公司的创新绩效的提高。在我国流动的劳动力中城乡之间、农业和非农业之间的流动占据很大的比例。在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的资源差异导致了劳动力的个人教育程度不同,对劳动力的质量产生有差别的影响(钞小静和沈坤荣,2014)。虽然劳动力的流动造成了人力资本的转移,但中国流动人口组成的异质性导致人力资本的流动不等同于知识资本的流动,因此知识传播的影响机制没有得到验证。(H3)


3.异质性分析


户籍总迁移率的增加对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更显著的促进影响。在我国强调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发挥国有企业的创造性的背景下,这种异质性结果为加快我国国有经济改革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促进地区性劳动力流动有助于建设更加完善的国有经济体制。


4.稳健性检验


在后续的稳健性检验中,我们发现使用衡量劳动力流动的其他变量、删除特殊时间或地区样本、使用创新绩效的其他衡量变量作为因变量后劳动力流动性对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影响依然稳健,而这种正向促进作用是通过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从而产出更多创新成果。(四类稳健性检验可查看原文)


结论:

本文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本文的研究对企业创新绩效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进行了补充。以往针对公司创新绩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公司层面的因素上,比如公司对外投资(毛其淋和许家云,2014)、创新投入强度(康志勇,2013)等。本文创新性地研究了劳动力流动性对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对二者之间的促进关系进行了机制阐释和异质性检验,补充了国内相关学术文献的空白;

第二,本文跳出了中国研究劳动力流动局限于东西部流动(例如:彭国华,2015)、城乡流动(例如:蔡武等,2013)的常规研究模式,将目光投入到单个省份的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的劳动力流动性相关学术文献进行了补充,丰富了在劳动经济学相关方面的研究视角。


本文的发现可以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法规提供重要参考性意见。

首先,针对创新产出较低和对高端技术需求较高的地区,政府应该适当放宽户籍政策促进人才与知识的转移,同时出台增强当地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的相关规定。这种人才的流动会提高公司的创新激励,从而促进当地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

其次,本文结论为加速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措施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更容易受到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为更快地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力,政府应当打破原有的国企员工“铁饭碗”模式,激活国有企业面临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拉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此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第一,样本数据只涵盖了四个省份,其中绝大部分观测值都集中在科技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迅猛的地区,没有充分考察在农业、传统老工业占比重较大的省份中劳动力流动将如何影响当地上市公司的业绩。

第二,劳动力流动带来当地知识网络拓展的机制在本文未得到验证,然而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劳动力流动人口的质量也在逐渐优化,此机制可能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在本文的基础上,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地区劳动力流动与企业创新动机、创新投入、创新效率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具体影响机制,挖掘劳动力流动与企业创新之间可能存在的负向影响,讨论劳动力流动对企业投资行为、员工教育等其他决策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将劳动力流动与公司治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丰富劳动力流动相关领域研究并提升其现实指导意义。

阅读全文,可点击劳动力流动与企业创新

也可以识别二维码或点击下方原文链接电脑下载PDF全文


或点击下方原文链接  查看PDF全文


▼   往期精彩回顾  ▼

李稻葵:中国经济的伟大实践何以产生重要的经济学贡献?—基于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的分析与思考

文章|中国资本市场特质波动率异象研究:前景理论的视角

作者视频讲论文|中国工业加速创新机制

洪银兴谈新发展阶段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十大改变

访谈录| 白重恩教授经济学研究经验分享(附视频)

访谈录|李子奈老师谈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

刘玲玲谈“十四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革命(下)

刘玲玲谈“十四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革命(中)

“十四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革命(上)

戴蕙阳,施新政等:劳动力流动与企业创新

《经济学报》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来源期刊(2021-2022)

扫码关注我们
积跬步、至千里,经济学报》与您携手启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