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库更新时间到!疫情间技术类案例打包送你!
大家的复习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关键阶段,想必很多小伙伴们都或多或少开始接触真题了吧!
学姐了解到有很多小伙伴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总会觉得缺少新鲜的案例填充,其实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经(lao)典(tao)案例,今年疫情期间的相关案例也可以为我们的回答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那么今天,学姐就为大家准备了回答技术类论述题时候可用的一些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技术类论述真题回顾
1.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信息传播领域,传播进入了智能时代,请集合具体实例,谈谈智能技术对传播生态的影响。(论述题,郑州大学440.2020)
2.结合价值共创的理论阐述 AI 平台如何发挥价值。(论述题,华南理工 334,2019)
3.如何理解算法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论述题,北京大学传播学,2020)
4.结合实际,分析大数据,云计算带来的社会问题。(论述题,西南大学629,2019)
5.人工智能在新闻报道的地位作用影响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挑战和措施。(论述题,华东政法 334,2020)
6. 数据新闻的特点、优势和运用。(简答题,华中师大 440,2019)
7. 5G 给媒介带来的变革。(论述题,武汉大学 440,2020)
要点一览
5G
1
5G+VR+机器人技术助力远程会议
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G远程会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在全国首次实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G远程会诊,既避免了近距离接触感染隐患,又能及时保障诊断治疗。在特定高危场景,5G+VR视像传输系统为重症监护室所提供了“非接触式”远程探视。
②全国两会的“双线会议”
2020年的全国两会,作为最受关注的全国性大会,不仅延续了前期已日渐成熟的在线会议形式,而且通过5G传输、高清大屏等技术,将线上和线下打通,代表委员在会场内进行线下会议,媒体通过在线视频的方式进行采访和报道,最大限度地保留会议的仪式感、现场感,但同时又最大可能地兼顾了安全方面的需求,“双线会议”的雏形已形成。
2
5G+超高清视频+VR技术实现“云监工”
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修建过程中受到了全国甚至全球网民的关注。1月26日,央视频推出云直播《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邀请全国网友“云监工”,共同见证抗疫医院的诞生。截至2月20日17时,连续直播576小时,吸引1.27亿人次在线观看。
借助5G技术网络在低延迟、高速率等方面相对成熟的特点,“云监工”高清直播系统项目省去了传统有线直播光纤铺设、网络搭建以及设备配置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迅速搭建完成。同时,除了最基本的直播与转播功能之外,还实现了多平台推流、VR直播等新玩法。
3
5G+无人机+机器人技术完善信息化防疫
一.机器人
①广州诞生全国首个5G警用测温巡逻机器人
5G+智能机器人所承担护理、派送与清洁消毒等工作,有效地降低了一线医务人员交叉感染风险。这款机器人拥有移动式红外测温筛查、循环播报提醒等功能,可远程指挥操控,可实现快速记录人员异动踪迹,一旦温度超过设定值或发现有行人不戴口罩,机器人可在第一时间启动报警系统。这款机器人除了可以有效减轻执勤压力外,还可以避免民警因接触而造成人员交叉感染。
②“两会机器人”
针对2020全国两会,媒体大脑推出“ 两会机器人”,提供数十款智能模板样式,以及剪贝App、新华智会小程序、定制化微专题H5等移动端产品,用智能技术帮记者拼手速、拼脑力。
在5月20日的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两会机器人”拆条数十条短视频供媒体使用,并精选其中精彩片段集成至微专题H5。
二.无人机
①无人机宣传防疫
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村民在疫情初期用无人机喊话宣传防疫,宣传防控知识,对不戴口罩、四处串门的村民进行劝阻。村委会也利用无人机劝老太太回家,一度引起网民的讨论。
②深圳启用无人机进行消杀工作
深圳启用无人机对龙岗区宝龙工业园进行消杀,整个工业园区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作业用时为两小时。无人机防疫减少了人力,避免交叉感染,立体喷洒消毒液范围更大效率更好。
AI人工智能
1
AI人脸识别
今年2月初,百度开发的AI人体测温系统就落地在了北京清河火车站。通过AI技术用无接触、可靠、高效且无感知的方式,一旦遇上体温超出一定阈值的流动人员,系统就会发出异常预警,并快速展示出体温不在正常范围的人员及温度,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该技术能解决传统体温检测人工成本大、测量效率低、预警响应慢、系统分析弱、全局掌控难等弊端,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提高效率。
2
AI与医疗结合
阿里云在全球医院免费开放新冠肺炎AI诊疗技术,20秒即可完成病例的检测,提高了新冠肺炎检测的效率;同时阿里云还推出了新冠肺炎CT影像,这是一套全新的AI诊疗技术,AI可以在20秒内准确地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CT报告进行诊断,分析结果的正确率高达96%,缩短了诊疗时间。
云传播
1
传统主流媒体与其他云服务平台联动
①《武汉:我的战“疫”日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等传统媒体与快手、VUE、 二更等短视频平台合作打造的《武汉:我的战“疫”日记》。
②《共同战“疫”》
央视新闻在央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同 步播出的24小时不间断直播特别节目《共同战“疫”》。
2
中央媒体自建云平台接入地方媒体联动报道
①《人民战“疫”》直播节目
人民网、人民视频打造的《人民战“疫”》直播节目,融合了全国75家媒体、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参与出镜连线,251家平台参与联动直播。
②新华社的“现场云”
新华社服务全国媒体的“现场云”新闻在线生产系统、央视新闻移动网的“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在满足内部需要的同时,均向地方媒体开放。
3
主流媒体推出陪伴式社交产品“慢直播”
①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
“央视频”客户端于2020年1月 26日率先推出的《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
②《武汉公益志愿者车队抗疫专车日记》
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的《慢直播|武汉公益志愿者车队抗疫专车日记》,直播公益志愿者车队免费接送医护人员的过程,通过专车巡游的视角直播武汉街景。
③央视频推出“云守望”
2月16日“央视频”推出“云守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在武汉长江大桥、洪山广场、汉江关、会展中心、沙湖公园、武汉大学等多个城市标志性区域架设慢直播镜头,通过慢直播镜头24小时不间断为广大网友实时直播武汉的“此时此刻”。
算法
2
AI算法推出病毒自然宿主
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等研究机构利用AI算法根据病毒的基因序列推算出可能的自然宿主,其中RNA病毒是最常见的从病毒跳跃到人类中的病毒群体。
该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快了解病毒的来源、传播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等,从而可以改善防疫措施,及时阻止病毒的传播,最大程度避免群众受到病毒的威胁。
2
Linear Design
在2020-05,百度研究院重磅推出全球首个mRNA疫苗基因序列设计算法Linear Design,该算法能够推算出最为稳定的mRNA序列,并且时间仅需要90 min。因此该算法的提出为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成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大数据
1
“大数据+财政补贴消费”
“大数据+财政补贴消费”的政策手段与技术,推动了全国45个城市的国家文化消费城市试点,促进了消费的精准投放和公共文化与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能够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行业复苏过程中发挥乘数效应。
2
疫情地图
百度地图推出百度迁徙数据,具有一定预测性的数据参考。百度迁徙数据新增加的“查看迁徙地图”可查看全国的人口迁徙情况,能通过热力图图层直观展现。与此同时,用户还可查看自己所在省、市的的人口动线状况,比如选择“武汉”,可查看迁出目的地和迁入来源地数据。
3
人民在线众云大数据平台
人民在线众云大数据平台,为用户提供全网的疫情信息。用户只需注册账号,便可免费获得一个监测任务,监测自己最关心的疫情内容。同时平台支持一键分享,用户可随时随地查看到最新的疫情信息和多维度的数据统计分析。众云大数据平台致力为更多用户提供免费、有质量、有温度的数据服务,在疫情面前献出自己的力量。
区块链
1
信息数据的准确采集和留存
2020年2月2日,南京审计大学就推出了面向全校师生进行疫情信息采集的系统程序,这一程序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相关数据,全校各部门负责人都可以在后台查看信息填写情况,以“确保信息采集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这为确保学校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能够落地落细落实,精准掌握疫情防控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
2
慈善捐赠和谣言治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雄安集团开通了慈善捐赠管理溯源平台,以区块链技术特性提高捐赠信息透明度与公信力,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性、难篡改性、自治性等特性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捐赠口罩被出售”等一系列谣言的产生。
数据新闻
1
澎湃新闻《美数课》
①对全球多国疫情防控情况的报道
澎湃新闻《美数课》的报道《多国疫情进入剧烈增长期,全球“封锁”步步加深》,对比不同国家采取相同措施的时间先后,直观显示了全球对疫情的防控情况,较之传统文字报道,数据分析更能将复杂事实清晰地展示出来。
②对新冠病毒肺炎的逝者报道
澎湃新闻《美数课》在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的逝者报道中,将每一位逝者比作一朵花,将其自身患病情况、性别通过花瓣、花心表示。在文字难以传达的情况下,可视化通过颜色差异、字体大小,将抽象的信息转换为直观、具体的报道,并对重要信息突出强调。
2
新华网《数据新闻》
新华网《数据新闻》的交互报道《致敬每一个闪亮的名字》,首页将援鄂医疗队员的名字通过弹幕形式呈现,内页则用名字拼成省份简称,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抗疫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敬意。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想看的专题案例整理呢?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参考文献
[1]王盈婧.新冠疫情之下的人工智能[J].科技与创新,2020(20):135-136.
[2]高晓虹,赵希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传播的职责与使命[J].中国编辑,2020(Z1):4-9.
[3]刘劲松,莫家佳.数据“深加工”:疫情下的数据新闻报道透视[J].中国记者,2020(07):89-92.
[4]陈敏,张志安.报道在云端:新冠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报道实践[J].新闻与写作,2020(06):29-34.
[5]李卫东.云传播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机遇[J].新闻与写作,2020(06):5-13
[6]叶健,周劼人,张宁宁.后疫情时代会议报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基于新华智云“两会机器人”实践的思考[J].青年记者,2020(19):36-37.
[7]李瑞龙,钱琪.从分歧到共识:疫情下的5G发展思考.remix计划公众号文章,2020.3.5.
[8] 科技战“疫”:大数据精准抗“疫” 赋能疫情防控“加速度”.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公众号文章,2020.2.12.
[9] 马关夏.疫情大考下的人工智能,交出了一份多少分的答卷?深网腾讯新闻公众号文章,2020.3.9.
编辑:三酉
主编:羽生生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中二早早
吃货胖胖
认真考考
耿直卷卷
暖心S妹
奶狗E哥
微型冲刺班
10天速成答题方法
↓↓↓点击下图找本好书↓↓↓
新闻评论没灵感?案例不会用?这份宝典送给你!
答题字数少?大白话没亮点?一篇文章帮你加分!
这些学校保研没录满!你的考研名额会变多!
投诉通道:aichuanbo2014(请加one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