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突然变革,万字经验贴亲授扛“崩”法|二本三跨中传上岸
但于我而言,这场备考之旅其实无关太多勇气,做决定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你对什么东西有热爱之心,你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那条最难走的道路,因为它值得你为它拼尽全力。最重要的是在这趟旅途之中,你秉持的态度和行走的方式,放在考研上,就是你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备考的方法。
这也正是我接下来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核心内容,勇气决定了故事的开始,运气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而只有努力,决定了故事的最终结局。希望这篇经验贴能给正在备考新传专业的同学一些帮助和启发。
一、个人情况
我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本专业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在21考研中成功上岸中传mjc07方向,其中初试成绩360,政治71,英语二73, 专业课一119, 440专业课二97,复试成绩92.14, 加初试综合以后的分数是82.07。
跨专业的原因完全起始于个人爱好,我平日里喜欢观看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纪录片,对国际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非常感兴趣,出于对跨文化领域各项研究课题的热爱,我在大三下学期时确立了考中传mjc07国际广播电视方向的研究生,整个备考过程从去年三月份正式开始,至今年四月中旬复试结束,其中3-6月平均学习时长为3-6小时,7-10月学习时长逐步往8小时过度,11-12月学习时长稳定在8-11小时,属于长跑型选手。
下面将分享我的各项科目复习规划以及在备考过程中踩过的雷区,望各位从中能有所参考,少走弯路。
二、中传考情
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被评为A+。中传在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均是第一名。
2020年8月4号中传宣布初试增加材料评议环节,材料分数和初试成绩三七占比最终决定考生是否进入复试。8月6号颁布新的考试大纲,mjc初试科目虽然未变,依旧是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和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但334的考纲中明确规定题目改革为主题写作的形式,以150分一道论说文题目作为考核方式,440也沿用了2020年考纲中说明的题目形式,以简答和论述为主(实际考试中的题目也正是如此安排的,四道简答题加一道论述题,简答题每个25分,论述题50分),充分说明了中传在题目考察方面的综合能力导向,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层次上进一步拔高文化素养。
三、初试准备
专业课部分
01
参与课程:爱传播新闻实务五项(新闻评论+新闻作品评析+消息改写+新闻采访与报道策划+广播电视节目策划)
参考资料:爱传播20天20题、自己制作的电子版专题笔记、公众号推送的学界前沿论文
参考书目:
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段鹏、张磊)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 段鹏)
传媒法规与伦理(王军)
新闻传播理论(刘宏、栾轶玫)
媒介史(崔林)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袁军、 哈艳秋)
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
新闻理论(雷跃捷)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
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梁一高)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
《新闻编辑》(方毅华)
《新闻评论》(李 舒)
《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王灿发)
其他建议阅读书目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新媒体用户研究》(彭兰)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陈力丹等)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新媒体蓝皮书》2020版
复习规划:
中传mjc的参考书目比较多,加上我本人属于跨考,新传基础很薄弱,所以读书是我一轮复习中的重头戏,我的复习计划从3月开始,一直到8月份才基本通读完清单上的书籍,9-12月开始核心书目的反复阅读、背诵(大概五本左右),整个专业课的复习规划可以分为看书—列框架—更公众号积累热点和论文—做专题—背诵巩固知识点几个部分。
● 3-8月:一轮复习主要任务:读书+列框架+跟公众号积累热点+实务练习
这一时期的核心任务就是“打地基”,通读传播学、新闻学和网络传播的基础书目,每本书大概用时20天左右,每天看书时间为3-6个小时。通读的方法不尽相同,有人建议第一遍读可以囫囵吞枣粗略一点,但我个人在初读书目的时候采取的是尽可能细致的方式去读,不追求读的次数,而是尽可能去理解书中的理论,新传入门不是很难,很多理论联系日常生活也可以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至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我会记录在一个本子上,通过搜索爱传播公众号内容和听公开课的方式去学习。
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会用XMind软件绘制出章节框架图,这一步的作用就是勾勒出一个完整的知识谱系,方面在日后对知识点的追本溯源,让所有看过的知识点长成一棵树,而不是一片草。
当时整理的框架图(局部截图)
网络传播框架
五月份开始,已经读完了传播学教程、新闻理论和网络传播概论等基础书目,这个时候开始有意识地用电子笔记的形式记录爱传播公众号上面发表的一些热点事件分析,作为后期专题整理时的知识储备。
除去读书,7月份时我还报名了爱传播新闻实务五项课程,开始了新闻实务的练习,尽管2020年中传mjc取消了实务写作的部分,但我认为实务是学习新闻传播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内容,并且在19年新大纲改革之后440部分的考试内容中也明确标出将新闻业务作为考察要点,所以依然不能放弃对这一块内容的学习。
由于我是零基础跨考,在新闻实务写作方面的学习经历是完全空白的,选择爱传播的实务课一来是因为看到它的课程设置非常详细,包含对基础理论的讲解、实操模版的应用讲解、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复盘等等,性价比很高,五项课程学下来不到2000块钱,并且每一项实务还包含三次作业批改机会,很适合我这种跨考小白学习。
二来是因为我去年遍访经验贴之后,发现爱传播实务课程的口碑非常棒,很多上岸的学长学姐都在知乎、小红书、微博等等社交媒体上强力推荐,于是就疯狂心动哈哈哈,虽然中传历年真题中考察新闻策划的题目是最多的,但是为了打好新传基础,丰富知识面,我仍然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五项实务课(新闻评论+新闻作品评析+消息改写+新闻采访与报道策划+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力求全面提升实务写作能力。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听课的过程中老师讲解地非常细致,干货满满,不仅会讲解知识点,还会教大家怎样分析平日里自己看到的评论、通讯、消息或者策划,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分析新闻报道呈现的形式,我认为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尤为重要,不仅仅适合应试,还会贯穿新传道路上实务学习的始末。
一些听课笔记
此外,对于直播课上同学们的提问以及课后群里大家的疑惑老师也会耐心给予解答,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出的作业批改真的特别详细,每一次交作业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真的特别感恩在考研过程中有爱传播陪伴,附上两篇我第一次交作业以后收到的批改反馈。
消息批改
新闻作品评析批改
● 9-10月:二轮复习主要任务:背诵基础知识两遍(传播学、新闻学、网传)+继续跟公众号热点+做专题+读论文和补充书目
进入考研复习的强化阶段以后,我首先进行了对背诵基础知识的时间规划,大概每天用3-4个小时进行背诵,除了新闻理论和新闻史采取刻意记忆的方法外,其他知识的记忆都是结合框架图和书本内容进行串联,然后自己复述,只有复述时候自己能讲出来的知识才是真正消化了的东西,尤其是中传改革334题目为一道论说文,更是要检验学生整合和理解知识的能力,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在考场上是无法应用自如的。
这一时期我同时在进行专题的整理工作,每天用时约一个半小时。专题的整理是个大工程,在做专题之前我也对其进行了规划,首先是找出中传近10年的专业课真题,之后整理题目中的关键词,根据里面经常考察到的知识点进行考点的大致分类,(尽管改革后题型发生了变化,但考察的核心内容以及风格没有大的变化,例如近几年一直侧重于考察传统理论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嬗变,对马新观的知识应用比例也有所增大,所以个人认为根据真题确定专题类型是最有效的分类方式,避免盲目复习)。
最后每一个专题里面的每一块知识都按照该问题的定义、现状、成因、存在问题和建设途径进行归纳总结,之前归纳过的热点事件解析也要按照类别放在相应的专题中,作为案例补充。
专题归纳(有道云app)
还有一点是关于读论文和补充书目,论文是了解学科前沿最有效的方式,同时通过论文的积累可以补充专题里面缺失的知识,比如参考书里对媒介融合的论述往往只有定义和现状,而论文里往往有对这一知识更为详尽的叙述,包括存在问题、未来方向和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可以增添到专题中,汇聚成完整的知识链。
● 11-12月:三轮复习主要任务:背诵基础知识3-5遍+专题复习+论文学习+爱传播20天20题查缺补漏
步入11月,冲刺期开启,这一阶段主要就是反复巩固之前背过的基础知识、论文、专题和热点,对每一个重点知识的把握都要非常透彻,不能出现复述的时候模棱两可的状态。另外我还购买了爱传播的20天20题,用作查缺补漏,这本书里面预测了最新一年新传考研题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属于一个专题式的知识集纳,既有基础知识的梳理,也有案例的补充和论文知识的扩展,作为冲刺期的资料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
此外重中之重的一点是,模考!模考!模考!这也是我去年备考时疏忽掉的一个地方,因为当时专业课的背诵任务比较重,我的全部重心基本都放在了以口述的方式复习知识上,忽略了笔头输出的环节,模考最重要的就是锻炼时间观念,合理分配每一道题的答题字数,达到在考场上可以从容地答完试卷的目的,因为没有经历过模考,考前也没有给自己规划字数安排,导致我在答专业课二的时候有一道简答题几乎只写了三句话就交了卷子,25分白白扔掉,现在想想都觉得后背发凉,望看到此帖的同学引以为戒,至少留出两次模考机会,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政治部分
02
所用书目和资料:肖秀荣四件套(精讲精练、1000题、肖八肖四)、徐涛冲刺笔记、徐涛强化班+听课后自己整理的笔记
我是从去年六月开始政治复习的,当时也看了很多知乎和公众号上的经验贴,最终整理出了适合自己的一份规划。主要分为看书、听课、整理笔记、做题和背诵五个环节。
● 6-8月: 看书做笔记—听课—整理补充笔记—做框架图
看书方面主要是跟着精讲精练过知识点,这本书相当于学习政治的教材,里面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马原、毛中特、思修、史纲和当代。每一部分我看完2-3个章节后会整理出核心内容的电子版笔记并打印出来(考研过程中基本上我所有科目的笔记都采取了电子版的形式,为的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推荐有同样习惯的同学可以选择WPS或者有道云app) ,留一个大概的印象再去听徐涛相应的强化课,并在课后做出每一个部分的框架图(用到的依然是XMind软件)。
值得注意的是徐涛老师的强化课因为用的教材不是精讲精练,如果听着课程去对应教材会出现对不上的情况,所以才有必要在听课之前对所讲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了解,听课的时候着重听自己看书时不太清楚的知识盲区,并在笔记旁边做好补充。
以上关于看书做笔记这步也可以用购买徐涛的核心考案代替,核心考案和强化课是对应的关系,我当时是比较之后觉得精讲精练讲解的更为细致才选了这本作为教材如果备考时间比较短的同学可省去笔记步骤,直接看书听课。
部分框架截图
听强化课做的笔记
● 9-10月: 完整刷两遍1000题(只刷选择题)
关于刷题,网上有很多经验贴说至少要刷三遍,但这个次数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刷题的目的在于重复巩固知识点以及查缺补漏,我认为客观题得分高低主要还是在于对教材和笔记内容的渗透理解,所以在备考时1000题我总共完整刷了两次,第一次是在6-8月,在完成初读教材—做笔记—听课—整理补充笔记—列框架图的基础上进行每部分2-3个章节的刷题训练,将答案写在随书附赠的刷题本上然后对答案,错了的题在书中的题目序号上画一个圈,最后再看解析、书上或者笔记里对应的知识点,必要的话可以在知识点前面做记号,表示随后巩固复习时重点关注这个知识盲区。
第二次刷题是在9-10月,经过一轮的学习训练之后笔记上记录下的知识点已经日趋完善(有精讲精练的主干知识、听课后的补充以及一些错题解析),所以在巩固时可以重点关注笔记内容,先复习一遍框架图和笔记之后再去做题。
这里要提一下关于客观题的复习方式,我个人认为对于马原部分客观题的知识点不用刻意照着去背,重在理解掌握,史纲和毛中特可以结合起来一起复习,先梳理史纲部分的时间轴,把重点的事件、重要的会议以及会议上提出了什么、重点的思想或者书籍还有易混点弄清楚(这些前期可以自己整理到笔记中。
后期大概在10月左右徐涛老师会出一本冲刺笔记,很小的书但内容非常全,涵盖上述要点,到了11-12月份我就把它当作一本精简版的冲刺教材去使用)思修的客观题部分由于会出现非常多的易混点,所以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刻意的记忆,重点关注精讲讲练标绿的地方。
● 11月:刷1000题错题并分析错因,刷肖八客观题,继续巩固复习笔记,结合徐涛冲刺笔记进行主观题的部分背诵
这一块的背诵主要是为以后背肖四主观题部分打基础。注意!这一时期一定一定要开始时政的学习,近几年政治考题里面时政内容的比重加大,肖爷爷有一本小册子是关于最新一年形策和当代的知识点合集,也就是当年的时政热点总结,这本书建议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并且有意识地记忆书中标绿的重点内容,我去年就是因为放松了对这一块知识的学习最终导致在客观题部分失掉了8分关于时政的内容,真的是血泪教训!!!
● 12月:刷肖四客观题并背诵主观题的答案部分
每年到这个阶段都有不少同学会焦虑肖爷爷能不能押中题目,然而每年考研结束后都是被真香打脸,实践证明冲刺期的主观题复习部分抱紧肖爷爷大腿别放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总结:政治的学习应该贯穿考研中后期,除了对于那种特别易混淆的知识点需要单独摘出来记忆外,大部分的知识点都不需要死记硬背,每天抽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读一读自己整理的笔记或者买来的教材,加深印象即可。如同记忆英语单词一样,每天都要巩固复习,这样到后期会打下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在冲刺期匀多一些时间给专业课和英语时也不至于顾此失彼。
英语部分
03
所用书目和资料:张剑黄皮书(英语一和英语二近十年真题)、新东方《十天搞定考研词汇》、田静语法课、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我的英语水平中等,四级585,六级520,考研英语目标分数为80分,因为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目标分数之间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从3月起就开始了英语的备考过程,并一直持续到考前,在12月模拟考的时候客观题部分稳定扣在6-7分的区间,虽然最后因为一些考场上的突发情况没能顺利发挥自己该有的水平,只拿到了73分的成绩,但备考过程中仍有些心得体会想要分享给大家。
在整个英语的备考过程中我主要重视三个方面:词汇、语法和真题。词汇就是从三月开始背单词书,包括对词性、词组搭配的记忆,到考试前完整过了五遍,因为我本身的词汇基础比较好,所以在背的过程中基本上保持着一天一个list,以20天为周期过完一遍词书的速度进行着,把不太认识的生词在书中标记出来,下次过词书的时候着重记忆。
期间没有用其他的线上软件,只以边写边记的方式过单词(这个方法从初中用到现在,对我个人而言是最有效的记忆单词方式)在把单词书过的差不多了以后,也就是到10月份时开始记忆真题里面的出现的生词,来来回回复习了三遍左右。
这一阶段我同时在背诵《考研英语高分写作》里面的优秀例文,并且每次背诵完毕后都会进行默写,碰到没有见过的词汇和词组搭配就另外记在一个本子上当作积累,事实证明词汇记忆不能仅仅依靠单词书,一定量的阅读积累也非常关键,去年英语二的题目难度增大,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在试卷中拓展了生词量的缘故,所以正在进行备考的同学一定注意日常的积累,将记忆单词养成一种习惯。
语法方面去年我是跟着田静老师的语法课,4月份时包括听课和做笔记的时间,学习了大概15天左右,课时不多但每一节都是满满干货,涵盖了破解考研英语长难句必须掌握的语法要点,并且老师每次讲完知识点还会辅以考研英语真题中的例句进行举一反三地拆解练习,让人理解地非常透彻,在做题时也更加得心应手。听课结束以后我基本上保持着每两个月完整复盘一次语法笔记的习惯,目的就是让自己对必要掌握的语法点记忆地更加清晰,理解地更为深入,这不仅仅有助于之后对阅读和完型题目中长难句的分析,也有助于写作时自检语法错误,培养严谨的写作态度,是学习英语取得高分的关键。
听语法课做的笔记
真题方面,我分别将英语一和英语二10-17年的真题刷了两遍,留下18-20三年的真题作为12月份的模拟试题去做。因为专硕考的科目是英语二,所以刷题时我的备考重点放在分析英语二试题上,尤其是第二遍做题时答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题目做过一遍就会有印象)重要的是分析清楚选项,为什么选这个就对,那个就错,错的话是主旨大意没掌握,还是细节理解有问题,是没读清楚题干选项,还是文章里面有生词和长难句阻碍阅读,分析清楚错因之后才能在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做题水平。
做阅读真题总结的一些心得(这个部分总结的重要性远大于做题 那时为鼓励自己还穿插些鸡汤文哈哈)
另外要分享的一点是关于英语作文的进阶版备考方式,之所以称之为进阶版,源于我自己选择的方法并不是总结模板句型或者连接词等等单纯的应试技巧,而是有益于未来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方法。说难不难,但坚持下来不易,如上文所说,10月份时我开始了对英语作文的背诵和默写,不是背模板,而是背诵书里面每个预测话题和历年真题下的优秀例文,每周背2-3篇作文,考前一共熟背了30篇。
有人认为背英语作文浪费时间且成效不大,然而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关键在于要找对背诵的方法,我每次背诵前会先理顺作文的写作逻辑,再分析清楚里面的长难句结构,分别是由哪几种句子组合而成的?是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还是同位语从句?背的时候顺着句型结构和句子意思自己搭建完整句式,速度就会快很多,后期我的背诵时间平均下来是小作文15分钟以内,大作文30分钟左右,完全不会占用专业课的复习时间。
最重要的是,背诵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我认为背作文的目的并不单单在于押题,更在于对文章里面优秀词组、句型以及行文逻辑的学习,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熟背的基础上才能领悟到。
而背诵之后的默写,是为了避免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只有用输出的方式检验自己背诵成果才是最有效率的。当你背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发现很多以前需要套用模板的地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改写,模板反倒越发会束缚住你写作时的思维。除此之外背诵作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保持每天学习英语的节奏,即便停止做题也不至于对语法和词汇生疏。
到了12月份随着复习专业课压力的增大,匀给公共课的时间逐渐变少,背作文、记单词和分析思考真题成为我这一阶段英语复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背作文的习惯让我始终保持着英语学习的语感,甚至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阅读水平,开始背作文后会明显感觉到自己阅读文章的速度加快,对长难句的判断和理解也更加准确。
总而言之,英语的学习需要不断地积累,想要拿到满意的分数绝不能靠临时抱佛脚和死记模板,要从词汇、语法开始打好基础,一步步向上走,做完题目不能止步于对答案改错,还要去反思自己做题时候的思路和答案给出的解析有何不同,又为什么会导致这些不同,在不断的重复思考中才会有所进步。
四、材料准备
中传改革后增加了材料评议环节,我理解这个环节设置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评判学生的优劣,而是根据综合条件评判学生是不是适合所选择的这个专业,更具体地说是看学生适不适合在这个专业就读。
材料评议分数出来后我看到微博上有工科背景跨考的名校学生获得过各种国家级奖项、发表过论文也去过好的实习单位,但评议结果不尽如人意,也看到双非学校的学生经历虽然不那么突出但分数还不错,我个人的材料评议分数是52.8,属于一个中等的分数,在参考了几篇对于中传材料评议打分标准的解析文章之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注意,下面将结合我提交的各项材料给出一些建议:
基本材料
01
普通二本院校,本科就读的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四年平均绩点为3.11,专业课平均排名为年级前30%,曾获得过两次“非师范类三等奖学金”,已取得证书包括英语四六级(分数分别为585分和520分,口语评分为A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高中英语)
校园经历
02
在2019年“外研社 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获得本校赛区的特等奖,随后代表学校参加了山西赛区省级复赛,获得二等奖。同年十月入选为学校陶行知纪念馆英汉双语讲解员,负责为本校来访学者和留学生讲解纪念馆展览内容
社会实践经历
03
多次参与省级志愿者活动,2019年8月入选为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赛会志愿者,为赛会提供了44个小时的志愿服务。
个人陈述和科研设想
04
这里是材料评议得分的重点内容,想要报考中传的同学在对待这一部分内容时切记要用心准备。
个人陈述是一个五千字的自述文章,内容包括个人简历的评述、自我评价、报考原因、职业规划以及对研究生阶段立德树人的看法等等,这一部分我当时足足写了有一个星期之久(当时就是感觉自己真的材料平平,只剩把一颗赤诚的心献给老师了)反复的斟酌和修改之后,力求每一段论述都可以紧扣自己的亮点,向老师表达出“为什么要选择我作为这个专业的研究生。”
另一个重点内容就是三千字的科研设想,包括科研或专业实践的选题、意义、已有基础、基本思路、研究或实践方法、预期目标等,(样式有点类似于本科阶段的开题报告)这一块内容的主题选择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
(1)选择有类似文献可以借鉴的
(2)选择你感兴趣的,并且你参与过的
(3)选择你所了解的,与你生活或者专业相关的
(4)选择老师能够指导、感兴趣的题目,可以通过阅读本方向的导师论文寻找灵感
(5)选择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或者事件
由于我本身对纪录片方面比较感兴趣,这个又是国际广播电视方向的一个研究课题,所以我最后敲定的研究方向也与之相关。
总结:综上所述,本科阶段的绩点、社会实践获奖、毕业论文等等对材料评议的分数影响不大,对这部分材料采取的策略是“不糟糕”就好,至于个人陈述、科研实践经历、发表论文的情况等,占比稍大,能够出彩的话,可以拔高你的分数上线,但无论是优秀还是稍显逊色的材料,前提都是要秉持着足够真诚的态度对待这一环节。
五、复试准备
中传的初复试占比五五开,所以复试的发挥尤为重要,今年因为防控疫情的需要仍然采用了线上面试的方式进行,每个学院的面试环节和时间分配都不太一样,但大体上都分为自我介绍、专业课知识提问、导师自由提问和英语口语问答几个部分,下面着重和大家分享我在进行专业课知识和英语口语练习方面的复试准备方法:
专业课方面
01
过初试基础知识:这一部分的复习我参与了爱传播复试8天80题的课程,通过听课和看资料的方式进行对知识的回溯和巩固。复试课的内容真的非常值!!
老师们讲解的都是8天80题以外的扩展知识,和资料不会有重合,同时在课上还会结合学术前沿和社会热点进行讲解,帮我重新回忆起基础内容的同时扩展了知识面(中传复试的时间非常晚,4月初才开始复试,由于之前考完初试就放飞自我了,所以到复试真的是很多知识点的记忆都变得有点模糊,加之复试内容中考察拓展知识的比重比较大,复试课的作用就是帮助我扫清以上障碍,为顺利复习铺路)。
在这里还要重点推荐下8天80题的资料,整理地相当全面,里面包含热点话题、基础话题以及综合知识等等内容,减少了很多去重新翻阅初试笔记和参考书的时间,复试准备贵在对时间的争分夺秒,省下的时间完全可以翻阅更多与报考方向相关的论文和书籍,强烈推荐22年考研的同学在复试的时候关注爱传播的课程。
8天80题的截图
看报考方向的导师论文:这一点也很重要,为的是在导师自由提问环节被问到与其研究方向有关的话题时有话可说。可以浏览报考学院的官网找到导师信息(姓名和研究方向的简介等等),上知网搜索导师近三年发表过的论文、期刊,整理出电子版的文件随时翻阅。同时读论文的过程也是学习和领悟导师观点的过程(我在看导师论文的时候真的有被洞开眼界的感觉,看到文中有精彩的论述会不自觉地记录下来,那会儿感觉即使复试不成功,这一趟准备也值了哈哈哈)
关注社会热点:这方面我主要是通过跟公众号的热点事件分析和关注电视新闻获取时事消息,并且在重大热点事件出现时尝试用新传理论去分析,自己给自己出题。
看参考书目:这点放在最后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对于线上复试来说,由于取消了笔试的测评环节,所以参考书目的阅读不做硬性规定,对于复试准备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尽早开始阅读。因为我复试准备的时间不算充裕,只有15天左右,所以在复试前我只阅读了本方向两本核心参考书目《新媒体蓝皮书》和《纪录片蓝皮书》,同样作为课外扩展,话题积累。
英语方面
02
我的英语口语水平还可以,所以备考期间的复习重点主要在于对话题的广泛积累上(包括专业类英语和生活类英语的话题),这方面用到的资料是爱传播复试英语宝典,我会在通读后勾选出一些自己不太会构思的话题进行背诵,这本书里总结了各大高校历年来在复试英语环节常考到的口语话题,尤其是对专业类英语话题的收录完全弥补了我在备考过程中对这方面知识储备的空白。
建议在复试阶段大家还是选择一本比较全面的口语话题教材作为复习时的参考,爱传播这本宝典我觉得就是非常不错的资料,尤其像专业类英语话题不好自己总结,很多专业名词翻译不准会显得非常生硬,用资料辅助可以在这方面节省下很多查找和构思翻译的时间。
爱传播复试英语宝典
除了背诵宝典里面的话题之外,我还通过喜马拉雅上一些讲解雅思口语题的音频进行关于生活类英语话题的积累(因为练习雅思口语题目可以培养英语语言输出的地道性,里面很多内容也都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由于我报考的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我一般每天会抽两个小时的时间练习口语题目(3-4个生活类话题+1-2个专业类话题)练习的方式就是背诵加复述,有了丰富的语料之后利用平时走在路上的空闲时间自己也可以给自己出题,考察输出能力。经过认真的准备后,在复试环节也算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92.2,外语听说能力91.6,复试成绩92.14)顺利结束备考之旅。
至此,我的经验贴分享已全部结束,其实写的时候感觉不仅仅是在分享,也是对自己过去一年多备考经历的回顾。我很喜欢大仁学长上课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少一些为了什么的功利。这句话用在考研路上再合适不过,去年的时候我也曾有过焦虑,害怕,有过对上岸中传的渴望和迫切的心理,但是越到后期就越发现这些情绪其实只会让你变的越来越偏离当初报考这个学校的初心—就是出于对新传专业的热爱。
当你完全把自己投入到对于备考过程的专注中,享受那种读专业书和老师论文时思想碰撞的感觉,你会发现对于结果的执念变得越来越小,直至完整走过这一程之后才真正感受到,所谓结果就像是一个过程的赠品,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东西,如果最后没有“渠成”,那只能说明我们还需要加深自己的蓄水量,继续埋头积累,除此之外,便再无其他附加的意义。
希望每一个正在经历备考过程的你都可以享受这趟学习之旅带给自己的收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参与【背多分UP群】公益打卡活动
精编笔记直接免费送!
详情链接请戳下方👇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奶狗E哥
耿直卷卷
中二早早
懂你知知
认真考考
暖心S妹
吃货胖胖
22级备考初期干货👇
刷屏博士的论文致谢,我发现还有个读研的意义...
传播学看得头秃?轻量级的课程送配套笔记给你!|文末白嫖
万字干货丨新传考研er最容易混淆的概念,拿去背!
最常被考的新传大“BOSS”,99%会出现在你的试卷上
新闻实务写作小白别错过!包全年!助你实务130+
复试线416?100多所院校招考信息告诉你新传考研到底有多卷!
万人推荐的书籍阅读法,真能节约50%的复习时间!内附新传考研备考书单
四月复习进度调查 | 400+高分上岸的ta们去年这时候在......
1-3月热点合辑已打包!初复试直接用!
每年超5000新传人抢着进的群,即将炸群!进群送笔记!
有500+套新传真题都不会用啊?你要的新传高频考点、复习重点在这里
盘点报录比超低的新传院校!最低干掉1个人就上岸 | 择校07
21级考研经验贴👇
十多年后再二战,“大龄”在职上岸985新传秘籍 | 华中科技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407分第二!要想专业课分高,复习得有这三轮!| 东华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三本+三跨+“三战”,地震式改革又怎样 | 中国传媒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自控力差,拖延症,也能一战初复试双第一上岸 | 山东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专业课卷子没答完的我,还是404上岸了 | 南开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双非二本跨考新传,初试400分!我是如何一战上岸211的 | 陕西师范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谁说理工女是汉子哒?静下心来我也行!| 同济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能把专业课考到142+140的瞌睡人,一定有自己的上岸王道|北京印刷学院新传考研经验贴
考研是人生过程中的机会,从来不是负担|中国政法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艺术跨考又如何?做好复习规划396分顺利上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一战跨考上岸985,全靠这套背诵方法 | 湖南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毕业两年后跨专业考研,426分一战上岸 | 重庆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双非跨考,一战考取上海985,凭的是这些备考秘诀| 华东师范大学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2年全国考研群 1157673906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b_k(请加点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