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新闻史的注意啦!今天的文章,就是你考研真题的风向标!
周年重不重要?当然重要。特别是新闻史的周年,更是历年院校考察的重点。2021年的中新史周年考点都有哪些呢?按照时间顺序,学姐已经把它们一个个都找出来了,都是筛选过的重点哦!其中,非常重要的考点在后面备注了五角星,同学们需着重记忆。
话不多说,直接来看中新史重要的周年考点有哪些吧!
国人自办报刊的兴起 ////
01
《上海新报》创刊160周年
1861年11月19日创刊于上海,1872年12月31日终刊,字林洋行创办与出版,主笔先后是伍德、傅兰雅、林乐知。周刊,后改为周三刊、日刊。该报初创时为两版,将商业信息放在首要位置。1868年2月1日后革新版式,广告、船期、行情等商业信息仍占多数。《上海新报》在国内率先在每条新闻上加标简明题目,一改旧规。其所刊载的新闻大多译自沪、港等地出版的外文报纸,有时也摘登一些“京报”信息。初创时刊登了许多有关太平天国的报道,持反对太平天国革命的政治态度。该报是上海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首开我国白报纸两面印刷之先河。
复习建议:《上海新报》近三年各大院校虽没有考过,但今年是周年,很有可能会涉及!这一知识点不会考得很复杂,建议同学们对该报有大致了解,按照名词解释的考察熟记即可。
02
《强学报》创刊125周年
1896年1月12日强学会创刊于上海,徐勤、何树龄主编,问世14天,仅出3期。该报的出版是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五日一出,铅字印刷,页数不等,免费派送。政治色彩浓厚,旗帜鲜明倡导变法。该刊不用大清年号而用孔子纪年,借以“托古改制”。《强学报》是上海强学会机关报。虽然被封建顽固派扼杀了,但它的出版冲破了封建“言禁”,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复习建议:适合以名词解释,简答题的题型背诵记忆。
03
《时务报》创刊125周年☆
18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任总编辑。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旬刊,以“域外报译”为主,同时开设言论栏目。主要宣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科举,设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呼吁捍卫民族独立,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该报是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该报发行量最高达1.7万份。《时务报》发行一年后,发行量从创刊时的3000多份增加到1.2万份,最高达1.7万份,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延伸考点:报章文体☆
又称时务文体、新民文体,是指出现在报刊上,不用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这种文体首先由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运用,但没有形成气候。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酝酿着大变革,这种束缚人们思想的旧文体已无法表达维新派要求变革的激情;同时,西方的新思想、新知识、新名词大量涌进中国,旧文体已不能适应介绍新知新学的需要,于是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应运而生。新文体半文半白,平易畅达,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感情充沛,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浅显流畅,内容、词汇新颖生动。这种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上运用的最好。
复习建议:时务报的名词解释、简答题型可是香饽饽哦,今年作为周年,必定是同学们要认真背的。除此之外,延伸的报章文体这一知识点,其形成和特点也需熟记哦!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
01
《苏报》创刊125周年
《苏报》创办于1896年,创办人胡璋,第二个阶段即陈范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陈范、章士钊阶段。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发表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是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拘捕了章太炎,《苏报》永远停刊。后来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苏报案”。
延伸考点:“苏报案”的影响和意义☆
苏报案有效地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清政府的政治统治,松动了清政府的新闻控制。
强烈的政治诉求,是“苏报案”给予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活动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影响。纯粹的政治诉求带来了后来的革命派报纸主导思想高度集中、政治性煽动多于思想性宣传的特点。相对而言,也使得革命派报刊在民主思想的启蒙宣传方面显得比较薄弱。
此外,“苏报案”还给了中国近代报界一个传统,即一种敢言的精神,一种“不惜以身家性命与其所得发踪指示之传达机构,并为爆炸性之一击”,最终通过报毁人亡印证革命的牺牲精神。我们能从“苏报案”身后找到的许多案例中看到这种精神。其中最典型的当数于右任和他的前赴后继的“竖三民”,以及武昌起义前湖北的“大江报案”。直到《新青年》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宣传中,我们仍能从陈独秀身上看到这种悍然无畏的精神。
复习建议:《苏报》以及苏报案都是要重点要背的知识点,特别是苏报案,其影响颇大,建议同学们对整个事件的原因、结果和影响都有详细了解。
02
《大江报》创刊110周年
1911年1月3日创刊于湖北汉口,詹大悲创办并自任总经理兼总编辑,1912年8月1日终刊。其前身为《大江白话报》。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用大量篇幅反映新军士兵的疾苦,维护士兵利益,因而被士兵们视为自己的喉舌,不少士兵还受其影响而参加革命派组织。《大江报》是革命团体文学社的机关报。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撰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月26日又发表黄侃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认为只有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激怒了湖北反动当局。8月1日,湖广总督查封报馆,逮捕了詹大悲,何海鸣问讯自行投案,这就是“大江报案”。
复习建议:建议了解詹大悲以及创办《大江报》的整个过程。别看这一知识点考的少,去年也只有南师大一所院校考察了,但今年作为周年,再次考察的可能性很大!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 ////
01
新闻编译社建立105周年
1916年8月2日,邵飘萍创办于北京,主要供给北京各报,外国驻京记者也有参考。虽然不具备面向全国媒体发稿的实力,但仍然是北京地区“具有现代通讯社观念的第一个新闻通讯机构”。
延伸考点:邵飘萍☆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通过该报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抨击袁世凯的卖国行为,后来又通过撰写大量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1918年创办《京报》出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创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26年因揭露“三一八”惨案真相被诱骗逮捕,以“宣传赤化”罪名被枪杀。
他在新闻采编、评论与通讯写作、报业经营和学术研究都有着突出贡献,著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总论》等,并且《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同时他也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
复习建议:重点在对邵飘萍本人及其新闻活动的了解,并延伸到邵飘萍与其他著名报人,如黄远生、范长江的比较等方面。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
01
《先驱》创刊100周年☆
1921年1月15日由四川成都团组织创办的半月刊,后来成为中共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在首批团刊中,《先驱》是出版时间最长的,也是唯一由地方团刊转为中央团刊的,先后由施存统、蔡和森、高尚德等担任编辑。
其基本内容是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运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新主张,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等。
《先驱》出版第25期(1923年8月15日)后停刊。
02
《劳动周刊》创刊100周年☆
《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1921年8月20日创刊,它的发刊词宣布:“我们的周刊不是营业的性质,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希望中国工人“都来维护这唯一的言论机关,扩大解放全人类的声浪,促进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实现”。
1922年6月19日,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载过激言论”“鼓吹劳动革命”的罪名勒令停刊,共出刊41期。
论文推荐阅读:指导工人运动的《劳动周刊》(发表于《新闻界》)
03
《工人周刊》创刊100周年☆
《工人周刊》于1921年7月创刊,最初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以“工人周刊社”名义刊行,1922年夏改为新成立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并迁至郑州出版,后又迁至天津,因受军阀政府迫害,多次停刊,终刊时间不详。宣传报道中心是向工人群众通俗地介绍马列主义理论,反映工人群众的生活和工会组织的活动,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
论文推荐阅读:为全国铁路工人谋利益的《工人周刊》(发表于《新闻界》)
复习建议:今年是建党百年,作为我党最初创刊的报纸,以上三个报刊在今年考察的可能性很大,建议同学们在了解整个创刊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论文的阅读,达到更深入的了解。
04
国闻通讯社创立100周年
国闻通讯社是中国较有影响的私营通讯机构。由胡政之于1921年9月在上海创办。初受孙中山和卢永祥等人的资助,实为反对直系军阀的联合势力的的宣传机关。每日发稿两次,约7000字。陆续增设广告部和英文部。1924年8月增办《国闻周报》,评述国内外大事。这年10月,卢永祥在江浙战争中失败,原来的政治背景随之消失。1926年9月,胡政之与吴鼎昌,张季鸾联合接办天津《大公报》,国闻通讯社并入,该社人员成为报社编辑部和经理部的主要班底。各地分社也成为《大公报》的分支机构。上海总社于1936年结束。
05
《大公报》创刊95周年☆
1926年9月1日创刊于天津,吴鼎昌筹资并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季鸾任总编辑兼副经理。张季鸾在复刊宣言《本社同仁之志趣》中,提出了“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四不”方针的提出,使《大公报》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发行量迅即上升为6000多份。在政治上拥护国民党政府,采取“小骂大帮忙”的宣传手法;在新闻业务和经营管理方面锐意改进,推出了不少促进发展的举措。1936年该报上海版创刊,其触角伸入到当时中国的报业中心,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大报。
延伸考点:“四不方针”☆
不党主要是指防范编辑工作受到政治力量的干扰;
不卖则力图排挤金钱对报纸的腐蚀;
不私主要从报纸功能上明确了为公众服务的原则;
不盲则主要从编辑主体角度阐明了实践中应规避的情形。
四不方针表达了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工作执行标准的感悟,它不仅在精神上追求办报的独立地位,而且在新闻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延伸考点:张季鸾
民国著名报人,1911年任《民立报》编辑,后来为孙中山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
1926年和吴鼎昌、胡政之一起接办《大公报》并担任主笔,提出“四不方针”,即“不党、不私、不卖、不盲”,将《大公报》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报,他本人的名气也日渐变大。
张季鸾既有中国士人的流风余韵,又有现代报人的广博知识,所作评论文章,注意时效性,追求新闻价值基础上的评论价值;追求预见性,洞悉时局与时态的本质及趋势;注重逻辑性,文章结构严谨,政论缜密;走向通俗性,用平实畅达的语言叙事说理;标榜公正性,在“客观”和“敢言”之间寻求平衡。是当时中国主流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复习建议:《大公报》和“四不方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几乎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除了对“四不方针”的延伸记忆,同学们还要对张季鸾这一重要报人有所了解,以名词解释的题型背诵即可。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
01
《红色中华》创刊90周年
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创办于江西瑞金,1934年随红军长征暂告停刊,1935年复刊,西安事变后改称《新中华报》。《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是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中央机关报。其内容分为三点:①内容通俗生动,设有社论,要闻,小时评,红色区域建设等多个专栏。②配合党的中心任务,积极进行建设、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的宣传。③积极报道,贯彻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02
红色中华通讯社创立90周年
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广播呼号为CSR。1931年11月红中社创办于江西瑞金,由中国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办,是中国革命根据地最早创办的通讯社。自诞生之日起,发挥着党中央耳目喉舌的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内容成立当天就播发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新闻稿。每日发稿内容主要是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录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后经编辑油印为《参考消息》。1934年随红军长征途中,广播中断,但抄报未停。1937年改名为新华社。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
01
《解放日报》创刊80周年☆
1941年5月16日创刊于陕西延安,博古任第一任社长,杨松任第一任总编辑。由《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大型日报,最初日出对开半张,后改为日出对开一大张。毛泽东为其起草创办通知,部署和安排工作,题写报头和撰写发刊词。创刊后毛泽东为其撰写和修改重要的社论、评论、新闻等文章。苏、德战争时期,该报以大量篇幅报道战争情况,发表不少评论,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但也造成了过多刊载国际新闻、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不良倾向。
1942年《解放日报》的改版,不仅标志着党报工作改革的兴起,而且还为当时在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报刊以及《新华日报》等在国统区出版的报刊进行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楷模。经过改版不仅确立了党报的性质、任务和作用,还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为以后党报工作进一步配合党的工作做了杰出贡献。
延伸考点:《解放日报》的改版☆
改版背景:《解放日报》创刊十个月以来,毛泽东发现《解放日报》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党性。其次,报纸的问题还在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作风。
1942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解放日报》应予以改进的意见。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宣布从即日起,报纸的版面加以彻底改革。这篇社论从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四个方面检查了报纸的错误,提出要使《解放日报》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把增强党性放在首位。
改版后的《解放日报》面貌焕然一新:
(1)版面安排和新闻排序有了根本的改变,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联系群众:第一版是反映各解放区情况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才是国际新闻版,第四版仍是副刊和各种言论。
(2)及时、大量宣传整风运动,保证党的政策有效落实。《解放日报》及时发表了许多指导整风的社论和文章,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反对党八股》等文章;同时还办专刊、辟专栏阐释整风的意义,交流整风的心得体会,宣传和指导整风运动,有力地引导整风运动健康发展。同时加强了大生产运动的宣传和军事宣传,保证了党的政策的有效落实。
(3)在新闻工作整风改革方面,《解放日报》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文件、社论和理论文章。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的有关基本问题,也批判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新闻学观点:一是论述了“新闻本源”问题,对“新闻”的定义做出了界定;二是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思想;三是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党性修养,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四是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五是发对党八股;六是发扬党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
改版的影响:
《解放日报》在整风改革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党报新闻工作的文件、社论和署名文章,对一些重大的党报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批判了教条主义和资产阶级新闻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
《解放日报》的改版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解放日报》为代表中共意识形态中枢,不仅成为整风运动的突破口和重点对象,而且还作为毛泽东指导整风运动的有力工具,为肃清王明、博古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确立毛泽东的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起到了无可替代性的作用。
复习建议:对《解放日报》及其整个改版过程都要有非常详尽的了解,包括改版背景、变化、影响、对现实的意义。都是同学们需要认真背诵的考点。
02
《晋绥日报》创刊75周年
《晋绥日报》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晋绥分局的机关报,是晋绥边区第一份使用铅印的报纸。该报1940年 9月18日创刊,最初名为《抗战日报》,1946年7月1日改名《晋绥日报》,1949年 5月 1日停刊,发行量最初为2000余份,后增加到1.5万份。《晋绥日报》在解放区有很大影响。刘胡兰的事迹和毛泽东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就是在该报首先刊登出来的。
知识点延伸:反客里空运动☆
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界为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客里空”是苏联话剧《前线》中的一个战地特派记者。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虚假新闻的代名词。在土改初期,新闻界失实报道时有发生,对土改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1947年《晋绥日报》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率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和发扬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传统,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是一篇标志着我党对无产阶级党报性质、作用、任务、文风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成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途经晋绥边区时,对《晋绥日报》和新华社晋绥分社编辑人员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的内容主要围绕无产阶级党报如何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展开的。主要内容有:
①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他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地同广大群众见面。办好报纸,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是党工作中一项不可小看,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②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要全党办报,要有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报纸应具有生动、鲜明、尖锐和毫不吞吞吐吐的战斗风格。
③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和修养问题。毛泽东认为认为报纸工作人员要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1948年毛泽东发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围绕如何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一重要问题,提出了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善于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注意改进报道策略和宣传方式等观点,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经典文献,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复习建议:以上三个考点,都是历年考察的重点,无论是名词解释、简答还是论述,都有涉及。今年作为周年,更需要同学们的着重关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业 ////
01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告改版,当天的社论《致读者》阐述了改版的目的与重点。这次改版着重于三个方面:
扩大报道范围。增加新闻报道的数量,广播工作中增加新闻节目的次数和容量,拓宽新闻报道的题材,提倡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新闻,关心和贴近读者的生活,不应仅只反映政策顺利执行的情况,而且要反映政策在执行中所发生的问题和偏差,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偏差的情况。
开展自由讨论。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群众性的讨论中逐渐得到答案。有许多问题,虽然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应该在群众中加以广泛的宣传,也应该进行适当有益的讨论。促进“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实施,特别是纠正广播不得开展批评的错误观念。
改进文风。文字新闻应该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而且言之成章,同时提倡新闻、言论、图片有机组合,创新报道形式,如组合式新闻等。对广播工作而言,要努力办好各类节目,并力求丰富多彩。
1956年改革是中国新闻史发展史承上启下的伟大尝试,它发展了1942年的“党报模式”,通过“回归新闻本位”,同时又成为1978年新闻改革的起点。使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
复习建议:历年对该知识点的考察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所以同学们在记忆考点时,要对此次改版的内容以及意义有深入的了解。
以上知识点虽按照时间先后排序,但也是学姐按照往年考题以及其重要性进行筛选过的,建议大家在后续复习中着重复习并依据联想法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记忆哦。
主编:羽生生
编辑:南北
22级备考初期干货💪
近三年考过的新闻分类真题,都在这,建议直接收藏!
不是所有热搜都是考点!2021年最重要的热点及分析都帮你整理好了!
都说5W模式不能用,可能是你没学过彭兰、喻国明的用法!直接打印!这些都是每年必考的传播学理论!必考!李良荣为它改书!!喻国明为它发C刊!!1个月熟背两本书?快收藏!这些绝密高效背书技巧!
2022爱传播新传考研半程班已启动
更多课程与干货🔍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2年全国考研群 1157673906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投诉通道:aicb_k(请加点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