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篇带你拿下新闻实务理论的高频考点!!!

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

2024广播电视学考研群 594514955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后台回复“答题冲刺班”,带你开启弯道超车

后台回复“真题训练营”,参与百日题海战术

后台回复“实务突击班”,走好实务第一步


一提到实务,大家是不是立马就能想到的是评论、消息等写作练习?但事实上,考研对新闻实务的考察远不止实务写作类题型哦,它们还会在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中出现。


总体来看,对于新闻实务的考察可分为【理论篇】【实践篇】两大部分,这就需要同学在注重加强实务操作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于基础理论的复习~


所以今天,学姐将带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新闻实务中的那些重点词汇,将新闻实务理论篇分为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和新闻评论学共四个部分,这些词汇均根据历年考试真题汇总而来,一般来说主要出现在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


(本期要点概览)



新闻采访学


1.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通讯员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和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具体而言,就是记者为获取新闻素材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采访的根本目的是迅速地了解到真实的、典型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和最新变化,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


新闻采访的难点为:①采访要快、同时要准;②采访要快,同时要深;③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其特点为求实性、时效性、独立性、突变性、艰险性、广泛性、连续性、公开性。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的区别,在于它是新闻领域的专门活动,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基本要求。它主要着眼于迅速及时地采集、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仅要求视野经常遍及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要力求持续注视重大事态的发展变化。


新闻采访跟其它的一般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有六个: (1)新闻性;(2)突击性 ;(3)广泛性;(4)灵活性;(5)公开性;(6)连续性。


2.采访札记


采访札记是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择要记录发表的一种新闻体裁。如报纸上发表的采访日记、采访随感录等,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文体。采访札记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主题针对性强,切中时弊,一般以广大群众普遍关心或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主题,因而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共鸣。②材料少而精,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以一当十,有较强的说服力。③写作方法比较自由,可以记事、议论、抒情,可以运用杂文笔法、散文笔法、政论笔法,还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方法,不拘一格。


写作采访札记的要求是:

①要鲜明、尖锐,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不能模棱两可、不痛不痒。

②要恰当运用形象思维,写得生动活泼,亲切自然,妙趣横生,给人以新意,而不能枯燥刻板,平淡无味。

③要写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言已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思索和回味的余地,而不能罗嗦冗长,令人生厌。


3.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新闻线索的作用在于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所在,指明新闻采访方向。新闻线索通常较为简略,要素不全,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段或概括。


4.再生性新闻线索


再生型新闻线索指对一些在“第一时间”没有报道的新闻事件,记者可以从经过社会传播的“社会信息”中挖掘的新闻线索。其来源主要包括新闻媒介、广告信息以及受众反馈等。再生型新闻线索具有以下特点:选择性强,需要对社会信息进行充分、认真的挖掘和分析,同时也相对节省了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人力、物力成本。再生型新闻线索的来源主要是新闻媒介、广告信息以及受众的反馈。


5.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眼、新闻鼻或新闻嗅觉。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


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3)要认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4)要认真思索;(5)要反复练习,不断实践;(6)要有高度的政治热情。


6.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新闻价值主要包含五要素:


(1)重要性:之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是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

(2)显著性:指新闻人物或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征。

(3)时新性:确定新闻事实最起码的特征。时间性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才有的新闻价值。即新闻发生与发表时间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新鲜性指题材的新鲜性,新闻事实应是人们未知、应知、欲知的或者是事物非常态的变动。

(4)接近性:新闻事实同接受该事实信息的受传者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

(5)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调动新闻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7.现场观察


所谓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简言之,就是指记者用眼睛采访。记者只有在现场中学会观察, 善于观察, 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事物,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去挖掘事实所蕴含的更深的新闻价值,才会写出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新闻作品。


在新闻采访中进行现场观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能够增强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能够增强报道内容的客观性和现场感。

(3)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4)现场观察能够使得被采访者的形象更具鲜活属性。


8.开放式和闭合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方式比较宽松,不唐突,也较为得体。开放式提问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情感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9.搭桥艺术


搭桥艺术是一种采访艺术,也称“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


采访时需要记者运用这种技巧,设法在短时间内找到“一座桥”、说好第一句话,使被采访对象放松紧张拘谨的情绪,达到一种轻松的气氛,使采访能够顺利进行。


10.三角定位法


“三角定位法”是新闻采写活动中为确定信息来源可靠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一个新闻点的成立需要三个独立的信息源相互支撑。具体来说,指记者在为新闻事件寻找事实依据时,至少应该采访三个熟识该新闻事件的消息源。三个的信息源相互独立、相互支撑,信息源之间不能有共同利益。 


11.三贴近


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即指坚持群众性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核心和实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永远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


要求:

①贴近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形成与社会主义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要贴近中心,贴近大局,不走形式主义,不弄虚作假。


②贴近生活:以生活为源泉,反映生活中的难点、热点;反映生活变化的新内容,传递新信息;传递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


③贴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度重视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努力实现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意义:

①为新闻工作进一步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党性原则和舆论导向,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正确的方法。

②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工作导向。

③有利于培养新闻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业务素养。

④有利于增强新闻工作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12.钓鱼式采访


“钓鱼采访”是指一种记者隐蔽乃至伪装身份、目的,与利益一方站在一起,假借问答、以话套话的工作方法,有时还附带假身份证明和针孔摄像头的采访手段。在暗访分类上,“钓鱼采访”属于介入式暗访,即记者假冒身份与事件的当事人交往,以获得新闻信息。


钓鱼式采访在当下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记者事先通过情景设计,亲自或邀请熟人扮演社会弱势群体寻求路人的帮助,并在公共场合使用偷拍手段对公众道德进行测试。具有采访情境设计化、新闻主体表演化、表现手段噱头化的特征。


钓鱼式采访与新闻采访的原则相背离,新闻价值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介入式暗访由于记者本人已成了参与、甚至推动新闻事件的角色之一,是诱导性犯罪,故相较于非介入式暗访,更易引起争议。这其实是一种游走于暗访的边界、非常危险的采访行为。


13.新闻现场


新闻现场是指在新闻报道的“5W”要素中“where”,即发生新闻事件的特定地点或场所。这个地点或场所不仅包含它的地理位置,更强调它与新闻事件密不可分的关系。


注意,AR技术与VR技术的出现,使得新闻领域中一直讨论的“还原新闻现场、真实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理想具有了实现的可能性。AR/VR技术可以轻易解决传统媒介技术难以实现的对新闻现场的复原、让受众近距离感受和体验新闻事件的难题。


14.灾难式新闻采访伦理原则


当灾难来临,比如,特大地震、特大交通事故发生,新闻媒体要做的是第一时间获得并发布信息。信息是如何获得又如何发布的,这可能会涉及新闻伦理问题,汇总归纳,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真实性问题因为灾难性事件事发突然,现场混乱,记者获得的信息多是碎片化的,只有局部真实。很多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的内容,可能因为个人感受或描述的误差而出现与事实的偏差。或者,记者因急于抢突发新闻而对所获得的素材没有核实,造成失实。


二是尊重的问题很多媒体在报道灾难性事件时展现不适宜的内容,如血腥的、悲惨的细节;或记者强行提问,让受灾者讲述不堪回首的灾难,等等,伤害了受灾者的隐私和尊严。有人认为,这是对受灾者的二次伤害,是在消费灾难。


三是置身两难境地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拍摄了那幅著名的照片《饥饿的苏丹》,由此他遭受了无休止的谴责,直到他以自杀终结生命。


基本原则是注意煽情与失衡如隐私披露是否过过度、是否过度煽情、是否消费悲情;善良与良知如生命至上、最小伤害、知情同意、人文关怀;专业规范如引用与公众知情权有关否、引用与主题有无关联、引用时合理的去语境化。



新闻写作学


1.新闻跳笔


新闻跳笔是新闻写作的一种特殊笔法,指在新闻写作中,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新闻跳笔的特点:(1)在文体结构上是多段体;(2)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往往有较大的跳跃;(3)表面上彼此好像没有联系的段落实际上有内在的逻辑。


新闻跳笔具有以下优势:(1)符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2)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3)加大新闻信息量。


2.编者按


又称“按语”,指编者对新闻或文章所加的说明或批注,针对新闻或文章观点直接发表看法、或说明原因,或交代背景,或加以判断,或补充事实,或提出建议。按语的文字一般都极为简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编者按的写作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依附性、鲜明性、灵活性简洁性


编者按的形式不拘,可以加在文章或新闻的前面、中间或最后。加在最后的称“编后”或“编者附识”、“附记”。也有单独成章的,称为“编者的话”。我国近代中文报纸最早采用编者按的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如1878年7月19日该报就在一条新闻后附加近百字的按语。1895年自《中外纪闻》起,近代报刊广泛使用“编者按”(“按”或“论曰”)。


3.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指消息本身按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展开,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最前面,次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这种结构按照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事实内容,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犹如倒置的金字塔。倒金字塔结构具有便于阅读、便于编排版面、便于材料组织以及突出新闻重点等优点。



4.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


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

第二部分,自然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

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

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也可总结为“DEE结构”: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 解释、 Evaluation评价。


华尔街日报体的主要特点是“故事化”,这种写法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由点及面,符合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有助于把枯燥的新闻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具有贴近读者生活、吸引读者兴趣、充满人文关怀等特点,提高报道的可读性感染力等特点。


5.悬念式结构


悬念式结构又称“沙漏式结构”,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


这类消息的开头是一个带有悬念的导语,巧妙地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以后的段落中,就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它既具有倒金字塔式结构的优点——让读者一开始就接触到主要信息,又克服了倒金字塔式结构对读者吸引力不够的缺点,是一事一报式事件性新闻的首选结构法。


6.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是开头有一个总括性的导语,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主要事实按照并列关系进行叙述。并列式结构适合报道事实各部分的重要性相等的新闻,例如经验式、公报式的新闻报道。


7.导语


新闻导语是以简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新闻事实,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位于消息的开头段落,通常指消息的第一段落或第一句话。导语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是消息体裁特有的;(2)位于消息的开头;(3)提炼新闻事实最重要的部分;(4)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导语的主要类型有概括式导语、描述式导语、提问式导语、评论式导语、对比式导语等。


8.解释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又称分析性报道,产生于20世纪20-40年代,是用充分的背景材料侧重解释和说明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或产生结果及预示发展趋势的报道,属于深度报道的一种,一般用于比较复杂的重大问题的报道。


解释性报道要求:运用事实、交代情况背景并作出解释;讲清这些事实在某一背景下的意义;并作出分析,分析要有根据,包括记者的观察、引语、轶事等等。


解释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及相关事物的联系,它在报道速度上较慢,属于慢新闻。在篇幅上较长,一般不属于短新闻。属于非事件性新闻,而非纯新闻或事件性新闻。


9.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比较系统、深入揭露问题的报道形式。内容往往涉及重大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社会问题。作者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来进行澄清、解释和分析。调查性报道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由早期的揭丑报道发展而来,在欧美一些国家颇为流行。


调查性报道可分为两大类型,即以揭露政府官员、公司企业经理以及公共机构中管理人员的违法活动和丑闻为重要的传统揭丑式报道和调查研究政府机构、公司企业以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的痼疾和缺陷的新型调研式报道。


10.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本世纪40年代形成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是一种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也是是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入的报道方式。包括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连续性报道、系列报道等等。同时深度报道也是实现舆论监督的一种有力形式。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深度报道的发展:

(1)大平台对深度报道的重视和扶持。

(2)各类自媒体的深度报道在崛起。各种“网络挖掘机”起到了提供线索和辅助采访的作用。

(3)一部分市场化媒体在坚持做深度报道。比如三联生活周刊、财新、财经、南风窗、新京报、澎湃新闻等等,特别是在今年的疫情报道中表现非常突出。

各级党媒不断做出有特色的深度报道。特别是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为代表的这几家中央媒体和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

(4)各家媒体逐渐认识到深度报道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也被称为“叙事新闻”,发源于20世纪前期,上个世纪60年代在《时尚先生》《滚石》等杂志上迎来繁盛时期。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是在保证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以故事形式呈现的具有文学性的新闻作品,又叫特稿、叙事新闻等,它以明确的主观介入性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非虚构写作混合了人的事情、学术理论和观察到的事实,指向对日常事件的某种专门理解,整理归类来自一个复杂世界的信息。它始于作者走进真实世界去了解某种新的东西。


非虚构写作技巧包括使用场景表达、引用丰富对话、描写人物细节以及选取独特视角等。从新闻学的角度看, 这类作品带有明显的文学和主观色彩, 不符合传统的新闻报道的定义;而从文学的角度看, 它的纪实性很强, 又有文学创作的痕迹, 偏向于纪实性小说非虚构写作具有内容真实性、表达文学性、浸入式采访题材边缘性等特征。



新闻编辑学


1.集中式版面


集中式版面指编辑用征稿版面或版面的绝大部分刊登有关统一主题的稿件,可以将这一主题方方面面的情况作全方位介绍,增强报道的广度和深度。集中式版面所报道的主题往往是重大的,如国内外重大事件、重大典型等。它内容集中,具有较大的声势,给人以强烈深刻的印象。但它的主题单一,只能在十分必要时采用,用得太多,不仅会造成报道面的狭窄,还会使读者司空见惯,失去应有的效力。


集中式版面的编排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主题要单一,内容、角度、体裁要多样。

(2)要注意版面的统一。可通过大标题来统率全版,用各篇稿件的相互呼应来取得内在的联结,也可用空间组合的方法把各篇稿件结合在一起。


2.版面语言


版面语言是表现版面思想的手段和技巧,是版面的特殊表现形式。构成现代报纸版面语言的基础是版面语言的基本材料和版面的布局结构。版面语言的基本材料有两个方面:一是编排手段,包括字符、线条、图像、色彩等;二是版面空间,包括栏、区、版、空白等。如何运用和体现这些基本材料,就形成了版面的布局结构问题。通常是通过对比刺激的强度、利用背景进行烘托、编排富于变化、增加稿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法,来增强版面布局结构的表现力。


3.编辑方针


新闻媒介的编辑方针是根据媒介方针(如办报方针、办台方针)对新闻传播活动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媒介的受众定位、传播内容、传播水准和风格特色,是媒介编辑工作必须遵守的准则。有些媒体的办报方针与编辑方针不做严格区分。报纸编辑方针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媒介的受众对象;新闻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水准;媒介的风格特色的设定。



新闻评论学


1.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的特征:

(1)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新闻评论的作用:

引导作用;监督作用;表态作用;深化作用


2.立论


新闻评论的立论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因为评论的特点对象不同,关心的侧面也往往不同,这就要求立论时,注意选择既能揭示事物本质,又最能引起受众关心,激发他们的共鸣。


立论是新闻评论的灵魂,应具备针对性、新颖性和准确性的基本要求。针对性要求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的方式促使矛盾转化,产生积极社会效应;新颖性指立论需有新观点、新思想和新内容;准确性包括论点、概念提法的准确,论据、引语的准确,语法、逻辑的准确等。


3.新闻时评


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时评是指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来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它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时评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因时而评,新闻性强;(2)缘事而发,寓理于事;(3)内容贴近,体裁广泛;(4)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4.新闻述评


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它是由新闻与评论这两种基本体裁相互糅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新闻评论文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兼有两者的优势,融新闻性与政论性为一体,显示出它在新闻宣传中的重要地位和导向功能。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以及形势的需要,新闻述评这种评论形式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


新闻述评的特点主要有:(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从述评的篇幅看,往往述多于评,但它的重点是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5.社论


社论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媒体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被称为“本台评论”。一般而言社论是针对当前及时评述当前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或问题,表明立场与主张。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一般是代表同级党组织发言的,通过对重大事件或问题的评论来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工作方法,以组织、教育与争取群众。社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是其他评论文本所不能替代的。


社论的重要地位表现在a在所有评论体裁样式中,社论的规格最高,是最具权威性的评论形式;b社论的内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c社论发表的位置最为显著和重要。


6.音响评论


又称广播录音评论,是以音响为表现手段的评论形式,所以又叫音响评论。广播录音评论中的论据离不开现场音响,这些现场音响中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事实论据要真实、新鲜和典型,道理论据要正确和精辟。


其基本特征有三个方面:一是运用音响是录音评论样式的主要标志;二是录音评论中的音响材料是作为论据的一部分存在的,主要起支持和说明论点的作用;三是为了证明和说明论点而精心选择、取舍音响材料,使之成为整个评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广播录音评论既有所有媒介评论的共性,又有其独有的个性。其个性应该主要反映在口语化评论上。


7.网络新闻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媒体就当前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评价性意见,可分为专家评论、编辑评论和网民评论,最具互联网特征的是网民的交互性评论。网络新闻评论处于新闻评论和互联网的交汇点,它在传统媒体评论内容和形态上异化出自己的特点。网络新闻评论体现了网民的基本需求:一是“交流性”,互联网提供了一个网民交流的公共场所,大量意见和观点通过网络媒介汇集、交换和传播。二是“参与性”,网民通过网络传媒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网络评论和传统媒体的评论相比,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能及时把握社会的思想动向,敏锐地捕捉前瞻性的问题。其最大特点就是快速反应,网上热评;公众参与,各抒己见;由小见大,点到即止。网络评论的迅猛发展, 又说明网民已不再满足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 还期望通过网络评论来得到对新闻事件的最新评价,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法章.漫谈网络新闻评论[J].新闻大学,2008(04):91-96.

[2]胡文龙.新闻述评的特点和优势[J].新闻与写作,1992(07):10-13.

[3]范以锦,匡骏.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新闻文体创新发展的探索[J].新闻大学,2017(03):56-61+149.

[4]周逵,顾小雨.非虚构写作的新闻实践与叙事特点[J].新闻与写作,2016(12):83-86.

[5]李志明.新媒体时代广播评论的发展特点[J].中国广播,2012(5).

[6]张威.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困境与挑战[J].青年记者,2006,(12):10-12.

[7]《挫折与重生:深度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轨迹》来源于《全媒派》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小S 2.0

知知

小S 

福仔

胖胖

小E

小S 3.0

卷卷


往期精彩:

万字解析|最容易弄错的14组高频考察概念

上海万圣节:倦怠社会下的集体狂欢与意义再构

答题框架2.0|喻国明热门论文里藏了这5个高分框架

65篇论文覆盖99.99%的考研真题?不信来试!

新传考研双十一攻略,超值福利层层叠加!恶犬伤人责任在谁?这场悲剧如何变成了闹剧?
论述批改班优惠倒计时,一起轻松打磨完美论述
干货!彭兰论文中6个好用答题框架直接秒杀“5W”、“宏中微”
慎终追远,伟人千古

模拟考结束,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有这些问题…

押题!又是一个100周年纪念考点

备考已经够累了,谁还管章子怡为啥离婚?

双十一大促来啦!实务批改最后一波优惠~

李子柒重归大众视野,国际传播案例你准备好了吗?

《20题》即将发货!人手一本的高分秘籍终于来咯!

缴费后报名失败?90所院校报名失败名单公布!

押题专题课过半,这一个月爱宝们都收获了什么?

新传万字易混概念盘点+高效背书法,我看谁还在为背书头疼!

考研只剩10周了,我还能做些什么?

论虚拟数字人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 真题演练02

解压又上头?“佛山电翰”直播爆火背后的传播学思考
我猜明年你的试卷上,新闻评论会考这些热点
官方最新40+院校报名人数汇总,这所211报录比最低3:1
成功上岸后,我后悔考研了。

刚开的重要会议,直接告诉我今年5个新传考点

离谱!求这些奇葩真题别出现在我的卷子上.....
新传人至少需要3次模拟考?上岸大神说这是真的!
彭兰最新论文答了这道真题,“智能素养”你需要了解这些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传播新传考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